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佛教故事 佛经故事 因果故事 感应故事 宗门故事 名人学佛 成败故事 哲理故事 智慧故事 身边故事 生活故事 短故事护持
 
 

一个电话挽救摩根大通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金融巨头们纷纷倒下,无疑让2008年秋天的华尔街提前进入了严冬。然而,摩根大通公司却是个例外。在首席执行官杰米·戴蒙的率领下,摩根大通不仅经受住了次贷危机的考验,更成为这场金融风暴中的一个赢家。

坐在纽约公园大道8号楼办公室里,杰米·戴蒙为自己在两年前做的决定感到骄傲。因为眼下这一切绝非运气使然,它归功于一个正确的判断。他被誉为“当代最睿智的银行家”,热衷的智力游戏是阅读财务报表,在数据中寻找隐藏的秘密。2006年秋,次级抵押债券市场正呈现一片繁荣之势,花旗银行和美林公司仍在狂热地开展次级贷款业务,但戴蒙已敏锐地洞察其危险的迹象。当年10月,在对其零售银行的一次常规月度业务总结中,戴蒙发现次级贷款的逾期付款现象正愈演愈烈。

戴蒙有一种不祥的预感,他立刻拿起电话。另一端是摩根大通证券产品主管威廉·金,当时他正在非洲的卢旺达度假。电话中戴蒙急促的声音令金久久难忘:“我要提醒你留心次级贷款业务,我们要把这些产品都卖掉。我见过这样的事情,它会有大麻烦。”

在摩根大通的发展历程中,戴蒙给威廉·金打的这通电话无疑具有重大意义,因为这标志着摩根大通一个显着的战略转移,它从此开始大幅度削减持有的次级抵押债券。

在华尔街的众多银行家中,戴蒙无疑是最受瞩目、最受人追捧,又最令人惧怕的一个。当年他曾追随华尔街传奇人物桑迪·威尔一手建立了花旗金融帝国,后来又戏剧性地和威尔反目,并于1998年离开了花旗。但银行业是他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沉寂一年多之后,他决定东山再起。在很短的时间内,戴蒙就成功地改造了病入膏肓的美一银行,之后他又促成了美一银行与摩根大通的合并。2006年1月1日,戴蒙正式出任摩根大通CEO。

“在每个行业,总会有某些大公司获得成功,而别的公司则不会。”戴蒙说他在这次金融风暴中的成功,并非因为自己决策的英明,关键在于他拥有一支能战斗的“特种部队”———风险管理团队。

正是这支“特种部队”,和戴蒙一起从浩如烟海的数据中发现了问题,然后迅速控制了风险。当然,这同时也意味着他们通过痛苦的抉择,放弃了一部分市场。那时,从表面上看,摩根大通似乎暂时输给了对手,但戴蒙告诫下属“绝不跟风,笑在最后才是考验一个团队过硬与否的标准”。戴蒙一直认为,带出一支好团队是成功的保障。事实证明,戴蒙带出的是“华尔街最好的一支团队”。

摩根大通执行委员会共有15名成员,他们有的是戴蒙长期的忠实追随者,有的是摩根大通的功勋员工,还有的是戴蒙从外面“挖”来的高手。入围者是否名校出身,是否拥有一份光鲜的履历,这些都不是戴蒙关心的。要想成为戴蒙团队的一员,必须经受得住他反复、严峻的“考验”———你是否能坚定地维护自己正确的立场。

摩根大通48楼的会议室,被戴蒙称为最重要的“决策地”。他的“15人团队”定期召开会议,通常一开就是一整天,会议气氛就像“罗马论坛”,激烈的争辩常常延续到深夜。

大量详尽的报告是每次讨论的内容,也是戴蒙在决策过程中依赖的一个重要因素。仅在今年前6个月,摩根大通信用卡部门提交的“行政管理报告”就厚达1000页。

就是在这样的讨论中,这支团队发现了次级贷款业务中那些有问题的数据。数据显示这些业务存有极大风险,不管它看似多么有利可图,他们都会毫不犹豫地避开这种对手们追捧的产品。事后,戴蒙说:“在这次危机中,每个竞争对手都争着去抢购那些产品,而我们则仅仅充当了旁观者。”

(叮当摘自《环球人物》2008年第20期)

   
 
前五篇文章

一名25岁的董事长给大学生的12条忠告

活着就有机会

辞职

唐僧师徒4人2012炒股记/a>

改变世界著名成功人士的一句话

 

后五篇文章

只管施恩不图报

磨刀不误砍柴功

男人与海浪

唾面自干

智慧的圣人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