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事的前提是先要有好的心态
播撒善的种子就是最大的功德
一、做事的前提是先要有好的心态
相传在很远的古代,知了是不会飞的。一天,它看见一只大雁在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翔,十分羡慕。它就请大雁教它学飞。大雁高兴地答应了。
学飞是一件很辛苦的事。知了怕吃苦,一会儿东张西望,一会儿跑东窜西,学得很不认真。大雁给它讲怎样飞,它听了几句,就不耐烦地说:知了!知了!大雁让它多试着飞一飞,它只飞了几次,就自满地嚷道:知了!知了!秋天到了,大雁要到南方去了。知了很想跟大雁一起展翅高飞,可是,它扑腾着翅膀,怎么也飞不高。
这时候,知了望着大雁在万里长空飞翔,十分懊悔自己当初太自满,没有努力练习。可是,已经晚了,它只好叹息道:迟了!迟了!
在我们的身边,有多少这样的“知了”,就有多少这样的“迟了”。自满使我们目光短浅,安于现状;懈怠使我们固步自封,坐失良机。
古时候一个佛学造诣很深的人,听说某个寺庙里有位德高望重的老禅师,便去拜访。老禅师的徒弟接待他时,他态度傲慢,心想:我是佛学造诣很深的人,你算老几?后来老禅师十分恭敬地接待了他,并为他沏茶。可在倒水时,明明杯子已经满了,老禅师还不停地倒。他不解地问:“大师,为什么杯子已经满了,还要往里倒?”大师说:“是啊,既然已满了,干嘛还倒呢?”禅师的意思是,既然你已经很有学问了,干嘛还要到我这里求教?这就是“空杯心态”的起源,象征意义是,做事的前提是先要有好心态。如果想学到更多学问,先要把自己想象成“一个空着的杯子”,而不是骄傲自满。
二、播撒善的种子,就是最大的功德
年轻的时候,尤其是小时侯,总被要求有理想,而且理想非远大不可,最好是心系天下苍生,长大后一定要成为个科学家,将军什么的,即便是职业,也一定要成为高尚一点的,什么教师啊,医生啊,总之要是谁敢成为农民工人清洁工什么的,老师家长一定会视为异类,反复做你的思想工作.这就是60后和70后的童年.
如今这个时代出生的人都已经过了不惑之年,有几个人成就了远大的理想呢?除了少数成为社会精英发达着外,大多数都做着一般的工作,缺乏价值感的同时,心里还在抱怨着没能耐的父母,指望不上的配偶,不公平的领导,没良心的同事,不仅觉着自己的人生充满困惑,自己的价值不被社会承认,同时也被自身生存的压力揉搓着,尴尬着.
其实,这些错误的认识很多都来自童年的精英教育,不能成名成家就是没出息,这是大多数60后70后的错误想法.其实,人只要生于世间就有价值,不一定要心怀天下,能够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就是一种社会的功德.孝顺父母了吗?帮助有困难的亲戚朋友了吗?跟同事尤其是有利害关系的同事和平共处了吗?在单位在社会上不撒谎,不花言巧语,不传是非这样简单的事情能做到吗?把这些做好了,自然离佛的要求就近了,没有功德,至少也少能造罪业,这样不就是实现了价值吗?
所以建议每一个学佛的朋友,为人父母者,先教会自己的孩子怎样跟身边的人相处,怎样善待身边的众生,然后再去心怀天下,这样长大的孩子,即使不能成名成家,至少不会胡作非为,做家长的,在孩子心中种下善的种子,就是生而为人最大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