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工巧明 地理 雕塑 绘画 建筑 历史传记 农工商业 书法 天文 舞剧 哲学 其它护持
 
 

鸡足山佛教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鸡足山佛教
  鸡足山起源
  鸡足山,相传是佛祖释迦牟尼大弟子迦叶尊者抱金褴袈裟,携舍利佛牙,来云南传播佛教,入定鸡足山,开华首门为华化道场,是佛教史上第一次集结之地。蜀汉时建有小庵,唐代扩建,唐天宝年间 (742-756),就供有木雕的迦叶尊者像,在最兴盛的明清年代,已有大小寺庙一百余座,常住僧侣达五千以上。鸡足山佛教的鼎盛,其主要原因有三:一是从嘉靖起,朝廷逐渐提倡佛教和官吏护法,先后颁赐藏经和大力支助鸡足山;二是高僧辈出,开拓山林,创建寺院,遍历名山,宏扬佛法;三是文人墨客云集,弘扬了鸡足山。
  鸡足山是享誉东南亚的佛教名山,兴于唐而鼎盛于明清,拥有大批善男信女,其特有的佛教历史渊源,构成了长盛不衰的鸡足山佛教。传说释迦牟尼在鸡足山灵山一会讲经说法,拈花示众,听者皆默然,唯大弟子迦叶破颜微笑。于是,释迦牟尼以心印嘱咐迦叶为禅宗初祖,后守衣入定鸡足山,成为鸡足山开山始祖。
  鸡足山佛教
  鸡足山佛教流派以禅宗为主。系大乘佛教禅宗派,“禅”意为“静虑”,即以静坐默念为修行之法,提倡心性本静、佛性本有,成佛在于一念,在于刹那顿悟,使繁琐的佛教简易化。因此,鸡足山在东南亚各国拥有大批善男信女,其知名度与峨眉、五台、九华、普陀齐名,并称佛教五大名山。成为印度佛教、藏传佛教、汉地佛教的交汇点、中外佛教徒朝拜的圣地,成为世界禅宗的源流之地。
  鸡足山佛教源远流长。其兴起的时代说法有二:按佛家所说始于迦叶开山,即二千五百多年前。而史家则认为始于唐,兴于宋元,盛于明清。据清《鸡足山志》载,宋朝时,和尚慈济在“青巅山峻石上礼迦叶,日课百拜,人名其石为礼拜石”,随之佛教在鸡足山兴起。元代相继有僧人源空、普遍、本源等在山中结茅苦修。宋元时期,鸡足山胜景已经存在,由于地处边陲,人迹罕至。明代,据《新篡云南通志佛教考》说:“鸡足盛名,明季已播海内,已成为滇中佛法渊蔽,而兴盛为嘉靖、万历间事。”这时期,先后有圆惺,净月、周理、法如、大错、担当、普通、本无、学蕴、大错、担当、虚云等高僧在鸡足山出家,将鸡足山的佛教推向极盛时期。 明永乐正统年间(1436-1449),少林寺派了通、了晓两和尚到鸡足山建造了第一座大型寺院石钟寺。嘉靖45年(1522-1566)中,是寺院建造最多的时期,共建11寺,20庵;万历47年间(1573-1620),共建15寺,23庵;据大错和尚清顺治十七年(1660)《鸡足山指掌图记》载:鸡足山有“大寺八,小寺三十四;庵院六十有五,静室一百余所。院寺院外,还建有轩、亭、阁、堂、坊、塔、殿等二百一十余座,桥梁十八座,僧众五千余,处处香烟缭绕,晨钟暮鼓不断。”
  在宋元时期,虽无文字记载,但是道教的遗址一天门、二天门、三天门、观音阁、真武洞等庙宇,从金顶寺到山麓都已存在;同时,也有上土主、中土主、下土主和本主的遗址。这说明鸡足山佛教兴起时,还有道教、地区性原始宗教三者并存,谁先谁后上山未作详考。明中叶以后,由于佛教的鼎盛,取代了其他二教,发展成单一的佛教圣地。
  清康熙后,鸡足山佛教曾一度冷落。光绪三十一年(1905),高僧虚云和尚上山后,立志振兴鸡足山佛教,恢复迦叶道场,亲自奔走国内外募化巨资,把钵盂庵扩建为规模宏大,雄伟壮观,后来居上的第一座大寺,把著名的八大寺发展为九大寺。光绪三十二年(1906)虚云在北京奏请颁发《龙藏》。光绪帝赐名虚云所建大寺为“护国祝圣禅寺”,赐《龙藏》銮驾全副,钦命方丈,赐紫衣、玉印等法物,赐封虚云为“佛慈宏法大师”,回山传戒。虚云在山15年,创建了十方丛林,开堂讲经,建僧侣学校,阐扬佛法,接待四方人士,使长期衰微的迦叶道场又一度振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除“文革”中受到严重破坏外,各级政府十分重视鸡足山的建设,多次拨款投入修缮,使名山胜景重展新颜。1987年11月16日至30日,在鸡足山佛教协会的聘请下,四川省成都市文殊院宽霖大和尚出任祝圣寺方丈。
  鸡足山佛教藏经
  鸡足山自佛教兴盛以来,不仅开劈了独特的佛事活动新纪元,而且积累了浩瀚的禅经梵卷。自古以来,鸡足山各大寺院均建有藏经楼,明清时期,藏经达六百余部,共计七千多件。目前,鸡足山有《日本楞伽经》33函,《中华大藏径》22函,《大方广佛华严经》4函,《楞严经注解》2函,《华严经》2函,《大藏经》100本,《续藏经》150本及其它佛教刊物。悉檀寺藏有一部极为名贵的《贝叶经》(以贝多树叶为纸写的经书),可保存五六百年。

 
 
 
前五篇文章

鸡足山文物古迹

略论中国古代寺院与环境保护

论智顗的“生态放生”及其对当代佛教“放生”的启示

高奣映《鸡足山志》新识——代点校前言

五代宋辽金元时期山西文化事业的发展

 

后五篇文章

沪滨的佛塔趣闻史

佛教与中华传统生态文明

佛教与生态文明(二)

佛教与生态文明(一)

佛教四缘说及其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