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佛教故事 佛经故事 因果故事 感应故事 宗门故事 名人学佛 成败故事 哲理故事 智慧故事 身边故事 生活故事 短故事护持
 
 

身不沾恶缘、口不论是非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身不沾恶缘、口不论是非

  “口不论是非”:口论是非是修行人之大忌,说人家长道人家短,论是论非造口业。一个真的修行人,一切事相干不相干于自己修行都不要说,与已有关无关都不要打听、不要想知道。纯印老人讲“病从口入,祸从口出”。古人说:“知事多时烦恼多。”要善修行、善默然。

  “行不介入社会”:修行是自修自悟自证菩提,如整天跑寺院、赶道场、参法会,社会的活动繁多,怎么能净下心来念佛呢?不念佛,功夫唐捐,佛号不入心,又怎么能往生呢?“识人多处是非多”。另外佛门弟子,决不要搞体系,更不要参与社会活动,违反政策、不利社会秩序、不利国家、不利民的行为决不参与。

  “身不沾恶缘”:身的恶业是杀、盗、淫,但身的恶缘,犹如细菌,无孔不入,无时不有,舞厅、网吧、酒馆、麻将、电视……凡是对于清净心有妨碍的都是恶缘,都要远离。“心不离弥陀”:此即净念相继之意,就是要时时刻刻提起佛号,以佛号伏住烦恼,“心上无事为真修”,犟牛居士这句话很好。无事就要老实念佛。将这句佛号念得历历分明,不间断,不夹杂,不怀疑,必得大自在,大圆满,若能将犟牛居士提倡的“呼吸念佛”方法练熟,往生把握性更大。笔者亲见一位七十六岁的唐秋玉老居士,患大量、大面积的脑出血,大夫诊断已丧失思维能力。家属发现其右手指随着无规律地一呼一吸喘气声而动,就将念珠放入其手中,她一呼一吸拨动一珠,走得非常殊胜。身体柔软,白发转黑,面容变得年轻了,身体发出奇香,度了许多人。可见呼吸念佛方法弥补了睡眠中不能念佛的不足。

  “闻而未闻无烦恼”:这句话就是纯印老人常讲的“凡事不走心,就没有烦恼”。耳不听,心不烦。烦恼缘起,就是执著这个身是我,认缘生之物为实有。经云“凡夫执有”,就指这一桩事情。二乘人执空,他们明白万法皆空,凡执我者皆有烦恼、业障,必然轮回。执空虽然六道轮回没有了,因六道轮回是执有我、有人、有法。执空者虽然不轮回了,但万物的真相、宇宙人生的真相尚未洞彻,未明心见性,这也是一种障碍。所以执有、执空都不圆满,两边不执著,取名为“中道”。“中道”是对两边而言,大乘佛法是两边不立,中道不存。若无我相,则无烦恼,阿罗汉就真的断了烦恼。所以我们亦应提醒自己,提高自己念佛的境界。

  “见而不见少是非”:前几句是修戒,摄心为戒。此句是修定,是“舍识用根”之义,眼贼是造是非的根苗,世人形容眼睛是心之苗,通过一个人的眼神,可洞察其心灵。见,是用眼根;不见,是不用眼识,善恶、美丑、好坏、是非……都是从分别而来的,若无分别,则万法一如。

  “事事变化心无住”:此即无住生心之意,心不住六尘,身从事各行各业,无事不做,但心却如如不动,这是真功夫,真修行。“制心一处,无事不办”。心不随事事的变化而变化,也就是心不随境转之意。

  “一心只求真智慧”:此是明心见性的意思。要识本心见本性,真智在自己的清净心中,决非外得。如何障泯慧生呢?老实念佛,一心念佛,达一心不乱时,真智即显。犟牛居士修行体会是:“随缘勿攀,随遇而安,常发菩提,佛号不断。”

  佛教故事推荐:

  千万不要过分与自己较劲

   href="/ZHGS/JY/2012-04-06/15900.html">三里路   

 
前五篇文章

危城

不切实际的要求造成了不快乐

适应当主管的烦恼

俗人生活的第一要务便是建设和乐的家庭

不要害怕被佛陀度化出家(图文)

 

后五篇文章

总需要等一等

夫妻之间至少要有一位是成熟的人格者

较真儿的“自洁薄膜”

踏实的爱用行动实现承诺

犯错也是一种美丽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