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桑万福寺 |
 
扶桑万福寺 林蔚文 深秋时节,余在东瀛,游访建城于平安时代的日本著名古城京都。当热情的主人向来自黄檗故乡的客人问起京都印象时,我不假思索地说,万福寺最好。 位于京都远郊宇治市的万福寺,全称黄檗山万福禅寺,是日本现存最古老的中国式寺院建筑,被定为“重要文化财”(重点文物)加以保护。1654年,福州府福清县黄檗山万福寺著名的高僧隐元禅师东渡扶桑传授佛法,受到日本幕府官僚及各地僧俗的热情欢迎。1661年,隐元在京都郊外宇治辟地建寺,寺成之后,仍以福清的黄檗山万福寺名之,自此开创日本佛教黄檗宗,其影响至今不衰。 沿着京阪公路,友人饭岛先生驱车急行一小时后,我们终于来到宇治。放眼望去,但见妙高峰满山红叶,林木葱茏,宽阔的宇治川清澈见底,静静流淌,300多年前隐元禅师开创的黄檗山万福寺,就坐落在这风光秀丽的异国山水之间。完全按照中国古代传统建筑风格兴建的万福寺,以中轴线为准,自前至后有放生池、山门、天王殿、本堂、法堂等。左有松隐堂、开山堂、鼓楼、禅堂、祖师堂、西方丈等,右有钟楼、伽蓝堂、斋堂、东方丈、甘露堂等。院内四周围以回廊,规模宏大,气势不凡。走近山门,但见题有“黄檗山”三字的竖匾高悬檐前,大门上隐元禅师题写的“万福寺”大字横匾苍劲有力,格外醒目。走进山门,但见寺内古树参天,花木扶疏,宁静逸远的气氛油然而生。天王殿、本堂、法堂等建筑物明清风格显露无遗,当年福建名匠范道生等人雕塑的释迦牟尼、弥勒、天王等塑像一如国内所见,毫无二致。置身寺内,我不禁想起了日本江户时代著名的俳句女诗人菊舍咏颂万福寺的一句名诗:“出了山门是日本。”是啊,山门之内是“中国”,出了山门是日本。 隐元禅师东渡日本,不但弘扬了佛法,而且也传播了中国古老的文化。除了万福寺等建筑外,在书画、医药、饮食等方面对近世日本也产生积极的影响。隐元禅师及其著名的十大弟子木庵、即非、慧林、龙溪、独湛、大眉、独照、南源、独吼、独本大多来自福建的福清、莆田、晋江等地,他们不但佛学知识渊博,书画棋琴乃至医术大多也很精通。隐元及木庵、即非等人的书法及国画,对日本文化界产生很大的影响,他们遗留下来的书画及佛教版籍等物,都成为“重要文化财”而被妥善保藏。为纪念隐元禅师逝世300周年而建立的文华殿,收藏有众多的隐元及其弟子的书画、版本等珍贵文物,万福寺文华殿因此也成为日本研究“黄檗文化”的中心。 当年隐元等人自福清带去的四季豆,在京都一带至今仍称为“隐元豆”。万福寺特有的“普茶料理”即素食,也流传至今,深受欢迎。承饭岛先生的好意,那天中午有机会在万福寺旁的万福庵品尝了“普茶料理”。据介绍,万福庵为万福寺第三代主持、福清人慧林禅师所建,庵内的“普茶料理”,在这里已整整流传了300年。那天中午的“普茶料理”,有“天妇罗”(油糍)、胡麻豆腐、油炸豆腐、笋片、香菇、花菜、腌莱等菜肴,和在福州常见的几乎一模一样,令人大快朵颐,备感亲切。 明末清初以来,宇治万福寺成为旅日福清籍华侨的聚会地。万福寺后的一大片空旷的山地,至今还安葬着许多客老异乡的福清人的遗骸。现在万福寺的僧侣虽全为日本人,但仍保留用福州方言念经的传统习惯。时至今日,每年的盂兰盆会,长崎、大阪及至北海道等地的福清籍华侨,都要赶赴万福寺参拜祭祀和聚会,乡亲乡音乡情溢于言表,其情其景,感人至深。 离开万福寺前,我特意来到黄檗树下,捡起一片异国土地上的黄檗落叶。聪明的饭岛先生见了,连忙也俯身拾起两片递来。接过树叶,我们相视而笑。 秋阳夕照下,古老的万福寺显得更加庄严,更加壮丽。 出自: 《福建文学 》 2006年4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