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钟山石窟概况 |
 
石钟山石窟概况 □ 董增旭 编前语:“大理有名三塔寺,剑川有名石宝山。”自古以来,石宝山与三塔寺堪称滇西两绝,是镶嵌在祖国西南边疆滇西北高原上的明珠。石宝山中开凿于唐宋(南诏大理国)时期被誉为南天瑰宝的石钟山石窟是一部“刻在石头上”的南诏大理国历史,是唐宋时期雄踞中国西南地区500多年的南诏大理国留下的最直接、最具体、最丰富、最生动形象的文化遗迹。石钟山石窟以其高超的雕刻艺术价值和珍贵的文物历史价值,在中国石窟雕刻艺术史上占有独特的地位,并于1961年被国务院颁布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从本期开始,“八角亭”专栏特邀剑川县文物管理所所长董增旭先生撰写介绍石钟山石窟概况及珍贵石窟造像的系列文章,相信通过这些系列文章,读者会从中感受到一千多年前南诏大理国时期石窟艺术奇葩的独特魅力。 石宝山位于我州西北部剑川县境内,属横断山脉中部,是世界自然遗产老君山向南延伸的一个支峰,总面积25平方千米。石宝山最高峰佛顶山海拔为3038米,最低处属沙登箐金鸡栖山,海拔为2424米。 石宝山不但以其神奇秀美的风姿而闻名遐迩,更引人注目的是这里还深藏着开凿于唐宋时期被誉为南天瑰宝的石钟山石窟。石钟山石窟距离石宝山山门9公里,石窟雕凿在以石钟寺为中心依山傍崖的绝壁上,分为石钟寺、狮子关、沙登箐三个片区,连绵三平方公里,这里怪石嶙峋,“石头开花”的丹霞地貌龟背石堪称世界一绝。“石钟”一名,因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旅游至此,见寺后有一“巨石如钟”而得名。石窟于公元850年始凿至1179年终成,前后延续320多年,距今已有1100多年的历史。由于南诏大理国地处印度缅甸和我国西藏四川贵州之间,石钟山石窟是地方文化与外来文明在“茶马古道”上撞击的成果,唐宋时期石宝山区域已成为汉、藏以及东南亚、南亚和西亚文化的交汇地,它既承袭了中原文化的传统,又受藏族地区宗教文化的浸染,同时又融合了印度文化缅甸文化以及东南亚西亚等国的文化因素。 石钟山石窟佛教造像深受印度佛教密宗影响,雕刻完备保存完整的“八大明王”造像堪称中国乃至世界佛教密宗艺术珍品;石窟中的佛、菩萨、天王、力士等造像是南诏大理国的佛教艺术瑰宝;石窟中的“南诏王者造像窟”是南诏宫廷政治生活的真实写照;石窟中的外国人造像是我国与东南亚、西亚各国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石窟中还出现了“女阴石刻”(阿央白)与神圣尊严的佛陀、菩萨和帝王一起供奉崇拜的举世罕见的历史遗迹。石窟造像题材内容丰富,构思独特,雕刻生动形象,具有浓郁的地方民族风格和丰富精湛的艺术内涵,为研究西南地区南诏大理国政治经济宗教哲学艺术等社会历史和民俗历史提供了直接可靠的实物资料,被著名社会活动家费孝通先生誉为“北有敦煌壁画,南有剑川石窟。”被一代武侠小说的宗师金庸先生誉为“南天瑰宝”。被当代著名作家冯骥才誉为“人间天堂山,神佛首选地”。 来源:大理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