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妙祥法师:返朴归真为行 见如来本性为道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经行讲述:返朴归真为行 见如来本性为道

⊙妙祥法师讲述

时间:一九九九年十月

地点:辽宁省大石桥市某寺

听众:随行弟子约十二三人

一九九九年八月二十九,上妙下祥法师在辽宁省本溪茅蓬三年闭关圆满,中午出关后,即带领弟子开始行脚。从本溪茅蓬出发,途经本溪市、辽阳市、鞍山市、海城市、营口市,九月二十二至营口楞严寺结束。历时二十三天,行程约四百八十里,参加僧众十二人。

随后,师带领弟子先后在某寺、某佛堂等处随缘安住。此是九九年十月在大石桥市某寺暂住时,师对众弟子所开示的《经行》,讲完并对弟子现场进行指导。师当时只讲了《经行》前面的两句,该录音所保存的师讲法之珍贵资料,也是妙祥僧团随缘漂泊时坚持修行的一个见证。现根据录音整理成文字。


先讲什么叫行道?就是返朴归真为行。那什么是道呢?就是证得如来本性为道。行哪个道呢?要返朴归真为行道。大家一定要记住这句话:“返朴归真为行,见如来本性为道。”所以说我们了生死,首先就得要行道。

行道包括什么呢?八万四千种法门都叫行道。但是咱们今天讲的是其中一个法门。这法门简单地讲有:坐三昧、行三昧、半坐半行三昧、卧三昧、还有跑三昧。今天专门讲行道这个三昧。什么叫三昧呢?就是正定,就是道。

这个行道又有一个名叫经行。为什么叫经行呢?经就是路。行,这里的行就是在路上走。走哪条路呢?就是我们了生死这条路。怎么样去走?我们先讲行道这一部分。如果你行好了就可以了生死,就可以成佛。这是一个特殊的法门,没有一个大德不从这里走过的。但是现在看来懂这个法门的人太少了,而且我们的机缘又不成熟,有很多时间就给浪费过去了。如果前生没有这个善根,你今生就遇不到行道这个法门。所以说今天大家能学行道法门,就是前生、多生种出的善根。

这个法门很特别,第一个特点就是以走为主;第二个就是特别方便,只要你一抬腿就行;另一个就是现境特别快,而且特别超速。有时候你打坐很长时间见不到境界,而这个呢,比如说一个人行几个月或几天,马上境界就现前了。什么叫境界现前?能不能有人答出来,什么叫境界现前?

一弟子答:有一定禅定功夫,接近入定那种情况。

这个答的也对。还有谁能答出来,什么是境界现前?你说吧,不用顶礼。

一弟子答:是不是就是心中的妄想少一些,心里可以清净一些?

什么叫境界现前?就是修道的过程,就是行菩萨道的过程,也叫菩萨行,也是成佛的过程,这叫境界。没有这个境界你不能成道,这是必然过程,也是返朴归真的一个过程,所以叫境界。但是你不能执著这个境界,如果执著这个境界,真的变成假的;你不执著,假的变成真的。这句话要记住,“不执著,假的变真的;你要执著,真的变假的。”只要不执著,一切境界就会现前。现前那就是你行菩萨道的结果,也就是行道的结果。所以这个行道见境界非常快。境界现前也是除尘的结果,除尘——刚才他们俩说的都对,特别是谁(第二位弟子)答的那个,这就是除妄想的结果。

所以行道是非常重要的。过去的祖师大德行道的时候,就把自己的业力消除了。一旦业力消除的时候——有一个大德我忘叫什么名了,在五台山,有一天行道回来,他就看到这个天地都亮了。这地上,黑天都不用照,地都亮的。后来和他同住的这个老和尚就看出来了,说你得到境界啦!这回地都亮啦!老和尚乐呵呵的,那个大德他也很乐,这不太高兴了吗!过去有眼睛没有用,现在这个眼睛起作用了,天地都是亮的,地上都看得清清楚楚的。老和尚说了,我在这三十多年,天天这样。三十年啊,天天都这么亮。所以你要没有这个,你怎么得果啊?亮了就是得果。所以说他行道得到这个境界了。

再有行道见到境界的就很多了,你比如,从现实来讲,你像苏居士啦,还有性空啦,就连有人这次上山才行几个月都见到境界了;等到他们亲藏等这都见过境界。

为什么见境界?这就是你消业的过程,这就是往道上走。不要以为境界是坏事。是好事,但你不要把这个好事当真,一当真就变成假的了。所以你不能执著。明白了吧?只要不执著,它就是个好事,往上走就行了。它就是除尘的过程。

另外,行道可以入定。有人说走不能入定。走也能入定,是能入定的,走可以入定。还有一个,经行比如长行,其中就有一个般舟行。特别是这个净土法门,般舟行这个非常殊胜。但一般功夫是行不了的,要行三个月。走,不坐着,得走九十天,这九十天你想坐一会儿那是不允许的。如果走得好,阿弥陀佛立在眼前。阿弥陀佛立在眼前来接你,就这么厉害。但是这个一般人恐怕是很难行的。见月老和尚在这一生行过两次,是很了不起的人物,很了不起,确实是净土宗的大德。

好,咱讲咱们的行道方法。我们不能达到每天二十四小时不断地行,但每天应该保证一到两小时的行道时间。这也是咱们山上(在本溪茅蓬时)的一个特点,也是咱们山上的宝贝。因为我从行道这里有点体会,所以要把这个法门弘扬下去。

刚才讲了,我以前在五台山时,有一次一个越南的和尚来五台山。他说,“整个五台山,我没看到一个和尚会行道的。”后来性空把这事跟我讲了,当时我没在场,性空在场。而他拿了几本虚云老和尚的书,他把这一套书,满殿的人谁也没交,就交给性空了,“得了,给你了。”就性空会行道,他跟我学的,这也是个因缘。性空回来就给我看,完了他就跟我讲。我当时还有点生气,说:“我出去就好了,(怎能说我们)不会行道!”

咱不管他说的对错,就是说行道的法门,现在丢得太多了,知道太少了。咱们应该把这个弘扬下去,而且它能助道,助道非常快。因为我们往往打坐的时候有定,有时好好念佛或诵咒,这时候有定;你不念佛、不诵咒、不打坐的时候没定了,出去就散了。外面要下点雨,你就跑了,跑得比谁都快。说不好听点,比兔子都快,捂个脑袋就跑回去了,啥定力也没有了。你要是在往生的时候有境界,如果是下雨境界,你保证跑得更快,一下就跑地狱去了,那就坏了。所以说必须得有定力。

就是说行住坐卧都让它有定力在。首先要行,咱先解决这个走。这个走太重要了,我们平时很多时间都在走。比如上厕所这个功夫也在走,甚至吃饭这个功夫也在走,甚至出去办事也在走。一天哪,你看看有很多人忙三火四地走。特别咱们还有行脚,你会不会行脚,都在这个行道上。不会行道,你就不会行脚,你出去整个就是光溜一溜。如果你会行道,你往哪走,它都自在。而且往哪走,都没离开家,都没离开道场;你要不会行道,你就是走到哪个道场,进哪个庙,你也没在家,你也没到道场里,你只不过是在走马观花,稀里糊涂,你这白浪费时间哪!如果你会行道,即使就在这走一步,就在十步之内,你都在道上,你都在道场中;你不管走到哪,都在道场中。所以说这个行道太重要了! 

(编者注:道场:梵语菩提曼拏罗,谓佛成圣道之处,中印度摩竭陀国菩提树的金刚座是也。《西域记》曰:“菩提树垣正中有金刚座。(中略)贤劫千佛坐之而入金刚定,故曰金刚座焉。证圣道所,亦曰道场。”又得道之行法,谓为道场。《维摩诘经》菩萨品曰:“直心是道场、三十七品是道场。”“道场”表得道、圣道、弘化等意思。隋炀帝时曾以道场为寺院之名。后世沿用做为寺院的别名。

家:可理解为修行,自性,如前面所说的本家本国。上文中,“都没离开家”即此意。用“家”来表修行,多见于禅宗祖师大德的开示中,如“行住坐卧不离家”等,意思表达得深刻贴切。

上文中,“你就是走到哪个道场,进哪个庙”,指我们通常所说的寺院,其它都指修行。)

所以说,为什么咱们要行“二时头陀”呢?要首先明白这个行道,不会行道你就行不了这个“二时头陀”。不会行道,你说你会修行那只是一个妄语,只是个妄语啊!不会行道,你说我是个会修行的人,那你只是个妄语啊!

大概的意思先说这些。它非常重要,也是咱们修行的法门中很重要的一环。我先把这个《行道》念一下:

经     行

眼观卧牛之地初方便      面现呆沉小相不攀缘

慢调息摄六根心无念      两手垂少摆动人生淡

下脚如踏棉云慈悲升      行走缓缓不滞轻风来

落脚坚稳不翘平心地      日晒风雨雪闹增定力

不别石坑屎水直心去      绕直室外小行无所求

月日时念长行功德现      念佛持咒话头随己愿

境现光动无相皆除尘      能行所行消失是真行

得于无所得时方为道      十方如来菩萨同护叹

行道本无话可说,以无念为宗,慈悲为本,无所求为持戒,无所得为目的。略说相貌,心中常悟,趣入实相,以助道业。其功德之大,难思难议,难说难尽。为十方如来、菩萨,所加持,护念赞叹。众生欢喜拥护,如荷花出水清净,虚空无貌自在。供给参考,不要乱传。

主要是供给咱们内部参考的,不能乱传。免笑于行家与不识者。这是九八年七月二十一写的。这个主要是:一个为山上写的,另一个是为本溪居士写的。闭关时写的,写下来也不敢发表,后来有点境界了,一看才敢给大家看。

这个解释很多。“眼观卧牛之地初方便”,什么叫“眼观卧牛之地”呢?就眼皮一耷拉,就看眼前的“卧牛”——就三尺之远。这两边不看了,再不看了。你就再好我也不瞅你,你就是前面有坑我也不瞅了,我就瞅这三尺。超过三尺,我眼神绝不到,如果到了就算犯戒。

一弟子问:卧牛的范围是三尺啊,那不就是一米?

哎,一米。(师父在现场演示)就是眼光往这一瞅,眼皮一耷拉。余光呢?不再往旁边看了。对,就这么大个地方,眼光不往四处看。

一弟子问:应多少人行呢?

这个不在人多,就是说你在自己走的时候就要眼观卧牛之地。如果眼神再摄得好,瞅的地方就越来越近。

什么叫“初方便”呢?就是开始的时候,因为我们的心摄不住。你瞅啊,瞅瞅这里就想瞅那里。瞅这里瞅累了,眼光就往旁边瞅去了,那不行。所以说用这个方法把心摄回来,摄住。“初方便”,就是初开始的一个方便,以后慢慢还要放下。你不要执著,我走一年还是那么瞅着,使劲瞪,用眼睛去瞪那个地。那地有啥瞪的?那是摄你的心,不是让你瞪那个地。你只要是眼光不往外瞅,把心放下就可以了,是这个意思。

好,再解释下面第二句。“面现呆沉小相不攀缘”,这个脸上的表情,你不能笑,一笑就起心动念,这就有妄想在这里。要表现什么呢?呆!什么叫呆呢?就是傻子,傻子那个相,傻呵呵的,那脸的肌肉全都放松了。你不信,你想一下傻子什么样,把眼睛一翻,马上这个肌肉就放松了,马上这个呆沉小相就出来了。只要一出来你的心就沉下来了,这妄想一下就下来了。

“呆沉小相”,可以出现呆相,也可以出现沉相。什么是沉相呢?就是沉着,这心沉下来,脸没有表情。虽然没达到这个呆相,但可以当成沉相,不笑,稳定相,沉相。

什么叫“小相”呢?如果你这俩做不到,你可以先从小相来。什么小相?别人都最大,我最小;别人都是佛,就我是凡夫;我恭敬别人,走到别人跟前小心翼翼地过去,生怕惊动别人,像在佛前走过一样。不管看谁都像在佛前走一样,如果你有这个心也是行道。这个心你要摄住了,就像佛似的,顶礼人。佛在因地的时候,专门是礼众生。常不轻菩萨就是这样,“不敢轻视你呀,你们都是未来的佛!”哎!有这个心,如果你现小相也行。

为什么现这些相呢?就是不让你攀缘,不让你有攀缘心。因为如果你不现这些相,一看到什么一乐,你就是和什么攀上缘了:你看佛像一乐,你和佛像攀上缘了;你看到众生一乐,你就和众生攀上缘了;你看宰相一乐,你就和宰相攀上缘了;你看花一乐,你和花就攀上缘了。攀上缘就是生死的根本,你有攀缘心就有生死;如果你攀缘心要没有了,就能出离生死,就这么厉害。

一切众生皆因攀缘心才有了六根。什么叫六根?就是我们的眼、耳、鼻、舌、身、意。这鼻子啊,就是攀那个香味,所以长出个鼻子来;眼睛,老好向外面瞅,老以为外面有个真东西,所以长出个眼睛来;老想吃长出个嘴来;老想听长出耳朵……这都是攀缘来的。这个六根哪,你看着挺好,实际上是六种罪证,六种罪证啊!你要不攀缘,这些现象慢慢就回去了,就回到你的如来藏里,就能解决你的生死问题。所以要“面现呆沉小相不攀缘”,用这个方法把你的心摄住。

好,今天就讲这些,讲这两条。以后再慢慢讲,这也不能一下讲完。大家有时间呢,从今天开始每天行一到两小时。今天讲了这些,少行一小时吧,晚上行一小时!晚上回去行道!

※          ※          ※          ※          ※          ※          ※

这个才是宝贝,要没有这个,你说了生死就是一句空话。看到五台山有一个“赤脚罗汉”,他也搞经行。就搁那走几步,穿了个破鞋,趿拉趿拉的,但一看他就有修行。虽然经行,你要经行不好,也知道你修行到哪个部位上。虽然你会经行的方法,但你走不好,也知道你修行在哪个地方了。有的人左膀一晃,那一看,就知道你根本就不行!你说,我能打坐。虽然你打坐的时候可能是能定一点,但也确实是还没完全到家吧!

我原先受戒的时候,性空老在我跟前,还有一个老师父,反正成天的你要是往前一走,他就跟你后面走,就跟在你两旁走,我也不能经行。没法经行,老是一起唠嗑就这样往前走着。那天好像是他们俩谁也没跟我,好像有这么一次机会。哎呀,可把我乐坏了!虽然就走不远,这就给我乐得够呛,我说可有机会出来,没人跟着我啦!赶紧地搭上衣,那时是搭衣上殿去。然后眼睛一耷拉就开始经行——人多也不管了。这一经行的时候,那心里特别地好受!平时那说话是遭罪,找罪受。一经行的时候,眼睛一耷拉,心一死,往前一走,心里特别地好受!

刚走不远,那里有水也是踏着水就过去了。过去后边,那是一个专门给比丘尼授戒的大师父,在比丘尼那里当大师父(即负责戒场威仪的开堂和尚),这么一个比丘尼。她可能是发现了,老远就跑过来了,跑我前面看。你跑我也不理你,反正我是走我的。等到后来,我走到大殿那停住,也没抬头瞅她——也知道是她。她后来一看,噢,这么个人,不起眼,没啥意思!可能一看是假的,得了,她也不追了,上客堂那里了。但是后来我走这个经行,发现她还是有点干嘛——就是说你要走好了,不管是谁,马上对你心里就产生恭敬。你有一种自然的气质走出来了。

 

 

 
 
 
前五篇文章

妙祥法师:得于无所得时方为道

妙祥法师:佛法在世间 不离世间觉

星云法师:佛教的财富观 一.佛教对财富的看法

星云法师:佛教的财富观 二.非法的财富

星云法师:佛教的财富观 三、佛教发财的方法

 

后五篇文章

妙祥法师:经行讲述系列:得于无所得时方为道

妙祥法师:勿见他人过

梦参法师:于文殊菩萨圣诞开示

梦参法师:息灾法会圆满开示

梦参法师:请法时开示自己认识自己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