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工巧明 地理 雕塑 绘画 建筑 历史传记 农工商业 书法 天文 舞剧 哲学 其它护持
 
 

如来普渡嘉陵江(石窟篇)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如来普渡嘉陵江(石窟篇)

  巴山深处璞玉香

  自古以来,嘉陵江河谷就是西北通向四川的交通要道。那些为传播佛法的善男信女们也沿着这条道路由西北来到了四川,他们沿途修寺庙,凿石窟、造佛像、树石碑、绘壁画、诵佛经……,就在白龙江和西汉水汇合的广元地区留下了他们的足迹——皇泽寺石窟,千佛崖造像和观音崖石刻。

  皇泽寺座落在嘉陵江西岸,乌尤山麓,旧名乌奴寺。因武则天是广元人,故改名为皇泽寺。据传寺内则天殿供奉武则天的石像作比丘状。史载:天授元年(公元690年),武则天即位第6年,有10个和尚撰《大云经》上于朝廷,称:佛预言有位“净光天女”,要以女身为统治天下的帝王,以后还将成佛。暗示武则天废唐称周,当上中国唯一女皇帝,符合佛的旨意。佛教支持武则天,武则天大兴佛寺,因此当地僧人造像时,有意以武则天原型雕刻佛像。

  最著名的有河南洛阳龙门奉先寺石窟的卢舍那摩崖,其次就是广元皇泽寺比丘石刻造像了。

  皇泽寺石窟是在寺庙后岩的石壁上开窟造像,现在保存的窟龛约50多个,摩崖造像120万尊。

  经幢6个,浮雕《农夫耕作图》4幅。与皇泽寺石窟隔江相望的是千佛崖石窟。原有石刻造像有17000多尊,窟龛廷绵500多米,纵横密接,犹如蜂房。最高的石窟40米,垂直向上计有13层。1935年因修川陕公路,半数以上的洞窟、造像被毁。现在仅存有窟龛的地段只剩200多米,窟龛只有400多个,造像只剩下7000多尊了。在皇泽寺以南约15公里的嘉陵江东岸绝壁上,有长约500米的观音崖石窟(又称五佛岩)。现存115个佛龛和一个石窟。为唐朝征讨南诏的军官们役使当地老百姓开窟造像的。

  广元三大石窟开凿于南北朝时期,在千佛崖藏经洞有南朝梁天成元年(公元555年),这里的造像应是南朝早期造像了。皇泽寺的中心塔柱窟的造像风格同北周相似,据此判断这里造像是皇泽寺最早的石窟,属于北朝晚期。观音崖石窟有许多题记,为我们了解凿窟造像的时代提供了确凿的证据。综合起来看,此窟最早开凿于唐玄宗天宝10年(公元前751年)最晚的题记是大和年7年(公元833年)。前后的时间起码有132年。看来,观音崖石窟造像全部是唐朝的作品。广元三大石窟开凿于南北朝时期,兴盛于唐朝、宋、元、明、清,虽然也都有造像,但从数量看,已经不多了。

  皇泽寺开凿最早的石窟是中心塔柱窟,保存有北朝和隋代的佛教造像共有800多尊,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中心塔柱上开凿的佛龛里面的坐佛和菩萨摩崖造像。坐佛面型圆润,形态安详,褒衣博带,下摆垂于台座上,同麦积山石窟的坐佛服饰、形态极为相似。雕刻手法古拙质朴,虽为高浮雕,却没有多余线条,仅仅只有衣饰的自然附着的感觉,这都同北周风格相似。

  坐佛左右侍立的菩萨保存了原作的风格面貌。头发作双簪盘在头顶上,长长的裙子下垂在地下,上衣宽幅的在胸前交叉为V字形,同广元市内出土北魏延昌3年(公元514年)的造像服饰,装束的风格完全一致。估计菩萨造像时间不可能早于中间的坐佛,两尊造像都可能是北周时的作品。中心塔柱窟,又名支提式窟。除中心柱上开龛造像外,在西、南、北三壁各开一大龛和两小龛。大龛内的佛像都带有北朝末年的特点,身躯颀长而坐姿坚挺。菩萨造像又带有隋代特点,面颊丰润,通身没有珠玉之类项链。身姿和表情都体现一心事佛的样子。佛和菩萨造像虽然都是浮雕,却极富圆雕的体积感。在龛外的石壁上,刻满不同姿势的立佛,菩萨像。将整个石窟装饰得玲珑剔透,精美绝伦。千佛崖石窟造像时间大约同皇泽寺相同。藏佛洞的题记有南朝梁天成年号(公元555年),正是北周初年时侯。千佛崖早期造像中,有一菩萨(见图美百P281)双簪盘于头顶,长裙下垂于地,颜面丰圆润,披肩缠绕于身,同皇泽寺菩萨风格完全相同,只是手印不同。皇泽寺,千佛崖的造像受到北方,特别是麦积山石窟造像的影响。广元早期的北周造像同麦积山相同,正处于北魏“清新秀骨”向隋唐“丰腴华丽”过程的时期。

  唐代造像在广元的三大石刻中,不仅保存的数量多,雕刻极精彩,同时富有地方特色。皇泽寺大佛楼石窟共有11龛。其中最大的佛龛高7米,宽近6米,深3米多。最大立佛高6米,侍者、菩萨、力士、天王共计15尊。大佛雄伟庄严,表情肃穆,服饰简练,大有君临天下的佛祖威仪。学者一致认为唐代石窟艺术风格是雄伟壮美,绚丽多彩。有人觉得高大雄壮,色彩纷繁才算唐代特点。其实不然。如果将北魏时期的云冈大佛和唐代的广元大佛比较,前者坐像有17米高,真称得上高大雄壮,但人物表情安详,只能说他是一个觉悟了的“佛”。

  而广元大佛相反,虽然个子不大,站起来只有6米,从坚挺的站立姿势和看透天下芸芸众生内心世界的眼神,真正体现了人物内在的“雄伟壮美”的真实含意。从雕刻表现手法看,立佛两旁的菩萨衣纹飘洒,动感极强,这才是“绚丽多彩”,而不是璎珞满身。在大佛楼石窟后雕刻的“天龙八部”,即使形象特殊也极富想像力,为唐代浮雕造像的代表作。“天龙”指“诸天”与“龙神”。“天龙八部”指佛教世界中的八类神,有护持佛教的各位天神,统称为“天众”;负责对水发号施令的神叫“龙众”;长相丑陋的大将为“夜叉”;专管地狱刑罚阿修罗道的主管是阿修罗;专门管理天界音乐的神叫乾闼婆,也称“香神”;负责去掉人间烦恼的神是迦楼罗;歌神叫紧那罗;负责器乐的乐神是摩罗迦。天龙八部都采用天神人格化和象征的手法表现神的职能。“龙众”是乘坐在水中龟背上的“人”,头载五条龙盘绕的帽子。他左手执莲,象征他高兴时,万物滋润,欣欣向荣的美好景象;右手持剑,也象征他愤怒时天下大旱,万物干涸的惨状。

  再如负责刑罚的阿修罗容貌怪异,手持剑戟等凶器。看来兵器象征惩罚。佛经记载迦楼罗亦称“金翅鸟”,浮雕画面上以鸟的大嘴吃尽一切烦恼魔障,象征以大福利赐给众生。乐神摩罗迦人身蛇首,右手吹笛而坐。总之天龙八部表达了唐代雕刻家非凡的想象力,将神人格化、美化,创造出神话般的形象。虽然使人感到怪诞,由于来源于人世间的万物,却十分合理,唐代石窟艺术的绚丽多彩,在这里又一次得到证明。

  千佛崖石窟的唐代造像居多。以大佛洞石窟最有代表性。窟高5米多(见图中名P821新)中间的佛为坐像,同北周造像比较面部略为方一点,扁一点。两眼无悲天悯人之态,好象在冷静地观察世界。两旁为一坐一站二菩萨,头上有光环,这在其他地区的石窟造像中很少见到,富有地方特色。菩萨造像的衣饰装束同皇泽寺相同,只是造像的姿势比较生动。尤其是坐在主佛旁的菩萨,右手持一净瓶,放在膝盖上,头和上身向左边扭过去,人体动作非常自然。菩萨的颜面丰腴,而身材颀长,完全抛弃北魏西方化的造型痕迹,可以说全盘中国化了。

  在站立菩萨的下面,有一供养人,完全改变麦积山石窟供奉人虔诚的身姿,而是侧过头望着石壁上的立佛,身体前倾,好象在东张西望的样子,雕刻家表现的是一位刚走进石窟感到一切都很新鲜的供养人形象,这比佛、菩萨的造型生动多了,显得很有生活气息。这也是广元石窟的又一大地方特点,供养人和菩萨刻在一起,也是其他石窟见不到的。

  千佛崖睡佛洞石窟造像也生动地反映唐代石刻造像中想象力极为丰富的特点。睡佛洞也是支提式石窟,雕刻家在中间刻释迦牟尼涅磐像,后有双柱一直连着石窟双树林入灭(逝世),亦即涅磐的情景。同时在双柱上还刻有“天龙八部”的浮雕。石窟北壁浮雕为金棺自焚,用现代的话说,火化释迦了。画面的上半部火焰一片,下者戴风帽者9人,仅露半身,有的坐着、有的站立、有的睡卧,他们之间谈笑风生,情景生动。他们认为佛祖涅磐升入天堂,可喜可贺。另一石壁上雕刻着大山深处7名妇女,头挽高簪,身穿长衫,面部表情悲戚。大约是当地有身份的贵族妇女赶去为释迦送葬的情节吧!睡佛洞中的浮雕,可以说是千佛崖所有石窟中最为精彩的,塑造的人物形象,都是芸芸众生,普通老百姓,都是撷取普通日常生活的画面来表现佛祖涅磐这重大佛教题材,这在石刻浮雕中显得更贴近生活,为扩大群众所理解、接受。

  观音岩石刻造像都是唐代的作品,佛龛中以唐朝天宝十年的释迦牟尼造像最为精美。立佛形象生动,完全打破北魏风格,面形丰腴圆润,鼻梁高且直,嘴角平直、态度肃穆,但是两眼有神。颈部不长,袈裟看上去很薄,很好表现人体的美。是不可多得的石窟圆雕造像。

  五代以后,广元石刻逐渐衰落了。皇泽寺的大佛龛,不仅保存有宋代的碑刻,也有宋刻佛、菩萨造像。目前皇泽寺内陈列着解放以后,在广元地区以内出土的北魏、南北朝、唐、宋等代的佛像石刻11尊。特别有宋代的两组石刻十分珍贵。一是宋墓出土的石刻伎乐,那些弹、拉、吹、唱的小人物,形象非常生动。尤其吹笛的乐伎动感强极了。二是二十四孝图,人物动作传神,很好地表现了尽孝的主题。虽然宋墓出的石刻不属于石窟范畴,由于现在保存在皇泽寺石窟里,也应成为石窟艺术的一部分。

 
 
 
前五篇文章

天竺取经第一人——法显和尚

石墨镌华——长治石刻艺术

石刻的圣迹——中国石窟寺巡礼

山西僧人一千多银洋卖壁画

千年古刹 中兴寺造像介绍

 

后五篇文章

山海相拥的古刹——海潮寺

山西省沁县南涅水石刻馆中蕴含的佛家思想

陕西省石窟寺、造像碑及经幢

陕西省重要碑刻及摩崖题刻(汉~元)

陕西宋金元碑刻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