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农民之友(3) |
  不错,新闻是易碎品,在肖东坡眼里,他所接触的那些人物故事中所体现的精明、正直、探索与追求精神,永远不会过时。 谁说不是天道酬勤呢,随便翻开肖东坡的《乡村笔记》,那些灵光闪闪的可喜人物真是招人喜欢。那个叫陈宜斗的放蜂人,肖东坡跟着他在野外生活了几天,身上被蚊虫叮咬了100多个包。但他同时记住了从1月到12月,蜜蜂采花从南到北,从东到西的主要飞行路线,什么油菜花、紫云英、刺槐蜜、荞麦蜜、棉花蜜、向日葵蜜……简直比赵丽蓉的报花名还丰富多彩。 如果一个人,把他采访对象所从事的工作当成一个专业课题来琢磨,那还有什么解决不了的难题? 我就奇怪了,一个搞新闻的,怎么像养蜂研究所的专家一样,将养蜂市场分析得那么透彻,枯燥的数字记得那么清楚。如果没有对生活的热爱,对被采访人的敬重,作为一个主持人,绝不会下十倍、百倍的力气学习新知识,刻苦地去搜集、记录、组织这些非专业的东西集结出版。看来,一个有心人无时无刻不在捕捉、汲取、咀嚼、积累…… 肖东坡的荣誉原来就是这样来的,2002年中国播音与主持作品奖唯一的电视作品一等奖,中国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金话筒奖,中国电影电视神农奖金奖(两项),全国对农节目一等奖(三项),所主持的《乡村季风》获得中国新闻名专栏奖…… 对于一个游刃有余、名声大噪的主持人来说,手持金话筒就如同端着一个金饭碗。但肖东坡感到社会的大环境不断在变,正如一位哲人所说:一切都会消逝,只有变化永恒。肖东坡好像对自己十年后的发展已经一看到底了。他想变一变。 2003年,当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招聘主持人的时候,肖东坡作为唯一一个外来人勇敢地挑战自我,前来应聘,结果他被选中了,成为独立制片人兼主持人,入主崭新的《乡约》。这是一个需要自筹资金、自收自支,走市场运作的栏目。 做人难,难在如何能够征服自己。正如友人鼓励他所说:没有劈不开的木头,只有不锋利的斧子。他面对着诸多的困难,如何提高自己,如何提高大家的追求状态和积极性,如何运用手中的纸笔、镜头、话筒,张罗一个风光阔大、才思涌动的天地。 是《乡约》,给了他一个一飞冲天的平台。他被农民兄弟所推崇,他被新浪网誉为“中国第一农民之友”,他被全国的观众熟悉和热爱。网友们用诗一般的语言赞美他。 “本来以为自己已非常娴熟地融入了都市的世俗中,面对任何现实的情感我都抱之以冷漠的伪装和掩饰,可是面对《乡约》中那一个个感动的瞬间,那一张张朴实、纯真的面孔,一个个真实的故事,所有的伪装顷刻间崩溃,至此,我相信我从未改变,改变的只是外表,而那乡情、乡音、乡意却 |
前五篇文章 |
后五篇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