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工巧明 地理 雕塑 绘画 建筑 历史传记 农工商业 书法 天文 舞剧 哲学 其它护持
 
 

《长乐市志》寺、庙、塔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长乐市志》寺、庙、塔

  长乐佛教信仰传播较早,据史书载:南北朝时期有寺11座,唐代建寺47座,五代建26座,宋代建48座,元代建9座,明代建28座,清代建22座,计191座。民国《长乐县志》和《长乐六里志》记载寺151座,其中废寺51座。

  皇恩寺 在金峰镇炉峰山麓,梁太清元年(547)建,唐咸通九年(868)赐额。年久已圮。清同治三年(1864)重修碑刻存。因有镜石、玉井、鸦池等景点,联云“鸦池通玉井,镜石照金峰”。寺旁有唐咸通十年古井,井栏精雕细琢。

  龙泉寺 在鹤上镇沙京莲花山麓,南朝梁承圣三年(554)始建,原名西山寺,唐咸通中敕赐龙泉寺。寺历经唐、明、清三朝大规模重修与扩建,有三兴之说。现存建筑有山门、前殿、大雄宝殿及左右厢房。前殿单檐悬山顶,大殿垂檐歇山式,均为木构,殿内竖立12根双人合抱的石柱,柱础、础盘保留唐代构件;屋顶部分保持清代重建时的原貌。寺周层岩叠石,风景幽美,还有“流米佛”、“中丞石”、“龙井”等古迹,并保存有许多古代名人题刻。1983年以来,在保持原貌的基础上重修、扩建,重建和新建大雄宝殿、天王殿、山门、法堂、钟鼓楼、达摩祖师堂、藏经楼、斋堂、放生池、观音堂等。全寺占地面积1万平方米。全国佛教协会主席赵朴初题“沙京龙泉寺”横额。1986年4月29日,经县人民政府公布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包括寺周边摩崖石刻。

  文殊寺 在营前镇东屿村大象山,离市治15公里。建于唐大中元年(847),僧洪集在此始创寺院。闽王审知立文殊寺匾额。宋皇祐间,雪庵禅师率其徒守英、慧光等到此,见群山环绕,地灵境幽,在云林深处藏修,扩展僧众。元朝因兵燹寺废,仅存遗址。清福建布政司李学兰重建。民国17年(1928)重修。寺周围文物古迹颇多,山前有海会塔、伏虎禅师坛。明文学家谢肇淛有诗赞美文殊寺胜景。寺内有宋政和四年石槽及刻字;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铸造太平钟;大殿有清太子太傅陈宝琛书“大雄宝殿”匾额;寺后有康熙五十三年“文殊寺”碑;石埕中有一古井,清澈甘冽,久旱不竭。

  天王寺 在吴航镇西关村,倚山面江,左有六平山,右有金鸡山,面向马江(太平港),风景宜人。唐大中七年(853)始建,里人林舒舍宅为寺。廉帅杨公题额曰“灵感天王寺”。唐大中十一年,福建观察使杨发在寺旁书“寒岩”,“寒岩晚钟”系吴航十二景之一。寺内建有烟萝亭、望江亭、清心亭、乐寿台、松石轩、枕流轩等,嗣圮。寺周有“渔舟晚唱”、“清溪听泉”等七景。有唐闽观察使杨发,宋宰相李纲、运判蒋之奇、县令董渊、闵希声,明知县潘府、闽中才子王恭等名人在这里留下名篇佳作或摩崖石刻。天王寺经历代重修。民国10年寺及佛殿毁。1989年以来,乡人和侨胞踊跃集资,重建山门、大雄宝殿、观音阁等。

  灵峰寺 位于江田镇团结村灵峰山,距市治19公里。唐大中七年(853)建,初名龙龛寺,大中八年赐额“灵峰寺”。山有香炉峰、归云洞、罗汉台、望海亭、天池石诸胜。寺周山峦重叠,奇峰怪石,景观秀丽,有灵峰十二奇之称。有宋至清名人题刻,是长乐石刻群之一。清代多次重建殿宇,今殿堂、寺院除部分保留清代建筑外,其余多被改建。1986年4月29日,经县人民政府公布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92年,在此建立“长乐刻石”,增加现代名人题刻。

  竹林寺 位于古槐镇高楼村龟山麓,临溪而建,距市治南14公里。建寺时间两说:旧志作梁太清元年(547),一说唐大中十一年(857)。户曹林勣“故居有修篁千亩,夹涧清晖”,遂舍而为寺。旧有三十六池馆胜迹、石人峰等胜景。建有放生池、藏经室、安适轩等。宋元祐间,知县袁正规建“白云亭”、“溪会亭”,已圮。寺右有宋苏才翁题记、蔡襄“龟山”等摩崖题刻。寺内有清光绪丙戌年(1886)铁钟、光绪丁酉年楷书“宏开觉路”寺额等文物。

  乾巫寺 位于玉田镇玉田村西山,始建于唐朝。原为观音寺,在观音山,后移今所,改今名。现存大士殿和观音阁,系清康熙年间重建。寺旁百步一井,泉清味甘,取之不竭。明太常寺卿刘沂春寓此,匾曰“天表云林”。《玉田村志》载:高僧春松长老,平潭人,童年入寺为僧,精拳击,善内功,得道之时断烟火,闭坐龛中。民国7年,弟子启龛视之,已成佛干,仰首西天,仅重1.75公斤,供于大殿右边。民国30年,被寺中金亮和尚伙同斋公郑元祥盗走。

  西兴寺 坐落古槐镇竹田村叠翠岩,梁开平年间(907~911)建,原名西峰寺。明天启初与井门村分建寺庙,将“西峰”两字拆开,各取一字命名,井门分“峰”字,取名“新峰寺”,竹田分“西”字,取名“西兴寺”。清康熙间重修,现存正殿面阔三间,进深二间,木构,单檐硬山顶,前厅新建,西有厢房。有清代铁钟一口。寺周层岩叠翠,岩洞幽深,迂回曲折,从寺旁而至岩顶,有一线天、八仙洞、寒水桥、金鸡孵蛋等四十八景,引人入胜,是岩洞游览胜地。1986年4月29日,经县人民政府公布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兴国寺 坐落在航城镇泮野村(原名般若乡)柏山之麓,原名般若禅院。因宋太平兴国二年(977)赐额得名。宋绍圣元年(1094)重建。今保留古建筑风格。寺院背山扼江,三进透后,经过重修,初具规模。

  云门寺 坐落在航城镇洋屿村鹤山,宋绍兴初,大慧宗臬禅师居山修行处,宋嘉定元年(1208)建寺。明永乐中,郑和重建庙宇,雕塑佛像。现存建筑保留明代风格。大殿为单檐悬山顶,木构,面阔五间,进深二间,前有庭院,左右钟鼓楼均为攒尖顶。寺内有清光绪十六年(1890)铁钟一口。寺周风景清幽,有云门十五奇之称。寺旁摩岩石刻琳琅满目,主要有清咸丰年间,郑宪庆录宋状元黄裳、枢密使郑昭先、明代林鸿等游云门寺的诗文。寺后有宋郑昭先之父郑珪墓、墓道及翁仲。1986年4月29日,经县人民政府公布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文物保护内容包括寺周摩岩石刻、墓道石雕等。

  庙

  孔庙 孔庙在城关十洋街兴贤坊,原为学宫。唐乾符四年(877)创建,坐北朝南,背负六平山,面对三台案山。风火高墙,围墙内古建筑20余座,占地面积约6000平方米。经宋县令袁正规、邑绅林通,元儒生林文寿,明兵部侍郎陈省,知县邱宗亮、任衡、罗叙、王涣、曾铣、戴时望、万编、夏允彝,教谕刘洙润、袁文绍,训导林慈,清知县吕鸣纯、张植、殷凤梧、贺世骏,教谕陈梦龄,训导谢大锡等,或倡捐廉俸,或劝募钜金,屡作重修拓建,终具规模。清同治八年(1869)学宫文庙周界:北接县前街,东临文洽浦,西靠十洋街,南至省牲所(酒厂办公楼)。孔庙中央为大成殿,祀奉至圣先师。殿堂中顶藻井斗拱重叠,为歇山式单檐翘角。大成殿南为东西两庑。南为戟门,戟门南凿泮池并建桥其上,暗通江水。泮池桥栏刻有“明崇祯辛巳仲冬吉日造,知长乐县事云间夏允彝”。泮池南面横列牌坊三座,牌坊南面为照壁;泮池两旁砌东西墙,从戟门直抵照壁。照壁外镶石刻“万仞宫墙”四大字。照壁与省牲所之间为东西走向的通道。大成殿西为明伦堂。明伦堂南为东西两庑,两庑南为仪门。仪门东间为允宾馆,西间为福德祠,南为庭院。明伦堂西由北向南,依次为孝悌祠、忠义祠、名宦祠、乡贤祠。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县学废止,知县王扩中在明伦堂创办吴航高小学校。抗日战争时期,长乐两度沦陷,孔庙遭日兵摧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逐步拆建为小学校,现设长乐师范附小。古迹唯余泮池、拱桥、奎光阁与夫子泉。

  汾阳王庙 俗称王爷庙,在县城汾阳溪水关之北。后梁开平初(907),闽节度使王审知堂弟长乐县令王想,依芝山之北,峙溪建庙,奉祀汾阳王郭子仪;开平四年(910),立庙碑于庙廊下,庙号“福惠”。庙建三座,重楼水阁,较为宏伟壮观。历经宋元祐二年(1087)、元至正二十八年(1368)、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隆庆六年(1572)、崇祯十一年(1638)多次重修、扩建。民国22年失火,前二进烧毁,余祖殿(后殿)一座,石柱对联云“唐室功勋昭百代,吴航香火历千秋”。郭子仪像系明崇祯十一年知县夏允彝重修时塑,“文化大革命”中毁。

  瀛洲孚佑王庙 在营前伯牙潭,北宋景祐元年(1034)建,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重修。里人状元陈谨标“白马钟声”,为“瀛洲八景”之一。据传白马孚佑王为汉代闽越王驺郢第三子驺寅,曾在长乐十七都除恶豹,又到鳝溪除巨鳝,人鳝俱休。当地人民纪念白马三郎为民除害献身精神而建庙。庙毁于抗日战争,1990年乡人集资重建。北关龙峰山等处还有孚佑王庙。

  城隍庙 在市政府东北,资圣溪东岸,东华观之侧。宋元祐二年(1087)里人陈敞建。明洪武十四年(1381)知县邱宗亮移创于东隅城外。正德七年(1512)知县杨梁以东隅所建为五贤祠,又移祀城隍于东华观侧之旧庙。嘉靖四十年(1561),知县戴时望重修三座,中座七楹三间,旁有庑,前后座各三楹三间。隆庆六年(1572),知县蒋以忠砌庙道,南抵下橹桥,北通北街,又于西北造阜民桥。万历四十三年(1615)邑绅陈省倡修。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至乾隆二十五年(1760)六次修建。道光二十年(1840),长乐全境集资重修。新建文武门、钟鼓楼、阴阳司。又于庙左修建三座,前行台,中资圣寺、观音堂,后僧舍,行台之西小三进:阖邑尊王殿、熊公祠、官厅;行台之东建毓麟宫、土地祠。经此次扩建,规模宏伟。于同治八年(1869)勒碑,发起者郑朝华、陈有漋等,继成者陈良骥、郑向奎、林绚云。光绪间,知县徐承禧重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作为公安局办公房及宿舍。今主体建筑及右边配殿基本保持原貌。

  蔡夫人庙 俗称姑婆宫,在梅花镇梅西村,靠山临海,清康熙年间建。《蔡氏族谱》载:蔡夫人系琉球人,姓蔡名红亨,擅长刺绣。明万历年间,织龙袍入贡,深受皇帝赞赏,册封为精巧妙明懿德夫人,召她入京。过梅花澳时,遇风登岸,乡人热情接待,居住梅花宋直家中;不久因病逝世,葬于梅花马鞍山田螺坞,敕赐建庙奉祀。门额上书“懿德夫人”。现存建筑除门厅、门额外,均已改建。1986年4月29日,经县人民政府公布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文石天妃庙 在潭头镇文石村圣娘山之麓,面对大海。明永乐七年(1409)建。庙处长乐海上交通要港,郑和下西洋在此供奉天妃娘娘,设坛祭海。宫殿墙壁原为泥拌碎瓷瓦夯筑而成,二进三间。1956年倒塌,尚存两堵残垣。

  塔

  圣寿宝塔 在吴航镇南山(塔山)。金峰华恩(柴桑)人林昂舍钱,法涧寺僧景休募众缘建造。宋绍圣三年(1096)始建,政和七年(1117)十月二十三日竣工,塔身八角七层,仿楼阁式建筑,石构,高27.4米,一层塔壁饰有佛教故事精美浮雕,是研究宋代建筑石雕艺术的珍贵实物。原名圣寿宝塔,知县潘府改名雁塔。1961年5月10日,由福建省人民委员会公布为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81年9月2日,国家拨款维修,在各层走廊底部用钢筋混凝土圈固,开裂处用高压水泥灌浆,修补缺损构件,复原各层围栏,重新安装避雷针、电灯,仿宋代风格砌筑塔坪,1984年10月1日竣工,费资6.85万元,其中用于修理塔身5.59万元。圣寿宝塔当年是俯瞰太平港的瞭望塔,也是郑和下西洋船队进入太平港的航标塔。

  朱墩塔 又名古槐塔,位于古槐镇高楼村,明天启元年(1621)尚书陈长祚始造。塔身八角七层,高26米,石构。因遭雷击,塔顶倒塌。“文化大革命”期间拆毁,取其石料修水利,塔基座尚存。

  祝圣塔 在江田镇团结村泗洲佛桥前。1953年造水闸时被拆,今塔座八角石底层尚存。

  实心塔 在玉田镇坑田村,建塔年代无考。原临江而建,因江面淤窄,今塔藏民居中。塔高约6米,塔顶雕刻佛像,造型古朴,六角七层石构,保存完好。

 
 
 
前五篇文章

《莆田城厢区志》佛教

《莆田仙游县志》佛教

史岩先生与杭州佛教造像文化遗产

白娘子的战场 探寻神话中的镇江金山寺

广东古迹总述

 

后五篇文章

《福建仙游县志》庙宫寺观、古塔

《福州市郊区志》寺庙、塔

《鼓楼区志》石刻艺术

《罗源县志》古建筑、石刻

《闽都记》郡东长乐胜迹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