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工巧明 地理 雕塑 绘画 建筑 历史传记 农工商业 书法 天文 舞剧 哲学 其它护持
 
 

显通寺佛教史略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显通寺佛教史略
  萧宇
  显通寺座落在台怀镇中心、灵鹫峰之前。它是五台山的一座历史悠久、规模宏大、建筑瑰丽、高僧辈出、法会不断、香火旺盛、蕴藏着丰富多彩的佛教文化的著名古刹,也是五台山佛教中享有盛誉的五大禅处之一和十大青庙之首。
  佛教传说,东汉永平十年(67)十二月,古印度高僧摄摩滕、竺法兰以白马驮《经》来至洛阳。滕以天眼观五台山,乃文殊住处,且有阿育王所置佛舍利塔,是一处鲜有的灵山圣境。明年春,滕、兰礼五台山回,奏帝建恤蓝。滕以此山形若印度灵鹫山,寺依山名,故曰大乎灵鹫寺。大孚,弘信也。明帝始信佛化,度僧数十居之。因此,佛教界说五台山和洛阳白马寺是中国最早的两座梵刹。考之史实,当在东晋初年,或后赵时期,印度佛教经过洛阳传入五台山地区。先有神僧佛图澄的高足弥天释道安于东晋永和九年(353)建立寺塔于五台山的北埵恒山,继有释道安的高足释慧远在五台县的右邻原平县茹岳村建立胜井院(今名娄烦寺)和白仁岩禅寺。因洛阳在五台山之南,故称其为南传佛教。其次是北魏太延五年(439),由敦煌、长安传入平城(今大同市)的佛教,再由白足僧人惠始由平城传入五台山腹地,到北魏孝文帝时期(471—499)五台山佛教兴起。以敦煌、长安在五台山之西,故称这一佛教为西传佛教。因此说,五台山佛教是继南传佛教传入之后,由西传佛教的深入才兴盛起来的。《古清凉传》卷上说,北魏太和年间(477—499),孝文帝曾游止于中台东南三十里处。他因见一冈峦特起、有类高台、空翠相映、浓淡分色的非常之境,而“具奉圣仪,爰发圣心,创兹寺宇”,且环匝鹫峰建了一十二院。又以寺前有花园百亩,也名花园寺。现在本寺藏珍楼中刻着“清凉擢受”的铜质镀金镇风印、铜铸旃檀佛、石雕观音像和胁侍菩萨像,就是当年的遗物。北魏熙平元年(516),该寺僧人灵辩,头戴<<华严经》,行道于五顶之间,勤读修禅三年,一切文字,触目冰释,遂造《华严论》百卷,是中国佛教史上注疏《华严经》的嚆矢,故为孝明帝请于洛阳式乾殿弘扬奥旨。还有德行崇峻、戒律严明的惠云上座,不仅常演《华严》,讽诵《涅盘》,而且擅长梵乐。在他的住持下,当时该寺有“乐音一部,工技百人。箫笛箜篌,琵琶筝瑟。吹螺振鼓,百戏宣阗。舞袖云飞,歌梁尘起。随时供养,系日穷年。乐比摩利天仙,曲同维卫佛国。往飞金刚窟内,今出灵鹫寺中。所奏声合苦空,闻者断恶修善,六度圆满,万行精纯。像法已来,唯兹一遇”(《广清凉传》卷上)。该寺成了五台山华严道场的首府。入齐之后,北齐王朝供给该寺僧人衣药之资,香火布施也如潮涌拥,遂使该寺建得崇楼杰阁,雕梁榱栋;佛像塑得高大雄伟,金碧辉煌。北朝僧人也多至此参学弘法,参礼圣像。五台山成了中国北方研习《华严经》的圣地。可惜,周武灭法,释典凌迟,芳徽盛规,泅没殆尽。
  大隋开运,像教重兴。开皇十八年(598),文帝敕赐该寺珊瑚树一株,供养文殊。该寺造七宝函.,盛摩尼宝株,敬献文帝。大业九年(613),该寺僧人、星象学家释神赞为炀帝准确地卜知黎阳玄感的反叛之事,受到炀帝的重赏。大业十一(615),炀帝至五台山西埵汾阳宫避暑,礼拜文殊,扶持五台山的佛教。于是,本寺乃至五台山的佛教又出现了一个钟磐齐鸣、法轮常转的发展趋势。入唐之后的贞观二年(628),太宗曾下诏五台山灵鹫寺,修斋七日,举行法会。贞观九年(635),太宗又予修寺度僧,扶植佛教。显庆元年(656),高宗又免蠲了灵鹫寺等五台山寺庙的税敛。武则天时,又以新译《华严经》中载此山名,而改名“大华严寺”。大历十一年(776),澄观法师至五台山,住在本寺的般若院。兴元元年(784)至贞元三年(787),他在此注疏八十《华严》,宣演《大疏》。澄观国师在此断断续续地住了二十一年,直到贞元十二年(796)时,才以德宗之诏离开五台山,到长安与般若三藏翻译四十《华严》梵箧。此间,华严寺以培养出了一位生历九朝、七帝门师的清凉国师澄观僧统而名振中外,澄观也以五台山文殊圣地而名扬四海。另外,寺主贤林、无染、智頵、窥基、志远、金光照和释常遇等又分别是华严宗、天台宗、唯识宗、禅宗、净土宗的著名宗师,华严寺也成了一个海纳百川、诸宗竞秀、天下宗旨的大道场。这是该寺以至五台山佛教的鼎盛时期。不幸,会昌法难,寺宇损坏,众圣遭殃,经论佚失,僧人逃散,该寺也毁成了一片废墟。幸好,时间不长就雨过天晴了。会昌六年(846),宣宗践祚,次年即令修复废寺,恢复佛教。大中二年(848),就“敕五台山诸寺度五千僧,再请额为十寺僧首、并都修造供养主”(《广清凉传》卷中)。于是,华严寺高僧智颓就领导僧人修复寺宇,装修圣像,举行法会,弘扬佛法,又使该寺乃至五台山的佛教得到恢复和发展
  入宋之后,从“太宗至仁宗,三代圣主,眷想灵峰,流光五顶,天书玉札,凡三百轴,恢隆佛化,照耀林薮。清凉之兴,于时为盛”(《清凉山志》卷六)。太宗刚刚平晋,即蠲五台山佛教诸寺税赋,令修华严等十寺,每年度僧五十,从经济上、人力、物力上,支持了五台山的佛教,逐使华严寺又雕梁榱栋,焕然一新,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时有本寺僧人崇庆撰《大藏经名》十卷、《礼忏经》十卷,上呈传法院详定,后颁行于世。这是五台山僧人继澄观国师著书立说之后的又一部重要撰述,是对中国佛教文化的又一重要贡献。该寺坛长、赐紫沙门妙济大师延一于嘉佑五年(1060)撰《广清凉传》三卷,详细叙述了五台山佛教的历史。它是继唐代会赜的《五台山图》、《清凉山略传》一卷和慧祥的《古清凉传》二卷以来的第二部五台山志书,连同其后宋丞相张商英所撰的《续清凉传》二卷,就大大地宣传了五台山佛教和文殊信仰。
  元朝是蒙古贵族统治中国的时期,蒙族人民信仰佛教。五台山是中国佛教圣地和文殊信仰中心,所以,元代诸帝都把五台山看成是“真佛境界”、“最上福田”。故元代的九帝一祖中,就有七位皇帝尊崇佛教,倾仰台山,建寺造塔,赐田开矿,布施金币,大作佛事,求佛佑护,遂使五台山佛教又有了新的发展。早在至元二年(1265)时,世祖就令葺新此寺,敕赠《佛经》。大;德五年(1301),成宗又令阿尼哥修建大白塔,从而使该寺仍居于五台山首屈一指的地位。元贞二年(1296),成宗幸台山;大德元年(1297),皇太后幸台山;至大二年(1309),武宗之母和皇太子、世祖附马幸台山;延佑二年(1313),仁宗之妹大长公主幸台山;室治二年(1322),英宗幸台山时,他们都至该寺参观寺容,瞻礼圣像,敕赐财物,大作佛事,遂使该寺盛极一时。该寺的佛日圆明祖师,与元初诸帝都交往甚密。他是世祖东宫的师父,又为其摩顶立名,还担任过元代二度僧统,这对护持该寺乃至五台山佛教及弘扬临济宗风都起丁不可磨灭的作用。又,元代帝师八思巴及其弟子胆巴、意希仁钦,都曾至该寺瞻谒文殊,焚香拜佛。其中,八思巴作四首文殊赞颂,胆巴首倡在五台山建立喇嘛庙,意希仁钦又是圆寂于五台山的第一位喇嘛,从而使藏传佛教开始在五台山兴起。五台山也就开始成了我国汉藏佛教的第一个圣地,这就奠定了五台山在中国佛教及民族关系中的特殊地位。
  入明之后,太祖、成祖、宣宗、英宗、宪宗、孝宗、神宗及慈圣皇太后,都认为佛法有“化愚导顽,辅助工道”,维护其统治的作用,就崇奉佛教,景张佛教;他们又鉴于唐代的吐番之乱,欲以利用蒙藏习俗,“化愚俗,弥边患”,而更尊崇喇嘛,优礼五台山佛教。自太祖敕建该寺,赐额“大显通寺”之后,终明一代,曾敕旨十余道,护持该寺及五台山佛教。永乐三年(1405),于此设僧正司,举行为国祝厘的盛大法会。还令本州月给僧粮.从而促进了该寺乃至五台山佛教的发展。永乐五年(1407),成祖敕修该寺和大白塔,遣使将大宝法王、西天大善自在佛哈立麻送居该寺,弘扬藏传佛法。又于该寺彩塑了哈立麻肖像,令其瞻仰。永乐十三年(1415),成祖义送宗喀巴的弟子释迦也失居于该寺。是年六月、十五年(1417)秋天,二次制书该寺慰问释迦也失,还赠他袈裟、禅衣、瓜果、镀金莲座、佛像、偈赞等法物,优礼番僧,恩泽该寺。释迦也失在此期间,于五台山修建了五座黄庙,为藏传佛教开辟了道场。天顺二年(1458)、成化七年(1471),英宗、宪宗都敕渝五台山都纲司,护持该寺,任何军民人等都不得侵暴。万历七年(1579),神宗皇帝和慈圣皇太后“为穆宗荐福,今上祈储”,敕建了该寺塔院的山门、钟鼓楼、天王殴、大白塔、大慈延寿宝殿和大藏经阁。万历十七年(1589),修建竣工时,赐额“大塔院寺”,使其另立门户,别为一寺。万历三十四年(1606),以九莲菩萨慈圣皇太后的师父妙峰祖师造文殊铜殴安置于该寺,而神宗敕建该寺的七处九会大殴等七重殿宇,且赐额“护国圣光永明寺”,遂使该寺殴阁重电,圣像‘新。著名的人巍禅师、妙峰禅师和远清禅师都于此弘扬佛法,显通寺成了五台山汉藏并存、诸宗竞秀的佛教道场。因此说,显通寺就是五台山佛教的缩影。清代渚帝和元、明统治者一样,仍是崇佛敬僧,优礼喇嘛,尊重禅师,目的在怀柔蒙藏,绥靖汉人,维系民族团结、领土完整、社会安定。所以,自顺治皇帝始就倾仰五台山这一汉藏佛教圣地。顺治十二年(1655)、十四年(1657),各派喇嘛数十名,于此启建护国佑民道场。至康熙二十三年(1684)之后,天下太平,国家富裕。因此,圣祖玄烨曾五次幸台至显通寺,参观寺庙,瞻礼圣容。康熙二十六年(1687),他又以该寺灵应显通,而改复旧名“大显通寺”。他赐予该寺碑文一道、诗歌一首、御书匾额三块。高宗弘历绳武圣祖,六至五台山显通寺参观,赐予该寺诗歌四首、匾额二块。仁宗嘉庆一至五台山,也至此参观礼谒,赐予该寺御匾一块、修庙银两若干,以示他对青黄二庙的一家之心。光绪三十二年(1906),德宗也赐予该寺御匾二块。总之,清代时,该寺的寺院经济发达,佛教也颇兴盛,其著名高僧有悟尘和尚与给世祖顺治皇帝削发的茆溪禅师。茆溪(1614—1677),俗姓黎,名行森,又号慈翁,博罗(今广东省惠阳县)人,是大觉普济能仁国师玉林通诱的高足。他持律精纯,导众严整,有百丈怀海之风,受世祖章皇帝的知遇甚深。虽曾为世祖福临削发、立号,但因皇太后的坚决阻止而未遂帝愿。雍正十一年(1733),曾追封其为“明道正觉禅师”,其御制赞曰:
  一人首出,八表升平。爰有龙象,
  僧中之英。
  十虚融摄,正眼洞明。日光月华,
  水绿山青。
  一九一一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中华民国的成立撤销了明清以来在五台山设置的都纲司,建立了僧会。僧会是管理五台山九十七座青庙和近千名青衣僧的组织机构。其僧会会长就是五台山青庙巨擘一一显通寺的退院僧怡谆。怡谆幼年出家,受戒于北京法源寺。此后,他遍礼名山巨刹,四出游访参学,亲近善知识。究通了佛教义理和禅法。成年之后,以信仰文殊,热爱五台山而驻锡于显通寺。他德行崇峻,戒律严明,颇注意中外大事,关心民族的危亡和国家的前途,深以世道堕落为虞,是五台山佛教中的一位有心人。他退院之后,显通寺的一百数十名僧人在其接班人寂承住持的领导下,出租寺庙田产,经营农业、商业,发展寺院经济,维修殿堂禅房,保护文物古迹,涌经念佛,打七坐禅,举行法会,弘法利生,促进了显通寺佛教的发展。
  一九四八年春天,解放战争在西北大捷之后,为了迎接全国的早日解放,党中央和毛宅席决定离开延安,到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召开七届二中全会。在其东渡黄河,经过临县、兴县、苛岚、神池、代县、繁峙之后,于三月九日抵达五台山台怀镇塔院寺方丈院。当晚,毛主席穿着一身半新半旧的灰色军装,围着一条白色的羊毛围巾,披着一件灰布棉大衣,迈着稳健的步伐,就同周恩来、任弼时等人一起参观了显通寺,当毛主席观看无字碑时,突然“瑞雪霏霙,文殊示喜”,(乾隆丙午年御书《至灵鹫峰文殊寺即事成句》),陪同毛主席参观的五台县委书记张连奎立即想起·了毛主席写的《沁园眷。雪》,之后,张连奎书记就把这首气势磅礴的《雪》词,刻在了无字碑上。从此,无字碑上有字了;从此,五台山解放厂;从此,人民翻身做了主人;从此,国家陆续拔款90多万元子以修葺,到1966年前夕就修缮了全山一百一十七处,使这座誉满佛教界的古刹又焕了新的光彩。

  (摘自《五台山研究》1997.2)

 
 
 
前五篇文章

从龟兹石窟来看佛教的性与死

从我进入佛门因缘谈起——祝贺照诚法师荣任上海龙华古寺方

大像窟:龟兹佛教艺术的丰碑

佛诞公众假日的伟大历史意义

观世音信仰在民间的发展演变——弘扬方式的民俗化和艺术化

 

后五篇文章

显通寺建筑与塑像

圆照寺佛教简史

圆照寺建筑与塑像概述

云冈中期造像特点

云冈早期造像特点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