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向智长老:佛陀的圣弟子传 十 佛陀的第一施主 给孤独长者 01给孤独长者成为佛弟子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向智长老:佛陀的圣弟子传 十 佛陀的第一施主 给孤独长者 01给孤独长者成为佛弟子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沙瓦提国揭达林给孤独园,……」许多佛经都从这些话开始,因此给孤独(Anathapindika)这位大近事男(upasaka)的名字,对阅读佛教典籍者来说是相当熟悉的。他名字的意思是「施给(pinda)孤独无助者(anatha)」,是对沙瓦提城苏达答(Sudatta)长者的尊称。

  他是谁?他如何遇见佛陀?他和佛法的关系为何?这些问题的答案,可以在传统经典中和他有关的记载中找到答案。

  初次遇见佛陀

  给孤独(Anathapindika)长者初次遇见佛陀,是在大师觉悟后第三次雨安居过后不久。在这段早期弘法期间,佛陀尚未制定有关住处的规定。比库们各自住在任何他们想住的地方——林中、树下、突出的岩石下、山谷、洞穴、墓地或空旷处。

  有一天,马嘎塔国(Magadha)首都王舍城的一位富商,成为佛陀忠实的在家弟子。看到比库们的生活方式①,他建议他们去问世尊,是否允许比库接受一个永久住处。当佛陀许可时,富商立即为比库们盖了至少六十间房舍,并解释他是为了累积功德。那第一座房间精舍的建成,为传法奠定了基础,因为如今僧团终于有个训练中心了。[1]

  这位商人有个内兄苏达答(Sudatta),一般都称他为「给孤独」(Anathapindika),他是沙瓦提国最富有的商人。有一次,他去邻国马嘎塔国经商旅行,来到王舍城,他一如往常地先去找与自己友谊深厚的内弟。当他进入房中时,惊讶地发现这家主人几乎没注意到他,内弟与其家人一向都热烈欢迎与关照他,但他看见他们都很忙碌,积极筹备各项事务。他问那全神贯注的内弟这是怎么一回事:「婚礼?祭祀?或有国王来访?」但这位内弟解释:「我邀请佛陀与僧众明天来此用餐。」

  给孤独很感兴趣:「你是说『佛陀』?」

  「没错,」这位内弟回答:「明天佛陀要来。」给孤独几乎不敢相信他的耳朵,又问了第二次与第三次:「你是说『佛陀』?」然后他长叹一口气,说:「『佛陀』这几个字的声音在世间确实难闻,真的能看见他吗?」他的内弟回答:「今天并不适合,但你可以明天一早去。」

  那晚,当给孤独躺下睡觉时,他的思想与情绪激动澎湃。他如此渴望明天的见面,因此晚上接连醒来三次,以为天已经亮了。最后,在黎明之前他便起身出城,朝寺院走去。在黑暗中,恐惧袭来,疑惑与不安扰乱他的心,他的一切世俗直觉都告诉他回头。但一个无形的亚卡(yakkha)②西瓦迦(Sivaka)劝他继续往前:

  十万头象,

  十万匹马,

  十万骡车,

  十万少女,

  宝饰庄严——

  不及一步向前十六分一。

  「前进,长者!前进,长者!前进对你较好,莫再回头。」

  因此给孤独便坚定地向前走。不久之后,他看见雾中一个人正安静地来回行走。给孤独停下脚步,然后这个人以难以形容的悦耳声音叫他:「来,苏达答!」

  给孤独惊讶于这种表达方式,因为没有人会直呼其名。大家都只知道他叫给孤独,此外,佛陀并不认识他,而他又是无预期地来访。因此他很确定,面前的这个人就是佛陀。被这次奇特的相遇所感动,他拜倒在世尊脚下,以结巴的声音问他:「世尊睡得好吗?」佛陀对于他这个传统问候的回答,使给孤独得以一窥他的真实境界:

  彼实常安眠,

  梵志已止息,

  不贪著欲乐,

  寂灭无所求。

  断除诸执着,

  心中无恚碍,

  佛陀实安眠,

  已达心安稳。

  开启清净法眼

  然后世尊一步步带领给孤独,对他说布施、持戒与升天;说欲乐的危险、虚幻与败坏的本质;以及说出离的利益。当他看见给孤独的心意已准备好——达到柔软、无碍、提升与安详时,他向他解释诸佛的不共法:苦、集、灭、道的四圣谛。给孤独因此开启清净法眼(dhamma-cakkhu)③:「凡有生,必有灭。」他已了解「法」的实相,克服疑惑,得到不坏净信④,于佛陀教化可以自立,证得入流道与入流果。

  于是他邀请世尊隔天到他内弟家用餐,佛陀答应了。餐后,给孤独问佛陀,他是否可以在家乡沙瓦提国为僧团建造一所寺院。佛陀回答:「诸佛皆喜好静处。」

  「我了解,大师!我了解。」给孤独因为他的提议被接受而狂喜。[2]

  金币铺地,布施揭达林给孤独园

  当给孤独返回沙瓦提国时,他沿途鼓励人们以恭敬的态度迎接佛陀。他一到沙瓦提国,便立即寻找适合的寺院位址。这地方既不能离市区太近,也不能太远;它白天不能受到人们干扰,夜晚也不能喧哗;它应该让虔诚的访客易于到达,并适合喜好隐居者。最后,在城市的环山带,他发现一处非常理想的美丽林地,这是揭答林(jetavana,古译:祇园),属于巴谢那地王(Pasenadi)的儿子——揭答(Jeta,古译:祇陀)王子所有。

  给孤独去宫中拜访揭答(Jeta)王子,问他是否愿意出售林地。王子回答它价值一千八百万金币,但即使有人出此价钱他也不卖。「我现在就给你这么多钱,」给孤独回答。但他们一直无法达成协议,于是就去找仲裁者。仲裁者裁定,以一千八百万金币为基础,王子应获得能铺满这片土地的金币数额,于是双方在这个基础上达成协议。

  给孤独带来许多装满金币的车辆,并将金币铺在地上。最后只有入口一小块地是空的,他便命人取来更多金币,但祇陀王子宣布,他准备自费在那个地方盖一个大门与塔楼。这个宏伟的堡垒与大门保护寺院免于受外界干扰,不仅隔离噪音,还能区别凡圣。

  给孤独于是又花了一千八百万金币供建筑与装潢。他盖单人孤邸(kuti)、会议室、餐厅、库房、走道、公厕、水井、洗浴用的莲花池,以及大围墙。就这样这片林地被转化成寺院与脱俗的宗教圣地(Vin. 2:158-159)。为了纪念这两位捐赠者,经典总是将两人的名字并列:「揭答林」与「给孤独园」。(古译:祇树给孤独园)

  「第一施主」给孤独

  一切工程都完成后,佛陀与僧众便前来沙瓦提国的新寺院居住。

  他们一到达时,给孤独就邀请他们用餐,餐后他问佛陀:「我应该如何进行奉献这座揭答林呢?」「你可以将它献给现在与未来的四方僧团。」给孤独于是遵照办理。然后佛陀以下面的偈(gatha)表达对他的感谢:

  免受寒、暑、野兽害,

  以及夏季蛇、虫、雨;

  避开可怕之热风,

  庇荫禅观得自在——

  佛陀称赞之住所,

  对于僧团第一施。

  因此智者为自福,

  应为学者建住所。

  以清净心施仁者,

  给予食、水、衣与住。

  彼等教他断恶法;

  悟法达无漏涅槃。(Vin. 2:147-148; 2:164-165)[3]

  紧接在供养僧团(sangha)之后是在家众的盛大庆典,每个人都有礼物。这又花了给孤独一千八百万金币,算起来他在揭答林精舍上总共花了五千四百万金币。因此,佛陀称他为僧团的「第一施主」(AN 1, chap. 14)。

  原注

  [1]出处:Vin. 2:146 ff。

  [2]给孤独和佛陀相遇的故事,记载于SN 10:8、Vin. 2:154ff与《本生因缘记》(Jataka Nidanakatha,乃本生经的序论与佛传)中。

  [3]由荷那(I.B.Horner)翻译,《律典》(The Book of the Discipline),5:206。

  译注

  ①那时佛陀住王舍城竹林迦兰陀迦园,尚未为诸比库制立坐卧处。比库们于是住在林野(aranna,古译:阿兰若)、树下、山中、洞窟、塚间、山林、露地等处。后王舍城有长者见到比库晨从林野……出外乞食,威仪具足,心因而明净,所以向佛陀请求准予建造精舍。佛陀告诸比库曰:「诸比库!许五种房舍:精舍、平盖屋、殿楼、楼房、地窟也。」长者便于一日令建六十座精舍。

  ②亚卡(yakkha):半人半神的鬼类,古译:夜叉。

  ③法眼(dhamma-cakkhu):是指「有关法(缘起道理)的智慧之眼」,开启法眼即指能充分理解四谛或缘起法,而证悟得初果(sotapanna,入流果)。

  ④不坏净信:指作为入流者的四项必要条件,即「四不坏净」——佛不坏净、法不坏净、僧不坏净、戒不坏净。也就是正确地认识并信仰佛、法、僧三宝,无条件地皈依,并完全、确实地具备圣者所爱的戒。

  编注:

  ① 苏达答(Sudatta),又作须达多、苏达哆;译作善授、善与、善施、善给、善温。

  ② 给孤独(Anathapindika),又称之为阿那他摈荼陀;或者阿难邠邸、阿难宾坻、阿那邠地、给孤独食、给孤独

  ◎作者

  何幕斯.海克(Hellmuth Hecker)

  何幕斯.海克是德国重要的佛教作家与巴利藏经译者。他的著作包含《相应部》(Samuutta Nikaya 第四与第五部分)的德文翻译,以德文写作的两册佛教史,以及一本德国首位佛教比库(bhikkhu)——三界智大长老的传记。

  ◎英文版编者

  菩提比库(Bhikkhu Bodhi)

  菩提比库是来自纽约市的美国佛教僧侣,于一九七二年在斯里兰卡出家。他目前是斯里兰卡佛教出版协会(Buddhist Publication Society)的会长与编辑。

  他的著作包括《包含一切见网经》(The Discourse on the All Embracing Net of Views)、《阿毗达摩概要精解》(A Comprebensive Manual of Abbidbamma)与《中部》(The Middle Lengrh Discurses of rhe Buddba,为共同译者)。

  ◎译者简介

  赖隆彦

  海洋大学造船系毕业,中华佛学研究所研究。

  曾任中华佛学研究所藏文讲师、智光工商德育老师、 佛光出版社资深编辑、普门杂志社资深编辑,

  译作:《森林中的法语》、《阿姜查的禅修世界--戒》、《阿姜查的禅修世界--定》、《阿姜查的禅修世界--慧》等。

  编注:

  比库:巴利语bhikkhu的音译,指称巴利语传承的佛世比库僧众及南传上座部比库僧众;

  比丘:梵语bhiksu的音译,汉传佛教译为为“比丘”、“苾刍”等,指称源自梵语系统的汉传僧众。

  阿拉汉:巴利语arahant的音译,是对佛陀的尊称,也可指一切的漏尽者(khinàsava,断尽烦恼者),

  包括诸佛、独觉佛及阿拉汉弟子。

  汉传佛教依梵语arhant音译为“阿罗汉”,谓为小乘极果。其音、用法皆与上座部佛教有所不同。

  本文采用巴利语新音译,参见《部分巴利专有名词采用新音译的方案》、《巴利语汇解》。

  【巴利佛典略语表】

  本书所出现的巴利佛典经文,都将采用巴利佛典的略语来标示其出处,因此,以下列出这些惯常使用的巴利佛典略语,供读者对照参考。

  AN=Anguttara Nikaya《增支部》(标示节号与经号)

  Ap.=Apadana《譬喻经》(i=长老譬喻,ii=长老尼譬喻;标示章号与段落;缅甸文版)

  BL.=Buddhist Legends《佛教传奇》(法句经注释)

  BPS=Buddhist Publication Society 佛教出版协会(康堤,斯里兰卡)

  Comy.=Commentary注释

  Dhp.=Dhammapada《法句经》(标示偈号)

  DN=Digha Nikaya《长部》(标示经号)

  Jat.=Jataka《本生经》(标示号码)

  Mil.=Milindapanha《弥林达王问经》 (弥兰王问经)

  MN=Majjhima Nikaya《中部》(标示经号)

  PTS=Pali Text Society 巴利佛典协会(牛津,英国)

  Pv.=Petavatthu《饿鬼事经》

  SN=Samutta Nikaya《相应部》(标示章号与经号)

  Snp.=Suttanipata《经集》(标示偈号或经号)

  Thag.=Theragatha《长老偈》(标示偈号)

  Thig.=Therigatha《长老尼偈》(标示偈号)

  Ud.=Udana《自说经》(标示章号与经号)

  Vin.=Vinaya《律部》(标示卷号与页数)

  Vism.=Visuddhimagga《清净道论》(The Path of Purification 的章号与段落)

  Vv.=Vimanavatthu《天宫事经》(标示偈号)

  除非特别指出,否则本书所有参考资料皆依巴利佛典协会的版本为准。

--------------------------------------------------------------------------------------------------------

更多向智长老佛学内容

--------------------------------------------------------------------------------------------------------

 
 
 
前五篇文章

向智长老:佛陀的圣弟子传 十 佛陀的第一施主 给孤独长

向智长老:佛陀的圣弟子传 十 佛陀的第一施主 给孤独长

向智长老:佛陀的圣弟子传 十 佛陀的第一施主 给孤独长

向智长老:佛陀的圣弟子传 十 佛陀的第一施主 给孤独长

日月洲:佛国行-从尼伯尔到印度 第六章 灵山一会 王舍

 

后五篇文章

向智长老:佛陀的圣弟子传 八 七度出家成为阿拉汉 吉答

向智长老:佛陀的圣弟子传 八 七度出家成为阿拉汉 吉答

索达吉堪布:生死救度 放生功德甘露妙雨

聂云台:保富法 下篇

索达吉堪布:生死救度 放生功德文 3、 劝友放生书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