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发展中的宗教元素——张志鹏 |
 
南非“世界杯”再一次向人们显示了现代竞技体育的强大吸引力。随着现代竞技体育的发展,包括体育广告业、体育建筑业、体育博彩业、体育旅游业和体育用品业在内的体育产业成为一些国家的支柱产业。2000年,全球体育产业的总产值就高达4000亿美元。深入考察体育的发展,我们能够发现宗教元素在其中深刻而广泛的作用。 关于体育的起源有很多种说法,包括劳动、军事、游戏、教育以及宗教起源说。宗教起源说认为,原始人为求助于自然恩赐,以体育活动方式进行求助祭拜。例如,在古希腊,人们按照自己的意志为神塑形造体,使神拥有人的形体。无论是婚丧嫁娶仪式,还是敬神祭奠活动,都有竞技表演的内容,人们用健美的躯体和强大的力量取悦神灵。当时,具有全希腊性质的竞技大会共有4个,每一个都与宗教祭祀有联系。其中,奥林匹克运动会是为了祭祀众神之首宙斯。直到公元394年,东罗马皇帝狄奥多西一世立基督教为国教,奥运会才因被视为异教活动而废止。 此外,在佛教的少林拳、道教的武当拳基础上直接诞生了传统体育项目。日本的相扑比赛中仍保留着浓厚的原始宗教仪式,如在土裱上撒盐驱邪,祈祷神明保护。日本的剑道练习也有一整套向神致意的礼节。在我国藏族、壮族的传统体育以及许多地方民俗体育的形成中,都可以发现宗教活动与宗教文化所起到的促进作用。 在推动近代学校体育的产生和发展上,西方基督教会的传教活动是一个重要因素。一些教会致力于在世界范围内推行和普及体育,把体育作为在亚洲、非洲等地区推行欧洲文明和基督教理论的工具。基督教会通过在运动场上培养健全的体育精神和体育道德,在客观上起到了促进近代体育教育国际化的积极作用。 当奥运会由地域性的宗教活动转变成世界性的现代体育运动盛会后,奥林匹克精神也转变为“相互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竞争”。然而,现代奥运会创始人顾拜旦在《奥林匹克主义哲学基础》中仍然强调“古代奥林匹克主义和现代奥林匹克主义的第一个主要特点就是它是一种宗教”。 进入现代竞技体育后,宗教元素并没有退出,而是从多个层面渗透在体育赛场中。以“世界杯”为例,球星巴乔信仰佛教,维斯特是基督教“五旬节派”的著名牧师,卡卡在内衣里面写着:“我属于耶稣”!对此,国际足联已经决定在“世界杯”赛场上禁止球员展示任何与宗教、政治有关的标识。德国队曾经3次获得“世界杯”冠军,其中在1974年和1990年的两届夺冠中,队里都有神甫。最有意思的是,马拉多纳的崇拜者以他的名字在1988年成立了一个新宗教——“拜马拉多纳教”。 然而,体育赛场中的宗教元素也会引起冲突和争议。例如,在2006年的“世界杯”期间,沙特和突尼斯宣布不参加世界杯最佳球员评选,因为赞助世界杯最佳球员评选的公司是一家啤酒公司。再如,某些恐怖组织利用宗教派别纷争制造体育赛场暴力活动和流血惨案。 体育活动也为各宗教的相互对话、了解提供了机会。在“世界杯”中,信奉天主教、基督新教、东正教、伊斯兰教、佛教以及其他宗教的信徒济济一堂,大家以一种文明的方式进行着和平竞争。此外,每逢世界性的体育盛会,赛事举办地的各大宗教组织都会举办一些社会公益活动,宣传体育运动、抵制赛场暴力、呼吁和平。 体育产业繁荣了竞技体育,但也容易导致竞技体育只剩下商业利益。而宗教则有助于人们在体育比赛中应对压力、困难、失败和竞争中的不确定性,为人们提供心理平衡和精神寄托,更有助于为体育活动赋予超越性的、终极性的目标。 作者:张志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