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宗“往生”问题---净慧长老 |
 
我想接着谈谈往生的问题。这是我要讲的第三点。 前面讲过,众生的根性是千差万别的,他们在修行过程中的发心也是各不相同的。若以大乘的菩萨精神来衡量,从事修行的众生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一类众生由于在这个娑婆世界中尝尽了种种痛苦和烦恼,产生了一种极强烈的厌离感,希望能马上离开这个世间,去一个幸福、安乐的国土,永远不再回来,这一类众生愿意往生极乐世界,亲近阿弥陀佛,他们适合于修净土宗。 还有一类众生,他们虽然也经历过种种痛苦,看到了这个世界苦的本质,但是他们与前一类众生的发心不一样,他们悲心很重,有一种“自觉觉他、自利利他、自度度他”的精神。所以,他们虽然也厌离娑婆世界,向往极乐国土,但是他们不愿意仅仅做一个自了汉,他们还要改造这个世界,使这个世界变成净土。这一类人虽然也修净土,由于他们发起了无上的大悲心和菩提心,所以他们到了极乐世界、功成圆满之后,还要倒驾慈航,乘愿再来,实现他们度生的愿望。 另外,还有一类众生,他们的发心比刚才讲的这一类还要广大高远。他们将自己的生死痛苦置之度外,唯以度化众生、救护众生为己任,所谓“不为己身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他们有一种像地藏菩萨那样的“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大无畏精神。这类人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大乘菩萨根器”。他们不急于去极乐世界,他们要在娑婆世界中,逐类随形,为众生担当苦行,作众生的依怙,直到众生度尽,自己方证菩提。像我所住持的那个寺院里的祖师——赵州和尚,就是这一类的人。赵州和尚活了一百二十岁,在他晚年的时候,有一个秀才问他:“老和尚,您修行这么好,功德这么大,百年之后,您准备去哪儿呢?”赵州和尚很干脆地回答说:“我到地狱里面去。”秀才大惑不解:“噢,您老人家这么有修行,还要下地狱?”赵州和尚回答说:“我不下地狱,谁来度您呢?” 以上三种类型的发心,决定了他们对“往生”的看法有所不同,因而,在选择修行法门,比如,是选择修禅还是修净等等方面,也会有差别。对于那些悲心重、发心大、敢于直下承担、我执极淡的人来说,他们更愿意修禅;相反一类的人,则适合于修净土。末世众生,根基浅薄,我执心重,自私自利,心怀胆怯,怕苦怕累,所以,不少人认为,适合于修净土。我想,这确实有一定的道理。不过,末世众生,也有一些大根器的人在。其实,根器的大小,主要看他是不是发起了大悲心,是不是发起了菩提心。有大悲心和菩提心的支持,他就能行菩萨道,就敢于代众生受苦,这个时候,他可能不愿意修净土以求往生,而愿意留在娑婆世界上。同是在生死苦海中,有大悲心和没有大悲心,对生命的感受是不大一样的,前者能够以苦为乐,而后者却感到苦不堪言。一个修行者,一旦发起了大悲心,为了他人,就是上刀山、下火海、进油锅,他都会在所不惜,无所畏惧。 大家都可能听说过“老鹰救火”的故事。故事讲:释迦牟尼佛在因地修行的时候,有一天看到一座大山突然起火了,许多树木、动物都被烧死了,心中无限悲悯,于是变成了一只山鸡,飞到海边,用翅膀沾水灭火。火那么猛烈,你想,一只山鸡的翅膀又能沾多少水呢?真能够把那大火灭掉吗?实在是无能为力。但是,释迦牟尼佛就有那种锲而不舍的精神。不怕力量小,只要肯坚持不懈地去做,总有一天会达到目的。这正是他大慈悲、大愿力、大勇猛的具体落实和表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