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工巧明 地理 雕塑 绘画 建筑 历史传记 农工商业 书法 天文 舞剧 哲学 其它护持
 
 

净土祖庭——玄中寺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净土祖庭——玄中寺
  智昀
  玄中寺是中国净土宗的租庭,也是日本净土宗的祖庭,这是中、日两国净土教大德,信徒们所共认的。
  大家都知道净土宗缘自慧远大师、卢山东林结社念佛起,而不知道玄中寺是为净土宗的根本道场。去春朝礼五台山时,也顺参访了这座具有一千五百年的古刹,一睹其风貌。
  车子由太原市驰往交城县西北二十里外的石壁山,在蜿蜒的山路上,只见两旁石壁削立,没有流泉,亦无蓊郁的树林。然而,玄中寺确是建立在这人迹罕到的深山僻地里。“交城县志”中形容玄中寺的地形是“迭献周环,拱列如壁”。说这里有的是“寥嵯云影”的险峻高山、有野鹤、猿啼、虎啸,一切是那么的自然,幽绝。故可想而知,在这么幽静的山中会出现了净土宗的祖师是理所当然的。让我大略的来介绍这里的人与事:
  一、玄中寺的创建
  玄中寺,亦构石壁玄中寺或永宁寺。创建于公元四七二年,即北魏文帝延兴二年,寺因位于石壁山,故称为石壁玄中寺。
  玄中寺位于离晋阳不足百里的交城县,由晋阳南行不足十里的山壁中,虽是偏远,然在北魏时因是处太原郡治下(晋阳是军事要塞),在文化,交通上还不是那样困难。
  玄中寺创建的年代,正是佛教东传,佛教文化在中国处于盛倡时期,从大量佛教史籍中可以看出,尽管佛教早在汉代已经传人中国,并已扎根于山西五台山,但是,佛教文化在山西的大发展却是北魏统一北方五胡诸国之后。北魏建国以后,定都于现在的大同,作为首都的大同,自然是当时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与西域诸国有着不少的贸易和文化往来。早在两汉时期就同中国建立了联系的古罗马帝国,此时也通过丝绸之路继续与北魏来做生意。北魏太安元年,即公元四五五年,波斯萨王朝遣使来华,与北魏建立了官方关系,以后信使往来频繁。西域诸国的使节,商人纷纷涌向北魏的同时,隆昌于西域诸国,特别是印度的佛教,也自然在北魏得到越来越广泛的传播。可见玄中寺的创建是适得其时了。
  二、弘扬净土软的大师
  古人云:“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水不在深有龙则名”。反观玄中寺所以能成为中、日两国净土宗之根本道场,并不在于其有历史上的背景,而在于弘扬净土有卓越贡献的昙鸾、道绰、善导三位大师曾驻锡于此,对净土宗的发展、教义的传播有莫大的贡献让我们来缅怀这三位高僧与其在历史上的价值。
  ㈠昙鸾大师
  一位不被史家立祖的大师,但确是一个开后世称名念佛风气的先驱,更为净土宗作了一立宗与理论的发展者——昙鸾大师。
  大师昙鸾,亦作昙峦,雁门(山西)人。少游五台,因见神迹灵异,而发心出家。苦节力学,穷究佛典,兼通外籍。叹以人命危脆,旦夕无常,而欲求长生不死之术,遂往江南,苦研仙术,巧遇菩提流支,告以长生不死之法,吾佛道也。乃授以十六观经,昙鸾闻此大喜,遂焚仙经,专修净观法门,四众钦敬,尊称为“神鸾”。
  昙鸾大师生于北魏延兴三年之前,卒于兴和四年,享年六十六。一日,于室中见一梵僧告曰:“吾龙树也,久居净土,以汝同志,故来相见。”此时,昙鸾大师自知时至,故集众诫曰:“劳生役役,其上无日;地狱诸苦,不可不惧;九品净业,不可不修。”因此,令弟子们高声唱佛,面向西稽显而寂。在场者顿见幡华幢盖,自西而来,天乐盈空,历时弥久。事闻于朝,敕葬汾西文谷,建塔立碑,以资后人。
  昙鸾大师,出家之后,是一个精勤治学的比丘,先后研读了鸠摩罗什所译的“智度论、中观论、十二门论、及提婆的百论、佛性论……等,成为一位大乘学者”。后又接触了大乘方等大集经,深感义理深奥,非一般人所能了解,为了弘扬教义,便着手做注释的工作。然而,疾病所致,以致使注释的工作停顿了。这对他来说是一个重大打击,于是欲求健身长生不死之药,毅然离开了五台山,往江南向陶隐居道士,学习仙术。在返回北魏之际,遇见了天竺名僧菩提流支,此一际遇,正是大师佛学生命的转捩点。大师向菩提流支请示长生不死方法,菩提流支言:“人世上那有长生不死之法,纵然求得长年,也只是暂时不死,终究还要轮回三界之中。”他授以观无量寿经,告以依此修行才能解脱生死,才是大仙方。大师顿然领悟,从此修净土法门。
  昙鸾大师,深信净土之后,便开始钻研净土宗之教典,他将世亲所著的净土论作了注释,并把书名改为往生论;后又在往生论注中,依龙树的十住毗婆娑论——易行品,立难行、易行二道之说。此一学说深为后世学者所推崇。他还撰写了礼净土十二偈,调气论。对净土宗的教义、教理作深入的研究与阐述。同时也将净土法门传向民间,使归信者越来越多。昙鸾大师原住并州大寺,晚年移住玄中寺,也经常外出弘扬净土。他常到介休绵山“聚徒清修净土”,当地信徒便把他布教的地方称为“鸾公岩”。可见大师对弘扬净土法门是不遗余力的。
  净土法门,早在慧远大师时,就已经有了卢山结社念佛,但在北魏昙鸾大师时,接受了菩提流支、龙树、世亲等净土思想,加以发挥、阐述集其大成,为净土宗立了基础。
  然,在净土教史上确忽略了昙鸾大师,因宋朝时,念佛风气日渐集中南方,此时又盛行了念佛结社,由于结社的关系,只有追溯于慧远大师,而忽视了昙鸾,这是南方人的偏见?抑或地距南北,南方人不知道有此一位净业先贤?当知,自慧远圆寂后,专修净土法门的虽不乏其人,但到了北魏昙鸾才有发展。汤用彤在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一书中,曾说:“北方大弘净土之业者,实为北魏之昙鸾,其影响颇大。”可说是为净土宗之先驱。
  (二)道绰大师
  继昙鸾大师后,大弘净土宗的则是唐代的道绰、善导二位了。道绰,俗姓卫,生于后梁天实元年,即公元五六二年,并州文水人。少年出家,初学经论,常开法席,听者颇多。先依并州慧赞禅师,研学空理,后来移居玄中寺,见寺中立有昙鸾大师之碑记,极为信崇,从此改修净土。在玄中寺中甄别简择,权实的教典,并会同三藏妙理,专门从事弘扬净业。
  道绰大师,专心致志,克定日期,六时礼敬世尊不衰;确定数目,每日念佛七万句。坐常向西,加以观想,力求证悟,并每年定期修行“般舟三味”。他著有“安乐集”两卷,详细的阐述净土法门的教理,成为净土宗一部重要的教典,对后来的净土宗发展上有很大的贡献。
  道绰大师,虽不是直接承袭昙鸾大师,但在玄中寺三十余年间,仍然是依昙鸾大师所倡导的教理和教义,专弘净土,劝化净业,使玄中寺念佛的僧俗“满山满谷”,佛号“声振林谷”。对当时的民间社会有很大影响,故而名声远播。于唐贞观十九年,即公元六四五年,这位弘扬净业的一代大师,舍报往生了,享年八十四岁。他不仅是一位对净土教卓有成就的布教者;更是一位对净土教典进行甄别简释和搜求酌核的佛学研究者。
  (三)善导大师
  史称净土宗第二代祖师——善导大师,俗姓朱,是山东淄博市人,生于隋炀帝大业九年,即公元六二二年,示寂于唐高宗开耀元年。自幼便在山东境内的密州明胜出家,习诵法华,维摩诸经。在一偶然机会中,看了观无量寿经,大为欣喜。深为此经的思想所化,认为只有观念法门,最易超脱。
  善导大师依观无量寿经修十六观行,即足以无漏智现观四谛所得之十六种智慧,也称为十六心,后仰慕东晋时净土高僧慧远的结社念佛高风,便亲往卢山寻访遗范。在贞观十五,又听到了道绰大师在河西盛弘净土法门,便决心到并州交城县的玄中寺拜谒。当时,正值北风呼啸,冰天雪地。然,求教心切的善导大师,不顾一切,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到达了目的地——玄中寺。当时的道绰大师,已是年迈的老僧了,他感念善导远来求道的诚心,当即授以观无量寿经的奥义。从此,善导便住在玄中寺,师事道绰,专弘净业,更认定净土法门是入佛的要津。
  善导大师,在玄中寺五年后,因道绰大师的圆寂而离开,到了长安。在长安弘扬净业期间,可说是专心教志,历尽艰辛。所谓:“护持戒品,纤毫不犯;好食供众,粗恶自奉。”将所得的亲施,全部用在写经上,共写了十万卷弥陀经,昼了三百壁净土变相图,十分感人。又作了临终正念文及劝世偈,劝人一心专修净业,往生净土。更可贵的是大师日常持戒极严。常事乞食,澡浴以外,不脱三衣;每合掌胡跪,一心念佛,非力竭不休。净土法门当时能够在各宗佛教竞相传布的长安大为盛行与发展,而善导大师更被尊称为弥陀化身,都可以说是受了他刻苦修持的精神与虔诚的化导所感召的。明末株宏大师更说善导是“万代而下,尤能感发人之信心,若非弥陀,必观音,普贤之俦”。可见善导大师在中国净土中之崇高地位。
  善导大师不仅是弘扬挣土的祖师,更是对佛教艺术有很大的贡献。虽然三百壁净土变相文,没有流传下来,但它依然是佛教的艺术作品。他在西京实际寺时,由唐高宗敕于洛阳龙门兴塑了大型卢舍那佛,又奉旨在大佛之南兴建了奉先寺,建成了佛教东传以后最大的佛龛,至今奉先寺像龛记中还记载着善导大师是这座寺院建设的检校僧。
  善导一生对净土最大的贡献是他的著述,共有五部九卷之多。其中包括观无量寿经疏四卷、往生礼赞偈一卷、净土法事赞二卷、般舟赞一卷、观念法门一卷。古来对弥陀净土有报土、化土之异说。摄论师以彼土为报土,认为凡夫不能往生。而日本迦才等则认为有报土和化土两种;地上菩萨生报土,凡夫二乘生化土。慧远则认为净土是随众生的自业所感,随凡圣阶位而有高下之别。但善导大师则主张弥陀净土为报土,并认定凡夫能人弥陀报土。以此树立了净土三不的教说,此一说法被认为是楷完古今的创见。
  善导一生中,度众颇多,其中以感怀、怀惮二弟子最为有名。感怀遵从善导的教化,入念佛道场,修得念佛三昧,写了七卷释净土群疑论。而怀惮侍座于善导十余年,受尽了善导之学,于善导圆寂后,在神禾为善导大师建了灵塔,于塔边建造伽蓝,造十三级大窣件绪波,后来敕当长安实际寺的住持。
  善导大师,被尊称为净土宗二祖,是由于他的理论与他个人实践修行的工夫;更可贵是他在长安三十多年不断弘扬净土的功业所致。然而,不要忘了中国净土宗最早倡导观像念佛的是昙鸾、道绰两位大师。
  三、玄中寺在日本净土宗之地位
  据史籍上的记载,日本的佛教思想是在中、日两国长期文化的交流中,由中国传人的。大约在梁武帝时,汉人司马达赴日,就把中国佛教文化带到了日本,日本文化就开始受了中国佛教文化的影响。到了唐代,由于中、日文化交流经南、北朝的大发展,佛教更是兴盛。当时兴建了壮观的寺院,有了大批的法师,成立了译经院,因此,更吸引了日本僧侣和佛学研究者。在当时就组织了一个“遗唐使团”,到中国来追求佛理,参予印经。佛教的思想在日本也更广泛的被接受的。当时有禅学、法相宗、真言宗,相继传人日本,而净土宗的传入是稍晚些了。
  日本最早传播净土教义的是源信大师,法师原是修持天台教义的,一生著术甚多,其“往生要集”中却是弘扬天台宗“观念念佛”和善导大师“称名念佛”的教埋和修持方法。所以他的往生集便成为日本净土教的重要教典,而源信大师也被尊为祖师之一。然而,真正是日本净土宗的开山祖师是源空,他是承袭了净土宗昙鸾、道绰、善导三位祖师的教义而创立了日本的净土教。
  源空,俗名漆间,幼名势至凡,号法然,美作人。九岁出家,先受学天台教义,后博览群经,看到了玄中寺善导大师的观无量寿经疏,也研读了源信的往生要集,终于为净土的教理、教义、教典所折服。由于他对净土教义的深入研修,故而离开了出家的地方——此睿山,到东山吉水,专弘净土教义,自立新宗为净土教。
  法然大师在弘化净业时,特别重视玄中寺昙鸾、道绰、善导三位大师的“称名念佛”,认定“称名念佛”是“正定业”,以礼拜、读经等修持为助业。因此,善导大师的观无量寿经疏,也成为日本净土教的法典。
  法然大师的弟子——亲鸾。在他弘扬净土教义中,著述了独具见解的教行信证,成立日本净土教中的另一新宗——净土真宗。日本净土真宗所传承的经典,佛说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佛说阿弥陀经三经,并世亲的往生论合称为三经一论。无论净土宗,还是净土真宗,都是继承着玄中寺昙鸾、道绰、善导三位大师的净土法门思想体系。都把三位大师视为祖师,并把玄中寺作为他们的祖庭,他们称玄中寺是日本净土教的精神故乡。
  日本净土宗、净土真宗从传承了玄中寺三位大师的教理、教义而开宗立教,迄今八百多年,至今不衰。日本净土教信徒对他们的祖庭玄中寺,曾多次不断的来华拜谒礼敬。在日本净土高僧营原惠庆的“石壁山玄中寺昙鸾大师礼赞”文中,有详实的记载。
  昭和十七年,公元一九四二年七月,日本高僧常盘大定,率团前来玄中寺,为昙鸾大师圆寂一千四百周年奉赞及朝拜玄中寺,举行盛大法会。并说:昙鸾大师之佛教……于中国佛教发展过程上地位之重要,及寄于日本净土教学上稀有之功绩。可见日本人对这位古今东西无可比俦之大佛教学者之尊敬与怀念。
  常盘大定和营原惠庆朝拜玄中寺,正是金秋季节。玄中寺枣树果实累累。营原惠庆从枣树上摘下一粒红枣带间日本种植于他所住持的运行寺。从中国祖庭玄中寺采集的枣树,终于在日本净土佛寺中生根、长大。深切怀念祖庭的营原惠庆,又请画家为枣树昼了一幅写真图,又将运行寺改名为枣寺,而枣树写真图也成为枣寺的寺宝了。
  从此以后,日本净土教与祖庭玄中寺时有往来,为追念祖师常有赞颂大会。更创刊了“玄中一脉”为纪念,由此玄中寺在日本净土教中之地位可见一斑了。
  四、结语
  日本净土教从传承关系上来说,虽然与玄中寺的三位净土大师没有直接师承关系,但在教义、教理上是承袭了三位大师而开宗创教的。故,昙鸾、道绰、善导被日本净土教的广大信徒列为二二国七祖”中的三租;而弘扬净土最早的玄中寺,也被尊称为祖庭精神故乡。这是中、日两国净土教下的大德们所共认的,也充份反映了中、日两国文化渊源和传统的友谊。今有一诗足以表现日本佛教徒对租庭的怀念:
  石壁玄中古道场 念佛净土结东瀛
  东海无路佛桥架 西土有情法缘深
  两国兄弟供三租 万里手足奉一宗
  千年往事须珍惜 世代友谊赖心诚
  摘自《中国佛教》第33卷2期

 
 
 
前五篇文章

觉悟的母爱——鬼子图造像赏析

禅宗历史

佛光寺唐代弥勒彩塑

佛教绘画艺术在中国的本土化过程

开山菲国 饮誉南洋——性愿大师年谱(五)

 

后五篇文章

佛教艺术巡礼——云南佛塔

佛教文化艺术漫谈——佛曲

佛教文化巡礼之大足石刻

佛教文化——版刻艺术

佛教慈悲心理与环境生态学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