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山赠送瓷碗 |
 
五台山赠送瓷碗 顺治十七年秋,相传二十三岁的顺治,因宠爱董鄂氏之死,产生悲观厌世,遁迹空门的想法,遂于次年正月,留下重诏一纸,来五台山出家。他在五台山过了一段和尚生活之后,不知因为什么突然想起家来了,托人给孝康皇后捎去一个口信,并附长诗一首,这首长诗的全文如下: 顺治皇帝归山词 天下丛林饭似山 衣钵到处任君餐 黄金白玉非为贵 唯有袈裟披最难 朕乃大帝山河主 忧国忧民事转烦 百年三万六千日 不及僧家半日闲 悔恨当初一念差 黄袍换去紫袈娑 吾本西方一纳子 因何流落帝王家 未曾生我我是谁 生我之时我是谁 长大成人方是我 合眼朦胧又是谁 兔走鸟飞东复西 为人切莫用心机 百年世事三更梦 万里乾坤一局棋 禹疏九河汤伐夏 秦吞六国汉登基 古来多少英雄将 南北山上卧土泥 来时欢喜去时悲 空在人间走一回 不如不来也不去 也无欢喜也无悲 每日清闲自己知 经尘之事若相离 口中吃的清和味 身上常穿百纳衣 五湖四海为上客 逍遥佛殿任君栖 莫当出家容易得 只缘累代种根基 十八年来不自由 征南战北几时休 我今撒手归山去 管甚千秋与万代 时在暌亥年二月书 顺治皇帝这首归山词,无标点符号,一直书写在善财洞上院正殿的山墙上。“文革”期间这首归山 词随上院被毁而消逝。清初诗人,国子监祭酒吴梅村的诗中有这样的句子:“回首长安城,缁素惨不欢, 房星竟未动,天降白玉棺。惜哉善财洞,未得跨迎銮。”诗中所谓“房星未动”、“天降白玉棺”都暗 视顺治并未“驾崩”。清延以大丧告天下,其实是一假象而已。诗中提到的善财洞,即五台山这座善财 洞。因此,传说康熙奉母命巡幸五台山寻找他的父亲顺治。 有一天早晨,康熙来到镇海寺,见殿 前有一和尚打扫庭院。管位和尚身穿半新半旧对襟黑棉袄,下身是深蓝色夹裤,脚上穿一双圆口布鞋, 天庭饱满地阁方圆,使人见了有一种令人可亲可近的风度。由于出家人无姓,康熙问他叫什么法名,他 说“我叫八叉”。康熙在这里打听询问了半天也没有找到他的父亲。当他走出寺院,那位打扫庭院和尚 不断地在他眼前出现,当他走近南山寺,突然意识到“八”“×”是个“父”字,怀疑那位和尚就是他的父亲,于是他又翻回来找那位和尚。可是那和尚已不知去向,问此寺僧人,僧人回答一更妙:“我们这里 的出家人从不穿那种圆口布鞋。”康熙在此又没有找到他的父亲,怀着失望的心情走出寺院,当他习惯 地回头看时,发现山门右侧的墙上新写的一首诗,走近跟前一看,这首诗是这样写的: 离俗当僧花山寺, 不慎破碗被赶出, 古有子债父来偿, 今希父债子来还。 康熙把这首诗的笔迹,拓印后拿回北京,他母亲断定是顺治的笔体。因为这首诗有这样一个含义: 顺治一开始出家在花山寺,由于不小心把老和尚的碗打碎了,想叫儿子来赔偿。按着诗的含义,康熙在 江西景德镇特意烧制一窑瓷碗,分送给五台山所有的寺院。-这就是康熙在五台山赠送瓷碗的传说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