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 护持 |
索达吉堪布:前行广释 第六十八课 |
 
索达吉堪布:前行广释 第六十八课
今天讲“因果不虚”的第三个问题——一切为业之自性。 这个内容很重要。现在许多人皈依佛教、修学佛法,认为自己是多年的佛教徒,可真正用智慧观察内心时,或许连因果正见都没有,对善恶有报半信半疑,行持善法也没有动力,究其原因,这种种现象就是不信因果所致。所以,对于因果不虚的道理,我们平时要去研究、去思维,在相续中经常串习。如果没有这样,只是表面上办个皈依证,表面上依止一位上师,表面上看看书、守戒律,内心中却连因果正见也不具足,那并不是真正的佛教徒。 大家既然对佛教有信心,这种信心就千万不要变成迷信。现在无论是藏地还是汉地,这种情况相当普遍。其实佛教不是迷信,它的教义千真万确,可佛教徒中有些不明白这个道理,有些根本没有去思维,如此,其见解就带有邪见的成分,信心带有迷信的成分,一旦遇到不良的环境或不好的朋友,就会像劣质产品脱色、变质一样,自己也是人云亦云、随风而转。 因此,佛教徒现在最需要的是什么?就是真正感受到佛教的教义。这一点,我三番五次地强调过,这也是我自己多年修行积累的经验。假如你们将大乘教义乃至佛教中任何一个道理,与自己的心融为一体,这比获得金钱财富都来得珍贵。作为一个修行人,倘若能拥有正见的如意宝,就算你身无分文,也依然十分富裕。 为了达到这一点,我们最关键的是什么?就是要学习佛法、思维佛法、再再串习修行,若能如此,不管你遇到什么违缘、障碍,信心和智慧都不会退。这种不退是否有意义呢?当然有。假如佛教不符合实际真理,像一些世间学说和思想,完全是颠倒、错误的,不会给今生来世带来快乐,那退了也没什么可惜。但佛教的教义并非如此,经过无数的实践证明,它能给我们生生世世带来不可估量的利益,所以,佛教中强调的业因果、依止善知识等内容,我们每个佛教徒都不能忽略、轻视。否则,纵然高攀再大的法,除非你是利根者,不然,普通根基的人完全是舍本逐末,没有多大意义。 当然,大圆满、大手印这些高深莫测的境界,我自己也很有信心,年轻时依靠上师的慈悲摄受,在不同地方接受过这方面的教言,并将其一直视为如意宝,有时间就不断修持。因此,高法的确也非常重要,这个我并不否认。我之所以不断强调不能高攀大法,并不是让你们永远停留在加行或显宗教言的基础上,不能希求更深一层的窍诀,而是在提醒大家:若想得到这样的深法,它的前提条件必须要具备,闻思基础一定要打好。这一点务必要了解! 丁三、一切为业之自性: 这是什么意思呢?即我们快乐也好、痛苦也好,生活中所发生的许许多多事,都跟前世或今生的业力有关。当然,这并不是宿命论,认为一切皆为命中注定,根本无法改变丝毫,而是说我们今生所感受的苦乐,是以前世业力为主因,今生的行为、发心为助缘。这一点,在《俱舍论》中也讲得很清楚。 上至有顶、下到无间地狱的一切有情,乃至人类中一家的兄弟姐妹,有些特别快乐,有些非常痛苦,有些过得平平淡淡,他们所感受的千差万别、不可思议的苦乐,都与往昔所积累的恶业与善业有不可分割的关系。 就拿人类来讲,有些人无勤中就吃穿不愁、才华横溢、具足美德,而有些人从小一直努力奋斗,到头来却一无所有,除了痛苦还是痛苦,同样是人,为什么境遇如此不同呢?这就是源于前世的业力。佛陀在《百业经》中云:“众生诸苦乐,佛说由业生,诸业亦种种,造种种众生,漂泊于轮回,业网极广大。”我们所遭受的苦和乐,大慈大悲的佛陀以无二智慧揭示,此皆由前世的业力所生。由于业力有各种各样,有些是贪心、嗔心、痴心、嫉妒、骄傲等烦恼;有些是信心、悲心、智慧、出离心等善念;有些是善念与恶心交替出现,从而使以业所生的众生各不相同,众生的苦乐也迥然有异。 在座的道友,有些真的很快乐,就像夏嘎巴·措竹让周[24]一样,一生修行没有出现过违缘,度化众生的事业也极为广大;有些显现上则吃了很多苦,从小到现在,身体也不好,心情也不好,情绪也不好。在我的印象中,如今听课的四众道友中,有人就整天愁眉苦脸,怨声载道:“怎么办呢?我身体不好,头也痛,心脏也痛……”这种人什么痛苦都有,吃得也不好,穿得也不好,气色也不好,甚至走路也常被石头绊倒,不像别人一切都很顺利、很快乐,这就是前世的业力所感。 在无边无际的轮回中,业网的确极为广大。世间人认为卫星通讯、互联网遍于全球,是最为广大的。实际上并非如此,它只在有器材的地方可以辐射得到,而所有的大海里、虚空中,包括每一个众生界,是不可能全部遍及的。但业网的话,诚如《正法念处经》所言:“化无量业网,诸心之种子,心集业难知,唯除诸如来。”变化出无量世界的业网,实为众生的心所形成,不同的心积聚了不同的业,不同的业幻现出包罗万象的世界、千姿百态的有情。而这其中细微的因缘,我们凡夫人无法了知,甚至声闻阿罗汉、菩萨也不能彻知,唯有断除一切烦恼障、所知障的佛陀才能明知。因此,在业因果的甚深问题上,极个别人不要轻易断言、妄下结论:“造恶业没有果报,造善业也不会有快乐。”否则,这种诽谤因果的分别念,实在非常愚痴。 现在有些人尽管大权在握、地位显赫,有车、有房子、有钱财,拥有不计其数的受用,可人生几十年过了以后,一旦死期到来,这一切的一切都不能跟着自己,只有此生的善恶业会紧紧跟随,将自己分别引入善趣或恶趣。佛陀在《教王经》中也说:“国王趋入死亡时,受用亲友不随身,士夫无论至何处,业如身影紧随后。”佛陀教诫国王道:当你死亡的时候,受用再丰富、眷属再不舍,也不可能让你带走(现在的国家总统、联合国秘书长也是如此),甚至最爱执的身体也会留在人间。到了那个时候,在业力的驱使下前往中阴长道,只有生前所造的业,会紧紧跟在后面,形影不离。如经云:“亲眷皆分离,唯业不相舍,善恶未来世,一切时随逐。” 不过现在的很多人,降生到这个世界时,身边亲友全是持邪见的,因为环境和家庭影响,纵然自己有前世的善根和佛陀的加被,相续中偶尔闪现一些信心和智慧,但也很容易被周围邪知邪见的黑云所蒙蔽。因此,大家要经常以正知正见来护持自己,不要认为“我从小便不信这一套”,就在别人的影响下无恶不作,跟着他们而堕入恶趣。 要知道,你现在所造的善业、恶业,不像用刀割身体马上就出血一样,当下便现前果报,而是如农民种庄稼,需要一段时间才可以成熟;或者像学生读书,毕业后所学的知识才会慢慢呈现它的作用。因果尽管不是同一时间存在,有些业在即生会成熟,有些在下世可以成熟,有些是几千万年后才会现前,但它在任何时候都毫厘不爽,一旦因缘聚合,必将自食其果,感受报应。如《百业经》云:“众生之诸业,百劫不毁灭,因缘聚合时,其果定成熟[25]。”《毗奈耶杂事》中也有个类似的教证:“假令经百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 这些甚深道理,我们一定要学习。不然,现在的世间太复杂、太恶劣,以此因缘,我们正见的日光,很可能被环境的恶云遮蔽,以至于不能见到真相。我在小的时候,与生俱来就对因果有种正见,正因为如此,现今在这方面也没有任何怀疑。而我接触的很多人,包括新一代的藏族人,对因果不爽的道理多半信半疑。其实这种怀疑是非理的,就像一个不懂稼穑的人,怀疑种子播下去会不会生果,而作为一个农民,深知种子若没有被火烧坏、被水淹没等,只要因缘具足,果实定然成熟,这是不会有任何怀疑的。 因此,如今的年轻人,一定要学习殊胜的佛教真理。有些人认为文法、诗学、唱歌、跳舞很重要,平时把时间和精力都用在这上面了。当然这也没什么不可以,从广义上讲,我们要获得佛果的话,五明、十明全部要精通。但从另一个方面而言,我们的人生非常短暂,在这有限的时光中,要想掌握各种世间知识,不一定很现实,故应希求对了脱生死有利的法要,否则,当你临死的时候会相当遗憾。 我们附近县城有个领导,几年前跟学院有很殊胜的因缘,后来她一直学习佛法,见解各方面很不错。前段时间她非要见我,说有些佛法的道理想问一下,我就专门安排了时间。她在来的路上,经过学院大门时,对法王和佛法生起了特别强烈的信心,当晚就做了一个梦。在梦境中,法王跟她说:“你现在遇到这么好的上师和佛法,为什么不好好学?以后就算你想学,佛法也不一定有了!”她醒来后思维这句话,对今后的人生方向,还是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你们每个人学佛的途径虽然不同,但总的来讲,现在佛法也有、善知识也有,这种因缘远远超过世间的各种缘分。现在很多人认为,做生意遇到好机遇,找工作遇到好同事、好部门,这是特别幸运的事,可是我觉得,从长远来看,为了生生世世的利益,能遇到佛法才是最好的机遇。否则,你今生中对行善弃恶没有良好的开端,那在业力的驱使下,不知道何时才能脱离苦海。一旦业力呈现在你面前,到时想避开也没办法,纵然佛陀亲自降临,有些定业也不可逆转。 《毗奈耶经》中云:“不思议业力,虽远必相牵,果报成熟时,求避终难脱。”不可思议的业力,就算很久以后才现前,但它跟你始终连在一起,一旦因缘成熟,果报想避也避不开,最终定会成熟于自身。智悲光尊者在《功德藏》中亦云:“高空飞翔金翅鸟,虽暂不见身影现,然与其身无离合,因缘聚合定现前。”例如,当金翅鸟展翅翱翔在高空中时,尽管它的身影没有现出,但也并非没有,最后无论它降落在哪里,黑乎乎的身影就会出现在那里。同样,我们造善业、恶业时,虽然当下可能没有感觉,果报也不一定立竿见影立刻现前,但总有一天,它不可能不降临到自己头上,善业的果报会带来快乐,恶业的果报则会带来痛苦。 用鸟来比喻业果,《正法念处经》中也有一个教证:“譬如绳系鸟,虽远摄则还,业绳系众生,其事亦如是。”就像绳子拴住的一只鸟,虽然飞得很远,但也逃不掉,最后还是会被绳子牵回来。同样,众生被善业和恶业的绳索系得紧紧的,谁也逃不掉它的束缚,即使业果暂时还没成熟,也只不过是时间早晚而已。除非像《永嘉证道歌》中所言:“证实相,无人法,刹那灭却阿鼻业。”开悟之后,业力的种子全被烧坏了,业果可以减轻乃至不用感受,但除此之外的一切众生,都逃不过业网的束缚。 这方面,不仅藏地有很多精彩的公案,汉地《续藏经》之《指月录》中也讲了一个真实的故事[26]:宋朝有位法师叫文通慧,他小时候在河南开封府白云寺当沙弥,负责掌管盥盆等事。一次,有个卖鱼的人在寺院的盆里洗手,他见后非常生气,争执之中,不慎把他打死了。他因此畏罪逃走,到了五台山的总持寺,在那里呆了二十年,通过苦修而有所证悟,成了该寺的大方丈。 有一天,他突然跟下面的弟子说:“你们勿动勿言,看老僧了结二十年前的一桩公案。”众人皆问是什么事,他回答:“到了中午,自知分晓。”然后就结跏趺坐,一直在那里等。 等到中午,一位将军带着军队进入寺院。其中一个小兵看见法师,莫名其妙地特别气愤,拉弓准备要射他。 法师合掌说:“我已恭候多时了。” 小兵吃惊地问:“我和法师素不相识,何以一见面就嗔心顿起,很想杀你呢?” 法师说:“你是两世人,自然不记得,我是一世人,怎么会忘记?欠债还钱,欠命偿命,请你下手,不必迟疑。”于是将从前之事告诉了他。 小兵听后心有所悟,忽然大声吟偈道:“冤冤相报何时了,劫劫相缠岂偶然?不若与师俱解释,如今立地往西天。”意即冤冤相报何时才能了,劫劫相缠并非一时偶然,倒不如跟法师化解冤仇,今天我就在此立地而化,往生西方。说完之后,他手持弓箭屹然立化。 文通慧法师下座为他剃发,更衣入龛。做完以后,索要文房四宝,写了一首偈颂:“三十三年飘荡,做了几番模样,谁知今日相逢,却是在前变障。”随后,他放下笔也坐化了。 从这个公案可以看出,因果业报如影随形,这是真实不虚的。有些人即生没做过对不起别人的事,但经常无缘无故遭人陷害、侮辱,这应该都跟前世有关。既然你前世欠了别人的,今生就只有忍了。 这种因果关系,在名言中一定要承认。不仅我们这些薄地凡夫,即便是断除一切业惑障碍的佛陀和阿罗汉,显现上也要感受往昔业果。一个真正有智慧的人,就像懂法律的人不会轻易杀人一样,根本不会肆意触犯因果。而不懂因果的愚者,经常喜欢说大话,认为自己不受业力限制,随随便便造恶业、抽烟、喝酒、杀生等,做很多无聊的事情,最终所受的果报非常可怕。 《增一阿含经》和《法句譬喻经》中,都曾讲过一则公案:从前,舍卫城的帕吉波国王(即琉璃王),率军大举进攻释迦族所居住的迦毗罗卫国。当时佛陀劝阻了三次,仍无法改变释迦族的命运,最终八万[27]释迦族人被残暴杀戮。与此同时,佛陀的头也痛了起来,犹如头上顶着须弥山一样难受[28]。 众弟子见后大惑不解,纷纷请问:“佛陀既已断除了一切烦恼、业障,怎么还会示现生病呢?这是什么原因?” 佛陀讲述了前世的因缘:“往昔释迦族人住在一个村子里,当时发生了大饥荒,一升黄金与一升米等同。人们饿得实在没办法,就天天到河里捕鱼来吃。一天,他们捕到了两条大鱼,没有立即杀死,而是把它们系在柱子上。那两条大鱼因为离开了水而辗转翻跳,它们不禁暗想:‘我们无辜遭到这些人杀害,但愿将来也无辜杀死他们。’ (现在许多渔民、菜市场上天天杀生的人,将来都是地狱的“材料”。有时候看来,跟所杀的众生相比,这些人好像更可怜。因为所杀的众生被杀一次,痛苦就已经结束了,而这些人却要用来世的生命再再相还,这样的苦楚尤为漫长。) 以此业缘,两条大鱼转生为帕吉波国王和玛拉洛(害母)大臣,所杀的其它鱼转生为二人的军队,今天将释迦族的人斩尽杀绝。我当时是一位渔夫的8岁小孩,看到两条大鱼在干燥的沙滩上活蹦乱跳,禁不住地笑了起来,以此业力感得今天头痛。假设我现在没有获得功德圆满的佛果,今天也会被帕吉波国王的军队杀死。” 因此,我们千万不能随喜别人杀生。以前在“九·一一”发生时,听说好几个单位的年轻人开始庆贺:“太好了!美国就该这样。”他们如此随喜的话,虽说只是一个小小的行为,但业力却不可思议。佛陀因地时随喜别人杀生,尚且要在成佛后受报,那我们凡夫人就更不用说了。我为什么经常说自己业力深重?就是因为从无始以来在轮回中,不管是杀、盗、YIN、妄语、绮语、邪见、害心,什么样的业我肯定都造过。且不说生生世世,就算是今生从小到现在,我能想得起来的恶业,还是造了很多,如今不赶紧忏悔的话,以后不一定来得及了。 有关佛陀所感受的余报,《佛说兴起行经》中还讲过几例。比如,孙陀利谤佛缘:往昔妓女孙陀利见许多人随佛出家,其中有她所爱、所依靠的人,因而对佛陀非常不满。再加上佛教比外道兴盛,有些外道徒就想方设法要灭掉佛教,于是让孙陀利伪装怀孕,四处造谣说孩子是佛陀的。消息传到国王耳中,国王专门派人调查此事,外道徒怕阴谋败露,就把孙陀利杀掉灭口。但即便如此,国王最后也查出了真相。众人问及佛陀原因,佛陀说这是自己往昔的业力,他前世杀过一个妓女,并把尸体埋在独觉的屋里,连累独觉差点被杀。以此因缘,如今成佛后仍感受被诽谤的果报。 佛食马麦缘:佛陀还曾与五百阿罗汉,在九十天中食用马麦。这个原因是什么呢?昔日毗婆叶如来出世时,一位婆罗门见到如来应供,生起强烈嫉妒心,骂这些光头沙门应该吃马麦,不应享用美食。并让手下五百弟子也说这句话。以此因缘,佛陀和五百阿罗汉成就之后,还要感受这个果报。 婆罗门女栴沙谤佛缘:以前栴沙(多舌)童女在肚子上绑一个盆子,声称佛陀跟自己有关系,说她已经怀孕了,很快就临产了,跟佛陀要酥油抚养孩子。这种行为令帝释天忍无可忍,他变成老鼠钻进她的衣服,把绳子咬断,那个盆子突然掉在了地上。众人见后大声叫好,说:“你的孩子已生下来了,真是随喜……” 关于此事的因缘,佛陀说在尽胜如来出世时,一位比丘叫无胜,一位比丘叫常欢。有个叫善幻的女施主,经常对他们进行供养。但由于无胜比丘已断烦恼,故所得颇丰;常欢比丘烦恼未尽,受供微薄。常欢比丘遂生嫉妒心,诽谤无胜与善幻私通,有如何不清净的关系。当时的常欢比丘,就是佛陀的前世,以此业缘所感,成佛后仍受他人诽谤。 可见,我们有时跟别人没有任何仇怨,但无故却被诽谤、危害,这肯定跟前世有关。这样的因果,作为佛教徒一定要明白。上师如意宝在世时,常对弟子谆谆教诲业因果的甚深道理,每次一讲到这些,大家很长时间都不能忘,一直在心里回荡着。依靠这种影响,我们人生中不管是遇到违缘、顺缘,自然而然就会想到这是前世的业力。 佛被木枪刺脚缘:佛陀的脚上刺入降香木刺,也是以前做菩萨时杀掉短矛黑人的业报。 但也有经典中说,不是杀了短矛黑人,而是杀了另一个商主:往昔无数阿僧祇劫前,有两位商主,各带五百人到大海里取宝。到了宝洲以后,那里各种资具一应俱全,一个商主就不愿意回去了,但另一个商主仍要回去。这时,空中有一天女说:“这里不能久留,因为七日后将被水淹没。”又有一魔女,想让所有人在宝洲毙命,就在空中说:“这里非常快乐,什么都有,怎么会被水淹没?刚才天女所说,全是假的,不足为信。” 想回去的商主听了天女的话,要求手下准备好船只等,不要贪图这里的五欲。过了七天,果真出现大水,水到之时,他们都已登上了船。但第一位商主,没有任何准备,于是就跟他争船,二人打了起来。在打斗的过程中,第一位商主不幸被杀,当即命绝身亡。而当时杀人的商主,就是佛陀的前世,以此果报,他多生累世感受被刺杀的果报,如今虽已得金刚不坏身,但因为这个宿业,仍被木刺所刺受伤。 当时这个木刺追着佛陀,从人间到天界,不管佛陀去哪里,它都一直紧追不舍。后来佛陀让所有弟子全部离开,伸出右脚,让木刺从足背上穿入,流出鲜血。阿难到佛陀的房间,一见到佛陀脚上的伤口,立刻昏厥倒地……[29] 当然,佛陀已经断证功德圆满,关于感受余报一说,有些经典认为是不了义。不过,这个我们暂且不谈,因为不是我们的行境,但在历史上,佛陀确实示现过生病等现象。譬如,佛骨节烦疼缘:有一次,佛陀的骨节非常疼痛,这是因为他前世当医生时,有个病人被治好后不给钱,他就故意给病人下了非药,最终致死人命所感。 因此,大家一定要知道,造了什么样的业,其果定会无欺成熟。《增一阿含经》云:“为恶及其善,随人之所习,如似种五谷,各获其果实。”一个人不管是造善、造恶,随着自己的行为,必定会感受相应果报。就像种下五谷之后,所生的果实不可能混淆,豌豆只会生出豌豆,而不可能生出麦子、玉米,同样,你造了善业不会出现痛苦,造了恶业也不会出现快乐。 所以,每个人务必要有因果的甚深观念。这一点,光是口头上会说没有用,而要从内心中、行为上有取舍的习惯。否则,现在的社会相当颠倒,人人为了自我而肆意造各种恶业,将来果报成熟时会非常可怕。故而,在断恶行善、注重因果这方面,在座的各位时时刻刻不能不谨慎!
---------------------------------------------------------------------------------------------------------------- 更多索达吉堪布佛学内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