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工巧明 地理 雕塑 绘画 建筑 历史传记 农工商业 书法 天文 舞剧 哲学 其它护持
 
 

白沙明代璧画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白沙明代璧画
  明代,丽江随着宗教的传播和寺庙的兴建,壁画艺术应运而生。丽江壁画原有200多幅,分布在丽江境内15座寺院里。现仅幸存白沙大宝积宫、琉璃殿、大定阁、大觉宫4处,共55幅,总面积约140平方米。因此,丽江壁画也称白沙壁画。白沙,位于丽江坝子北部,玉龙雪山脚下,距大研古城8公里,因地表多白色沙粒而得名。历史上,这里是纳西族进入丽江盆地后的最早定居点,也是宋元以前丽江政治、军事和文化的中心。明代初年木氏土司除在大研城内兴建府街家院外,还在白沙街营造佛寺道观,至今尚存琉璃殿、大宝积宫、大定阁、金刚殿、文昌宫等,成为木氏土司兴盛一时的历史见证。
  琉璃殿坐西朝东,面阔两间,重檐歇山顶式建筑。檐下悬有"琉璃宝殿"匾额,旁刻题款告诉人们此殿建于明朝永乐十五年(1417年)。传说为就地取材建成,柱脚不用基石,结构十分坚固,虽经多次强烈地震,仍然屹立无损。此殿现存壁画16幅,每幅高1.2米、宽0.6米,画面上每幅3人,构图简单, 线条粗犷,风格朴实,为丽江壁画中年代最早的。
  宝积宫在琉璃殿的后面,也是重檐歇山顶建筑。从悬匾"大宝积宫"的题款可知其建于明万历十年(1582年),比琉璃殿晚160多年。它面阔三间,现存壁画12幅,规模最大, 保存较好,艺术性也较高。因为大宝积宫和琉璃殿所保存的壁画是丽江壁画的代表和精华,所以这两个宫殿1996年12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宝积宫中代表性的壁画有四幅。绘于正壁(也称西壁) 的《如来会佛图》,高3.68米,宽4.98米,面积为18.33平方米,是丽江壁画中最大的一幅,也是最有代表性的一幅。画中共有各种神佛形像100个,表现主尊元量寿如来(即阿弥陀佛)聚集圣众说法的场面。正中盘腿端坐如来佛,上列十八罗汉,两侧画道教尊神,下列正中是喇嘛教三位护法神,外侧为四大天|王。整个画面将汉传佛教、道教、喇嘛教神佛形象揉合在一起,成为一幅丽江壁画局部独特而又精致的宗教画。画面层次分明,色彩艳丽,人物生动,形态各异。其中作为整个画面中心的如来面带慈悲,架裟莲座,刻画细微,富于立体感;三位护法金刚身缠巨蛇,脚踩魔鬼,怒目张口,大有吞鬼吃妖的气势。
  绘于北壁正中的《观音普门品图》,高2.03米,宽4.46米,内容叙述观音菩萨普门示现之妙用,即众生受一切苦恼灾难,只要一心念诵观音名号,观音菩萨就观其音声,都得解脱。正中有密教的三面八臂观音像,莲花座上有藏文题记。上方画了10尊小观音像,中间穿插了观音解脱各种苦难的佛经故事。右侧画了三个旅人,带着包裹雨伞,分别遇虎、盗、火;左侧画着一个犯人赤膊带伽脆地,被两个差役揪住头发,按着后背欲砍。这些遇难者临危时口念观音名号,就能逢凶化吉,虎盗不敢伤,差人剑自断,火堆变荷塘。右侧下部还画有一些百姓向正中观音或跪或立,顶礼膜拜。十分明显,画面的内容是宣传要人虔诚信佛,同时也给人们展示了明代边疆社会生活的侧面。画面场景丰富,又也山石云烟隔开,它有机地组织在整幅画中,布局均称,错落有致,具有较高地艺术价值。
  绘于西壁后面的《莲花生祖师图》,正中画的是藏传佛教宁玛派(红教)祖师莲花生。莲花生系印度佛教密宗大师,公元8世纪中叶进入西藏传教。画面上,他头戴七宝冠,合掌坐莲台。座下两个天女,神态优美。四周绘百工之神,姿态各异,坐、立、舞、骑,舂米、坐船、打猎、木作、纺织、捕鱼、打铁、砍柴等等,是一幅展示明代边疆社会生活的画卷。这种突破宗教题材的局限,采取较多的写实手法,反映了当时纳西族社会的一些生产与生活情况,可谓丽江壁画的一大特点。
  丽江壁画除了大宝积和琉璃殿之外,大定阁、束河大觉宫等地也残存一些。但无一例外地都掺杂着佛、道、喇嘛三教的神像。比如大宝积宫北面不远的大定阁,是清朝乾隆八年重修的单檐歇山四合院,现存壁画16幅,正面墙壁两侧画着喇嘛教的男女双身欢喜佛,而南北两壁却又画着文殊、普贤、观音、大势至等菩萨像,配以山石花木、飞天等。但画风纤细,线条严谨,追求装饰效果,与明代壁画形成强烈对比。
  丽江寺庙壁画,从内容到艺术风格都突出地表现了宗教信仰和艺术创作的大融合。这一艺术现象,与当时丽江所处的特殊地位有关。这里地处云南、西藏的交通要冲,汉藏两种文化影响都很深刻,加上汉、藏、白、纳西等民族杂居共处,加速了这里诸教兼容局面的形成。汉地佛教从云南内地往北传,到丽江为止;喇嘛教从西藏往南传,也到丽江为止。而丽江纳西族地区,先是本民族原始的东巴教盛行,后又受到汉地佛教、道教、喇嘛教的影响,明代木氏土司对各种宗教采取了兼收并蓄的政策,于是丽江壁画大胆突破,内容上融合了藏传佛教、汉传佛教、道教以及东巴教等多种宗教于一旦成为独特的艺术珍品。
  此外,这些壁画是在明初至清初三百多年的时间里陆续绘制成的,时间有先有后,其作者也应当是众多的各民族工匠,因而形成了不尽统一的风格。相传,白沙壁画大部分是马啸仙的作品。据《丽江府志》记载,"马啸仙,江南人,工图画.山水臻神品,花卉人物靡不精妙,识者称为马仙画。西域闻其名,延去数载,后复归丽"。应该说,这是一位汉族绘画高手。另据其他有关记载可知,参与壁画绘制的还有藏族画匠古昌、纳西族和氏东巴画匠,以及白族画匠等数批画家。这一情况又使丽江壁画在艺术风格上,反映出汉、藏、纳西等民族传统绘画技法与风格的互相融汇。它既继承了汉族洗炼、匀称的绘画传统,又吸收了藏传佛教彩绘绚丽、线条流畅的绘画·风格,还有纳西东巴画粗矿、浪漫的绘画特色。因此,丽江壁画有别于其他地方的壁画,成为研究民族史、艺术史、宗教史的珍贵资料。

 
 
 
前五篇文章

壁画精绝岩山寺

佛教美术的起源

观音寺 佛教艺术的明珠

丰富庞杂的山西壁画

纪念弘一法师:谈写竹与书法之关系

 

后五篇文章

汉译佛教经典哲学

西藏密宗仪式与造像艺术的建构方式

西藏历史文化大事年表

西藏的唐卡流派

三晋采风:繁峙县岩山寺壁画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