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愿长跪不起——记三个投身农村教育的热血青年(四) |
  “你们每天不看电视?” “没时间看,学校订了几种报纸,外面的事情都通过报纸了解。” 两个当代大学毕业生,没有电话,没有时间看电视,没有电脑,没有一分钱收入,整日和农村孩子混在一起,却感到无穷乐趣,这让我无论如何也难以理解,在安徽的几天,我始终为此苦恼着。 “你怎么知道我会支持你们?” 那天,我不客气地对他们说,你们的学校,顶多算是个文化提高班,根本就没有良性循环的基础,很难维持下去。他们不承认,为了说服我,他们竟把上午的课改为自习了。 赵志雄:“我觉得这个学校肯定能办下去,来的老师都有献身精神。像我,长期无偿在这儿教书可以,至少五年可以,五年以后学校就有一定规模了。” “假如需要你呆十年呢?”我问。 “我没想过,五年学校还没发展起来,肯定就解散了,一年以后还这样就对不起学生。现在马路上一跑车,讲课学生都听不见。” “明年还打算招新生么?再上一个年级需要几个老师?” “5个就够了。” “那两个在哪儿?” 杨华:“我们再找。我到北大北师大都去过,那里的学生对我都很关注,还要对我们作调查,表示要来给我们代课,阜阳师院也有人要给我们代课。影响大了,有责任心的人就会过来。” 靠不要收入的人来教书,这肯定是天方夜谭。可他们说可以“化缘”来发工资。 殷永纯:“我们两个既然来了,就会干下去,我们对孩子们有责任,不会把他们舍下。” “你们只有决心和信心,却没有措施。” 殷永纯:“只要有媒体的支持,比如你的到来,我们肯定能够成功。” “你怎么知道我会支持你们?” 他们笑,不说话。 “再招的学生在哪儿上课?教室够吗?” 杨华:“暑假我就把家里的房子扒掉,盖新校舍。” “房子扒了,你家住哪儿?” “村里人出外打工的人很多,我们可以借住在别人家里。” “你的精神很好,但扒了房子只有砖头,用什么钱盖?” 杨华:“先借,靠老师省的工资发展,扩大宣传,争取让社会上的热心人支持,阜阳有一个人给我们捐了500元,以后还会有。学生的效果就是宣传,生源多了,捐款就多,老师仍然保持这种生活状态。” “你盖房子借的钱拿什么还?” 赵志雄:“下一个初一要来的学生不止20个,学校要有100多个学生了,从学生的捐款里拿钱盖房子。” “你怎么知道将来的家长还会捐款?” 杨华:“学校要慢慢积累资金,扩大宣传,争取政府的支持。” “你想让政府怎么支持你?承认你们,给你们投钱?你究竟想办一所什么性质的学校?” “想办希望学校,学生家里都比较贫穷,如果不收钱,希望小学也肯定办不下去。” 我立刻给他讲了什么叫希望工程和希望小学。 杨华不服:“既然办希望学校不成,那我们就办带有希望性质的私立学校。” “你知道国家承认私立学校的标准么?” “在我们这里不那么严格,宣传的多了,他们会承认的。” “你们没有校舍,师资不能保证,资金不能保证,怎么承认?” 殷永纯:“我们差的就是校舍了,我们教师的资格肯定是够了,我们现在脱不开身,谁出去也不成,走一个课就上不下来了,有时一人一周要上40节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