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环境21世纪议程(下)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三)佛教环境21世纪议程1、佛教环境21世纪议程概要 地球环境问题成为2世纪最受关注的话题,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170多个国家派代表出席了会议。大会提出人类‘可持续发展’的观念,采纳了21世纪议程。 所谓议程,意味要讨论,履行的课题,为21世纪地球环境讨论进而实践的课题,是人类对地球环境的承诺。该议题进而分为21世纪国家级议程和21世纪地方级议程进行。 过去,环境问题总以为属于政府或企业、国民的份儿,而宗教界亦构成社会的一个分子,不得放任环境问题。尤其,在4大宗教中,最多的人数信仰佛教,且寺院的森林面积仅次于国有森林,加上近年来寺院的修行环境和自然环境严重遭到毁坏。因此,佛教对环境问题应占宣导位置。代表韩国佛教组织的曹溪宗制定宣布“佛教环境21世纪议程”是契合现今时代要求的美好回应。2. 佛教环境21世纪议程编制过程 进入21世纪,政府修建智异水坝、千圣山贯通道路、北汉山贯通道路带来佛教修行环境的危机,引起了佛教徒对环境的高度关心。 2001年3月,代表韩国佛教的曹溪宗构组了环境委员会。佛教环境活动人士对佛教界的佛事大型化和不妥当的放生活动等,基于违反环境的形态忏悔和自省,主张佛教环境21世纪议程的必要性。2003年4月,环境委员会因应组织‘佛教环境21世纪议程筹备委员会’。 2003年5月23、24日,在忠南道高佛教界2百多名人士参加举行“为佛教环境活动的新展望第一次工作会议”。 第二次工作会议,11月14日、15日在京畿道华城新兴寺1百多名人士参加举行。 继而由宗团、教区本山、信徒团体、佛教环境团体、各界专家为成员的佛教环境21世纪议程工作组进行准备工作。 2005年,为修订佛教环境21世纪议程,构组小组会议及实践分科委员会进行工作。10月,召开曹溪宗环境委员会确定‘佛教环境21世纪议程’和‘佛教环境宪章’。 2006年4月制订佛教环境21世纪议程实践项目,9月27日曹溪宗总务院长在首尔曹溪寺宣布佛教环境21世纪议程。3. 佛教环境21世纪议程内容基本议程(1) 将佛教的生态生命思想现代化,具现于社会(2) 并实践面对时代课题的佛教方案(3) 为佛教四众弟子开发、普及环境教育课目(4) 妥善保存寺院文化遗产,做好系统管理和正确概念(5) 设置掌管环境专业机构,将环境预算现代化(6) 推展环保、生态和谐型佛事(7) 定期召开佛教3.佛教环境21世纪议程内容基本议程(1) 将佛教的生态生命思想现代化,具现于社会(2) 订定并实践面对时代课题的佛教方案(3) 为佛教四众弟子开发、普及环境教育课目(4) 妥善保存寺院文化遗产,做好系统管理和正确的概念(5) 设置掌管环境专业机构,将环境预算现实化(6) 推展环保、生态和谐型佛事(7) 定期召开佛教环境工作会议(8) 培育教界环境专家和环境团体分组议程(1) 环保、生态和谐生活和修行①实践资源节约与回收②以生态和谐型生活解决能源问题③以生态和谐型生活解决水资源问题④以生态和谐型生活解决噪音、大气污染问题⑤宣扬佛门过堂供养的精神和传统⑥推行生态和谐型放生(2)建造生态和谐型寺院①保存寺院周边的自然生态系②生态和谐型管理寺院的水资源③传统、生态和谐管理寺院的景观④建造寺院森林走廊⑤生态和谐型管理寺院山林⑥修复传统解忧所(3)维护修行环境①维护、宣扬清净修行道风②积极参与政府和地方的开发事业计划与推展,争取意见③积极参与环境有关法令、制度的订定及修订④订定、宣导保存寺院候选环境的基本原则⑤共享讯息、联合行动面对寺院环境问题⑥(3)寺院与地区共同体①推动农业,实践有机农产②进行都农交流,创造共生价值③寺院担起地方环境活动的中心作用④进行代案教育追求生命和平共同体⑤寺院担起地方福利中心的作用⑥寺院用作生态文化体验教育场所4.佛教环境21世纪议程的个别实践项目(简略)(1)宗团①通过本末寺住持教育教授生态环境教育②带动教区环境委员会构组网络③编订、宣导寺院水源管理指南手册④调查、管理全国寺院的巨木(2)寺院①把寺院山林周围的休耕地作为育苗场或树木园②撤除寺院内水泥道路,改铺土沙或透水材料③为信众设计、开办寺院生态文化活动节目④管理寺院园林及农地,不使用化学产品⑤不随便挖井浪费地下水,以免溪水减少⑥大型寺院流通处贩卖有机生态生态和谐农产品(3)信众①不捡取橡果保护啮齿类动物②节约用水,不使用洗发精等中性洗剂③积极举办参与植树、种花等活动④到寺院尽可能利用大众交通⑤不予剩下食物垃圾⑥由信徒会积极承办都农交流5.佛教环境21世纪议程的实践事业 佛教环境21世纪议程的意义不在它的颁布,而是通过实践在本土建设清净的佛国净土为目的。因此,为了实际生活中实践佛教环境21世纪议程,由参与订定佛教环境21世纪的议程的佛教环境团体履行了实践事业。 第二次的实践事业,于2008年9月19、20日在忠南公州麻谷寺传统佛教文化支援中心举行。全国本末寺住持、担任环境工作的法师、寺院生态研究所的‘寺院生态监测’、因陀罗网生命共同体的‘生态和谐型供米运动’。主办的3个单位在现场通过活动让与会者亲身体验学习。 修学佛陀教法并于现实中实践的寺院,担起该地区环境活动的主导作用,能比一般社会团体有效组织推动活动,带来更大波及效果。我相信参加活动人士回到自己的岗位上,都能担任佛教环境21世纪议程的带动者,也是实践者。三.结论—韩中日三国是环境共同体 环境问题与既有的其他社会问题,是完全不同层次的问题。自然环境的危机,是目前及未来在地球上存在的一切生命的威胁。 环境问题的发生,起始于人类对自然的错误见解,人类视自然是隶属的存在,把自然当作人类在追求舒适、丰饶需要的消耗品。因此,首先反省人类的自私和贪欲,是对此问题的生态和谐型解答。 佛陀早已洞察宇宙一切万物是环环相扣、因缘相生的存在,是重视环境生命的生态主义者。佛陀所言教义极为符合环境生态理念,是生态学者所关心的对象。我们应秉持佛陀教义,展开人类的忏悔行动为前提的生态生命运动。 韩中日三国是悠久传承‘佛教文化’共同点的友好邻邦,到了现今环境危机的时代,应形成为环境共同体,体现佛陀的生态教义理念带到克服环境问题。为此,韩中日三国应共享环境信息和活动经验,为环保为弘法尽力而为。 著者:金著一(曹溪宗环境委员会副委员长,寺刹生态研究所长)
佛教生态哲学与现代生态意识
《和尚与哲学家》(二)
《和尚与哲学家》(一)
商佛之间
《和尚与哲学家》(四)
后五篇文章
韩国佛教环境21世纪议程(上)
日常法师:“心灵改革”意义之所在(一)
日常法师:“心灵改革”意义之所在(二)
太空中的佛法
法界又添般若花:陈兵新作《佛教心理学》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