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工巧明 地理 雕塑 绘画 建筑 历史传记 农工商业 书法 天文 舞剧 哲学 其它护持
 
 

《闽都记》郡东南闽县胜迹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闽都记》郡东南闽县胜迹

  出水部门而南,为镇海桥、劈岩庵、象桥、进贡厂、尚公桥、控海楼、天妃宫、路通桥、五龙塘后浦、忠烈祠、直渎新港、灵沟庙、高湖墩、郑蕴中宅、桑苧园、龙头桥、洋头庵、壶屿、白湖铺、白湖亭、下濂、凤山、饮井、龙卧铺、芦州。

  镇海桥 水部门外城边,木梁。

  劈岩庵 今名碧石庵。九仙山之支也。在城外。岩岫林塘颇幽,嘉靖间有神像漂河滨停泊,里人异之,遂建庵。 明林彦弼《劈岩庵》诗:“石阁崔嵬倚半空,炎歊不到绿阴中。林深昼润常疑雨,地过凉生若御风。僧带残云归古刹,鹤听元语出雕笼。回看河朔俱陈迹,对景休停碧玉筩”。 王应山和:“理屐共追寻,因过双树林。清风起苹末,烈日閟萝阴。促席闻高论,鸣琴接梵音。泠然鉴塘里,相对涤烦襟。”

  象 桥 在高惠里,民居鳞次,河口要冲也。

  进贡厂 在河口尾,琉球入贡驻泊于此,有柔远驿。

  控海楼 在进贡厂内。正德间建,隆万间屡修。 明陈朝锭《登控海楼》:“绮阁冲高汉,沧溟接大荒。汉廷柔属国,周室重怀方。闽越关山险,京华贡路长。遐瞻炎海上。久矣不波扬。” 林世吉诗《醉歌行》:“城南危楼高百尺,楼势嵯峨侵太乙。朱构晴栖渤澥霞,雕檐晚宿扶桑日。载酒春风邀我攀,下凌倒景超尘寰。当轩千江走空碧,绕坐八面攒青山。红妆小妓仙姿逸,一曲霓裳当绮席。彩云片片逐歌飞,乱拂金尊争劝客。我怀春来愁莫倾,今日双眼方逢青。溪边桃花尽开口,嫣然似笑山人醒。”

  天妃宫 在河口尾,元建。国朝成化间重修。

  路通桥 在河口尾,宋建。古谶云:“南台沙合,河口路通,先出状元,后出相公。”

  五龙塘后浦 在高惠里一图,长三百丈。宋守蔡襄疏通,水利附郡城诸处,溉田至三千六百余顷,至今利之。

  忠烈祠 旧涌泉庵也。成化间,改祀都给事中姚铣。

  直渎新港 在河口尾。初,郡城水关四:一在西门,引西禅浦江潮,凡三十六曲,至柳桥,以达西河;一在水部门之东,引南台河潮,自河口直渎,凡三十有六曲,由水关入城,东西环合,以萃风气。直渎又北通东湖,受东北诸山之水,其流甚迅。国朝弘治间,督舶内臣始凿新港,径趋大江,便夷船往来。土人因而为市东际。三十六湾遂废。堪舆家以为不利。嘉靖初,谢给事蕡疏复,不果。万历初屡事疏筑,以复故道,豪门规利,与奸民拥害,迄无成功。十八年,巡抚都御史赵参鲁采舆言,毅然塞之,今复冲断。

  灵沟庙 在下郑洋。元至正间,溪水泛溢,忽一木像乘浮槎往来洪沟者数日,忽自登于巨石上。是夜,里中父老咸梦一绯衣神曰:“吾素习岐黄,济人为多,今当庙食。”翌日,各言所梦皆同,因立庙,凡疮疡者,祷之尽愈。

  高湖墩 在光德里,小浦通潮,缭绕其间,郑氏居之。

  郑蕴中宅 在高湖。蕴中,官贵池令,有清操,卒年九十余,事详郡志。

  桑苧园 吏部郑善夫别墅也。自书“少谷柴门”,颜其堂曰“清野”,亭曰“迟清”,今颇寥落。 何景明《寄题郑园》:“三山今有郑公园,避俗从来亦避喧。萝竹青青垂谷口,花林霭霭覆桃源。天边鸿雁春寥廓,海畔蛟龙昼曲蟠。南海尺书招隐意,白云丛桂几攀翻。”景明,信阳人,官学宪,与善夫为文字交。

  龙头桥 在光德里江边。林氏居之。

  洋头庵 在高湖道周。万历间建。

  壶 屿 在光德里。有山,形如倒壶,故名。山之东有巨石,水甚清冽,亢旱不竭,又有麓平山,林、郑二氏居之。

  白湖铺 上接江南铺,下通龙卧铺。

  白湖亭, 官贤里迤南。洪武四年建。近又作庵其侧。

  下 濂 在白湖亭之南,李氏居之。

  凤 山 在仁惠里。山形如凤凰展翅,又名黄山,多砺石。郑氏居之。 明郑善夫《岁晚入黄山治田》:“幽栖已傍凤山远,长日看云意独深。漾漾江涛喧永夜,冥冥萝月散青林。田园春近存生事,雕鹗天高寄远心。避地休歌饭牛曲,惊风落木岁方阴。”

  饮 井 在凤山下。有泉极佳,亢旱不涸。

  显应庙 在饮井西麓。神陈姓,名。初与其弟观察使岩同庙,祀于里之芦川。宋嘉祐七年春,一夕雷雨大作,神香火忽迁今所,遂立庙祀之。开禧、嘉定间,水旱蝗雹,屡祷辄应。宝应元年,赐额曰“显应”,开庆元年,封曰“仁济侯”,侍郎陈公益撰庙记。

  龙卧铺 在饮井之东。

  芦 州 在凤山之南,又名芦下。宋时陈氏居之,即仁济侯之后。膴仕蝉联,今靡孑遗,其地有故祠,中祀宣圣,左祀其祖先,今有后裔在莆阳,颇蕃衍。

  由凤山折而东,为平山福地、林瀚宅、甘泉山、瑞迹寺、林廷墓、邵崎、翁崎、琅崎、闽安镇、棠屿、叶烈妇墓、海雷石、文笔山、动石、五虎山、福斗山、荷溪、白田山、林硕墓。

  平山福地 有堂阁,今废为泰山东岳行祠。 明林瀚《平山怀古》:“翠辇金舆载恨游,岂缘南越觅丹邱。钟声落日孤村寺,海色西风万里舟。王气销沉天地老,胡尘溟漠古今愁。伤心最是濂江水,还绕行宫山下流。” 林炫《平山怀古》:“聚景湖山作意游,谁知闽海有平邱。百年庙社三春梦,万里风涛一叶舟。落日鼓鼙寒不起,中原草木惨多愁。至今遗恨江心水,石激潮声夜夜流。”

  林瀚宅 在濂浦。瀚之先累代居此,知府元美始拓其基,瀚益大之。嘉靖季年,倭寇,宅毁。隆庆间,大宗伯庭机鼎新堂宇,复作祠堂。

  甘泉寺 在平山之南。今废。其山多岩石,少草木,有泉,色白味甘。不盈不涸。山之东有林氏祖茔。初,赠尚书林观有隐德,尝卜地葬亲得吉壤,术者言后当数世公卿。观曰:“吾田野人,敢望此乎?”乃取族人火葬者二十四瓮俱掩其中。“必也有福,与吾宗共之。”后以子孙贵,赠太子太保。

  瑞迹寺 在开化里甘泉山之东。唐大中六年,有邵环者,游山闻异香,白光灿然。环迹其光而往,见银色化为佛,须臾入枯木,光亦不散,因现巨迹于盘石后。人凿之,其迹随灭。咸通元年建寺,岁久倾圮。国朝万历初重建。 明林炫《登瑞迹绝顶》:“突兀层峰古树齐,穿云遥见海门西。丹枫露下青邱近,白鹤峰高红日低。牧子前村漫吹笛,山人何处来杖藜。松楸扫罢偏增感,烟火空林一鸟啼。” 林世吉《登瑞迹寺》:“鹫岭摩青汉,鸡林隐翠微。山深僧住少,地远客来稀。野鸟衔花落,岩泉带雨飞。夕阳萝迳暝,愿丐一灯归。”

  林庭墓 在樟林山。庭历太子太保、工部尚书、赠少保、谥康懿,有司营葬。

  邵 崎 在濂浦之东,连上、下董诸村,黄氏居之。

  翁 崎 在永福里。有山曰大翁。明林赐《题翁石山房》:“玉涧随处深,萝衣谢时早。幽栖同鹿门,胜地即蓬岛。缅怀京国游,却恋云山好。何日赋归来,相期拾瑶草。”

  琅 崎 在绍惠里。临大江,其山高耸,有龙井,亢旱不竭。

  闽安镇 在江右里。有巡检司,铁缆横江,为闽中要害。

  棠 屿 在江右里。林氏居之。

  叶烈妇墓 在嘉登里,翁文禧妻也。隆庆三年海贼虏,不肯行,以刃迫之,断两臂而死。

  海雷石 在嘉登里。石为海涛穿蚀成窍,风荡激,则訇然有声,若迅雷然。故名。

  文笔山 去城百里而遥,与王埔山对峙,居人多渔业。

  塘头土堡 在合北里。嘉靖季,倭夷为患,里人董世道捐资倡筑土堡,一乡赖之。

  动 石 在合北里。其石甚巨,一指推之则摇,力推则屹然不动。

  五虎山 在嘉登里。有巡检司。

  福斗山 在嘉登里。与琅崎、青洋俱列海澳中。 明林良箴《福斗山》:“载酒入江色,应寻福斗游。委蛇山翠晚,汹涌海涛秋。屿合双龟近,门深五虎浮。风恬鲸练净,月出蚌珠流。”

  荷 溪 地名龙井。近溪有元中训计议郑恺所居,碑刻“跃龙津”三字。

  白田山 在钦仁里。产蕉草,可为布,坑曰蕉坑,溪曰蕉溪。

  林硕墓 在合北里长湾山。硕,永乐间官布政使。

  由凤山折而□,为城门山、郑湜宅、虹桥、真隐院、西峡江、大象山、珠山、枕峰寺、方南铺、青布岭、灵济宫、琅峰、苦竹溪、白鹿峰、大田驿、陈暹墓、陈全之墓、昭格庙、绿榕桥、荣绣里、安民桥、广坑桥、义溪铺、尤铺、常思岭。

  城门山 在永福山之颠,有鳌顶峰。峰之东,有魁岩,峰之中有飞来石,石之西有龙观井,峰之下有宋省元林执善宅,子孙世居之。

  郑湜宅 在城门山鳌顶峰之东。湜,庆元中为起居郎。湜墓亦在城门,卒谥文肃,事具郡志。

  虹 桥 一名红桥,跨永福、归仁二里。桥南有亭。成化二十一年重修,响卜有灵,远迩咸集。

  真隐院 在永福里,唐光化二年建。地近西峡,往来必憩于此。有且止堂,今为公馆。 宋吴千《且止堂诗》:“无心终日看云飞,空梵犹如鸟道遗。欲问堂中常住相,黄花翠竹几人知。”

  西峡江 在永福里。受永福印溪之水流十四里,与东峡江合,东峡跨归仁、高详二里,两山夹峡,上纳汀、建、延邵之水,下吞兴化、泉、漳潮汐。阔可数计,其深叵测。中流有石如砥柱,名浮焦。焦下有潭,龙潜其中。岁旱有祝祷辄应,江南北各有亭待渡,官募大小舟十数,往来如织。 宋林亦之《过西峡渡》:“白鹿山头云欲颓,峡门滩下水如雷。锦囊破裂元无用,席帽嵚崎还更来。我自未能逃世俗,人谁便解脱尘埃。扁舟且趁牛羊渡,莫问如今第几回。” 明郑善夫《渡峡江》:“凛秋行日夜,短别去故里。倦此有所思,陟山复临水。重峡亘天堑,下足顿逸轨。回飚激伏澜,绝流渡濛汜。西崦积暝色,翳翳敛夕靡。所忧风波集,击柝志未已。至人乘虚无,君子虑终始。蹈险乃真见,履顺有灭趾。矢言涉大川,勿负横江耻。” 张时徹《峡江道中》:“玉峡江深驾鹳哗,青楼夹岸转流霞。帆樯返照穿红叶,山郭浮云拥白沙。久客盘飧谁是伴,满城砧杵正思家。自怜朱瑟那能御,独坐长更望斗槎。” 顾大典《渡峡江》:“岸迥潮痕出,江回峡路长。云帆不可辨,海气更微茫。” 陈翰臣《渡峡江》:“云来峡气长,朝旭动海树。地穷天堑见,下马问古渡。舟凌寒潮征,帆带孤鸟鹜。苍茫南北回,烟岩渺何处。中流破急浪,恍若轻滟滪。风波销客魂,惨淡起百虑。岂不戒垂堂,勉强趁归路。登岸慰脱险,回首尚余怖。” 杨德政《渡西峡》:“岂忘垂堂戒,何因涉险行。青山吹欲动,白浪涌如崩。鸥鹭惊飞尽,蛟螭结阵行。谁云舟楫好,未若羽毛轻。” 陈价夫《西峡》:“西峡风涛天地回,海门无日不喧豗。雪晴罟网春犹集,江冷鱼龙秋自哀。芳草远连螺女庙,暮云深傍越王台。长年三老愁看汝,舟楫于今莫浪开。”

  大象山 在高详里。高耸插天,为城南大障。其分脉为西峡临大江之珠山,高百丈。

  珠 山 为大象分脉,周遭溪水环绕九山,若九龙戏珠焉。

  黄石山 脉连珠山,有蟠环之势。

  枕峰寺 在归义里。宋建隆元年建,西峡江之南,驿道往来侯潮,稍憩于此。国朝正统九年重建。又吉祥寺,宋景祐初建。国朝成化间知府唐珣重建。 宋刘克庄《游枕峰寺》:“石磴招提古,松萝暝不分。排云双树转,隔水一钟闻。林影迎残雨,山光倚夕曛。醉来归路远,秋思正纷纷。” 王十朋《饭枕峰寺》:“门外峰如枕,宜眠清净身。禅僧自面壁,谁是枕峰人。” “饭罢匆匆别,劳生可奈何。不能留一宿,有愧此峰多。” 明王应钟《枕峰登眺》:“招提千仞倚高峰,上界平临浩劫空。万叠西来云海尽,一灯东度粤南通。山中乔木含秋气,天外昙花落晚风。试问元龙登眺外,新诗题遍几株松。” 陈邦柱《题枕峰寺壁》:“粉壁龙蛇怪,苍岩鸟迹深。客来僧隐定,涼月落前林。”

  方南铺 在方山之南,上接枕峰,下通梁山。

  青布岭 在积善里。又名青铺,林氏居之。

  陈炜墓 在积善玉水山。炜,官布政使,事具郡志。

  灵济宫 在金鳌峰下。五代时,二徐真人下闽屯兵处也。左有龙湫,潭水湍急,如龙之喷瀑,通苦竹溪,流至林埔,抵西峡江。林埔前有金墩,石出土中,如金色。中有战场及试剑石。真人徐姓,兄弟二人。兄曰知证、封江王,弟曰知详、封饶王。并南唐主知诰之弟也。率师入闽,秋毫无犯,闽人德之。晋开运二年,闽人为立祠鳌峰下。宋太平兴国八年,里人方珏立祖庙于芝屿。祥符元年又立庙于潢溪。政和七年潢溪庙废,并迁今所。国朝永乐十五年,奉旨拓其基而大新之,又有庙曰旗龙仙祠,初为坛壝,宋政和七年祷雨有应,创祠。先是成祖文皇帝北征弗豫,百药罔效。梦二真人施灵符、敷以妙药,寻愈。用是加封神号。伯曰:“清微洞元冲虚妙感慈惠洪恩真人”,仲曰:“高明宏静冲淡妙应仁惠洪恩真人”。旧号如故,赐庙额曰“洪恩灵济宫”,勅有司勒之贞珉,给洒扫五户,春秋享祭,岁易衣袍,遣官赍祭。有御制碑文竖于新庙之左。又立庙京师,祀之。 成祖御制诗:“天产英灵为世杰,出入幽明犹一瞥。生著勋劳保瓯越,没为明神崇伟烈。茫茫海甸倚芘樾,雨旸寒燠调以燮。冬无凌兢夏无竭,沴气殄阳靡飓颲。十稔高黍岁穰桀,驱扫不祥走妖孽。晨钟暮鼓乐髫耋,卓彼鳌峰峻且嶻。蜿蜒迦抱天造设,春阑荐芳秋菊飶。寒泉白石漱清洁,神之游兮羽葆翳,飞云翩翩道幢节,欻来忽往灵僁僁,呼吸响应速以偈。济利溥博无时歇,四时报享繁献醊。卫朕之力畴与埒,维矢铭心与刻骨。思恩著德立坚碣,垂示万古昭日月。” 明陈严之《谒二真君祠》:“金玉隆徽册,琼台侈上仪。祀从天帝庙,传自永皇时。宫锦殊恩锡,龙章太史词。瑶编应有述,灵异至今疑。”

  琅 峰 在绍惠里。高耸如旗,龙井水在东,甚甘冷,亢旱不竭。峰之下江潮环绕。

  白鹿峰 在积善里。峰之左有雷鼓潭,龙居之。岁旱,乡人祷雨多应。唐元和中,僧道洪自晋江领徒住此山,有白鹿之异,故名。入山十五里,有溪曰榕溪。 明汪文盛《乌龙潭祷雨诗》:“□穴缘崖惯,龙宫请水频。登坛千叶动,洒地万花新。青铺原非远,乌潭定有神。甘霖慰渴想,枯槁荷洪仁”。

  大田驿 在西集里。下通宏路,上达会城。

  大田铺 在驿之东。 明王世懋《大田道中》:“疏雨溟蒙海气饶,双旌南去渡江遥。山烟巧簇千林叶,驿路骄侵十月潮。啼鸟似呼泥滑滑,行人厌听马萧萧。何时一曲横塘里,细浪轻阴引画桡”。

  陈暹墓 在大田驿后。暹,广东布政使,事详郡志。

  陈全之墓 在驿西石官山。全之,官山西参政,著有《蓬窗日录》行世。

  昭格庙 在义溪之东。宋陈禾第三子煇,居大义,尝官长沙丞,所携长沙王香火,乡人祀之,以为土神。庙貌岿然。

  绿榕桥 在义溪之东,古榕二本,荫桥东西,故名。成化十六年知府唐珣重建,陈炜记之。

  荣绣里 在西集里。俗呼大义坊口。宋陈恺者,禾之孙也。其先居大义,禾徙龙泉。后恺典乡郡,充安抚使,乡人更西集为荣绣里,取制词“荣哉此行,何殊昼绣”之语。

  安民桥 跨义溪之上。

  长坑桥 大义坊口南去里许。成化十六年知府唐珣因造绿榕桥,并修之。岁久倾圯,万历间重建。

  义溪铺 上通大田、下达尤,十里而近。

  尤铺 上通义溪、下达常思岭,有古木荫翳,故名。

  常思岭 界闽、福清二县,高数千仞,袤二三里,又名相思岭,高处有福海庵,有亭以憩行者。 明王世懋《雨中度常思岭》:“策马千山欲暮时,湿云如罩雨如丝。无端更上常思岭,何地令人不可思。” 王应山《度常思岭》:“盘盘磴道景初斜,林外飘摇雨是花。纵说旅游喜新霁,我行竟日已思家。” “笋舆未足任驱驰,猿鸟惊心十二时。望入高车宏路铺名远,蘧芦犹起梦中思。” 徐熥《憩福海庵》:“白云深处梵王家,回望千层鸟道赊。满室空香薰贝叶,一声残磬落松花。听经野鹿群依草,出定山僧独施茶。礼罢瞿昙留偈别,寒鸦声里夕阳斜。” 徐次韵:“踏遍危峰到梵家,白云流水望中赊。隔山断霭千重翠,满路东风二月花。座上焚香翻贝叶,佛前鸣磬供新茶。樵歌隐隐孤村外,回首平林夕照斜。” 陈邦柱《宿福海庵》:“偶来菩萨界,始觉万缘空。云气诸天散,泉声百道通。岩扃留鹤梦,涧户落松风。独宿青莲宇,萧然听曙钟。” 陈荐夫《游福海庵》:“独寻双树叩禅关,身世无如云影闲。秋草自生僧定处,岩花故落水流间。天边西岭斜阳路,鸟外东林过县山。远树萧萧明月里,一声孤磬送人还。”

 
 
 
前五篇文章

《闽都记》郡东南福清胜迹

《闽都记》郡东闽县胜迹

《闽都记》郡东长乐胜迹

《罗源县志》古建筑、石刻

《鼓楼区志》石刻艺术

 

后五篇文章

《闽都记》郡南闽县胜迹

《闽都记》郡西北福宁胜迹

《闽都记》郡西北古田胜迹

《闽都记》郡西北侯官胜迹

《闽都记》郡西侯官胜迹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