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知识的法相是什么 |
 
善知识的法相 佛将入涅槃时安慰阿难:“阿难莫伤悲,我于未来世,化为善知识,利益汝等众。” 善知识者,诸佛的化身,行持诸佛利益众生的事业,宣说诸佛的正法、教化,引导众生悟入佛的知见,摄持、护念众生出生死城、达涅槃岸。 经、律、论三藏中都说,唯有依止善知识,才能断恶行善,诚信三宝因果事理,生出离心、菩提心,行持六度万行,成就佛果。 我们现量亦可见,没有一个人以自我造就和魄力就能生起五道十地的功德,就能获取解脱和遍知的果位。犹如从如意宝洲中取宝当依赖于商主一样,解脱圣道、遍知佛果的成就当依止于善知识。 《华严经》说:“善男子!若欲成就一切智智,应决定求真善知识。善男子!求善知识,勿生疲懈;见善知识,勿生厌足。于善知识所有教诲,皆应随顺;于善知识善巧方便,勿见过失。” 一、善知识的法相 《法华文句》中释善知识:“闻名为知,见形为识。是人益我菩提之道,名善知识。” 《圆觉经》中佛教诫应求之善知识为:“求善知识欲修行者,当求一切正知见人。”见正知见的善知识,如实体见诸法的理性实相,以无漏的智慧为本体,慈悲地为众生宣说世间出世间一切善法,无谬误地引导众生趋入阿辱多罗三藐三菩提。 具体诠释善知识的法相者是弥勒菩萨,他在《大乘庄严论》中将善知识的法相归摄为具十种功德:“知识调伏静近静,德增具勤教富饶,善达实性具巧说,悲体离厌应依止。 颂中告诉我们,善知识本身应当具备的六种功德: 1、调伏(即调伏自心,为戒学); 2、静(即心住寂静,为定学); 3、近静(即心依定而生慧,为慧学); 4、德增(即功德比学者增上); 5、教富饶(即于三藏等成就多闻); 6、善达实性(即通达诸法实相或已现证或通达教理亦可)。 善知识摄受众生所应具备的四种功德: 1、具勤(即精勤利他); 2、具巧说(即方便善巧演说法义); 3、悲体(即不求利养恭敬以悲愍心演说法要); 4、离厌(即没有厌离众生之心,多次讲法而无疲倦,堪能忍耐讲法的辛苦)。 诸多经论中共同宣说大乘善知识的法相以五个功德为主要:具三学,通达实相,具悲愍心。 二、依止善知识的殊胜利益 《华严经》说:“知由依止善知识故……长其善根,净其深心,增其根性,益其德本,加其大愿,广其大悲,近一切智。”又说:“善男子!菩萨由善知识住持,不堕恶趣;由善知识摄受,不退大乘……由善知识摄取,超越凡夫地;由善知识教诲,超越二乘地;由善知识示导,得出离世间……由依止善知识,增长一切菩提分法。” 依止善知识的殊胜利益,众多经论中多有广说,现择要略说如下: 1、决定不堕恶趣:依善知识教授,身口意三门皆安住受持善法,远离恶法,不造做恶趣之业,故不堕恶趣。 2、净障灭罪:依善知识传授清净罪障的对治法,如念佛、拜忏、诵经、持咒、做僧事,或身语承事善知识,则速能净障灭罪。 3、善根次第成就:依善知识教诲,反复熏习教证二法,即能成熟凡夫善根、二乘善根乃至大乘诸佛菩萨善根。 4、定出三界:依善知识示导,如理行持,定出三界。 5、不退大乘:由善知识摄受,听闻大乘教法,真实生发菩提心即不退大乘。 6、趣入菩萨行:随学善知识的意趣,随喜恭行四摄六度等无量无边的菩萨行。 7、速满成佛资粮:由供养、承事善知识,依教奉行而迅速圆满福慧二种成佛资粮。 8、近诸佛位:如理依止善知识,随顺善知识闻思修,即能快速近诸佛位。 9、诸佛欢喜而护持:于善知识生信而依止,即是对诸佛生信而依止(因善知识乃为诸佛化身,行持诸佛利生的事业),故诸佛欢喜而护持。 10、众生欢喜而随学:依止善知识,久之身口意也会薰染上善知识的功德妙香,身心即为庄严。众生见而生喜,恭敬随学。 佛教历史上,依止善知识而得殊胜利益的例子举不胜举:窥基大师依止玄奘善知识而舍三车②,终成法相宗祖师;慧可依止达摩善知识而得安心③,证悟佛性,普度众生;《净土圣贤录》中往生者皆依善知识教授,信愿行而得出离三界;密教行者那洛巴依止帝洛巴,即生中从资粮道速疾趣入佛地…… 三、如何依止善知识 1、以信心、恭敬心、《华严》二十一心依止善知识 善知识乃诸佛的化身,心相续中具足教德和证德,堪能引导我们入佛知见而圆满妙明真性,是故应当以信心来依止。 善知识以大悲心教授我们世出世间一切真理,调伏我们愚昧盲人般的刚强心,拔济我们出离苦海,劝令我们行持善法获取人天安乐,赐予我们醍醐教言,引导我们悟入心性,护念我们出离三界,成就佛果,是故应忆念深恩,以恭敬心来依止。 善知识者,如慈父慈母,等施我们无边佛法甘露,长养我们无量菩萨行,如船善导,引示我们绕过黑风狂浪,顺利快速地到达诸佛智慧宝洲。如是常正念思惟善知识甚深广大的功德和恩德,以《华严》二十一心④(如大地心、金刚心……孝子心、王子心)来依止。 2、以三种承事使自己的心与善知识的智慧心接近 财物供养善知识,令善知识四事无缺;身体承事善知识,毫无懈怠,承事善知识的日常生活、大小事务;语言承事善知识,随顺善知识的吩咐,随喜赞叹善知识广大的弘法利生事业。 如是以三种承事使自己的心与善知识的智慧心接近,能使善知识心喜故,即易获加持、速满资粮而成就福慧二足尊。 3、 依教奉行依止善知识 三世诸佛皆以依教奉行依止善知识,而从凡夫地趣入佛地,终圆成佛果,自他两利。我们聆听善知识的一切开示,应遵守无违,心行安住受持教言,如教修行,方能步诸佛足迹,成就诸佛果位。 4、 善知识示现逆行,不见为过失。 善知识示现逆行、种种过患、杀盗YIN妄,如《华严经》中甘露火王(示现喝酒吃肉)、胜热婆罗门(示现愚痴行业)、蜜多伐多女(示现为妓女)等示现随烦恼行,皆为化导之方便。故于善知识示现逆行,知为调伏众生的方便,而不见为过失。 四、奉教行净土 1、奉教坚固信愿 《华严经》说:“譬如暗中宝,无灯不可见。佛法无人说,虽慧莫能了。”依止善知识,在其座下认真听闻三藏十二部教法,生起真实定解,依闻思的智慧抉择一生的归向:西方极乐净土,乃为十方佛刹土中最极易去的理想净土。 法门入手方便当依善知识教授。历来善知识教示:净土法门,信愿具足为往生根本。蕅益祖师也说:“若信愿坚固,临终十念一念,亦决得生。” 譬如万丈高楼皆从地建起,亦如参天大树从根生,往生大法也从信愿根生。 如是应当反复熏习,坚固信根:信善知识能引导成就往生,信大善知识阿弥陀佛摄受不虚;信三藏十二部皆为导归极乐的圣教言;信念佛一法是转染成净、转凡成圣、彻始彻终了义之法,依此一法即能遣除一切过失、圆证五道十地遍知佛果;信自心本具净土依正庄严;信执持名号即能扫尘除垢、返证佛性,显发无量光、无量寿。 反复熏习坚固愿力:观察五欲尘境、净土苦乐的真实相——五欲尘境的乐是暂时的、短暂的,故是无常的,无常故苦,苦即厌离;净土的乐是恒时的,永恒即是真乐,乐故即应欣求。 观察自身依正二报、佛身依正二报的秽净真实相——自身臭秽鄙陋遍满不净,自心虚妄分别长生贪瞋痴,依报山河器界污染浊恶增盛,依正二报秽恶无可留恋,故应厌离;佛身香洁赫奕遍满相好,佛心安住实相具足智悲力,依报国土清净庄严超逾十方,依正境界清净庄严,故应欣乐。 遍及器情世界如是反复观察修习,直至厌离娑婆、欣求极乐的愿心生起、扎根、成熟、坚固。 2、 如教修行归净土 ⑴改凡染心行为圣净心行 我们久居秽土,染缘深厚,内心被种种烦恼染乱,而迷惑心眼,乐著三有。虽入佛道修学,但信愿不坚,进退悠泛,诸根放逸,被尘事欲境诸染业所牵系。是故应当长依善知识教示,反复熏习净业三福、历代祖师教言,现身受心法的不净苦无常无我,真正法随诸行⑤,彻底改变凡染心行为圣净心行。譬如矿金经过16次火烧水洗而得纯净柔顺,即可随意打造成器(耳环、金像等);凡染心行经过净业三福等如是“火烧水洗”净化,即成堪能法器,承念“醍醐”佛号即能心佛相应,一心不乱,任运往生。 ⑵持名止修行净土 《佛说阿弥陀佛经》云:“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佛在经中教导我们持名止修,一心不乱成就念佛三昧⑥而生极乐国土。 古德常教导说:“慧解如目,道行如足,勤加精进,必不唐捐。”若依教修学,必定今生成就行净土。 综上所述,我们应当如理依止善知识。依善知识教授,对佛法生信起愿立行。以闻思的智慧修正杂染心行,一心持名,成办往生大事,方能从体起用,真实做弥陀使者,使弥陀法音遍布众生界,与一切众生同行净土。 注释: ① 外护、同行、教授三种善知识中,本文专指教授善知识。本文参考书籍有:《圆觉经》、《华严经》、《大乘庄严经论》、《菩提道次第广论》、《瑜伽师地论》、《净土五经一论》等。 ② 三车:即一车肉、一车酒、一车美女。三车随身,乃窥基未出家时迷惑颠倒之事。 ③ 慧可遍学世间出世间一切学问,心犹未安,于达摩祖师处恭求安心而觅心了不可得,彻证佛性而得安心。 ④ 《华严》二十一心:见《华严经》善财童子五十三参。 ⑤ 法随法行:于诸法中,身语意业无倒,随顺趣入正法、正思、正修而行 ⑥ 在此指持名念佛一心不乱,正定现前,成就因行果成之念佛三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