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净土宗 净土法脉 净土经论 净土圣贤 早晚课 净土指归 净土文集护持
 
 

《阿弥陀经》略讲:二、正讲(中)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名号的含义

  介绍完依报之后,介绍正报,正报就是极乐世界的佛、菩萨。

  舍利弗,彼佛何故号阿弥陀?

  阿弥陀佛的名号到底有什麼特殊含义呢?

  释迦牟尼佛解释阿弥陀佛的名号,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无量光;二、无量寿。

  无量光

  一、无量光。

  彼佛光明无量,

  照十方国,无所障碍,

  是故号為阿弥陀。

  我们听这一段经文,也要用「如是我闻」的心态。阿弥陀佛的光明也是无量无边的,是遍照十方国土,没有障碍的,因此阿弥陀佛也叫做「无碍光佛」,什麼叫「无有障碍」呢?阿弥陀佛用他的光明神力度眾生,「我的光明能救度你,没有障碍。」

  「没有障碍」不光是说:房子不能障碍,山河大地不能障碍,重点是指我们的烦恼罪业不能障碍弥陀的救度。

  如果你听到之后,不能当下信受,说:「我这麼罪深业重,怎麼能够往生?」那这「无碍光」你就没听进去了,就「有碍光」了,好像你的烦恼业障障碍了弥陀的光明,那就不能称為「无碍光」了。

  我们经常说「业障」,是指恶业能障碍我们的解脱,所以叫「业障」。但这是指一般的修行法门,如果是净土宗念佛,可以讲:虽然有恶业,但并不能障碍我们的往生,也就是:「有业而无障」。因為阿弥陀佛是无碍光,有碍的恶业,遇到无碍的光明,当下化為乌有,好像暗遇到光。又好像腿残疾了,如果靠自己走路,就会障碍我们到达远方,但是如果坐车、坐飞机,丝毫不能构成障碍,因為靠的是车、飞机的力量。念佛有业而无障,就是靠的佛力。

  阿弥陀佛的名号,既然称為「无碍光」,那麼,我们称念他,阿弥陀佛就可以自在、没有障碍地把我们救度到净土去。

  无量寿

  二、无量寿。

  彼佛寿命,及其人民,

  无量无边阿僧祇劫,

  故名阿弥陀。

  「寿命」就是人的生命了。这句名号的本身,就是佛的生命和我们眾生生命的共同体,名号本身是阿弥陀佛的生命所在,也是我们的生命所在。人在世间活著,就有寿命,没有寿命就死掉了。

  阿弥陀佛如果没有「南无阿弥陀佛」名号,这个佛就死掉了。

  这句名号是特殊不共的名号,弥陀就是用名号来度眾生的,它存在的意义、存在的全部,就是用名号来救度眾生,所以说「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如果你不能往生,我就是不成佛!」那麼,没有成佛的话,怎麼叫阿弥陀佛呢?他的名号就是让我们往生的。

  生命共同体

  一方面是弥陀的正觉,就是弥陀的生命,另一方面是我们的往生,也就是我们的法身慧命所寄託的地方,那是眾生的生命,这就是说:弥陀的生命和眾生的生命是一体的,在名号当中。我们不能把名号单独看作是弥陀的,「是他的,与我没有关係」,或者说「与我有某种程度的关係,我要念佛达到某种程度,才可以得救」。那个,就不是共同所拥有的了。

  阿弥陀佛离开了我们,祂不能成佛的,具体地讲,阿弥陀佛离开了我们的往生,祂不能成佛。「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嘛。反之,我们离开了阿弥陀佛的正觉,当然不可能往生。这两点是不能分开的。既然弥陀成佛了,祂是為我们往生成佛的,祂把祂无量的功德缩在六字名号里边,成為眾生和弥陀所共有,所以说「彼佛寿命,及其人民」,「人民」就是指念佛的眾生了,我们信佛、念佛,就获得了弥陀名号所具有的功能,必然往生,这就是名号给我们的啟示。

  发愿往生

  把极乐世界正报、依报讲完之后,释迦牟尼佛就劝导说:

  眾生闻者,应当发愿,愿生彼国。

  意思很明瞭:讲这些,不光是让我们去想像,如果很欣慕,但是不能去,那没有意义,而是让我们发愿往生。

  怎样往生

  眾生怎样才能往生呢?这里是关键所在。

  首先,如果依我们眾生的心态,「极乐世界这麼好,无有眾苦,但受诸乐,七宝池、八功德水,诸上善人聚会一处……往生是想往生,不知道像我这样的人到底能不能往生?」心里边就在怀疑。

  不仅如此,我们读到释迦牟尼佛说「得与诸上善人聚会一处」,继续怀疑:「『诸上善人聚会一处』,像我这样罪根深厚、善根很少的,大概不行吧。如果能往生,那也一定是要有多善根福德因缘,我要怎样怎样修行,才可以去往生。」

  释迦牟尼佛体察到眾生的心态,直接说出来了:

  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

  这句话说出来,往往有两种不同的理解,大多数人都会理解说:「对呀,极乐净土那麼好,依我们这样罪恶的凡夫,怎麼可能去往生呢?那一定要有很多的善根福德因缘,要如何如何去修行。」

  释迦牟尼佛首先好像给我们泼了一瓢冷水。但是,接著,释迦牟尼佛把答案就公佈出来了:

  善男子,善女人,

  闻说阿弥陀佛,

  执持名号……

  这样就能往生!这段经文,从上下的文义来看,首先从反面,告诉我们「那样不能往生!」把这条路堵死,不然的话,凡夫的心就会东想西想,「我这样做、那样做,大概可以往生……」佛告诉我们:这些道路都是不通的,「此路不通、此路不通……你只剩下一条道路。」然后把这边的门打开,我们就看到光明进来了:

  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

  这就引导我们从种种杂行杂修当中,导归一向专称佛的名号,打开了六字名号这条唯一的道路。

  比较而言,六字名号本身是不可思议的善根福德因缘,是绝对性的「多善根福德因缘」,这个「多」不是多少的「多」,「多少」的「多」是相对性的,「你是五个,我是十个,比你多。」不是那个意思,六字名号的功德是尽虚空、遍法界,不是在数量上可以加减的,如果可以加减,那就不是「多善根」了,多,还有更多,一万,还有十万;十万,还有一百万;一百万,还有一千万。

  六字名号,不可思议,充满著整个宇宙法界,叫「多善根福德因缘」。

  经文的次第是如此:先说明不能往生的原因是「少善根福德」,然后开示出来能够往生的道路:专念佛的名号,「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

  「闻」就是听闻,「说」就是释迦牟尼佛、十方诸佛的称讚,十方诸佛都称讚阿弥陀佛的名号具有不可思议的功德。

  当我们听到以后,在心中领纳,叫做「执持名号」,如果心中怀疑,那就不叫「执持名号」。

  「执持名号」的表像是口头的称念;从心相来讲,就是领受名号的功德,愿往生。

  那麼,怎样「执持名号」?

  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

  或者一天,或者两天,或者三天……或者七天,古文表达比较省略,如果在现代汉语中,后面要加省略号,「若八日、若九日、若十日,若一年、若两年、若七年,若十年、若二十年……」这就是延续一生的念佛,外表形象就是相续性的念佛,一生专念阿弥陀佛。

  一心不乱

  他的心态是怎麼样呢?「一心不乱」。

  「一心不乱」常常被解释為修行的功夫,「事一心不乱」、「理一心不乱」等等。善导大师没有这样的解释,在后面我会说明善导大师的这一段解释。

  「一心不乱」就是我们信靠阿弥陀佛一佛,从今天开始,专心信靠阿弥陀佛了,定下来了,「不乱」,不再动乱了,人家再怎样讲,我心不动摇了,我就专修这个法门,专念弥陀名号!

  如果张三说:「哎,你这样恐怕不行。」你心里边马上打了拨楞鼓了,就要换别的法门了,那就乱了。所以这第一点,就是不动乱。

  第二点,叫不杂乱,专念这句名号,不用别的行法来掺杂,叫「不乱」。

  「一心」也是我们能做到的,做妈妈的会对孩子说:「你要一心读书啊!」小孩听了,绝对不会说:「事一心还是理一心?」「一心读书」,很简单。一心念佛,也很简单。一心,就是专心,专心念佛不杂乱,专修专念,不杂其它,就是一心不乱。跟别人交往,也说「你要一心哪,不要三心二意啊」,很简单,「一心」是跟「二心」、「三心」相比较而言的,就是信仰的对象是唯一的。心里边只有阿弥陀佛一佛,就叫「一心」了。如果心里边除了阿弥陀佛之外,还觉得不足,还有许多,那叫「三心二意」,「三心二意」自然就乱了,就不可能「一心不乱」了── 这就是我们净土宗的解释。

  净土宗称為「凡夫之教」,是十方眾生都能做得到的。如果解释為那样的「事一心不乱」、「理一心不乱」,没有一个人做得到。在玄奘大师的译本里边,「一心不乱」翻译為「繫念不乱」,我们心中繫念阿弥陀佛名号,不再换别的法门,不再动乱,不再动摇。很简单做到的事情。

  善导大师对这一段,有四句简洁明朗的开示:

  极乐无為涅槃界,

  随缘杂善恐难生。

  佛所居住的地方,是「无為涅槃界」,远离凡夫有為、有漏的造作。凡夫都是有為,即有造作,「我在修行哪」,有為、有漏。真正的修行,叫「如实修行相应」,不行而行,并不觉得自己在修行,没有这个造作。圣道门讲「顺法性」、「顺真如」;净土门来讲,就是「顺名号」,我们称念名号,并不是自己的修行,是阿弥陀佛的力量,让我们到净土去,这个叫「无為」。极乐净土是无為涅槃的境界,「涅槃」是不生不灭,是佛自身所住常、乐、我、净的境界,称為「报土」。

  果地是这个样子的,那我们的往生呢,底下讲「随缘杂善恐难生」。「随缘杂善」四个字,是解释「少善根福德因缘」,善导大师解释得很简略,如果我们参考《观经疏》,就会很明瞭,善导大师在这里讲的「随缘杂善」,就是杂行,也就是《观经》里所讲的「定散二善」,叫「杂行杂善」。

  什麼叫随缘杂善呢?人家今天跟你说:「这个法门好!」你听了,耳根就发软了,要去修一修,明天说:「那个法门好!」你也去学,随著你所遇到的缘不一样,去修不同的法门。

  「恐难生」,语气比较和缓,说得没有那麼坚决,释迦牟尼佛说得很坚决:「少善根福德因缘,不能往生!」「恐难生」也就是不能往生的意思,但是好像给你一点希望,这是什麼含义呢?就是说报土不能往生,但是化土还是有点可能性的。

  為什麼说「随缘杂善」不能往生呢?佛法讲因果的法则,极乐报土是不生不灭的境界,我们凡夫所修行的,是有生、有灭、有漏、有為的功德,因果不相吻合,所以不能到达无為涅槃界。比如说我们行佈施,我们也没有三轮体空,这佈施也就是有漏、有為的功德了,这怎麼能够达到无為的境界呢?因果不相吻合,不能去往生啊!

  「随缘杂善恐难生」,就是说,除了六字名号之外,所有的一切修行,统统算做随缘杂善,统统不能往生报土。

  「杂」有好几种含义,「杂」就是多,杂七杂八,很多── 名号就很专一;「杂」也是杂毒,内心有贪瞋痴根本的烦恼存在,虽然行善法,不是清净的,是杂毒的;「杂」当然还是杂乱,心里边没有主张、没有目标,所以叫「随缘杂善」,从外表来看,也在行善,但是跟往生没有关係。

  善法、恶法,都是分别法,也是轮转法。六字名号是非善非恶法,也可以说至善,不是我们所讲的善恶之法。

 
 
 
前五篇文章

《阿弥陀经》略讲:二、正讲(上)

《阿弥陀经》略讲:一、序讲

大势至念佛圆通章

佛说阿弥陀经白话

会性法师佛七讲话

 

后五篇文章

《阿弥陀经》略讲:二、正讲(下)

《阿弥陀经》略讲:三、结要

彻悟大师遗集

《印光大师法语》略讲:一、序讲

《印光大师法语》略讲:二、正讲(上篇-上)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