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工巧明 地理 雕塑 绘画 建筑 历史传记 农工商业 书法 天文 舞剧 哲学 其它护持
 
 

佛教文化在“东方文艺复兴时期”的地位与作用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华北五省二市社会调查考察报告之一
  ——佛教文化在“东方文艺复兴时期”的地位与作用
  泽 云
  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化领域正发生着潜在的变化,中国传统文化将以崭新的姿态迎接“东方文艺复兴”时期的到来。经济的腾飞、社会之转型、思想之解放、科学之发达,向“东方文艺复兴”发起强烈的呼唤。充满忧患意识和高度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于一体的上层建筑,首先对其在“东方文艺复兴”中的地位与作用,进行极其深刻的反思与反省,探索中华文化之未来。与此同时,佛教,尤其是其文化内容——佛学,将跻身于中国传统文化重振的长河,在“东方文艺复兴”时期,肩负极其重大的历史使命;在创造世界文明乐园中,闪烁着灿烂的光芒。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空前机遇
  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吏,便是由一元文化的专利史与多元文化的竞争史联合谱写而成的。历史证明:一元文化强化时,人类文明就处于崩溃的边缘;多元文化竞争时,便促成了中华文明繁荣之最。
  最初,佛教是于西汉政府坚持和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路线和文化政策的形势下,从而导致儒学僵化、社会笼罩信仰危机的时刻,由西而入的。历经时代变迁,佛教以其独特的思维方式,人生观念和生活规律,吸收并融汇贯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乳汁与血液,给处于危难之时的中国封建社会焕发了生机、充满了希望。由此而使中国道教文化走向成熟。十九世纪四十年代,西方文化以洋枪洋炮为导向,打入了“东方文明乐园”的中心。几度兴衰的佛教独占一鳌,位首于中国传统文化,并列于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竞争之中,在抵制西方文化的渗透与侵略中,曾放现出闪耀的光辉。
  今天,改革开放十多年之久,西方文化又以种种方式、不同的形式逐渐渗入,与东方文化再次碰撞,必然受到刺激,由此,“东方文化”再度复燃,诸宗别派,各自立说,东西并取,更新变异、思想见迁,导致弘传方式,独具别传、格调新颖,将出现前所未有的新局面。大有“推崇释教,独尊儒道”之隋唐文化再现的势头,“东方文艺复兴”初具雏形。
  处于复兴、转型的“东方文艺复兴”时期的格局中,中国佛教正以稳步恢复、大步向前的姿态前进。已有为数可观的丛林寺刹,二十几所佛学院、二十几种佛学书刊,培养出了数以千计的僧才,奠定了进入“东方文艺复兴”时期的基础。佛教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东方文艺复兴”的先导,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共识与普遍重视。佛学研究已从冷至热,二、三十年代的佛学热再度兴起。僧团以外的独具品格的佛教知识分子群体已经形成。
  佛教文化在“东方文艺复兴”时期的地位与作用是由它的内外因素所决定的。即将到来的二十一世纪,必将提供佛教文化走在“东方文艺复兴”前列的更佳机遇。经济发展与体制改革,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香港回归、海峡两岸更加贴近,“一国两制”不断健全与稳固,政教彻底的分离,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全球经济、文化一体化多边型的步伐日益加快,将开辟“东方文艺复兴”时期的新世元——这是外因;东方文化,也与西方文化一样,将在更高的层次上与其它领域交融一体。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人体科学等各学科的科学研究,将受佛教的沐浴与慈露下,产生“复兴”效应,促使人类文明的转型,“东方文艺复兴”初步形成——这是内因;另外,物质需求与精神食粮倒位,人欲横流、道德沦丧、自我贪嗔、自我迷失及种种腐败现象导致的失落、孤独、厌世,知识贪泛,生活饥荒的压力,使人们不由得向佛教文化靠拢,对真善美追求有新的提高,对精神境界有更高的上升,唯有从佛教文化源流中得到滋润,越来越受到普遍的关注。由此必然导致以佛教文化为核心的“东方文艺复兴”时期的到来;必然显示出佛教文化的地位与作用。
  佛教文化的地位与作用
  华北五省二市佛教考察事实表明:广大佛教界人士及信众、知识领域的佛教学者、文人志士,出于对西方文化的再认识,发出呼吁——“东方文艺复兴”必然到来,对佛教文化的地位与作用给予充分的肯定。由此预计:二十一世纪,整个世界将转向中国,佛教文化将引导“东方文艺复兴”走向成熟,引导世界文化中心的转移,引导人类文明走向进步——便是佛教禅净宗思想的萌芽。这一预言,大大增强了许多中国人尤其是佛教徒的民族自信心和文化使命感。从“东方文艺复兴”的角度审视中国文化的核心——佛教文化——禅净佛学的内涵与深广来看,至少认为对华北五省二市社会(这里指佛教)调查与考察是有好处的;
  宗教创造了人类文明,新的人类文明也必然唤醒宗教。但这个宗教必须满足人类文明进步的需要。充分满足人们的精神寄托与心理平衡,既要拯救西方的危机,又要解脱东方的困境。中国佛教文化正好一举兼并,是“东方文艺复兴”的生机源泉。
  可见,佛教文化在“东方文艺复兴”时期的地位与作用是多么的重要。
  摘自《清凉山》1997年第1期

 
 
 
前五篇文章

画史中的宗炳

怀素和尚与草书

藏族艺术博物馆——江孜白居寺

怀素的生平与交往

怀素与绿天庵

 

后五篇文章

红尘外的茶香

弘一法师在晋江草庵

弘一法师的绘画风格

弘一大师身后遗存“字、画、印”的几个相关问题㈥

佛教四缘说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