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弥陀经核心讲记(五) |
 
阿弥陀经核心讲记(五) 路边花草喻 不要管它,并不是我们把它扼杀掉。比如说我们在一条大路上行走,路边有很多花,也有很多草,甚至于这草会往路中间长,会覆住我们的脚背,但是,我们的目的是要走路对不对?我们不要停下来,拿一把刀去割这个草——没有必要,它长它的,我们走过去就好;我们也没必要停下来闻闻这朵花香不香,“呀!这朵花很臭,真是麻烦!”赶快回去拿把锄头锄掉它,在这里栽上一棵鲜花——你是无事找事!你走过去就好,它香也好,臭也好,草覆住你也好,你跨过去就行了。 这个香花、臭花、香草、毒草,就是我们心中种种的念头;这条大路就是我们往生的道路,我们只管念佛走过去。 昨天的妄想已不存在了,你何必管它呢!不要管它!这叫不管(不是说我们拿锄头把它挖掉),这个才叫真正的不管,它长就长,它不长就不长。 很多人念佛,他不是去念佛,他是回来挖这个草,他不是在走路,他说“哎呀,你碍我的事”,你说这个人是不是在无理取闹?他在大路上走得好好的,却认为旁边的花碍了他的事,一定要把它除掉才甘心。 我们在念佛的大路上,我们会觉得妄想碍我们的事情——碍你什么事呢? 我这样讲大家能听懂吗?我们的妄想杂念丝毫不碍我们的事,我们只管走过去就好了。它是很自然的。比如说,我们吃到辣的东西就觉得辣,辣就辣吧,这是因缘;我们听到不好听的声音,耳朵感到不舒服,这个都是很自然的反应,生理的反应,心理的反应,很自然,凡夫就是这样子的。就是这样的众生来念南无阿弥陀佛就好了,这样就能往生了,所以,不必管它。 如果这样念佛,就会很轻松,很自在,你会觉得我们一个人分成两个了,念佛的我才是真正的我,另一个我其实就好像影子一样,就好像一种……怎么说呢,“影子”这个词稍微贴切一点,像一个虚的影子一样,它在做它的事情,我念佛往生啊!也可能听到不好听的话它会感到不舒服,那也不管它;也许因为某些事情它会感到心里难过、悲伤,或者欢喜等等,有种种的情绪波动,这个都不要管它,因为我们的妄想本来是没有根的;妄念本来没有根,因为你执著它,它就有了根、有了业力,它就让我们六道轮回。那我们现在转过来,一心靠倒南无阿弥陀佛,根本就不管它,根本就不理它,它就拿你没有办法。如果你把它当做大爷,管它理它,你就被它所控制。 7、印光大师的呵斥 一般人念佛,都有“念好、没念好”的观念,认为到什么样的程度就是念好了,没有到就是没念好。如果说以此要求自己更加努力念佛,精进念佛,专心致志,更加仰靠阿弥陀佛的本愿,更加厌离娑婆欣求极乐,那么这种想法可以说是好的。如果说,“唉呀!我这样佛没念好,怕不能往生。”那就错了。我们看印光大师的一件故事。 有一次,有一位弟子到普陀山拜见印光大师,就跟大师讲了自己的一段经历,说他一年前得了一场大病,病重的时候,人都快死了,吐血,奄奄一息了。回忆当时的情景,他说自己一不慌张,二不害怕,内心是很安定的(这个已经很难得了,一般我们到那个时候就慌张害怕了),但他还是感到一点点遗憾。他遗憾什么呢?他说:“哎呀!我念佛没念好。”因为他是修行人,净土宗念佛的,他说:“我觉得我念佛没念好,感到很遗憾。” 印光大师听他讲到这里,当下如雷霆般地呵斥他:“什么叫念好?十念当往生!汝做此念,西方去不得矣!”当下就批评他、呵斥他说:“念佛,什么叫念好?什么叫没念好?十念就可以往生!你如果抱有‘我念佛没念好,怕不能往生’这样的想法,西方你去不了啦!” 我们很多人心中都有一个“标准”,“念佛念好了”,哎,什么叫念好了?以什么为标准?他又说不出来,“我念得口中有口水了,我念得身上发热了,我念得心里蛮清爽的,这个叫念好了。”这都是自以为是,似是而非。要说标准,也有,就是阿弥陀佛的誓愿“乃至十念,必得往生”,所以印光大师说:“十念当往生”。 一心不乱很容易 念佛很简单,随著我们每个人根性做得来的,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如果心比较静定,就静定念佛;如果当下是烦烦恼恼的心,就以烦烦恼恼的心念佛,同样往生! 印光大师这段话对我们很有警惕作用,“什么叫念好?十念当往生”,“十念当往生”的原因在哪里呢?是阿弥陀佛的誓愿。什么叫念好?什么叫念不好?你念十句就能往生;什么叫念好?你说《观经》下下品那个人,他能念好吗?他那个时候如果说有“念好”的心,那他就不能往生了。“哎呀!某某人哪!你现在快死了,你念佛一定要念好啊,如果念不好不能往生啊!”他怎么做得到呢?应该这样跟他说:“你只要念佛,口称弥陀名号,决定往生!”他自然就往生了。 印光大师又说:“不论功德大小,功夫深浅,只要念佛,都可以往生西方。”我们念佛往生西方,跟我们的功夫深浅没有关系。你功夫深也往生,你功夫浅也往生。 这样说起来,“一心不乱”是很容易做到的,就是专修念佛。 大家能听明白了吗? (明白!) 你们还怕不怕“一心不乱”四个字? (不怕!) 如果不是这样理解的话,我们读诵《阿弥陀经》读到这里就会害怕了,“哎啊!一心不乱,一心不乱,越来越乱,越来越乱……”乱到后来不可收拾了。 如果知道是“一心念佛不杂乱,不动乱”,就会越念越欢喜,“我就是如此”。 (四)举例说明 宋朝黄打铁的故事 再跟大家说一则宋朝黄打铁的故事(在《念佛感应录》第一集第65页),对我们很有启发。 他姓黄,叫什么名字也不知道,他是打铁匠,所以就喊他黄打铁。他边打铁边念佛,一锤下去,“阿弥陀佛!”再一锤,“阿弥陀佛!”他老婆就很可怜他,说:“你打铁本来就很累了,再念佛不是更累吗?” 他说:“哎,这个你就不懂啦!本来打铁胳膊很酸,念佛反而就不酸;本来打铁很累,念佛反而就不累。”他打铁要拉风箱啦,就“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就这么打一锤念一句,拉一下念一句,这样过了几年。有一天,他身体好好的,没有生病,突然深有感悟,但他不会写字,只会打铁,便请了邻居写了四句话,他写了哪四句?(也跟他的生活有关系,和那个崔婆一样,崔婆“上无条岭下无坑”,她写的也是她的生活;给人家做奶妈,补鞋补袜子,所以写“去时不穿鞋和袜”,和她的生活很贴近。黄打铁也一样,他做了四句,他说什么?) 叮叮当当, 久炼成钢, 太平将近, 我往西方。 讲完这四句话,把锤子一放,往生了。多么殊胜,多么潇洒! 什么叫“叮叮当当,久炼成钢”呢?他天天打铁,叮叮当当,叮叮当当,天天打,对不对?打铁是久炼成钢的,慢慢打,这个也反应他自己的修行,他念南无阿弥陀佛,六字名号就像锤子一样,一锤一锤地打在他的心上,把他的心打得越来越软,习气越来越少,从凡夫打成了佛了 —— 到西方去成佛了,所以“叮叮当当,久炼成钢”;“太平将近”,太平就要来了。如果不往生西方,不解脱生死轮回的大事,那没有太平日子好过啊!阎罗王在那里等你,哪有太平呢?他不一样,他说:“太平将近,我往西方。”到西方成佛去。 你说黄打铁,他有禅定一心的功夫吗?他能边打铁边入禅定吗?不可能啊!他没有所谓的深入禅定、不起妄念,他还要出大力流大汗,边打铁边念佛,但是,他往生了。他虽没有禅定,但是他做到了一心不乱——一心一意念佛求生西方,一点不夹杂,真正的一心不乱!他不识字,没时间,要为生活忙,只能一边打铁一边念佛,要他杂也杂不了。 我们向他学,洗衣服的时候也这样“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切菜的时候也这样“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早上作操的时候——我们这几位台湾莲友做念佛操,甩手念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这样念佛,就能往生。 所以,不管我们的心有没有达到禅定,有没有这样的功夫,都没有障碍,只要念佛,决定往生。 轻轻松松念 当然,话说回来,我们念佛的人,总是希望内心清净一点,妄想杂念少一点,那个也是有方法的,就是说我们要比较专注,除非我们出门、走路、搭车、办事,不能那么专注,自己一个人坐在那念佛,还是要专注一些。 专注的方法就是自己念自己听,可以采用印光大师提倡的“十念记数法”,一边念一边记数,能够摄心多少算多少。 不要用心过猛,很累,也不要说:“你看看,又跑了……”又烦恼了。跑了,抓回来再说,再跑,再抓,抓回来就看住,就像做游戏一样,你这样心很轻松,“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 稳稳当当念 还有关于记数,记数是很好的方法,历代的祖师大德都提倡;老老实实记数念佛的,都会体会到它的妙处与受用。不过念佛也不要只是图数量,为记数而记数,是为了念佛而采取记数的方法,可以一句一句稳稳当当地念,“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你就一句一句地念。如果数定得太多,为了赶数,念得太快了,年纪大的人有时候会比较受不了,心脏不好的人更受不了,比如说每天给自己定了三万声,又没有时间,然后在那里使劲赶,就赶一个数字,太累了!把心脏念出了毛病。还说:“你看,念佛,把我的心脏病念出来了!”那不是念佛念出来的,是你自己不会调整啊! 我们就很稳当地念,念不了三万声,就不必定那么高,定二万声、一万声就好,就一句句地念,“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很好啊! (五)总结反显 六大过失 关于“一心不乱”我们总结一下。 从一开始就说明一心不乱有两种理解:一种是一般人理解的禅定一心、不起妄想杂念;一种是按净土宗经教的理解,一心不乱就是一向专念,这也是善导大师的一贯解释。 只有按善导大师的解释才是正确的,如果一定要解释为如何禅定一心不起妄念,而且又坚持认为不这样就不能往生的话,那过失就太多了。 第一,那等于是说释迦牟尼佛自己说的净土三经,相互矛盾。为什么?因为《无量寿经》是释迦牟尼佛说的,说“上中下三种根机的人,只要一向专念,通通往生”;《观经》是释迦牟尼佛说的,说“下下品的人临终苦逼,精神惶恐,十声念佛,即得往生”;这两部经,往生都很容易,而同样是释迦牟尼佛说《阿弥陀经》,却说要如何的禅定一心,说的很难,那不是相互矛盾吗? 第二,等于说释迦牟尼佛不仅自相矛盾,而且与阿弥陀佛的本愿相矛盾。为什么?因为阿弥陀佛的念佛往生本愿说的很容易,众生只要“乃至十念”念佛,但释迦牟尼佛却说的很难,说要达到息心凝想,这不是矛盾吗?等于说释迦牟尼佛背开阿弥陀佛,自己另开往生极乐的条件,加高了门槛。这怎么可能呢? 第三,又等于说释迦牟尼佛说法不能对机。为什么?因为《阿弥陀经》是释迦牟尼佛对五浊恶世凡夫所说的经典,结果说的那么高超,我们没有人能做到,那不等于是法不对机吗? 第四,等于说龙树菩萨判释净土法门是错误的。为什么?因为龙树菩萨说净土法门,阿弥陀佛的本愿是适宜下劣根性众生的“易行道”、“安乐门”,而现在要达到事一心、理一心等等,那就不是易行道了,那等于是说龙树菩萨判错了。 第五,也和古今见闻记载的事实相矛盾。为什么?因为我们看到从古到今,许许多多的往生人,并没有到达怎样的禅定凝心,他就是老实念佛,一向专念,不怀疑,都往生了,而且往生的都很殊胜。 第六,最大的过失,我们自己不能往生。 如果依善导大师的解释,上符弥陀本愿,下契众生根机,净土三经宗旨完全一致,释迦佛语诚谛不虚,人人安心念佛,个个都能往生。 三、怎样保证“心不颠倒” 关于《阿弥陀经》这一段,我们已经说明: 第一点,专念弥陀名号就是多善根、多福德; 第二点,专念弥陀名号就是“一心不乱”; 这两关我们都过了,等于压在心上的两块大石头都搬掉了。好啊,我们可以歇歇气了,来,让我们扩扩胸,舒展舒展。“唉呀!一心不乱这块大石头,一直压在心上,快憋闷死了,今天终于把它掀掉了,好畅快!”好,我们轻松轻松,我们现在有劲了,乘胜追击,再来攻克第三个难关,怎样保证“心不颠倒”? 你看,前面两关解决了,“念佛就是多善根,好了,够了,我就专念佛;还要一心不乱哪,还有一个难题……噢!只要一心专念,就是一心不乱,我也能做到;但是师父啊,我还有一点困难,万一临终的时候昏迷啦,提不起正念啦,忘记啦,我念不出佛号来……那个时候怎么办?因为《阿弥陀经》讲‘心不颠倒’,我们怎样才能保证‘心不颠倒’呢?” 有办法!一点都不难。 (一)破除误解 误解之一 其实啊!我们担心的状况根本不存在,也就是根本不可能发生,是这一段经文被我们误解了,才有了担心;如果能正确理解,我们就不会担心。怎么误解呢? 第一个误解。一般人都认为:“不管平时念多少佛,如果临终一刻没有念佛的话,那平时念的也白念,所以必须临终能念得出佛,佛才来接引,才能往生。”这种理解是错误的。 临终没念佛就不能往生,是指平时不念佛、不求往生的人,他现在已经要命终了,这个时候再不念佛的话,就没有机会了,就要命终去轮回去了,所以才说“临终念佛”。像《观经》下辈三品的人就是这样,临终念一声佛、十声佛往生了。《观经》的意思是说:即使一生造作众恶,直到临终才遇到念佛的人,才念那么十声、一声,都被佛接引,都往生;何况平时念佛的人,那往生更不是问题,所以善导大师才说“专修念佛是往生正定之业,十即十生”,并不是说一切人都要临终念得出佛才能往生。 以净土三经来说,说的都是一辈子的念佛,不过表达的侧重点不一样。《无量寿经》“乃至十念”、“一向专念”是总纲,总原则,总要求,是上包一辈子的念佛,下含临终十声一声的念佛;《观经》下三品讲的是临终念佛的状况,并以此涵概一生的念佛;《阿弥陀经》若一日到若七日,讲的就是平生念佛的状况,并以此涵概临终的念佛,也就是遇到这个法门还有一天的寿命就念一天佛,有七天的寿命就念七天佛,随寿命长短,一辈子念佛的意思。关于这一点,我们下面还会专门研讨。 这个平时“若一日、七日,执持名号,一心不乱”,也就是信愿坚固专修念佛的人,这个人怎么样?他也会死啊,他是个一生念佛的人,现在临命终了,怎么样?接著底下经文就说了: 其人临命终时, 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 平生念佛,临终佛与圣众自然现前,这个时候不管他有念佛没念佛,佛与圣众都来现前,所以经文并没有说临终的时候还要再念佛,只说“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其人”就是指平生专修念佛的人,因为他平时念佛,求愿往生,平时已经种下了因,这个时候果就显现了。所以认为:“虽然平生念佛,临终也一定要念得出佛,不然佛就不来接引,不能往生。”很显然是对经文的误解。 误解之二 再来,第二个误解,认为自己要有能力保证命终“心不颠倒”,不然不能往生。这也是误解。因为根据《阿弥陀经》的经文,命终之时“心不颠倒”是佛力保证的,是平生专修念佛,临终佛圣自然来迎,佛一来迎,慈悲愿力加持我们,自然让我们心中住于正念,心不颠倒,随佛往生。所以接下来经文说: 是人终时,心不颠倒, 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 那么,佛一显现的时候呢,这个人见到佛了,一口气叹下来,命终了。这个时候,刹那之间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经文直接说,这个人命终的时候是“心不颠倒”的,没有说还要做任何的努力;这也是佛来迎接加持的结果,不是我们凡夫自己的功夫。 玄奘大师翻译的《阿弥陀经》说: 慈悲加祐, 令心不乱。 “心不乱”就是“心不颠倒”。不是我们自己有能力心不乱,是阿弥陀佛“慈悲加祐”我们,令我们心不乱。临死的时候,人很苦恼,四大分离的苦恼,家眷分离的苦恼,身体要抛弃的苦恼,过去所有的一切业力翻现出来……种种的苦恼。阿弥陀佛才安慰我们说:“我放大光明,这个时候一定来迎接你,来安慰你。”让我们能够安稳。在我们临终阿弥陀佛放大光明来迎接我们的时候,我们所有的业障、所有的苦恼不安,当下变得清凉,内心就很安乐、欢喜。所以才说:“慈悲加祐,令心不乱。”佛的慈悲心、佛的誓愿功德加持我们,护祐我们,让我们的心能够安定。不是我们自己有力量达到心不颠倒——不是我们自己先有力量心不颠倒,佛才来接我们。 大家要听好哦!不是我们自己先能够心不颠倒,佛才来接,是我们平时念佛,佛一定来接我们;佛来接我们,我们才心不颠倒。这个要明白! 误解之三 第三个误解,认为:佛虽然临终的时候会来接我,但如果那时我昏迷了,不知道怎么办?认为外相昏迷就是一切不知道,这也是误解。因为外相虽然昏迷,心识还是清清楚楚的,佛来接我们,我们会一清二楚。像《念佛感应录》第三集第一三六则,就记载一位贵阳的莲友蒋妙信,她是双目失明的盲人,平时专修念佛,因解大便出力,脑血管破裂,昏迷不醒好几天,一醒来就说“佛来接我,我要往生了!”说完又昏过去,于当天下午往生,走得非常好。一个天生失明、一生不辨颜色的盲人,昏迷中亲见佛来接她,你看稀奇不稀奇!而且她昏迷之前也不是在念佛,所以佛来迎接,眼盲不是障碍,昏迷不是障碍,正临终时有没有念出佛来不是障碍,不靠这些,是我们平生念佛,我们的心与阿弥陀佛的心之间相互感应道交,自自然然往生的。心识不昧,永远不灭,不坏,不死。后面我们还会讲二个现实的例子做为证明。 至于说有人休克,人事不知,那不过是一时的器官故障,堵塞了,迷闷了,那不是临终心识的状况。 命终三位 临终到命终,人的心识有所谓的三位,即明了心位、自体爱位、不明了心位。 第一明了心位:临近命终,前五识,眼耳鼻舌身还有作用,第六意识还能作主,心识明了,所以叫明了心位。但是这个时候,因为临近死亡了,四大五蕴开始分散,所以身心遭受到极大的苦恼,但另一方面心里又很明白,知道自己要死,面对妻子儿女、家产财宝等一生所爱的人啦,东西呀,心中难舍难分,真是痛苦万分。 第二自体爱位:由第一位,经过种种巨苦的折磨,这个时候身心更加虚弱,前五识已经不起作用,眼睛也看不到了,耳朵也听不到了,只有第六意识细想存在。这个时候,早已经是自顾不暇了,所以外在的妻子财宝等也就丢掉了,只有一个念头,就是执爱自己的身体,爱惜自己的身命,所以叫自体爱位。 最后不明了心位:也叫“乱心位”,也就是正死的时候了。身体再怎么样执爱也不能保,这个时候,一切身体的器官功能停止,第六意识也就随著器官功能的消失而消失。第六意识没有作用,主宰投胎轮回的阿赖耶识就会浮现。今生今世以及生生世世的善恶业浮现,就好像做梦时,第六意识较薄弱,所以毫无顺序、毫无逻辑、毫无条理,时间、空间都很混乱,而没有一个能控制的主人。人死的时候就像这样,业力种子浮现,就如一个国家没有国王,因为国中无王,所以盗贼都出来相争为王,这时就看哪一个较强,那个人就当王。相同的道理,命终之时,现生及历劫的善恶业力,一时浮现,业力一现,眨眼之间,便随其最猛烈的善恶业力,前往受生于善恶道中,一毫不能自主。如人负债,强者先牵;心绪多端,重处偏坠。 一般人死,都是如此,处在前面的三位当中不论哪一位都有极大的苦恼、恐怖、惊慌等,《无量寿经》说:“大命将终,悔惧交至。”意思是说,寿命将终时,后悔与惊恐一直向心头攻来。后悔什么呢?后悔以前都是为名、为利、为家庭、为事业,从来没有为自己的生死大事打算;后悔过去没有行善积德,没有修持佛法为生死大事做准备。惊恐是害怕到底要怎么办?会去哪里?人到这个时候是做不了主的,便出现所谓的颠倒:或者起恶念,或者生邪见,或生系恋,或发猖狂,或起恩爱,这个时候怨家债主也就得著了机会,前来扰乱,令失正念。 来迎在明了心位 但是念佛的人,不会出现以上情况,因为阿弥陀佛与诸圣众来迎接我们,正是在第一明了心位。所以往往临终助念的时候,都会听到临终的人说他亲眼见到佛菩萨来接了。念佛的人虽然也有死苦,但很轻微,因为有阿弥陀佛、诸大菩萨来迎,佛光普照,佛力护祐,所以心不颠倒,心不错乱,在明了心,欢欢喜喜,正念往生。 (二)对照三经 三个时间段 在《阿弥陀经》里边有三个阶段:一个是平时,一个是临终,一个是命终。 平时就是“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七日,一心不乱”,专修念佛,这是平时;那临终呢,临终你就自然得到果报了,“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佛就来迎接我们了;好,佛来迎接我们之后呢,第三个阶段,命终,“是人终时,心不颠倒”,是佛来迎接我们在前,我们命终心不颠倒在后,不是我们心不颠倒佛才来接我们。经文的次第很分明。 那也刚好和阿弥陀佛的第十九愿完全吻合,“临命终时,我现前接引,不然的话,我不成佛。”所以,我们每一个专修念佛的人,你都不用担心“临终怕我心乱啦,佛不来接啊,怕我不能往生啊……”丝毫不必担心。 弥陀的保证 在四十八愿当中有第十九愿,对于愿生极乐世界的人,阿弥陀佛保证说: 临寿终时, 假令不与大众围绕,现其人前者, 不取正觉。 “你只要愿生我的极乐净土,临命终的时候,我就来接你,如果我不来,那我不成佛!” 阿弥陀佛有没有成佛? (成佛了。) 成佛了;祂成佛了,这条愿有没有实现呢? (实现了。) 那我们如果愿意去往生,祂到那个时候会不会来?祂会不会一时忘记了、失约了、不来了,会不会?祂决定会来迎接我们! 那么,佛来迎接我们的时候,我们还会颠倒吗? (不会。) 我们不会颠倒,我们会自然心中住于正念。 所以,这个“心不颠倒”是阿弥陀佛誓愿保证我们的,是阿弥陀佛的愿力来保证我们:临终来迎,命终之时,心不颠倒。 九品个个不颠倒 关于往生人的临终状况,《阿弥陀经》讲得比较简略,就两句话:一、临终的时候,佛圣现前迎接;二、命终的时候,心不颠倒,即得往生。《观经》说得很详细,分成一个个细节来说明。可以归纳为九个环节。 一、佛圣来临。行者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菩萨大众,浩浩荡荡而来。幡花映彻,鼓乐弥空。 二、侍者持花。只见观音、势至二大菩萨,亲手端持著莲花宝台,恭敬地侍立在阿弥陀佛身边,亲切地准备我们坐上莲花宝台。 三、弥陀放光。这时阿弥陀佛放大光明,直照行者之身。行者被佛光照,所有业障一扫而清,心得安慰,心大欢喜,欢喜心中,嘎然命终。 四、弥陀授手。是时阿弥陀佛,与无数化佛同时舒垂宝手,召接行者。 五、接手升台。行者被佛宝手垂接,自然身心飘举,直升莲花宝台。 六、弥陀赞慰。阿弥陀佛亲开金口,畅发伦音,与菩萨大众共声赞叹,说:“善男子!以汝称佛名故,诸罪消灭,我来迎汝!” 七、行者欢喜。此时行者,既已见佛亲自现身来迎,又见菩萨端持花台来候,又见佛光直照己身,又蒙宝手舒辉垂引,又见自身已坐莲台,更闻佛声亲加赞慰,欢喜无量,无量欢喜,更非语言所能宣表。即于花座,低头礼佛。 八、行者见闻。凡上种种,往生之人,亲自所历,历历眼见,的的耳闻,明明了了,更无半点恍惚迷闷。 九、随佛往生。行者还正在莲台上礼佛,才一抬头,已至弥陀宝国,化生七宝池中。 九品代表一切凡夫众生,上根、中根、下根,善人、恶人,上上品精进勇猛之辈、下下品临终十念之机,通通包括在内。《观经》所讲的九品来迎的具体细节虽然各品之间稍有差别,但大致情形一样,而每一个往生人从临终之前佛来迎接,直到命终之后随佛往生的每一个场景,都是亲见亲闻,历历分明,一点都不含糊,根本就不存在心识颠倒的事,个个都是欢喜命终。所以,我一开始就说到,我们念佛的人是欢欢喜喜死的,你看,《观经》说的很清楚,见到阿弥陀佛来迎接我们,我们“欢喜踊跃”,“心大欢喜”,怎么还会有颠倒的事呢? (三)举例说明 赖朝河的故事 这里讲一个现实的例子。因为我们一般人担心:“如果我昏迷了,怎么能往生?”其实,我们人虽昏迷,或者是像植物人一样,这个丝毫不影响。 有个人叫赖朝河,他是台湾人,在军队里做弹药士,管理枪支弹药。有一天,不小心弹药爆炸,他被炸个正著,人当场就炸死过去了,脸上、全身都被灼烧,死过去了,但是没有真的死掉,人家看他就像死掉一样,因为他不会讲话,只有一点微弱的呼吸,所以医生就赶紧抢救。依我们看,他完全是昏迷的状况,但是,他却很清楚,很明了。 他是什么样的状况呢?他就看见自己神识离体,看见周围很多医生在那里抢救他,他的身体被一层一层地包扎起来,像个木乃伊一样。旁边的人讲话,他听得清清楚楚,在治疗他的时候,有人建议说:“是不是把他送到台湾本岛去治疗?那里医疗条件比较好。”(他在哪里呢?他在马祖,在外岛)旁边另外一个医生就不同意,说:“那不行啊,他现在马上就要死了,这么虚弱,怎么能送走呢?”医生讲这些话,他都听得很清楚,他想表达意见,说可以或是不可以,但是医生听不到,他干著急没有用。 他就飘来飘去、飘来飘去——而且他的眼睛呢,自然具有天眼通,他能隔著墙看到医生在隔壁房间给一个女病号开刀,他看得很清楚;楼上也看得到,楼下也看得到;他也不受墙壁的障碍,一下就进来了;人家只要喊到他的名字,他马上就出现在这个人面前,就这么奇妙。 后来,他被移到台湾本岛。部队的兄弟在马祖包粽子吃,就说:“赖朝河如果不出事的话,今晚的粽子他也能吃到。”只要一喊到他的名字,他当下就听到了,从本岛来到马祖——名字喊出来,他人已经到了,就听到后面的谈话,“这些粽子包好,要送几个给赖朝河吃。” 他总共昏迷了二十三天,自己都非常的清楚。其中有三天的时间,他闻到非常好的香味,什么原因呢?是因为他的母亲有了感应,心里不安,“儿子好像出事了。”就让赖朝河的哥哥打电话找他,看他现在怎么样。但是,赖朝河被炸伤之后,部队怕他家人不安,封锁消息,所以他哥哥通过电话一无所获。他的母亲就更感到不安了,就找到一位出家师父,问:“你看怎么办?” 出家师父就跟她讲:“你只管念佛,就会消灾免难,一切都会好转。” 他妈妈没有办法(联络也联络不上啊),回去后就很虔诚地念佛。那三天,她念佛很虔诚,很专注,而且买来最好的檀香。结果,这三天,他妈妈供佛的香味,赖朝河在医院就闻到了。你看,就这样感应道交、不可思议。电话联络不上,一切消息断绝,根本不知在哪里,但念佛就能感应上,不用找。 这个例子最起码说明以下几点: 第一,人不是一死就没有了,还原原本本地存在。 第二,并不是他死在那个地方,像植物人一样,不会讲话,不会吃东西,就可断定他迷闷了;他的心识是灵明不昧的,很清楚,很明朗。甚至那些给他看病的医生,他原本不认识,是从外地请来的,等他二十三天之后醒来,他都能叫出他们的名字来。人家就感到很奇怪,问:“哎?我跟你从来没见过,你怎么知道我的名字?”他说:“你们同事之间互相称呼,我早就听到了,都二十多天了,所以我认识你啊!”他一喊就喊出来了,你说奇妙不奇妙? 第三,他有神通力量,只要喊他的名字,他马上就到了现场。 那我们想想看,是他的神通大,还是阿弥陀佛的神通大? (阿弥陀佛。) 我们喊:“赖朝河,赖朝河!”他的身体摆在台北的病房里边,像植物人一样躺在那个地方,他马祖的兄弟喊他的名字,他马上就到了马祖——他都有这个神通力量,何况我们喊阿弥陀佛呢? 阿弥陀佛应声即现 我们在这里念南无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就会马上到这个地方,毫无疑问!十个人喊,祂就来到十个人面前,因为祂可以分身嘛!分身百千万亿。 善导大师在《观经疏》里这样形容: 众生起行,口常称佛,佛即闻之; 身常礼敬佛,佛即见之; 心常念佛,佛即知之。 众生忆念佛者,佛亦忆念众生。 众生愿见佛,佛即应念,现在目前。 众生口称南无阿弥陀佛,佛马上就听到了;众生身体礼拜佛,佛马上就见到了;众生心中忆念佛,佛马上就知道了;众生想见佛,念佛见佛,佛马上就来到面前,就这么快! 善导大师解释《观经》下品的时候说:“阿弥陀佛,应声即现。”《观经》下品中,一个人只念了一句佛,当下阿弥陀佛显现在他面前,迎接他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好像答应我们念祂的声音,当下就显现在我们的面前。所以,往生是非常非常容易的。 这个事例也说明:临终的时候,虽然是植物人、昏迷等等,没有障碍。 植物人往生的故事 昨天有人问到:“我给他助念,他已经昏迷啦!我讲给他听,他能不能听到啊?他能不能听懂啊?我给他念佛有没有效果啊?” 绝对有效果!绝对能听到!那个时候,你千万不要讲对不起他的话,他听得很清楚,“某某人,我死了,你还在讲我的坏话!你太对不住我了!”那个时候要讲好话安慰他的心,他会听得很清楚。 还有一个例子,上人(慧净法师)的表姐夫,他一辈子专门教书,根本没有宗教信仰,也没有时间来研究宗教,他做了三十几年的教师,一直到六十二岁去世。这三十几年,他在教育界受到四十几次嘉奖,二十五次立功,还受到台湾最高领导人的接见,可以想像他在教育方面的成绩,同时,他对师生非常的关爱,付出了全部的心力。到他六十三岁那年,他们学校一百周年校庆,他就要做很多工作来安排校庆的事务,结果很劳累,当下心肌梗塞,人一下就死过去了,脸上就青了,黑了,送到医院急救。他女儿过来,一声惊呼“爸—”,奇迹出现,心脏恢复了跳动,但是不能讲话,成了植物人。 他家里的人想尽一切办法救他,他太太忽然想到:“哎呀!我还有一个表弟是做法师的,大概他有办法。”就把师父请来了。她以为师父有什么神通,有什么其他高明的办法。师父来了之后,一看状况,就给他念佛。因为他的病很重,住在加护病房,每天可以进去看三次,每次是半个小时的时间。这半个小时,十五分钟的时间让他的家属跟他讲话,“爸爸呀!我们很爱你,你要活过来呀!”他的太太就给他梳头,“哎呀!你很喜欢梳头,我来给你梳,很漂亮!”(他一辈子没信过佛),那么,后面十五分钟呢,师父就带他们一家人很虔诚地念佛,念十五分钟。 病人一直没有醒过来。经过多长时间呢?经过四十三天。 第四十三天,他的三女儿(平常也不信佛),因为要救她的爸爸(她们很孝顺),人家有道场要做佛事,说:“某某人,你来吧!在这里做一场佛事,可能对你爸爸有帮助。”她就去了,到那里念佛,念到中午十一点的时候,就见到一个景象:见到她的爸爸坐在一大朵莲花上,非常的庄严,从半空中飘然而下,脸上是满足的神情,对她微微一笑。但是有一点奇特在哪里呢?他爸爸是光头,像出家人一样,剃著很光的光头,而且穿的衣服是出家人的袈裟,斜披的袈裟。他女儿根本就没有宗教的概念,见到这个现象,也不觉得这是瑞相,是好事。这时,她接到一个电话,“爸爸不行了,你赶紧回来。”(同一时间,她爸爸的心脏停止了跳动)所以,她就非常悲伤地说:“我爸爸要死了。”她很悲伤。 当时,这个道场里边有位西藏的喇嘛,中午吃饭的时候,见她急匆匆地要离开,就问她:“你怎么不留下吃饭呀?” 人家就替她回答说:“她爸爸病危,她急著赶回去。” 喇嘛安慰她说:“你不必伤心,你爸爸现在跟佛祖在一起。我们今天在这里,是做得最成功的一场法事。” 不过,做法事时,喇嘛是在那里念咒,她不会念咒,因为她没学佛,什么都不会,人家念咒的时候呢,她就在那里念阿弥陀佛。大概十一点钟看到这个景象。 这个景象充分说明她爸爸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了。因为她爸爸一辈子都不信佛,都是梳得很亮,西装穿得笔挺,怎么可能说女儿见到爸爸居然是这么一个出家的形象?而且穿著袈裟坐著莲花放光而来? 慧净法师解释说,其实这四十三天,他在医院的加护病房里,那等于是闭关的关房,因为慧净法师对他开示说:“某某人,你现在是深度的昏迷,也就是死亡的前期,如果能够好得过来,固然很好,如果好不过来,就要死掉了。你平时有没有宗教信仰暂且不管,如果没有死后的世界,那就罢了,如果有的话,岂不是就要去六道轮回了?你是有智慧的人,你应该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一定不会抛弃你的,一定不会嫌弃你的。”就这样跟他讲,讲完之后就给他念佛,每次念十五分钟,三次共四十五分钟。平时也放一台念佛机在床边,一天二十四小时播放佛号。 我们可以想像,他之所以能这样庄严地往生,是因为这段时间他听到开示之后,觉得“哎,这是有道理的”,他就来念佛。 旁观的人看起来觉得“他根本就是一个死人嘛,躺在那个地方,不会讲话,动都不能动,喊他,他也听不到,跟他讲话,他也不能答应……”但是他的心很清楚。 这是一般人的状况了。 何况我们念佛的人,我们平时念佛,还不至于出现他那个状况,会比他好得多。因为我们到那个时候,阿弥陀佛一定会来现前接引我们,所以,内心里面是平安、喜乐,清清爽爽地随著阿弥陀佛到极乐世界去。 念不念佛死时状况 大家想知道死时的状况吗?不念佛的人要死的时候,天昏地暗,阎罗王、大鬼小鬼拿著钢叉,拿著刀,拿著锁……刀光剑影、遮天蔽日地来把他牵向地狱。 那么念佛的人呢,这个时候一片祥和,旁人看我们大气喘小气、大眼翻小眼,其实我们的神识已经看到阿弥陀佛来迎接了:哎呀!一片佛光,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浩浩荡荡、无量无边,空中奏著美妙的天乐,天上飘下种种妙莲花,有种种微妙的香味弥漫在虚空当中;菩萨圣众手拿宝莲花来到我们面前,我们日思夜想的阿弥陀佛终于出现在我们的面前,放大光明,加持我们,祂跟我们说:“善男子,你一向念佛,我来接你!”说完宝手一召,我们忽—一下升上莲花宝台,那个时候,我们高兴得不得了!亲睹佛颜,欢喜礼拜,我们的头一磕下去——善导大师有两句话,形容我们往生的容易和殊胜,他说: 低头礼佛在此界, 举头已到弥陀国。 我们低头礼佛的时候,还在娑婆世界;抬头一看,已经到极乐世界了,就这么快,就这么容易。 所以,我们平时只要一向专念,不必担心临终没有正念,我们是很清楚,很明朗,见到自己随著圣众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三点都不成为难关 我们再来复习一遍。 第一点,“多善根”——念佛就是多善根。大家能不能做得到? (能。) 大家还担心不担心没有多善根? (不会。) 你如果担心,还是念佛,只要念佛就是多善根了。 第二点,“一心不乱”—— 专就是一心不乱。专心就是一心,专念就是不乱。大家能不能做得到? (能。) 这个“一心不乱”做得到,能做到! 第三点,我们只要专修念佛,一心不乱地念佛,临终的时候佛会不会来接引我们? (会。) 佛来接引我们,我们会不会颠倒? (不会。) 不会的啦!绝对会往生啊! 所以,这三点都不成为难关。如果这样的话,我们念阿弥陀佛,就会越念越欢喜,“好啊!念佛就是多善根,我现在念佛了,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专就是一心不乱,我专,还专。这样临终的时候,佛一定会来迎接我,命终的时候呢,我就心不颠倒。”很自然的。 这样的话,《阿弥陀经》这一段经文就很简单,很明了,一点都不难。下面还有二个小问题,一点点收尾工程,我们把它解决了。 四、关于“善男子善女人” 念佛即是善男女 第一个问题,什么是“善男子、善女人”? 经文讲:“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有人讲:“虽然念佛,如果不达到五戒十善,不能往生,因为《阿弥陀经》里是说善男子善女人。”果然这样的话,我们许多人又傻眼了,想一想自己:“五戒十善做到了吗?没有!”那不能往生,怎么办? 这是个问题。 其实,这也不是问题,是对经文所讲的“善男子善女人”误解了。想想看,阿弥陀佛自己发愿说要救度“十方众生”,十方众生包括三辈九品、一切善恶,释迦牟尼佛怎么可能当中阻拦说:只有善人念佛才能往生,恶人念佛不能往生呢? 可是经文明明说“善男子、善女人”,到底应该怎样理解?先把答案给出来:你念佛,就是善男子、善女人;你不念佛,你就是能修五戒十善,没有资格称为“善男子、善女人”。 《观经》佛赞 我们来看经文的证据。像《观经》下品上生,本是造作十恶罪的人,经文说“多造恶法,无有惭愧”,杀、盗、YIN、妄语、两舌、恶口、绮语、贪、嗔、痴……什么都犯遍了,这样一个众生,他一辈子没有干过一件好事,都干了恶事,他现在要死了——这样的人,应该是地地道道的恶人对不对?那么,临死之前呢,他遇到了善知识,教他念一句南无阿弥陀佛。他当下念了一句,阿弥陀佛就现前迎接他,赞叹他什么呢? 善男子! 以汝称佛名故, 诸罪消灭,我来迎汝。 念了一声佛,阿弥陀佛赞叹他为善男子,不是依他平时的行为,他平时都是恶行为,没办法提;因为他念佛的缘故,阿弥陀佛给他“善男子”称号。为什么念佛就能称为善男子?因为念佛,诸罪消灭,功德具足,转恶成善,恶人转成善人。以此之故,“我来迎汝!”“善男子”也好,“诸罪消灭”也好,“我来迎汝”也好,通通是因为念佛的缘故,所以四句当中“以汝称佛名故”是核心。等于是说:称佛名故,名善男子;称佛名故,诸罪消灭;称佛名故,我来迎汝。 所以,不论多大的罪过,你只要念佛,就能转恶成善。 《观经疏》之释 我们来看几段善导大师的解释。 一、《观经疏.散善义》(《善导大师全集》250页): 《弥陀经》中说:“一切凡夫,一日七日,一心专念弥陀名号,定得往生。” 善导大师引《阿弥陀经》的经文而作解释,把“善男子善女人”解释为“一切凡夫”,既然说“一切”,就包括善,也包括恶,是一切善恶凡夫。 《观念法门》之释一 二、《观念法门》(《善导大师全集》355页): 《弥陀经》中说:“佛言:‘若有男子、女人,或一日、七日,一心专念,弥陀佛名。其人命欲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自来迎接,即得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这一段文当中,善导大师略掉“善”字,直接说为“男子女人”,那也是不管善恶,善恶都包括在内的意思。 《观念法门》之释二 三、《观念法门》(《善导大师全集》360页): 《弥陀经》云:“若佛在世、若佛灭后,一切造罪凡夫,但回心念阿弥陀佛,愿生净土;上尽百年,下至七日、一日,十声、三声、一声等;命欲终时,佛与圣众,自来迎接,即得往生。” 这一段更干脆,讲“一切造罪凡夫”,就是不论你是善凡夫还是恶凡夫,只要是凡夫,就是造罪;这个标准就更高了,是以念佛为纯善,比较念佛的善,凡夫之善还是罪,丝毫算不上善。 所以,经文里讲“善男子善女人”是指他已经念佛来讲的,善导大师的解释是指他本来还没有念佛来讲的。本来是“一切造罪凡夫”,念佛就称为“善男子善女人”;和《观经》一样。 《阿弥陀经》善的标准 世间人的伦理道德观念也称为善,我们说“某某人,他是个善人,行善积德”,可是往生西方,不是以世间的伦理道德为标准,而是以往生西方成佛为标准,那么,五戒十善就不够格了,没有资格称为“善男子”。 这个“善男子”是以什么为标准呢?《阿弥陀经》前面有一句话: 诸上善人,俱会一处。 又说“少善根福德”人不能往生,“诸上善人”,当然就是以阿鞞跋致的菩萨、一生补处的菩萨为标准。以他们的级别,五戒十善能算得上善吗?一点都算不上。印光大师就讲:世间善业,如果比念佛净业来讲,仍是恶业。因为那个仍然是轮回的,仍然是染污,最多让我们升人天,不能让我们解脱生死;就算阿罗汉圣人,如果以阿鞞跋致、一生补处做为标准,他算“焦芽败种”,不能算作善,算作恶。 那我们有什么资格可以称为善?我们念佛,因为六字名号圆满具足阿弥陀佛的果地功德,是多善根、大善根、最胜善根、无上善根,所以,我们被称为“善男子、善女人”。并不是说“只有行善积德的人,他有资格,他有能力,他有良好的善心,他念佛才能往生;我呢?有妄想,有杂念,还有恶的念头,我念佛可能不能往生。”不要这样怀疑,不要这样误解。任何人,只要念佛,都称为“善男子”,将来往生与“诸上善人,俱会一处。” 这是对“善男子、善女人”的解释。 五、关于“若一日若七日” 直到临终 第二个问题,什么是“若一日……若七日”? 《阿弥陀经》讲“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七日,一心不乱”。这里的“若一日……若七日”,并不限定在一天七天,而是一辈子念佛的意思。 像刚才我们学的善导大师《观念法门》,就解释说:“上尽百年,下至七日一日,十声三声一声等”;也就是阿弥陀佛四十八愿当中的第十八愿所说的“乃至十念”。“乃至”,就是多到一辈子的念佛,下至十声、一声的念佛。 所以,善导大师做了一个总结性的说明: 一发心以后, 誓毕此生,无有退转, 唯以净土为期。 这个叫做“若一日……若七日”。一旦发心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信顺不移,我就一辈子不改变,一直到死。是这个时间段。 经文“若”就是“或者”,不定词。那为什么不定呢?因为遇到这个法门的时间各有早晚,有人遇到这个法门,第二天他就断气了,那么,在这一天之内,他专修念佛,一心不乱,这叫做“若一日一心不乱”;有的人第三天就断气了,有两天的念佛时间,这叫做“若二日一心不乱”;有的人念佛七天断气,这叫做“若七日一心不乱”;按说下面还有若八日、九日、十日……直到什么时候?直到临命终时,所以《阿弥陀经》在讲完“若一日……若七日,一心不乱”之后,接下来说“其人临命终时”,那很显然,是执持名号一直相续到临死,才讲“临命终时”对不对?不然这段时间会叫你不念佛吗?不可能的。 可是总不能无穷列举,所以就举七天为期,这也是常用的时间表达法,七天为一个周期。过了七天再从头来,若一日、若二日……若七日。过了再来,若一日……若七日,反覆无尽。就好像一个星期七天,过了七天,又从头算起,星期一、星期二……时间再长,无穷无尽,也是七天,七天就是永远,除非我们命终了,那就不管了。念佛也一样,循环无尽,直到命终,所以善导大师解释说:“七日七夜心无间,长时起行倍皆然;临终圣众持华现,身心踊跃坐金莲。”,倍就是一倍一倍,反反覆覆,时时刻刻准备死,没死就接著念,直到临终。 三点体会 “若一日……若七日”,以我个人来讲,觉得有“人命无常、念佛相续、往生容易”这三点体会。 一、人命无常:每天都在准备著死亡的来临,盼望著早归净土。今天念佛声中又过了一天,还没有死啊?!噢!那就是若一日,今天又还没有死,那就若二日。 二、念佛相续:在盼望净土当中,自然也就念佛相续,只要有一口气没死,就念一天佛。七天一循环、七天一循环,反正只要活著没死就是念佛。 三、往生容易:一日七日,决定往生,一听就很容易,心中欢喜。如果讲圣道修行,他就要讲“三大阿僧祇劫”,那怎么能比?想都不敢想。 总 结 核心的核心 《阿弥陀经》的这段核心经文,我们已经详细学过了,大家可以稍微温习一下:一、关于“多善根福德”,二、关于“一心不乱”,三、关于“心不颠倒”,四、关于“善男子、善女人”,五、关于“若一日……若七日”;这五点一般人往往容易望文生义而产生误解,如果依据善导大师解释,我们心中就会很明朗;心中明朗,信心就会稳固、坚定,行持起来就有力量。 善导大师怎么解释?善导大师的解释就是一个“专”——专称佛名。 专称佛名,就是“多善根”。 专称佛名,多善根故,称为“善男子、善女人”。 专称佛名,随其寿命,长短不限,就是“若一日、若七日”。 专称佛名,无二无杂,就是“一心不乱”。 专称佛名,临终佛自来迎,佛力护祐,自然“心不颠倒”,正念往生。 所以“专”是核心的核心,重点的重点,关键的关键。 经文祖释对照表 下面把《阿弥陀经》这一段核心经文与善导大师的解释,做了一个分段对照的表格,上边列有善导大师著作的名称,以及引用的文在《善导大师全集》中的页数。 阿弥陀经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 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 若一日……若七日 一心不乱 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顛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 (1观经疏玄义分48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即应执持名号一日乃至七日一心愿生命欲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迎接往生。 (2)观经疏散善义250一切凡夫?一日七日一心专念,弥陀名號定得往生 (3)观经疏散善义250一切凡夫,不问罪福多少,時节久近但 能上尽百年,下一日七日一心专念,弥陀名號定得往生 (4)观念法门345若有男子、女人?七日七夜及尽一生一心专念,阿弥陀佛,愿往生者? (5)观念法门355若有男子、女人?或一日、七日一心专念,弥陀佛名其人命欲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自來迎接,即得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6)观念法门360若佛在世,若佛灭後,一切造罪凡夫但回心念阿弥陀佛,愿生净土上盡百年,下至七日、一日,十声、三声、一声等?命欲终时,佛与圣众,自来迎接,即得往生。 (7)往生礼赞539若有众生闻说阿弥陀佛,即应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乃至七日一心称佛不乱命欲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現在其前,此人终时,心不顛倒,即得往生彼国。 (8)往生礼赞540若有众生称念阿弥陀佛若七日及一日,下至十聲乃至一声一念等?必得往生 (9)法事赞437?如來选要法,教念弥陀七日七夜心无間,长時起行倍皆然专复专临终圣众持花身心踊跃坐金莲坐時即得无生忍一念迎将至佛前 阿弥陀经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 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 若一日……若七日 一心不乱 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顛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 (1观经疏玄义分48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 闻说阿弥陀佛,即应执持名号 一日乃至七日 一心愿生 命欲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迎接往生。 (2)观经疏散善义250 一切凡夫 ? 一日七日 一心专念,弥陀名號 定得往生 (3)观经疏散善义250 一切凡夫,不问罪福多少,時节久近 但 能 上尽百年,下至一日七日 一心专念,弥陀名號 定得往生 (4)观念法门345 若有男子、女人 ? 七日七夜及尽一生 一心专念,阿弥陀佛,愿往生者 ? (5)观念法门355 若有男子、女人 ? 或一日、七日 一心专念,弥陀佛名 其人命欲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自來迎接,即得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6)观念法门360 若佛在世,若佛灭後,一切造罪凡夫 但回心念阿弥陀佛,愿生净土 上盡百年,下至七日、一日,十声、三声、一声等 ? 命欲终时,佛与圣众,自来迎接,即得往生。 (7)往生礼赞539 若有众生 闻说阿弥陀佛,即应执持名号 若一日,若二日,乃至七日 一心称佛不乱 命欲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現在其前,此人终时,心不顛倒,即得往生彼国。 (8)往生礼赞540 若有众生 称念阿弥陀佛 若七日及一日,下至十聲乃至一声一念等 ? 必得往生 (9)法事赞437 ? 如來选要法,教念弥陀 七日七夜心无間,长時起行倍皆然 专复专 临终圣众持花现 身心踊跃坐金莲 坐時即得无生忍 一念迎将至佛前 这个表格,一目了然。《善导大师全集》中共有九个地方,是在引用解释《阿弥陀经》的这一段经文。 解释“善男子善女人”,通通略去“善”字; 解释“若一日、若七日”,就是随寿命长短而“上尽百年、下至一声”一辈子的念佛; 解释“一心不乱”就是“一心专念”,共用了六个“专”字; “心不颠倒”都略掉没有作解释,因为这是必然的,不用解释。 |
前五篇文章 |
后五篇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