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工巧明 地理 雕塑 绘画 建筑 历史传记 农工商业 书法 天文 舞剧 哲学 其它护持
 
 

龟兹石窟的开凿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龟兹石窟的开凿

  随着龟兹佛教的兴盛,佛教艺术则伴随而产生,具体表现就是兴建寺院和开凿石窟。有关寺院《晋书·四夷传》中有载:“龟兹国西去洛阳八干二百八十里。俗有城郭,其城三重,中有佛塔庙干所”。《出三藏记集》卷十一中也记载有达幕蓝、致隶蓝、创亲王新蓝、温宿王蓝、王新伽蓝等著名大寺,有“众憎一万余人”。关于龟兹石窟的开凿,现论述如下:

  百先,我们要了解电兹人为什么要开凿石寇。马克思在剖析宗教这—·历史现象时,曾精辟的指出,是人创造了宗教,而不是宗教创造了人。宗教艺术也是这样,为了用比喻的方式,形象的宣传宗教教义,必须开凿石窟,以达观象之目的,从而位众生活移默化地接受佛教思想。

  佛经典籍说的明白:“若于四陌道中,多人观处,起塔造像,可作念佛善褐之缘”。:小所以古代人把开凿石窟、绘塑佛像看作是一种可以实现祈愿的功掐.是一种可以“光昭六亲”“道济先亡”的善举。对此,《谊行般若经》卷十中说的也很情楚:“譬如佛舱泥迈后有人作佛形象,人见佛形象.九不跪拜供养者。其像端正殊好,如佛无有异,人见莫不称叹,莫不持花、香、僧彩供养者。贤者呼供,神在慷中耶?萨陀波沦菩萨报言:不在像中,所以作佛像者.但欲使人得其褐耳。”可见,石窟艺术的出现,是信仰“因果报应”、“轮回转世”的人们为自己“修福田”、“积功镕”,为来世的尊荣富负、“脱离苦海”而投资。

  古代佛教信仰者把建凿造庙、写经造像往往看作是一种“兴祸”之事,是人们追求幸福平安的一种表现。生活在生死区测的人,对这种宗教情感更是强烈。当年西域到处是茫茫荒漠,死亡之路到处有之。那些古丝迢上的商人怀着对大自然的恐惧,离开龟兹前都希望祈求神灵的保佑,这一切,都促使龟兹人开凿石窟。

  所谓石窟,就是开凿在河畔山岸上的佛教寺庙。龟兹石窟一般在僻静山林间开凿,因为这里人迹罕至、环境雅静,立于静恩。加之开凿石窟寺,比用砖石建寺院节省费用,而且又比较坚固,不易损坏,所以在西域较为流行。

  龟兹石窟的类形有多种,但最多的.则是“文提窟”。所谓‘支提”,佛典有说,即有舍利者名塔,无舍利者名支提。支提窟的持点是窟门敞开,窟分前、后室,前室多为纵券顶,中间有别心(即中心柱),把前后室分开。殿堂和中心柱两旁的角道。供信徒们礼拜祈祷和进行宗教仪式时。有旋”。

  此外有大像窟,就是设置大型佛像的洞窟,也是僧徒礼佛的场所。克孜尔47窟则是我国最早的大像窟,可惜已不存在。从目前遗存来看,大完高达16.3米,想见当年佛像包应有16米左右,气势相当宏伟。

  还有一种憎房窟,是供僧人居住、修掸和集合的地方憎房窟中有一种是专为修掸的小窟,叫弹窟或罗汉员。

  龟兹石窟除上述三钟形式外,还有:

  4.长方形平面窟,分前室、后空。前室正壁凿大完,左右开南道。后室作横券或纵券顶,形似一隧道,隧道后面有的凿一长条形可以安置涅果像的石台.也有的不作石台。

  5.小型支提窟,是一种长方型纵券顶,后壁凿佛宪,但无南道的形制。

  6.方型窟,在弯庐顶上画出十二或十四条条幅的画面,如克孜尔67、129、235窟,有的在窟顶四角作凸起的莲花,如克孜尔161窟。

  7.长方型弯庐顶扇,在后壁凿大完,左右开南道,后凿隧道,如克孜尔123、160窟。

  8.长方型平面,但分内、外三室的窟。内室窟顶作展型,室中有佛座残迹,外室窟顶凿出木椽一面坡的形式,如克孜尔117窟。

  9.方型平面,窟顶作七重斗四式藻井,在克孜尔167窟可见。

  10.方形平面的式心柱窟,住四面开竟,柱前后俱作横券顶,四壁开大竟,后开明宙,如森木塞姆26窟。

  11.长方形纵券顶,窟正中设坛基的窟,如库木吐拉窟。

  以上是关于龟兹石窟的基本类型*目前龟兹石窟的数目有:克孜尔石窟,现存236个,克孜尔乐哈石窟,现存46个,森木塞姆石窟,现存52个;玛扎伯哈石窟,现存34个;库木吐拉石窟,现存75个,其中有近年来新发现的二个洞窟。此外,台合尔、温巴什也有石窟残存。

  龟兹石窟的开凿时间,从《晋书·四克传》所载“龟兹国有佛塔庙千所”。《出三藏记集》说“拘夷国(即龟兹)寺甚多,修饰至丽,王宫胎楼.立佛形像,与寺元异”,等文献来看,可以定为东汉后年,即公元三世纪中叶。龟兹石窟的开凿,历经两晋、南北朝、陌、唐,一直到宋,是新疆最多的石窟群,也是中国最早兴建的石窟。

  龟兹石窟的开凿,一则立佛像,供人观拜,二则绘有大量的壁画,宣传佛教教义。因为佛教经典庞杂,佛徒四众们无法全部阅读和弄明白其意。用壁画的形式反映佛教内容,将佛法通俗化,使信徒们理解,这就是作画的目的。也就是说,使佛教信仰者从抽象教义中获得信仰具体化,以达到《法华经》所说的“因信得解”。

  龟兹壁画,作为一种宗教室传品,首先要求佛徒们信仰和崇拜,而不是单纯的观赏。为此,则要通过各种艺术手段,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描绘佛教经典的故事,反复渲染,使人们“因信得解”。不仅要使壁画达到“可以兴、可以双”,而且要做到象《佛形铭序》中所说的那样:“岂为象形也骂,故亦传心者极矣,龟兹佛学艺术作到了这点,使其具有形神兼备的各种造像,激发了信仰者对教义的直观联想,使信仰深化。

  作为佛教艺术的审美音,首先是僧尼。他们在架裳下面部有一躯世俗之身,与社会有密切的联系。他们生活在人间,并非“神游于天上”。不是他们未能免俗,而是无法离伤。要使这些僧尼们亲证“免我一如”,以达到解脱的最终日的一涅果,使这些困惑于一切破灭的般若学说中的憎尼们兴奋一时,信心徒增,必须要有一个理想的宗教王国,就不得不借助于绘画这一手段。位能“传心”的艺术作品,把信仰者情绪推到意想不到的“极致”。画师们的作品,一方面表达了对佛、菩萨的信仰,另一方面,也包含着对被信仰形像的理解与想象,从而受到了广大信众的膜拜和喜爱。这种宗教膜拜,要求布置一种与人们日常生活环境不同的,充满象征、超自然力量的特殊地方,以虚幻的形式去反映现实世界,这就是石窟的兴建与壁画产生的原因。龟兹石窟中的壁画作品。以具有审美效果的宗教艺术形式,代替了教主那种枯燥的说教,而使信徒们在艺术享受中接受佛教感情和感受,在潜移默化之中表现了宗教的基本思想。

  龟兹地区由于主要信奉小乘佛教,所以,在龟兹壁画中则以表现小乘信仰的本生、佛传为主,只是在晚期壁画中,才出现了反映大乘信仰的净土变等题材。龟兹壁画中,一般在主家券顶中央绘日、月、天和立佛等,两侧壁为数列菱形山峦图案,内绘不生故事或因缘故事画。主室左右两侧壁绘因缘佛传故事,表现释边的教化事迹。后雨道石壁与前壁,绘涅架像或焚棺图。主室前壁窟门上部,还描绘降魔和韧转法轮等佛传题材。克孜尔石窟在晚期出现干佛和坐佛形保,说明中原和于阁盛行的大乘佛教对龟兹佛教艺术的影响逐渐加深。

 
 
 
前五篇文章

龟兹佛教遗址

龟兹出土文物

龟兹壁画的题材与内容——释迎尼牟像

龟兹壁画的题材与内容—— 菩萨像

龟兹壁画的题材和内容——装饰图案

 

后五篇文章

桂林摩崖石刻造像

净觉寺的沧桑轮回

静观空境——关于佛教艺术和当代艺术阶段性的相关认识

康有为卧龙寺盗经书

乐山大佛“蓝本”——仁寿牛角寨大佛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