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佛教故事 佛经故事 因果故事 感应故事 宗门故事 名人学佛 成败故事 哲理故事 智慧故事 身边故事 生活故事 短故事护持
 
 

释迦牟尼佛的故事二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佛经上说:释迦牟尼在王舍城说法时,城中出现了一个名叫“鬼子母”的女人,这女人生了许多孩子,她非常疼爱自己的孩子,但却喜欢偷吃别人家的孩子。王舍城时有孩子丢失,引起百姓极大恐慌。佛陀为解放无辜幼儿,就将鬼子母最小的,也是她最爱的儿子偷着抱到竹林精舍。鬼子母失去最心爱的小儿子,痛不欲生,来精舍求佛陀帮助。佛陀说:你爱自己的孩子,别人也爱自己的孩子。谁失去孩子都是与你一样的伤心啊!这是因果报应。鬼子母听到佛陀的教诲,认识到,自己的罪恶,说只要能找回自己的爱子,她决心悔改。佛陀将孩子还给鬼子母,并为她规定了五戒:不杀生、不盗、不邪YIN、不妄言、不吃不应吃的东西。从此,鬼子母做了天下孩子们的保护者。
释迦牟尼教化杀人凶汉央哥马罗

  在舍卫城北郊的萨那村庄里,住着一个力大无穷的汉子名叫央哥马罗,他信奉一种邪教。但总是不能修练成功,他的老师告诉他,如果在一天之内杀100人,用被杀的人的小手指做成花环戴在头上,就能受到神的保佑而得到永生。于是央哥马罗从清早起就疯狂地见人就杀,眼看日落却只杀了99人,这时他母寻他吃饭,他成道心切,欲杀自己的母亲,这时佛陀出现在他的面前,教导他说:你怎么能信仰教人作恶的神呢?世上哪有杀人者会得到永生呢?央哥马罗恍然大悟。但自觉杀人太多,欲一死赎罪。佛说:你一死反而不能赎罪,只有放下屠刀,从此行善,即能赎罪,亦可成佛。央哥马罗拜在佛陀脚下成为佛弟子。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就出于这个故事。

图中的手,代表释迦米尼佛在向死去孩子的妇女说法这种手的姿势佛法称[说法手印]

  还有—个妇女,丈夫抛弃了她,她唯一的一个孩子又得病死了。这个妇女痛不欲生,抱着死去的孩子来到佛陀面前,请求佛陀发大慈悲,无论如何要救活她的孩子,否则她也不要活在人世上了。
  佛陀说:要救活你的孩子,你必须去找到一户从来没有死过一个人的家庭,向这家人讨来一粒芥菜籽,就能救活这孩子。这妇女走了无数的家庭,但没有一个家庭是从来没有死过一个人的。最后这妇女明白了:人总是要死的,每个家庭都经历了死去亲人的痛苦。佛陀教导这个妇女说: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要想解脱生死的烦恼,唯皈依佛门,达到正觉涅磐境地。于是这位妇女皈依佛陀,成为比丘尼。

此图从左图上起:(1)佛陀游化;(2)喂鸟;(3)为父母捶腿;(4)为老师治伤;(5)为丈夫端饭;(6)给丈夫买书;(7)夜喂畜生;(8)皈依佛陀

  释迦牟尼佛在北方传教时,听说迦尸弥罗国有个十分优秀的青年,名叫毗舍先。他经常用谷物喂鸟,孝敬父母,经常为父母按摩捶腿。他的老师腿部受伤,他热心去帮助治疗。他的妻子也十分贤惠,把家庭生活安排得很好,还经常买回书籍让丈夫学习。毗舍先非常勤劳,每天夜里还起来为牲畜加添饲料,牲畜长得十分肥壮。佛陀十分赏识毗舍先持之以恒的善良行为,就吩咐大迦叶前往化度他。毗舍先非常虔诚地听了大迦叶的种种教诲,明白了佛教的许多真谛,就皈依了佛陀,后来成为著名的在家弟子。

少女采花献佛

  释迦牟尼在印度北方游历传播佛法时,在一个村庄说法完毕坐在一棵树下静坐禅定。这时走来一个贫穷的少女,她受到佛法的感召,对佛陀十分崇敬,一心想供奉给佛陀一点礼品,但少女是一个给富家当佣人的,一点钱财都没有。少女只好去采集了一些鲜花,供献到佛陀的面前,但少女总感到礼品太轻,心里羞愧。佛陀对少女说:布施多与少都是善举,只凭自己的能力去做就是了,千万不能轻视小的施舍,只要是出自诚心诚意,所创造的福田是同样的。少女领会佛的教诲,出家成为比丘尼,法号(出家后起的僧名)妙花。
这就是人们常讲的:心诚则灵。

释迦牟尼亲自为老比丘擦洗疮口

  有一位比丘,平时对别人的困难和痛苦漠不关心,从不给予帮助。当这位比丘年纪大了,病得全身生疮,十分痛苦时,大家也是都不帮助他。佛陀得知老比丘得病后,亲自带领弟子阿难陀来看望老比丘。佛陀为老比丘擦洗全身,为他上药,并安慰老比丘安心养病。
  佛陀针对老比丘这件事教导众人说:老比丘过去不帮助别人,才有今天别人不帮助他的后果,老比丘是做错了事。但你们不帮助病人也是不对的,这违背了佛门救苦救难的精神,今后一定要做到互相帮助,互相爱护。

释迦牟尼在舍卫城主动找到卑贱的挑粪者尼提,尼提从此跟佛陀出家

  古代印度所实行的种姓制度中,把首陀罗男子和别的种姓女子所生的混血儿,从法律上给予一种名叫旃陀罗的贱姓,地位最低贱,只能从事下贱的职业。在舍卫城,有个旃陀罗姓名叫尼提的挑粪者,当他在路上遇到释迦牟尼时,赶快躲开。但释迦牟尼却主动去找尼提,让尼提跟他出家修行。这在当时是很伟大的平等的民主的改革精神。因为当时从事宗教职务被视为最高贵者。这体现了佛陀的“不舍众生”的宗旨。

女主人鞭打女佣人,右侧为佛陀为女佣人说法使女佣人成为在家的优婆夷

  佛经上说: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初成正觉时,就发出:“大地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和“四姓出家,同为释氏”的平等主张。因此佛教受到当时被奴役的下层人民的欢迎。经常有农奴、佣人逃到佛陀处寻求保护。佛陀在舍卫城就曾教诲一个残酷虐待佣人,名叫诺纠玛拉的女主人。释迦牟尼当时明确主张,主人一定要给佣人一定的自由权。他的这种主张,对当时尖锐的阶级矛盾起到了缓和作用。

图中坐在释迦牟尼面前的是黛沙罗国王,他受到佛陀的教诲,自己成为佛教徒。国内的动物也受到保护

  释迦牟尼在北方传教时,听到焦沙罗国的国王要屠杀大量的牲畜。于是他立即赶到焦沙罗国去见国王问他为什么杀生。原来国王经常做恶梦,婆罗门教徒让他杀大量的牛羊祭鬼神。佛陀对国王宣讲佛法,告诉他要爱惜一切生命,发扬善良慈悲之心,心情自然平静,不生邪念,魔鬼就没有机会侵扰。人的欲望,太强、烦恼太多,恶梦才多。要解脱烦恼,就要修习佛法,使自己觉悟。
  焦沙罗国王接受了佛陀的教诲,皈依佛陀,成为佛教弟子。

释迦牟尼向社会上各个阶层的人们宣讲:要用正当的劳动取财

   释迦牟尼说法时经常教导人们要“生财有道”。就是要有正当的劳动,正当的经营手段取财,绝不能取用不义之财。

遭到灾难的妇女,房子被烧,丈夫被毒蛇咬死,儿子被水冲走又被鹰抓走

  释迦牟尼在舍卫城说法时,在听讲中有一位妇女,向佛陀讲述了她自身的悲惨遭遇:这位妇女的丈夫很爱她,他们有两个儿子,有自己的田地和房子,生活十分美满。没想到灾难接连降临这位妇女身上:房屋被烧毁,丈夫被毒蛇咬死,。一个儿子被大水冲走,另一个儿子又被老鹰抓走。这位妇女从最幸福的人一下变成了最不幸的人。她痛苦得不能自拔,请佛陀帮助她解除痛苦。佛陀就以这个妇女的遭遇,来说明四谛中人生皆苦的道理,和“诸行无常,诸法无我”的佛理,觉悟明理,才能认识这个世界,才能掌握指导自己的行为,才能脱离苦恼。这 位妇女得到佛陀的启发,出家成为一名比丘尼。

释迦牟尼亲自到沓提河边,劝说释迦族人和考利亚族人,和平协商解决河水灌溉田地的事

  有一年,释迦牟尼的家乡一带遭到了较大的旱灾。释迦族人要引沓提河水灌田,沓提河对岸的考利亚族人也要引沓提河水灌田,因这是一条界河,于是释迦族与考利亚族人之间争水,眼看就要发生流血的争斗。释迦牟尼闻讯,立即赶到沓提河边,向就要动武的两族人说:是河水重要还是你们的生命、鲜血重要。就是争到了水,没有了性命还有什么意义。用和平的方式解决争端,才是人类的大智慧。
  在佛陀的教诲下,两个民族经协商互相利用河水,避免了一场流血的冲突。

释迦牟尼的弟子在各地传法、办识字班,提高民众文化水平

  释迦牟尼十分重视众生的教育事业。佛陀要求僧团,每日不但要学习教义同时进行修持(就是理论与实践结合),还要学习文化知识。因为没有文化知识就不能很好学佛。古今中外,许多大的寺院里,往往设有佛学院,以培养造就佛教事业的接班人才。佛学院课程的设置一般都有佛学课和文化课两方面。佛学课教授经、律、论及佛教史;文化课有语文、科学知识、时事政策。学习外文也是重要课程。还有重点研读巴利文、梵文等,为译经文的需要。佛陀还主张提高民众的教育,告诉弟子们在传教的同时,也要传播文化知识。

提婆达多将巨大的石块推下伤害释迦牟尼

  在释迦牟尼建立的僧伽内部,并不是平静的。释迦族的皇亲中,有7位王子随释迦牟尼出家。其中一位名叫提婆达多的王子,是释迦牟尼的堂弟,他在王舍城培植个人小集团势力,他以学习神通变化法和极端苦行修练为号召,掀起反释迦牟尼风潮,目的是要求释迦牟尼将领导僧团的权力交卸给他。提婆达多为争夺领导权不惜多次采取暗杀手段来害佛陀。有一次,他躲在山上,当佛陀从山下走过时,他将事先准备好的一块大石头推下来。按照当时的情况,佛陀是必定要被石头砸到的。但却出现了奇迹,石头竟丝毫没有伤着佛陀。
释迦牟尼从35岁成佛以来,数十年如一日,从未间断过宣传佛法,教化众生的活动。佛陀亲自所到的地方主要是中印度的恒河流域,大致是北到迦毗罗卫,南到王舍城,东到瞻波,西到乔赏弥。但是,斯里兰卡和缅甸都有佛陀曾经到过并留下足印的传说。
  释迦牟尼经过几年的苦行和几十年风雨中奔走传教,讲经集会3万余次,化度众生无数。佛陀到了80高龄的时候,衰老的身体实在支持不住了,他自知舍寿的时间快要到了。但佛陀还要抓住生命的最后时刻,为弘扬佛法尽力去做。佛陀从王舍城出发,向北方游行,做他最后的教化活动。

释迦牟尼在离王舍城之前,对弟子们提出要求,今后一切依照佛法而不依其它任何人和事物

  佛陀在离开王舍城的时候,对王舍城的弟子们提出要求是:今后要依靠自己,要依靠佛法,而不要再依靠我了。

妓女庵摩罗虔诚地供养佛陀

  释迦牟尼北行首先来到毗舍离,当地一个十分富裕而又十分美丽的妓女名叫庵摩罗,她虽然是妓女,但却虔诚地信奉佛教。佛陀认为她虽为妓女,但能信仰正确的宗教,也是难能可贵的,就能战胜邪恶,改正从善。当庵摩罗请佛陀到她家去受供养时,佛陀欣然允应了。接着,毗舍离城中的有钱有势的乡党、富商们都来请佛陀,希望他不要到妓女家去。佛陀以事先应允,不去失礼而拒绝了乡党和富商们的邀请,当晚率领弟子在庵摩罗特为佛陀腾出来的花园中安歇。
  佛陀是以自己的行为,宣传佛法是对众生平等的。

图中近处为希拉尼耶伐底河,传说是释迦牟尼最后沐浴处右侧远处为拉马巴鲁冢,是火葬释迦牟尼遗体处

  释迦牟尼在毗舍离度过了雨季,又带病行至拘尸那迦城外的希拉尼耶伐底河边,那里有一片娑罗树林,佛陀与阿难陀走进树林。他叫阿难陀在两棵娑罗树中间铺上草和树叶,又将僧伽梨(大衣)铺在上面,然后佛陀头向北方、面向西方、右肋而卧、头枕右手。这是佛陀所选择的僻静的、荒野的地方,来作为他涅磐的处所。

释迦牟尼在涅磐之前,最后一次向须跋陀罗说法

  释迦牟尼在娑罗双树间躺着,将要进入涅磐了,这时来了一个外道(其他教派)僧人,名叫须跋陀罗,在外道教派中是位很有学识和道德的长者,他听到佛陀在娑罗林中即将涅磐,特地赶来请教佛陀传授正法,以求开悟。阿难陀坚决不让在这个时候再有人去打扰佛陀。但佛陀不愿舍弃任何众生,他让须跋陀罗来到床前,用最后气力,向他讲解了无常、无我、涅磐寂静的三法印和八正道等佛法根本知识,使须跋陀罗迷津顿开,成了佛陀在世收的最后一位弟子。

释迦牟尼涅磐像

  释迦牟尼在娑罗双树间即将涅檠的弥留之际,向弟子们所作的最后的叮嘱是:不要以为你们失去了导师,应当以法为师要努力精进,不要放逸。
  佛陀逝世后,遗体举行火化。摩竭陀国人和释迦族等将佛陀的舍利(火化后的佛的遗体)分成八份,在他们各自的本土上建塔安奉。这是有佛塔的开始。

  关于释迦牟尼的涅磐日,有很多不同说法。我国一般认为是公元前486年,农历二月十五日。东南亚各国(南传佛教)则以公历五月月圆日(相当于我国农历四月十五日)为佛的诞生、成道、涅磐都在这一天。
  释迦牟尼在世所收的弟子,分在家与出家。在家弟子太多无法统计。分散在各地的出家弟子也没有计算。只就常跟随释迦牟尼身边并证得阿罗汉果的比丘,就有1255人。这其中有10人是被公认学有成就,各有专长。所谓十大比丘:舍利弗(智慧第一);目犍连(神通第一);富楼那(说法第一);须菩提(解空第一);迦诲延(论议第一);大迦叶(头陀第一);阿那律(天眼第一);优婆离(持戒第一);阿难陀(多闻第一);罗侯罗(密行第一)。
  以上这十大比丘,其中有几个人的塑像,在寺庙中是多有供奉的。

坐者为第一次结集的召集人大迦叶。比丘们传视、讨论着用贝叶记录的经文

  释迦牟尼生前教示,在他逝世之后,僧团要以佛法为师。因此对佛陀的教法进行整理以流传后世是十分必要的。于是,在佛陀涅磐后的90天(五月十五日),由跟随过佛陀的五百比丘,公推大迦叶为上座(会议主持),在王舍城外的七叶石窟中集会。在会上由阿难陀诵出佛所说的经;由优婆离诵出佛所制的僧团戒律;由大迦叶诵出对教理解释和研究的论著,将佛一言一语都记录下来。形成经、律、论的佛教三藏,比丘们互相传视,并得到与会者的认可,定为是佛所说。这就是第一次结集。
  三藏,“藏”,原语是盛放东西的竹箧。是容纳收藏的意义。
  结集两个字含有编辑的意义。古代翻译家用结集二字是含有“会诵”的意思。

北京广济寺舍利阁上所藏的明版大藏经

  大藏经,是佛教典籍的大型丛书,又名一切经,即是汇集佛教一切经典丛书的总称。内容包括经、律、论三藏。大藏经的编纂,始于释迦牟尼涅磐不久。通过几次会议方式的“结集”,形成一致公认的经、律、论内容。其后又不断增加了有关经、律、论的注释和疏等“藏外典籍”,成为卷帙浩繁的四大部类。现存的大藏经,按文字分为汉文、藏文、蒙文、满文、西夏文、日文和巴利语系。
  第一部木版雕印的汉文大藏经的问世,是北宋开宝(968—975)年间。以后的元、明、清各朝代到中华民国,共出版过木刻和排印本大藏经20种。日本和高丽国所排印的大藏经,均是依照汉文。
 
 

 
前五篇文章

讨价还价

佛与释迦牟尼像

谁偷看了我表演的爱情

滴水观音

佛论爱情

 

后五篇文章

一袋米挽救的爱情

释迦牟尼佛的故事

无法纯洁的婚姻

释迦牟尼佛的故事(附图)二

晾晒的萝卜干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