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净土宗 净土法脉 净土经论 净土圣贤 早晚课 净土指归 净土文集护持
 
 

第三集:佛说阿弥陀经要解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古来注疏,代不乏人,世远就湮,所存无几,云栖和尚着为疏钞,广大精微,幽谿师伯述圆中钞,高深洪博,盖如日月中天,有目皆睹。」《弥陀经》在中国,自古以来可以说是弘扬最为普遍的一部经典,前面曾经跟诸位略略介绍过。因此注解这部经典的人也就很多,每个朝代都有许多人注解,但是这些注解能够流传下来的不多,也就是说失传的很多。现在我们研究《阿弥陀经》,可以说从古今注解里面最具权威的三种注子,这是从明末清初以来几乎为佛门里面公认的。第一个就是莲池大师的《疏钞》,这个地方称他作云栖和尚。蕅益大师是莲池大师的私淑弟子,也就是说莲池大师虽然不在了、往生了,但是蕅益大师还是依莲池为老师,向他学习。莲池不在世了,怎么个学习法?莲池大师的著作存在。专读莲池大师的著作,遵照莲池大师的教诲去修行,这就是我们中国古人所谓的私淑弟子。他学得非常成功,所以莲池是净土宗一代祖师,他也是一代祖师。确实很类似儒家的孔孟相彷彿,我们晓得孟子是学孔老夫子学得很像,也是孔老夫子不在世,蕅益大师也采取孟夫子的方法。

  莲池大师给《阿弥陀经》做了个注解叫「疏钞」,他是先作的疏,疏就是注解经的。以后看看他这个注解注得太深了,在当时没有问题,怕后世大家对他这个注解不太容易体会,于是就再作钞,钞就是注解疏的;换句话说,是注解的注解,我们称之为《疏钞》。疏跟钞都是莲池大师自己作的,这个注解在台湾流通非常广泛。我们图书馆不但印了《疏钞》流通,而且还将古德法师的《演义》也印出来,现在我们将《疏钞》跟《演义》会合起来,会合起来精装印成一本,我们读起来就更方便。「演义」是疏钞的注解,换句话说,疏是注解经的,钞是注解疏的,演义是注解钞的,这是三重注解。古德法师是莲池大师的学生,我们中国俗话说徒弟,莲池大师的徒弟,而且是莲池大师的侍者,就是照顾大师日常生活的这么一个人。莲池大师的东西能够传下来,得力于古德法师,他把它印出来流通于后世。《疏钞演义》我们在台北曾经讲过一次,我第一次是在莲友念佛团,将《疏钞》讲过一遍。第二次是景美华藏图书馆成立,我将《疏钞演义》讲过一遍,我们留的有录音带,一共有三百三十五个带子,可见这个内容确实是非常的丰富。蕅益大师赞叹「广大精微」,这四个字用得非常恰当。

  「幽谿」是地名,是天台山幽谿高明寺传灯法师。这位老和尚跟蕅益大师的师父是师兄弟,所以蕅益大师称他作师伯,他晚年专修净宗,专弘净宗。这个老和尚感应不可思议,每一次升座讲《弥陀经》都感应到天乐鸣空,大众都听到,听经的大众都听到。他有个注解叫《圆中钞》,诸位要记住,凡是钞都是解释疏的。疏不是他作的,是元朝时候大佑法师作的,大佑法师有个《阿弥陀经略解》,就是简单的解释。他就用这个《略解》再加以注解,所以他叫钞,钞就是注解大佑法师的《略解》。这个本子在台湾有流通,流通的分量不多,台中莲社曾经印过,我这个地方还有一本,《圆中钞》。他取「圆中」这个意思是取「圆融中道」之理,以天台家真、俗、中三观来注解大佑法师的《略解》,所以称之为《圆中钞》。

  大师赞叹这个本子,这个本子分量不多,它的分量几乎跟《要解》相彷彿,不算很多。他赞叹道「高深洪博」,换句话说,《疏钞》太多了,也就是太繁琐,《圆中钞》太深了,因此都不便于初学。所以他底下说,「特以文富义繁,边涯莫测」,这是说莲池大师跟幽谿大师的他们两个人的注解,「或致初机浅识,信愿难阶」。或者是,这不是肯定的词,或者有一些初学的、程度浅的人,这两种注解他不能够得利益;换句话说,依这个注解生起信心,发愿求生净土是比较上困难的。他这就是叙说他为什么要注《要解》,这就把他注《要解》的原因说出来。「故复弗揣庸愚,再述要解,不敢与二翁竞异,亦不必与二翁强同。」这个说明他自己非常的谦虚,意思就是说,也不顾自己平庸、愚鲁,这是大师谦虚的话,「弗揣」就是不顾,我也顾不了这么多。为了便利于初学,程度比较浅的人,所以他再做《要解》。

  「不敢与二翁竞异」,二翁就是指的莲池大师跟幽谿大师,但是也没有必要勉强跟他们所说的完全相同。为什么?他下面有个比喻,他说「譬如侧看成峰,横看成岭,纵皆不尽庐山真境,要不失为各各亲见庐山而已」。这句话含义非常之深。他这个话是个双关语,看起来很客气、很谦虚,实际上已经把他自己修证的境界给我们透露了消息。横看成岭,侧看成峰,这个话本来是苏东坡游览江西庐山时候写的一首诗。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是苏东坡写的一首诗,他在此地引用。这个引用,他的意思就是他确实是见到庐山真面目了。莲池大师见到了,幽谿大师也见到了,他自己也见到了。这个意义就是告诉我们,他是真正亲证西方净土,而为我们来说《要解》。纵然说法跟前面两位大师都不同,可是是真实的,决定不是猜测的,是自己亲证的境界。下面,序文到此地就介绍完了,后面是五重玄义。

  这是依天台家的讲经的方法,注经、讲经,天台都用五重玄义。玄义就是经中玄妙的义理,在没有讲经之前先把它说出来,换句话说,没有讲全部的经文,先把全经大意做个综合的介绍,就是这个意思。使我们以很短的时间,对于全经概要能够了然于胸,这样才能生起欢喜心来深入研究经文,不至于茫然而没有头绪。天台家用五个段落,就是用五段的方法来介绍概要。而贤首,就是华严宗,它介绍一部大经的玄义,用的方法比天台家要繁琐,它是用十个段落,叫十门开启。当然十个段落比五个段落就要繁琐太多了,所以自古以来,纵然不是学天台的,他讲经、注经都喜欢用天台的方法。蕅益大师年轻时候学天台的,所以他的东西几乎完全采取天台的方式。

  天台叫五重玄义,就是五个段落。这五个段落,第一个就是解释经题,像一篇文章一样,先要讲解文章的题目。第二是辨体。辨体的意思就是说这部经它的理论依据,佛是根据什么说出来的,如果这个依据我们不明了,信心就很难建立。假如我们明白佛所讲的这部经,确实是根据一个真实、完全的理论,我们就信得过了,他不是随便说的。所以第二个段落非常重要,说明他的理论依据。第三个段落叫明宗。所以第二这是起信,帮助我们建立信心,我们有了信心,我们要怎样来修学?明宗是讲这部经的宗旨,也就是讲修学的方法、修学的纲领。我们掌握到了,才真正能够用功,真正知道怎样的修学,自己才能够得到真实的利益。第四是论用。宗是修因,用就是结果,我们依照这个方法修行,将来会得什么样的结果,这一定要知道,也就是说我们学了这部经有什么用处?所谓学以致用,可见得佛法跟一般的玄学确实不一样,学了一定有用处。大家都知道念阿弥陀佛将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好像这个用处都是死了以后才能有的,现在没有,这是错误的。现在要得不到好处,将来的利益就太渺茫了。所以我们在这个经典里面所学习,真实的受用就在现前,现前就可以得到。

  最后一段叫判教。判教是我们中国祖师大德将释迦牟尼佛这么多的经论,给它做个分类、做个整理,使它浅深有一个次第,就是这部经适合哪一类的根性人来学习。根性有上、中、下三等根性,或者是初学,或者是老修,好像排课程一样,应该排在第几个学年,判教是有这个意思。这就是用这五个段落,将这部经的概要为我们介绍出来。下面这是第一个段落,解释经题。

  「第一释名,此经以能说所说人为名。」我们现在采取的本子是鸠摩罗什大师所翻译的,罗什大师翻译这个本子叫《佛说阿弥陀经》。「佛说」,这个佛是释迦牟尼佛,「阿弥陀」是西方极乐世界的佛,所以题里面是娑婆世界跟西方世界两个人的名字,它是以人名为经题。下面这就解释,「佛者,此土能说之教主,即释迦牟尼,乘大悲愿力,生五浊恶世,以先觉觉后觉,无法不知,无法不见者也」。他的注解确实是简单,也很容易明了。他解释佛字,佛说这个佛,此土就是我们这个世界,能说的教主,教是教学,主是主讲之人,是在这个讲座里面主讲的人。所以这个「教主」我们不要错会了意思,这是教学的主席,是主讲人,就是释迦牟尼。

  释迦牟尼的历史我们在此地都省略掉了,不要在这里耽误时间。诸位在许多传记或是经本注解里面都能够看得到,我们也把他省掉,释迦牟尼。释迦牟尼这个名号,我们在前面都曾经介绍过。诸佛菩萨没有名号,名号都是度众生的教学宗旨,用这个来做名号。娑婆世界的人当然毛病很多,在许多毛病里面,哪一个毛病最严重,最严重的要先对治,这特别标榜在此地。我们世界众生普遍的,第一个就是缺少慈悲心,自私自利,这是大病。所以佛在这个世间教学就要用「释迦」,释迦翻成中国的意思叫「能仁」,能够仁慈。第二个,我们这个世间人心不清净,所谓是妄想太多、昏沉太多,所以名号上用个「牟尼」,牟尼是寂默的意思。寂默用现代的话来讲就是清净心,心地清净一尘不染,是这个意思。能仁是仁慈的意思,我们今天讲博爱、讲慈悲。博爱也是佛经里面的,诸位念《无量寿经》,《无量寿经》里面就有博爱,所以博爱这两个字出自于《无量寿经》。这都是释迦的含义。释迦牟尼是印度话,是梵语,它的含义就是仁慈跟清净的意思。

  这是我们众生的大病,佛提出这个教学的宗旨,让我们时时刻刻警觉到,提醒自己。像我们一般不是修净土的,念佛都是念「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这就是提醒自己对人要慈悲,对自己要清净,是这个意思。所以我们念这个佛的名号,如果不知道它的含义,里面没有观照的功夫,这个观照就是没有提醒自己的意念,那么这个名号是白念了,这个名号没有意义。一定要晓得名号的含义,使我们念这句名号就是唤醒自己,把自己本性里面的大慈悲心念出来,把自己本有的清净心念出来,这就是释迦牟尼的意思。

  释迦乘大悲愿力,生五浊恶世,我们到这个世间来,我们为什么要来?来了干什么的?你们同修们自己有没有这样的问题?从小到现在有没有发生这个问题,我们为什么要到这个世间来?来了干什么的?这是个大问题!我告诉诸位同修,我在十三、四岁时就有这个问题,常常这个问题会想想几个月。来干什么的?可是想了很久都得不到答案,那个答案也不是真实的。到接触佛法之后,我们才真正明白那是一回什么事情。佛告诉我们,凡夫在六道里面,现在我们生到人道,人生是酬业的。你怎么来的?你是酬偿业报而来的。佛给我们说这么一句话,我们想一想果然不错,人生是酬业而来,是干这个而来的。你过去造的善业,你这一生就很享福,一生称心如意,你得的是善果;如果过去做的业不善,我们这一生生活得就很痛苦,事事都不顺心,都不称意。换句话说,就是讲的因果报应,这才是真正的事实真相。我们把这个事实真相搞清楚、搞明白了,所谓是心安理得了。这个道理搞清楚,事实搞明白,我心安了,不再怨天尤人。所以命里头是富贵的,就安于富贵;命中是贫贱的,安于贫贱。为什么?事实真相搞清楚,心就安了,心一安,人就定了,定就生智慧。生智慧才能够改造命运,才能够转移命运,这是事实。我们虽然过去世造的有业,这一世受报,没有关系,真正明白之后,我现在断一切恶、修一切善。我纵然有恶报,恶报很快就报尽了,我的善业能够增长,这个善的福不要等到来生,这一生就现前。

  诸位读《了凡四训》,像了凡先生一样的修学成就的人,在中国历代不知道有多少,没有写书留下来而已,袁了凡是写出来了。没有写的人多,写的人太少了。他是写给他儿子,教导他孩子们的,否则的话,他也不会把这个事情在社会上宣扬。了凡先生改过自新、断恶修善,把他一生的命运整个转过来。佛在经典里面讲得比他说的更详细、更透彻,佛家常说「佛氏门中,有求必应」,这句话是真的,一点都不假。我过去初学佛,我的老师章嘉大师就教给我,他告诉我,他说求,一定要明理,要懂理论,要懂方法,如理如法的求,没有不感应的,没有求不到的。你求,求不到,求不到是当中有障碍,你把这个障碍去掉,就有求必应了。我们读这部经,这部经里面教我们所求的,真是至高无上,教我们求成佛。成佛都能求得到,世间什么名闻利养、功名富贵、什么长寿,这叫鸡毛蒜皮,哪有求不到的?这太容易了!最难是成佛、成菩萨,这个难。这都能求到,其他的哪个求不到?

  所以一定要明理,要懂道理、要懂方法。如理如法的去求,这样才能够把我们这个业报身,我们现在每个人叫业报身,换句话说,你被命运控制住,这叫业报身。学佛了,第一个好处,你要把业报身转变成愿力身,如果不能在这个地方转变过来,我们佛就叫白学了。转成愿力身就是乘愿再来,我这业报身就报了了,而今而后,我这个身是愿力来的,就跟释迦牟尼佛乘大悲愿力。这是讲我们学佛现前得到的好处,现前得到的利益。大悲是对一切众生,从前业报身念念为自己,事事都为自己,起心动念都是想到自己的利益,为个人、为家庭,这是业报。从今之后我们明白了,我们起心动念念念为一切众生,再不为自己,为众生。念念为佛法,怎么叫为佛法?我们了解,佛法是世间至善圆满的教育,如何将佛教育在这个世间推广,在这个世间发扬光大,使一切众生都有机会接触到佛教育,都有机缘接受佛教育、修学佛教育,这就是把业力转变成愿力。

  底下说的「五浊恶世」,我们在过去,在经文上读到这一句,体会并不深刻。释迦牟尼佛在三千年前讲这部经的时候,如果不是大智慧的人,对于释迦牟尼佛这句话,在我想很难体会。但是今天提到这个话,我想我们每一位同学都能够有相当程度的领会。为什么?浊就是污染,我们今天讲环境的污染,在这个地球上已经相当严重了,所以每一个国家、地区的政府都提倡环保,为什么?污染太严重了。浊就是浊污,就是染污。恶是造恶业,人心不善,身造杀盗淫,口是妄语、两舌、绮语、恶口,意是贪瞋痴。确实,现在社会人心存在着十恶的逐渐逐渐多起来了,这不是个好现象,这是恶世,这是个苦难的世界。

  释迦牟尼佛以大慈大悲救度众生的大愿,他要生在这个时代、生在这个地区,帮助我们脱离苦海,帮助我们超越轮回。他是先觉之人,他是彻底觉悟,对于宇宙人生的真相彻底明白,他来教导我们。我们是后觉,听了佛的教诲,我们渐渐明白,渐渐的觉悟了。先觉是佛,后觉是菩萨,我们真正觉悟、明白了,依照佛的方法来修行就是菩萨。特别是修学这个法门,这是大乘法门,你看《无量寿经》,就是大本的《阿弥陀经》,一开端「佛说大乘」,所以这部经是大乘,大乘菩萨所修的。你真搞清楚、真搞明白,真正发心依照这个方法修行,你就是菩萨,你就当得起这个后觉了。佛是先觉,帮助我们开悟。「无法不知,无法不见」,这两句话是称佛大觉究竟圆满的境界,也是我们修学最后要获得的境界。我们也要像佛一样,尽虚空遍法界要做到无法不知,无法不见,那我们自己也就成佛了。这是把「佛」这个字简单的介绍出来。

  下面是经题上第二个字「说」,佛说,这是释迦牟尼佛说。「说者,悦所怀也。」怀是胸怀,心里面欢喜,叫悦所怀。「佛以度生为怀」,诸佛如来他心里想的什么?念的什么?心里头念念没有别的,念念就是帮助一切众生。帮助他们快快成佛,跟自己完全一样,那佛就欢喜,就满他的心愿。所以佛是以度生为怀,这个地方是我们第一要学习的。我们刚才不是说了吗?转业力为愿力,如果我们心愿跟佛的心愿相同,这个愿力大,业力立刻就转掉,就摆脱掉了,摆脱得干干净净。换句话说,念头一转我们这个人就变了,从前是六道里头的众生,现在变成菩萨,变成了法界的法身大士,念头一变就转过来。问题就是你会不会转?你肯不肯变?这个心一变就转过来。一定要以度生为怀,念念帮助众生,不要想自己,要想众生。怎样把佛法这样美好的教育、圆满的教育,介绍给一切众生,推荐给一切众生。你真的发这个愿,你跟诸佛如来就同愿、同德、同行了。

  「众生成佛机熟」,这句话确实过去祖师大德讲经说法没说过,注解里头也没看到过。我们看莲池大师的《疏钞》、幽谿大师的《圆中钞》里头都没有这个说法,他很难得,真的把佛的心愿说出来。可见得这个法门不可思议,众生成佛机熟。这个法门是什么?这个法门是叫众生成佛的法门,如果你成佛的机缘没有成熟,说这个法门你不能接受、你也不相信,没得用,那佛就不说了。佛说这个法门,是看到你现在成佛的机会到了,所以他把这个法门介绍给你,你依照这个法门去修,你这一生就成佛。你想想看,还有哪一桩事情能够使佛比这个更欢喜,没有了。我们在《无量寿经》看到的,《无量寿经》的发起序里面,阿难尊者看到释迦牟尼佛容光焕发,他跟他那么多年,从来没有看到今天精神这么好、容光这么好。什么原因?是讲《无量寿经》的机会到了。讲《无量寿经》的机会到了,也就是看看大众成佛的机缘成熟了,所以佛的欢喜是从来没有见到过的这样的欢喜。这一句难得,蕅益大师为我们道破,他确实是亲见到这个境界。

  「为说难信法,令究竟脱,故悦也。」你的机缘不成熟,佛说这个法没用处。你的机缘熟了,什么叫熟?你一听就懂,这是成熟了。你一听就相信,你一听就肯修、就肯干,这个人机缘成熟,这个人这一生当中永远脱离轮回。换句话说,现在这个身还在,这个身就是佛经上讲的叫最后身。我们在六道里头生死轮回无量劫,不晓得轮回多少次,下一次没有了,下一次超越轮回了。所以现在这个身,在六道里头就叫做最后身,超越六道轮回了。这是说难信法,令究竟脱,究竟脱是成佛,脱是解脱,究竟的解脱。为什么?因为你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是一生,不是第二生去的,这诸位同修一定要知道。凡是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人,临终的时候没有断气,人是活人,看到阿弥陀佛来接引你,我们这个佛像是接引相,佛垂手来接你。来接引,我们跟佛走了,所以是活着去的。跟佛走了才断气,不是死了以后才往生的,诸位同修一定要把这个事实搞清楚。所以这个法门真的是不死的法门。死了以后走的,这人死了才是第二生,这个不是的,是当生。

  所以,念佛念得功夫好的人能够预知时至,自己晓得什么时候佛来接引我,自己知道。不生病,走的时候欢欢喜喜、快快乐乐,有站着走的,有坐着走的,那多自在!倓虚法师在佛七开示里面跟我们说过,他说他一生当中亲眼看到念佛临终不生病,自在往生的,就是站着走的、坐着走的,他看到二十多个人,听说的就太多了,数字就记不清楚了。亲眼看到的。你看《念佛论》里面讲的三个人,多自在!极乐寺的修无师、山东的郑锡宾居士、青岛的一个拉黄包车的太太张氏,那是坐着往生的。这是他亲眼所见的,他是青岛湛山寺的住持。

  这个法门是真正不死的法门,你是活着到西方极乐世界,到达西方极乐世界跟阿弥陀佛一样无量寿,一生圆成佛道,成的是究竟圆满佛。所以这个法门叫当生成就的佛法,你说真正相信、真正肯修,这个人的福报有多大!我们六道当中任何一个人,不要说人间帝王,天王也不行,也比不上他。在《无量寿经》上我们读过,真正成佛机缘成熟的人,是过去无量劫来你所修行的善根成熟,现前得到十方一切诸佛如来冥冥当中的加持,使你接触到这个法门立刻就能解、能信、能愿、能行,这谈何容易!所以我们自己一定要珍惜,决定不能在这一生当中空过,那就太可惜了!这是悦字。

  《要解》里面告诉我们,本师释迦牟尼佛他修什么方法成佛的?这也是古来大德没有提醒过我们,蕅益大师在《要解》里头提醒我们,这个就在《弥陀经》上。《弥陀经》上说,佛告诉舍利弗尊者说,「当知我于五浊恶世,行此难事,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一切世间说此难信之法,是为甚难」。佛讲的「五浊恶世,行此难事,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就是成佛。换句话说,释迦牟尼佛成佛就是念阿弥陀佛,修这个法门成佛的。原来就出在这个经,这部经我们天天念它,我们疏忽掉了,大师这一点醒,我们才明了。「说此难信之法」,难信之法就是持名念佛的方法。所以佛是念佛成佛的,佛把念佛成佛这个方法教给我们,一定我们自己成佛的机缘成熟了,佛这一点醒我们,我们立刻就得到受用。这把「说」字介绍出来了。下面是「阿弥陀」。

  「阿弥陀,所说彼土之导师」,彼土是指的西方极乐世界,「以四十八愿,接信愿念佛众生生极乐世界,永阶不退者也」。阿弥陀佛是西方极乐世界的导师。在《无量寿经》里面,我们读到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我们知道他四十八愿是怎么来的,去年我们在此地讲《无量寿经》都跟诸位报告过,愿愿都是接引众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西方极乐世界是十方世界所有一切诸佛所赞叹的,为什么一切诸佛都赞叹?因为一切诸佛都有一个共同的大愿,就是度众生成佛道。虽然有这个大愿,但是事实上帮助众生困难重重。就是众生根性不一样,嗜好不相同,所以是用的无量无边的法门,四弘誓愿里说「法门无量誓愿学」,佛是用无量法门来度无量众生。

  就没有想到,阿弥陀佛那真是叫高度的智慧,太巧妙了,他用一个法门就普度一切众生,所以令一切诸佛不能不佩服,不能不赞叹!佛佛道同,诸佛如来不像我们凡夫,凡夫看到你有个好法门,我嫉妒你,想方法障碍你,这是凡夫。诸佛不一样,你这个法门好,我们大家都捧你,把我的学生也都送给你,诸佛如来是这样的。所以一切诸佛如来都把自己这些学生,统统都介绍、推荐到西方极乐世界。像我们的老师释迦牟尼佛一样,我们为什么不念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为什么劝我们到西方极乐世界?就是这个道理。阿弥陀佛那个法门好,释迦牟尼佛也分享阿弥陀佛的成就。释迦牟尼佛既然分享阿弥陀佛的成就,十方一切诸佛如来没有例外的,统统都分享阿弥陀佛的成就。都劝一切众生念阿弥陀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所以西方世界就无比的殊胜庄严了。

  西方世界怎么去?条件太简单了,就这三个字,信、愿、念佛。你真的相信了,愿是你真肯去,真正想去、真正肯去,只要你一天到晚老老实实念这句阿弥陀佛就行了。你看这么容易,这么简单!你只要专心修学,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一定来接引你,这是他的本愿。四十八愿里面我们看到,我们这个业报之身快要报完的时候,他就来接引我们。永阶不退,这句话非常重要,因为我们修学任何一个法门,在一切诸佛剎土修行都是进进退退的,所以修行的时间很长,很难成就。西方世界最大的长处,就是决定没有退转。这个世界就好比是诸佛如来在法界里头办的一个大学,阿弥陀佛是校长。诸佛如来劝大家都到这个学校里面去求学,到了这个学校只有升级,没有留级,没有退学的,你说这个学校多好!升级,经上也说得很有道理,有人升得很快,有人升得比较慢一点,那是你个人到西方极乐世界用功勤惰的关系。你很勤奋、很认真,你就很快速的往上提升;你要是稍微懈怠一点,你的进度就比较慢一点。但是绝对是进步,不会有退步的,只是进得快慢而已,这么好的一个地方。

  「不退转」,佛在大乘经里给我们讲了有三种,第一个叫位不退,第二种行不退,第三种叫念不退。在我们这个世界,这三种不退地位不相同。第一种位不退,小乘要证得初果,这就是圣人了,我们称圣人,那就不是凡夫;换句话说,他不会退到凡夫位,这叫位不退。但是往上提升相当困难,时间很长,也很缓慢。第二种叫行不退,这是大乘菩萨。菩萨大慈大悲教化众生,他不会退转到小乘,所以叫行不退。第三种叫念不退,是念念都趣向无上菩提。念不退是法身大士,像《华严经》上讲的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也就是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这样的菩萨才是念不退。

  我们念佛的人很奇怪,什么奇怪?你只要真正相信,真正发愿,一天到晚念这句阿弥陀佛,这三种不退都在其中,这个妙!我们是凡夫,我们连小乘须陀洹都比不上,小乘须陀洹才位不退,我们是凡夫,居然这一句阿弥陀佛坚定的信愿,这三种不退我们现前就得到,你说这个奇妙!这个法门真正叫不可思议,真正是难信之法。现在就得三不退,到极乐世界还有问题吗?当然是圆证三不退,这三种不退同时证得的。特别是讲我们现前凡夫,三种不退现前得到的,除了念佛法门之外,没有任何一个法门可以做到,这是很不可思议的,真的是难信之法。所以我们能够相信,不容易!真正是过去无量劫来的善根,现前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本愿威神的加持。如果不是这样,真的我们没办法相信。下面解释阿弥陀。

  「梵语阿弥陀,此云无量寿,亦云无量光。」光跟寿是释迦牟尼佛在经文里面给我们解释的。其实阿弥陀是梵语,是梵音音译过来的,依照这个字的意思就是「无量」,阿翻作无,弥陀翻作量,就是无量。无量是指一切一切统统都是无量的,佛用两个字来代表,用一个寿,用一个光。寿也就是代表了时间,过去、现在、未来;光是代表了空间,光明遍照。无量的时空里面,所包含一切的万事万法统统是无量的,这才是阿弥陀的本意。佛不用时空,用寿跟光,意思就更深、更远。寿是寿命,所以佛说了,无量功德里面寿命是第一德,如果要没有寿命,那就是无量的光明,像底下讲的功德、神通、道力、种种庄严,没有寿命,不全落空了?一切的无量都落空了。所以,寿命是所有无量里头最重要的一个条件。你有无量的寿命,底下的一切无量你才能够享受,你才真正能够得到。所以把寿命摆在第一,无量寿,诸位要晓得,不只是寿命无量,一切都无量。光是光明,光明代表智慧。

  所以底下讲,「要之」,这是举几个例子来说,说不尽。「功德」,什么叫功?什么叫德?这两个字一定要把它搞清楚,决定不可以误会。功是功夫,功是功行,这个字念去声,也就是讲修行,修行是功夫。德是讲的果报,一分耕耘就有一分收获,耕耘是功,收获就是德。这个「德」跟得到的「得」是一个意思,就是得失的得,是同一个意义。你有功夫,你一定就有收获。这种功夫是真实的修行,譬如我们持戒,这是功,你一定得定,因戒生定,定就是德。修定又是功,定能开慧,开智慧就是德。智慧开了能破无明、能断烦恼,自己能成就无上菩提涅槃,那就是德。所以,功德跟福德不一样,像我们做一点善事,出钱出力做一点善事,那是属于福德。福德所得的果报叫人天福报,人天福报不能超越轮回。功德可以超越轮回,可以脱离三界,福德不行。六祖大师在《坛经》上也说得很明白,生死大事,福不能救,福德没有用处。

  像过去我们中国梁武帝的时代,梁武帝学佛的人都知道他,他是虔诚的佛弟子,对于佛教非常拥护。以他的地位、以他的威力,他在位的时候替佛教建造了四百八十座的寺院,帮助许多想出家的人,他都帮助他,都发愿供养他,所以度很多人出家。那时候禅宗达摩祖师到中国来,拜访梁武帝。梁武帝就向他夸耀,你看我做了多少功德,我的功德大不大?建了四百八十个大道场,度了几十万人学佛。达摩祖师是很老实的人,听了之后摇摇头,「并无功德」。一盆凉水浇在梁武帝头上,梁武帝听了很生气,话不投机,算了,也不护持他,搞得达摩跑到少林寺去面壁九年,没人理他。假如梁武帝要问他,我的福报大不大?那达摩祖师一定点头,很大很大。那做的是福报,人天福报,不是功德。所以诸位,功德跟福德一定要分清楚。

  福德可以分给别人享,譬如说我有房子,我房子可以送给你,我有车,车也可以送给你坐。可是我的定功、我的智慧没有办法送给你,我的才艺没有办法给你,那是你的德。所以功德没有办法给人,福德可以分给人共享。功德一定要自己修,别人不能代替,你的功德也没有办法分给人,这个要知道,功德跟福报要辨别清楚。你自己确实成就了戒、定、智慧、无量的才艺德能。「智慧,神通」,神通用现在的话来讲就是能力,通是通达的意思,是没有障碍,通达。神是神奇莫测,别人想不到的,你会,你去做样样都没有障碍,样样都做得尽善尽美。像今天西方一些科学家发明许多这些科技,在佛法里面讲都叫神通,他对于光、对于电,对于这些东西他都能通达,这是一般人看起来非常神奇的。神通是这个意思,用今天来讲就是技术能力。

  「道力」,道力是讲他修养的功夫,今天来说是讲修养功夫,在佛法是讲戒定慧的能力。「依正」,「依」是他的生活环境的享受,「正报」是身体,你身体健康长寿,有充沛的体力,「依报」是他生活环境非常之美好。「庄严」就是我们讲的真善美慧。「说法」,他有智慧,他有非常好的教学方法,使听的人很容易明了、很欢喜的接受,这是教学法的善巧。「化度」,「度」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帮助人,协助别人,「化」就是帮助他变化气质,帮助他化凡成圣。这是从教学的效果上来说,如果教学不能产生变化,这个教学的目的没有办法达到。譬如我们刚才讲的,我们必须要把业力变化成愿力,我们就真的得受用,我们这一课就没有白学。这是略举几条,总而言之「一一无量」。

  要是和前面赞美佛的那个话,「无所不知,无所不能」,这是阿弥陀的意思。所以其他一般宗教赞美上帝「全知全能」,就是这个意思。这是我们佛法修学最高的目标,就是要在宇宙人生当中确实能做到无所不知,无所不能。

  我们今天就讲到此地。

 
 
 
前五篇文章

第二集:佛学阿弥陀佛要解

第一集:佛说阿弥陀经要解

净土宗经文

四书蕅益解

无量寿经(会集本)断疑篇【宏琳法师】(三)

 

后五篇文章

第四集:佛说阿弥陀经要解

第五集:佛说阿弥陀经要解

第六集:佛说阿弥陀经要解

第七集:佛说阿弥陀经要解

第八集:佛说阿弥陀经要解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