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淇县灵山寺创建于唐开元年间。现存山门三间,摩崖题记一品,唐四面千佛造像碑2通,金代石塔1座,以及明清碑刻数通。 浚县兴国寺始建于宋太平兴国年间。现存山门、大雄殿、朝阳洞、观音洞等,另有清代《修建朝阳洞观音大士碑》1通。隆兴寺始建于唐。现存山门三间。另有唐代造像和清代题记。地藏王菩萨庙建于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现存大殿,墙上有清康熙二十七年题记。周村菩萨庙建于清代。现存大殿,内有壁画。另有左右配殿。 新乡市兴国寺始建无考。现存大殿,另有明碑1通,记“县北牧村即周武王伐商之所”。 新乡县白衣堂建于清代。现存大殿及古柏。 辉县市请下佛寺始建于明。现存大殿、廊房,并有石佛像一尊。铁砖寺始建于清。现存山门、大殿。柏尖寺始建失考。现存大殿,殿内有清代壁画。另有左右廊房及清碑2通。龙浴寺清代建筑。现存大殿、东配殿。立佛阁始建于清。现存大殿。南湖寺始建于明。现存钟鼓楼、中阁楼、十八罗汉殿、大堂殿。观音堂建于清顺治年间。现存正殿和配殿。悟空寺始建无考。现存山门、正殿,另有明正德甲戊年(1514年)《重修悟空禅院碣》1通。观音庙建于清代。现存正殿、侧殿。佛爷庙始建于明。现存正殿、西配殿。普照寺清代建筑。现存大殿,另有清道光九年(1829年)碑刻2通。张泽寺始建于宋。现存戏楼、大殿、后殿。 获嘉县登觉寺始建于明天顺八年(1464年)。现存山门、后殿和耳房,另有明成化十三年大铁钟。寂照寺又名剌孤寺,建于元到九年(1272年)。现有天王殿、中佛殿、大佛殿及东廊房。 卫辉市香泉寺始建于隋大业年间,分东西寺。东寺有石坊、卧佛、麻姑像、千佛洞、摩崖石刻;西寺有稠师塔、千佛阁、山壁佛龛等。庄严寺始建于东魏武定三年(545年)。现存大殿、东配殿。六度寺唐开元初始建。现存山门、中殿、后殿、东廊房。另有明嘉靖四年(1525年)《重修坛山门度寺》碑1通。西北寺佛爷庙始建于宋末,元明重修。现存大殿,另有明代碑刻9通。龙卧佛爷庙建于明嘉靖二十一年(1543年)。现存大殿、东廊房,另有清碑1通。观音堂建于清康熙十九年(1860年)。现存大殿、配殿及清代碑刻1通。尼姑庵建于清康熙十八年(1679年)。现存正殿,另有清碑1通。镇国寺始建于东魏兴和三年(541年)。现存山门、二门、钟楼、廊房、大殿、后殿。另有东魏碑刻1通。 延津县大觉寺始建于唐天宝年间。现存山门、菩萨殿、伽蓝殿、万寿塔。另有元明碑刻30余通。 封丘县太平寺始建无考。现存前殿、后殿。观音庙清代建筑。现存大殿。能仁寺始建无考。现存大殿、石佛1尊及清碑1通。安阳寺天宁寺建于隋仁寿初年。现存照壁、天王殿、八卦楼。寺外有文峰塔。另有清乾隆碑刻1通,镌刻天宁寺全图。乾明寺五代后周显德元年(954年)建。现在了大殿。寺东有一座白色小塔,故又称小塔寺。观音庙始建于明。现存大殿,殿前有祭台,庙旁有明代古槐。唐子巷菩萨庙清代建筑。现存大殿。盘龙寺始建无考。现存大殿,殿内有壁画。置度村菩萨庙清代建筑。现存大殿,殿内有壁画。 安阳县雷音寺始建于元至元十四年(1278年)。现存雷音殿。冢寺始建于明。现存山门、钟楼、大殿、二殿、转花楼、配殿。兴禅寺创建于唐。现存山门、地藏王殿、广圣殿、龙王庙、土地庙和砖塔。另有明清及民国年间碑刻17通。北禅寺始建无考。现存山门、戏楼、水陆殿、三佛殿。另有经幢1座,清碑4通。青龙寺始建无考。现存大殿,殿前有月台。 林州市双龙寺始建于宋。今存伽蓝殿、护国山神庙。另有金代和明清碑刻8通。其中金兴定三年(1217年)《创建黑水山神庙记》中有红袄军农民起义的史料。寺西有金代石塔2座。 汤阴县西明寺始建于明弘治五年(1492年)。现存山门、东配殿、后殿。 滑县石佛寺始建无考。现存东廊房、水陆阁,另有石佛及清代碑刻11通。 濮阳县大佛殿又称瑕丘殿,始建年代不详。大佛殿清嘉庆年间重修。另有清碑2通。 许昌市南海大寺建于明代中期,又称小南海。现存大殿及明清碑刻6通。 许昌县白云寺始建不详。现存钟楼、天王殿,另有清碑1通。 禹州市无梁殿建于明,又称地藏王菩萨十阎君殿、琉璃瓦、灰瓦顶,殿内无梁架。另有清代重修碑刻1通。杜康寺始建于西魏。现存大殿,另有西魏杜氏造像一组及金大定二十二年(1182年)《敕封灵感院》刻石1方。洪福寺始建于宋。现存天王殿。弥陀寺创建于元末。现存山门、大殿,另有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重修碑记1通。下龙潭寺始建无考。现存山门、大殿,殿内有壁画。另有清碑1通。 舞阳县兴隆寺又名连寺,清代建筑。现存大殿。龙兴庵始建于唐。现存大殿,内有壁画。另有廊房及明嘉靖五年(1530年)《重修简城龙兴庵记碑》1通。 陕县空厢寺又名定林寺,始建不详。现存大殿、达摩塔及明清碑刻5通。崇福寺又名阳山寺,始建于唐开元四年(716年)。现存后殿及明清碑刻3通。 灵宝市铁佛寺始建于唐。现存大殿及明清碑刻4通。 卢氏县龙严寺始建于唐。现存前殿、东西廊房。另有清碑2通。名医寺始建无考。现存戏楼、山门、前殿、大殿。大明寺始建无考。现存戏楼、前殿、大殿。另有清代碑刻。1944年,河南省保育院由河南迁此。乾明寺又名潘河寺,始建于明。现存山门、戏楼大殿、廊房,另有明清碑刻3通。 渑池县云门寺始建于唐。现存大殿、廊房。 商丘县清凉寺原名清冷宫,为西汉梁孝王所建梁园一部分,宋代改建为清凉寺。现存山门、大殿、后殿、廊房。另有清碑5通。 民权县孔梁寺始建无考。明代曾叫普恩院。现存大殿及明碑1通。 虞城县金龙寺始建于明嘉靖年间。现存大殿,石柱础上有“大明嘉靖……”字样。欢国寺始建于清。现存大殿、厢房。建吉寺始建于清。现存前、后殿。 夏邑县青铜寺始建于元大德年间。现存大殿、东厢房,另有清碑4通。 永城市白果寺始建于唐。今存大殿及清碑1通。 周口市镇冲寺始建于明末。现存大殿、厢房。 西华县清凉寺始建无考。传商王武丁至此灭蝗时小憩乘凉外,故名清凉寺。现存大殿。龙泉寺始建无考,明宣德年间重建。现存大殿、厢房及明清碑刻3通。 扶沟县慈胜寺始建于唐。现存山门、大殿、厢房及清碑2通。白马寺始建于唐贞观七年(633年)。现存大殿,另有石佛1尊、清碑2通。王村寺始建不详。现存大殿,内有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重建题记。 鹿邑县永安寺始建于裕现存大殿,为清乾隆十八年(1753年)重修。 新蔡县万岩寺始建于明永乐年间。现存大殿、厢房。 西平县金刚寺始建于裕现存山门,为三孔砖券门,上部为阁楼,明正统七年(1442年)重修。 泌阳县罗汉寺始建于唐。现存山门、大殿、菩萨殿。另有石佛像5尊,有唐代风格。还有清碑4通。 确山县北泉寺又名资福寺、万寿禅寺,始建于北齐。现存大佛殿、鲁公祠、九曲池、八卦池,另有历代碑刻多通。 汝南县大土寺始建于隋。现存大殿及“天中南海”石额一方。观音阁始建于清。阁门额镌刻“敕建观音阁”。开元寺始建于唐开元二年(714年)。现存前殿、后殿。 罗山县圣寿禅寺又称灵山寺,建于唐代。北宋及明清重修。现存大雄宝殿、祖师殿、大佛殿法堂、祭仙宫、五星殿。金龙寺建于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现存戏楼及大殿,另有清碑2通。 信阳县朝庆寺始建于清代。现存山门、大殿、厢房。 新县金泉寺始建于宋。现存真武宫、玉皇阁、观音阁、灵宫殿。铁瓦寺始建于宋。现存大殿。 商城县古景寺建于明崇祯年间。现存石殿一座。青龙寺建于明成化年间。现存大殿及厢房。正殿屋脊上墨书“大明成化……”题记。 南阳市甘露庵始建于清康熙年间。现存庵门、前殿、中殿、后殿。庵门上有“甘露禅林”匾额。卧佛寺建于清康熙年间。现存大殿及清碑3通。 南阳县圆明寺始建无考。现存中佛殿,另有明清及民国年间碑刻4通。 镇平县安国寺始建不详。现存拜殿、大殿。石佛寺始建无考。原名红教地。现存山门、拜殿、大殿。寺内石佛早年埋入地下。中兴寺又名登禅寺,建于西魏大统年间。现有大殿和西魏大统三年(573年)造像碑。 西峡县黄石庵始建于宋。现存山门、廊房、大殿,另有清碑2通。菩萨堂清代所建。现存菩萨殿。回龙寺始建不详。现存大殿,殿前有月台。 内乡县吉祥寺始建于北宋。现有禅门、中佛殿及后殿。 邓州市龙兴庵始建于明中叶。现存前殿、廊房、后殿。开元寺始建于唐。现存山门、廊房、后殿及清碑多通。 南召县兴峰寺始建于明。现存山门、廊房、方丈室、石坊,另有清碑4通。 方城县普严寺始建于唐,宋大观元年(1107年)重建。现存山门、中佛殿及清碑2通。维摩寺始建无考。现存清代戏楼一座。 二、现存砖石古塔 登封嵩岳寺塔位于登封市西北6公里太室山南麓。创建于北魏,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砖塔。这里原是北魏皇室的离宫,正光元年(520年)改为闲居寺,塔当为此时所建。隋仁寿元年(601年)改名为嵩岳寺。塔高37.045米,为十五级密檐式砖塔,平面呈等边十二角形,这在我国各类塔中是一个罕见的孤例。塔身四面辟券门,门洞很高,有尖拱状门额,上饰莲花瓣。塔身下部为无装饰至少壁,塔身上部各角都砌有倚柱,两柱间除辟门的四面外,其余八面均雕砌塔式壁龛,每龛座下壶门中各雕一个砖狮,姿态各异,是一组不可多得的砖雕艺术品。塔身以上密檐自下而上逐层递减。塔顶为砖雕宝刹,有刹座、莲花式覆钵、七重相轮和宝珠。1961年3月,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登封少林寺塔林位于少林寺西南300米处。是少林寺历代和尚的墓地,现存各代墓塔243座。其中唐塔2座、宋塔3座、金塔11座、元塔53座、明塔149座、清塔10座、无纪年题记者15座。绝多为砖塔,少量是石塔。一般一到七级,平面为四边方形或六角形,立面为柱体、锥体、抛物线形、瓶形及独石雕刻。其中以唐贞元七年(791年)的法玩禅师塔、宋宣和三年(1121年)的普通塔、金正隆二年(1157年)的西堂老师和尚塔、元至元二十七年(1290年)的中林禅师塔、明万历八年(1580年)的坦然和尚塔及清康熙五年(1666年)的岸宽禅师塔为其代表作。另有元至元五年(1339年)的菊庵长老灵塔,塔铭为日本国沙门邵元撰文并书丹,反映了当时中日文化的交流。1996年12月,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登封净藏禅师塔位于登封西北6公里太室山南麓会善寺西侧山坡上。这是高僧净藏禅师的墓塔。建于唐天宝五年(746年)。单层重檐,通高9米余。平面为八角形,塔身建在须弥座高台上。塔身八个棱角处均有倚柱和斗拱,正南壁面有半圆形拱券门,正北壁面有塔铭。塔身上部为叠涩檐,其上置平面为圆形的须弥座和仰莲,最上有火焰宝珠状塔刹。这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八角形砖塔。1988年1月,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安阳修定寺塔位于安阳县西北35公里清凉山东南麓。建于唐783~795年之间。现存方形塔身,残高9.5米,每面宽8.25米,为单层舍利塔。四壁镶嵌各种模制浮雕砖,有力士、飞天、伎乐、人物、青龙、白虎、天马、狮、象、花卉等72种图案,面积达300多平方米。塔南壁辟拱石门,门额上有唐咸通十一年(870年)题记。塔外壁浮雕砖与内层塔用榫卯相套和犬牙交错的砌筑方法连接,整个塔身浑然一体。千百年来历经各种自然灾害,尤其是清道光十年(1830年)强烈大地震,塔仍然安然无恙。今已维修复原。1982年2月,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开封祜国寺塔位于开封市区东北隅。始建于宋皇祜无年(1049年),坐落在开宝寺内,故应为开宝寺塔。明代改为祜国寺,所以始称祜国寺塔。塔上外壁为褐色琉璃砖,近似铁色,故俗称铁塔。塔高55.08米,为六角十三级仿楼阁式。塔外壁琉璃花纹砖图案繁多,有飞天、坐佛、菩萨、僧人、伎乐、龙、麒麟、狮、花卉等50多各。八面转角处砌倚柱,塔身底层四面各辟一圭形门,塔心室内为叠涩拱形尖顶。塔身层层开窗,一层南、二层西、三层北、四层东,依次上推为明窗,其余皆是假窗。塔身各层檐下置砖雕斗拱,塔顶为一莲座,上置铜质宝瓶。该塔在宋代和明清时期多次维修,因屡经黄水淹没,塔底座埋于地下。1938年,遭侵华日军炮击,塔身第四至十三层严重损毁。建国后进行大规模维修,恢复了铁塔原貌。1961年3月,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登封法王寺塔位于登封市北7公里嵩山玉柱峰下法王寺北侧。始建于隋代的方形十五级密檐式砖塔,高34.187米。檐间有假门窗,塔身南面辟圆券门,门内为方形塔心室,佛台上供泥塑佛像1尊,台下有明永乐七年(1409年)汉白玉佛像1尊。旁边有单层唐塔3座,其中2号塔经过考古发掘,出土有晚唐时期青瓷白瓷碗和瓶,还有夹漆器、鎏金炉,以及舍利盒、玛瑙珠等。附近还有无塔、清塔各一座。1963年6月,公布为河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登封永泰寺塔位于登封市西北11公里太室山西麓子晋峰下永泰寺后。始建于唐初。平面呈方形,为叠涩密檐式十一级砖塔,高约30米,砖泥结构,和法王寺唐塔造型相类。塔身南面辟门,塔心室为长方筒形。塔刹由仰莲和五重相轮组成。塔外观呈抛物线形,造型优美。附近还有金塔、明塔各一座。1963年6月,公布为河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登封法如禅师塔位于登封市西北12公里少林寺村东口。创建于唐永昌元年(688年)。该塔平面呈方形,建在高台之上,为单层亭阁式塔。塔下部有基座,上部为塔身,南面辟有券门,门内嵌石门楣、立颊、地袱等。塔心室为方形,上为攒尖顶。室北壁前立有《法如禅师行状》碑,记其生平事迹。法如禅师是禅宗第六代弟子,五祖弘忍之后南北分宗,法如与神秀被产宗同称六祖。该碑铭是禅宗高僧在少林寺最早留下的遗迹。塔身上部有早期砖塔叠檐的特点,檐上方为方形塔顶,最上为石雕宝角,由宝珠、宝盖、相轮、须弥座组成,非常完整。塔高6米余。 登封同光禅师塔位于登封市西北13公里少林寺常住院东墙外。为方形单层亭阁式砖塔,塔高9.93米。塔下部为须弥座,座上为塔身,南面辟半圆形券门,门内有石雕门楣、门额、立颊、地袱等,均饰精美图案。塔心室淡方形。塔身背面嵌同光禅师塔铭,该塔建于唐大历六年(771年)。塔身上部为叠涩檐,檐上部为砖砌束腰座,座上为青石雕塔刹,由仰莲、云、盘和宝珠构成。是嵩山地区重要古建之一。 林州大缘禅师摩崖石塔位于林州市西南15公里处北庵沟村边石崖上。建唐贞观二十二年(648年)。此塔刻在长方形浅龛内,龛高1.4米,宽0.88米,深0.1米。塔由塔身、塔檐和塔刹组成。塔身高0.77米,宽0.56米,正中凿圆拱形门,内雕大缘禅师像,结跏趺座,作禅定樱门两侧刻半圆形倚柱,有覆莲柱矗塔身上部有三层雕刻,下为垂莲,中为6个舞伎,上为连珠纹。塔身之上为塔檐,四角置山花蕉叶。塔檐之上为塔刹,由覆钵、相轮、宝珠组成。塔右侧有唐贞观二十二年题记,介绍大缘禅师生平。大缘禅师石塔附近还有3座摩崖石塔龛,结构相类。此种摩崖石塔与安阳灵泉寺宝山塔林的摩崖石塔相似,为研究唐代佛教艺术提供重要资料。1963年6月,公布为河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淇县陈婆造心经浮图原位于淇县东南7公里良相村天宁寺旧址,“文化大革命”中遭破坏,现已修复迁置于淇县城内西北隅摘心台碑林中。始建于唐开元九年(721年)。该石塔通高2.88米,方形叠涩密檐式。塔基平面正方形,为束腰须弥座,正面束腰处雕一神人头像,其余三面雕海兽头,四角为神态各异的狮子。塔身下部是塔心室,正面辟半圆形拱门,门额、门楣和两侧均有浮图案,室内右壁有“唐开元九年(721年)陈婆造心经浮图记”铭,后壁雕一佛二菩萨;塔身上部为七层密檐,每层之间有正方形壁体,每面中央皆有一小龛,龛内有小坐佛。最上为宝珠式塔刹。具有很高的建筑和艺术价值。1963年6月,公布为河南省级保护单位。 浚县陇西尹公浮图位于浚县西北25公里大八角村南真武庙旧址,现迁至浚县博物馆。建立唐天宝九年(751年)。为方形七级密檐式石塔,高约4.5米,由塔座、塔身和塔刹三部分组成。最下方形塔座,四边雕佛龛、狮子、覆莲、兽头和伎乐飞天。方形塔身,7层叠涩檐。最下一层南面辟门、门楣、门额均有雕刻,塔心室内雕一佛二弟子二菩萨、四角雕龙柱,塔背面亦有龛,内无雕像,龛外雕2龙、人物和题名等。上方刻《陇西尹公浮图铭》。其上各层均雕有佛龛。最上部为宝瓶状塔刹。1963年6月,公布为河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延津王法明造七级浮图位于延津县西北30公里前马屯村同和寺旧址。始建于唐开元三年(715年)。原为七级石塔,“文化大革命”遭破坏,现仅存三级,残高1.8米。下为整块青石砌成的三层正方形按比例收分的如意塔基座,塔身第一层保存完整,由塔体和塔檐组成,塔体分为两层,下层是唐代石刻,南面辟龛门,龛内浮雕一佛二菩萨,龛门两侧有花卉和人物图案,龛门上方有王法明造七级浮图题记。塔体其它三面均线刻佛像,供养人及题记。塔体上层是宋代重修石刻,有天圣三年(1025年)、庆历五年(1145年)重修浮图题记。上面塔檐为整块方形青石,每面刻有花卉图案。塔身第二层仅高0.14米,正中雕一小佛龛,四周有花卉图案。塔身第三层已残缺不全。该县拟将石塔迁至县城内集保存,并维修复原。1963年6月,公布为河南省级保护单位。 汝州法行寺塔位于汝州市区东北隅法行寺旧址上。始建于唐,宋金及清代重修。底部塔基平面呈方形,上砌八角形九层叠涩檐塔身。一层南壁辟半圆形拱券门,内为方形塔心室,可达第二层。塔身上的八角形塔檐为后来所修。从出檐不深及叠涩砖层弧度较小等特征看,一至七层为宋金时期砌筑,八九层和塔刹系清初重修。塔刹为铜铸宝珠,上有“顺治十年(1653年)十月七日立”铭文。塔通高约30米,整座塔外形仍保留唐代风格。1963年6月,公布为河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开封繁塔位于开封市东南郊繁台上。后周显德二年(955年)这里建天清寺,宋开宝七年(974年)建塔,名兴慈塔,又名天清寺塔,俗称繁塔。为六角形仿楼阁式砖塔,原建九层,明代毁为三层,后在三层上加筑7级小塔,形成下大上小的特殊造型。由于黄河泛滥,塔基埋入地下,露出地面高度为36.68米。塔底层有明清的封护墙脚。一层南北各辟圆券门,能入内而互不通,由北门入塔室。内设东西对称砖砌踏道,由内壁盘旋而上可至第三层。二层东南和西南各辟平券门,三层南北开圆券门。二、三层有平座可绕塔而行,每层外壁檐下均有砖雕仿木构建筑斗拱。内外壁镶嵌108种佛像雕砖,多为模制,一砖一像。塔内和塔南尚存宋明清碑刻和题记178方,其中塔内壁嵌《金刚般若波罗密经》、《十善业道经要略》、《佛说天请问经第二》、《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等石刻经文,均为宋太平兴国年间书法家赵安仁书写。该塔建筑奇特,佛雕精湛,具有很高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1996年11月,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内黄里固石塔位于内黄县西南22公里处里固村。始建于唐初,为方形单层密檐石塔,高2.78米。最下为青石基台和须弥座,上为塔身,南壁辟半圆形门,有尖拱形门楣,上雕龙头,两侧各雕一龙。门内塔心室雕一佛二菩萨二弟子。塔身上上部出五层檐,每层檐口线刻缠枝花卉。第一、二、五层檐下四面均雕小佛龛,内雕坐佛;第三、四层檐下四面均线刻,缠枝花卉。最上为宝瓶状塔刹。1986年11月,公布为河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林州洪谷寺塔位于林州西南16公里南庵沟村北洪谷寺旧址。又名敕公禅师塔,始建于唐,为七级密檐式砖塔,高15.4米。平面呈方形,第一、四层南面辟门,其余各层南面置假门。塔内中空,自下而上有收分。塔外为叠涩檐,呈抛物弧线形。顶部有宝瓶式塔刹。1986年11月,公布为河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在此附近还有塔林,分布在洪谷山中。已发现石喇嘛塔21座,其中完整的4座。这些塔中有金塔2座、元塔8座、明塔10座,时代不详者1座。从塔铭看有金大定十三年(1173年)“第一代宝和尚之塔”等,是重要的佛教史料。 林州阳台寺双石塔位于林州南42公里岭后村阳台寺旧址。东西并列,始建于唐。西塔为方形七层密檐式,高3.04米。塔基为方形石板承须弥座,四边雕兽头、伎乐、力士和仰莲。塔身南面辟半圆拱券门,门上雕龙、飞天、羽人、莲蓬和小六角塔,门两侧力士和蹲狮。西北两面无饰,东面刻“维大唐天宝九载(750年)岁次庚寅八月十八日,浮图主孟崇仙抽减净财,敬造石浮图”题铭。各层塔檐周边均线刻缠枝花卉,檐四角微翘。每层中间有1龛,龛内雕坐佛1尊。1986年11月,公布为河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武陟妙乐寺塔位于武陟县西南8公里张村。原名妙乐寺真身舍利塔,始建于五代后周广顺三年(953年)。方形十三级密檐式砖塔,高约30米。各层檐部均用青砖叠涩筑砌,具有唐代砖塔的遗风。塔身南面第二至十二层,各辟龛置铜佛像。各层檐翼角下有木质角梁,梁头悬风铎。塔心室为长方竖井形。塔顶为铁刹,由七层相轮,八角宝盖和宝珠组成,四角置二铜二铁蹲狮,系铁链牵连塔刹。1963年6月,公布为河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南阳鄂城寺塔位于南阳县北25公里石桥镇鄂城寺内。始建于隋大业十三年(618年)。屡经维修,已失原貌,现存为宋代建筑。为六角形七层楼阁式砖塔,高23米,塔基每边长8米。塔身底层西壁有门可入,檐下施斗拱。第二层六面壁上各,嵌砖雕佛像8尊。塔顶已毁。塔西侧鄂城寺旧址尚有山门、前殿、中殿及东西廊房,均为清代建筑。寺西侧门两边有宋元符二年(1099年)石狮1对。鄂城寺塔于1963年6月,公布为河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邓州福胜寺塔位于邓州城内。又名梵塔,建于宋天圣十年(1032年)。原为八角十三级,元代毁于兵火,明代重建为七级仿楼阁式砖塔,高36.7米。每层的高与宽由下至上递减,呈八角锥形体。每层塔檐均砌倚柱和斗拱,壁面嵌佛像雕砖1100余块,有坐佛、菩萨、天王、力士、罗汉等图像。南北壁皆有半圆形拱券门,塔内有圆形塔心室,有梯道可上。配合维修1988年曾发掘地宫,出有石函、金棺、银椁、碑铭等宋代遗物,为宗教考古重大发现。1963年6月,公布为河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济源延庆寺舍利塔位于济源市西北3公里柴庄延庆寺旧址。又称龙潭寺塔,建于北宋景祜无年(1034年)。为六角形七层密檐砖塔,高28.16米。底层南北各辟一门,从南门入塔心室。北门设梯道可登至第六层。塔身各层名壁嵌砖雕佛龛千余个,故又俗称千佛舍利塔。塔内和周围有宋代和明清碑碣塔铭10方,其中重要的有北宋景祜元年,景祜二年2方塔铭,景祜三年《济源县龙潭延庆禅院新修舍利塔记》和景祜五年《富弼题龙潭诗碣》等。1963年6月,公布为河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汝南悟颖塔又称无影塔,位于汝南县城南关外,始建于宋。为六角形九级楼阁式砖塔,高约29米。塔基为须弥座,塔身各层分辟圆拱门或圭形门。第一层塔身南门内为方形塔心室,设梯道可登至第八层。塔身各层壁面有的嵌有佛像雕砖,檐下施砖刻五铺作双抄斗拱。顶部为铁质宝瓶塔刹,上饰火焰宝珠。塔内有明隆庆元年(1567年)重修塔铭。1963年6月,公布为河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原阳玲珑塔位于原阳县南17.5公里原武村善护寺旧址。又名徽塔和雁塔,建于宋崇宁四年(1105年),有塔铭记载明万历辛丑年间(1601年)重修。为六角形十三级楼阁式砖塔,地面存高34米,因黄河决口,塔身第一层淤埋地下,北面有一塔门,塔檐砖砌斗拱露出地面。自第二层以上皆为叠涩出檐。塔身每层均辟半圆拱券门及假窗。塔内有廊梯可登塔顶。塔顶置铁刹。1938年,该塔曾遭侵华日军炮击。1963年6月,公布为河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睢县圣寿寺塔位于睢县西南22公里阎庄圣寿寺旧址。始建于宋。为六角九级密檐式砖塔,高22米。除第一层檐置一斗三升斗拱外,其余各层皆为叠涩塔檐。第一层塔身南面辟半圆拱门,入门为六角形塔心室。第二层以上为实心,第六、八层南面有圭形门。塔身外壁一至四层嵌砌砖雕佛像,数量多少不等。塔顶有覆钵、宝珠、宝瓶组成的塔刹。1963年6月,公布为河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宝丰观音大士塔位于宝丰县东15公里大张庄村南香山寺,该寺最后毁于“文化大革命”。大士塔重建于北宋熙宁元年(1068年)。为八角形九级楼阁式砖塔。塔身外壁二、三层有数百个砖雕佛龛。第二、五层外壁辟拱券门,第三层辟壶门。每层用叠涩砖砌出塔檐。塔顶有覆盆、宝珠和相轮组成的塔刹。一层塔心内有元至大元年(1308年)翻刻宋代蒋子奇撰文、蔡京书丹的《香山大悲菩萨传》碑,在国内外佛学界及书法界很有影响。1976年曾应英国牛津大学特邀展出了该碑拓片。附近还有金代和明清碑刻多通。1986年11月,公布为河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永城崇法寺塔位于永城市东北隅。宋绍圣二年(1095年)始建,三年后完工。为平面八角形九级楼阁式砖塔,高34.6米。塔身四面均辟圭形门,一层北门内设盘旋踏道可拾级而上,其它三门均辟小室互不相通。南门上方嵌塔铭。西北、东北、西南、东南四面各作假窗。塔身八面转角砌倚柱,各层塔檐下置斗拱。第五、六层有塔心室。塔顶有覆钵、相轮、伞盖、宝瓶组成的塔刹。该塔于1938年遭侵华日军炮击,破坏严重,建国后修复。1963年6月,公布为河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修武胜果寺塔位于修武县城内东南隅宋城街。建于北宋绍圣年间,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重修。为八角九级楼阁式砖塔,高约26米。各层东壁均辟有塔门,第一层内有塔心室,各层檐下均置仿木斗拱,每层均设有梯道,从第二层沿塔身外壁出檐部分转入另一级塔门,拾级登高,可达塔顶。最上置铁质塔刹,由刹座和三个宝珠组成,并铸有“万历四十五年四月初十日造”等铭文。1963年6月,公布为河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鄢陵兴国寺塔位于鄢陵县南8公里马栏镇兴国寺旧址。建于北宋初年。为六角形九级楼阁式砖塔,高约27米。下为须弥座式砖基。塔身每层檐下置仿木砖雕斗拱,外壁砌花纹砖,塔内中空。顶部塔刹为铁质宝瓶。1986年11月,公布为河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唐河泗洲塔位于唐河县城内东南隅菩提寺旧址。又称泗水塔,宋绍圣二年(1095年)建,明洪武,万历和清乾隆年间重修。为八角十一级楼阁式砖塔,高47.33米。底层塔身坐落在塔基上,南面辟一拱形门,有砖砌塔心柱和盘旋梯道可登塔顶。第二层至十层均辟有一门,每层内对壁都有碑刻或佛龛。最上为八角攒尖式塔顶。1963年6月,公布为河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荥阳千尺塔位于荥阳市南20公里大周山。又名曹皇后塔,实为圣寿寺所属建筑。始建于北宋仁宗时期。为六角形七级楼阁式砖塔,高15米。每层南面辟拱券门,一层为六角形塔心室,上部转角处置一斗二升斗拱,穹窿顶。二至四层塔心室相通,四层以上为实心。每层有叠涩塔檐,檐上出平座。塔顶为六角攒尖顶。塔旁有明清碑刻6通。多记圣寿寺重修情况。另有3尊残石佛。1986年11月,公布为河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滑县明福寺塔位于滑县东南5公里老城城关明福寺旧址。俗称千佛塔,始建于唐宝历二年(826年),北宋又重建。为八角七级楼阁式砖塔,高40米。第一层南面辟门,塔心室有阶梯可登至第五层。第二层以上各层四面皆辟圆券门。每层出檐两重,檐下置砖雕斗拱,各角均砌方形倚柱。塔上外壁上外壁砌嵌砖雕佛龛。塔顶有火焰宝珠塔刹。1963年6月,公布为河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中牟寿圣寺双塔位于中牟县南30公里冉家村双塔岗寿圣寺旧址。建于北宋晚期,两塔东西相对,距离20米。东塔为六角四级,高18米;西塔为六角七级,高30米。西塔每层有券门,门外饰浮雕兽头。檐下有砖雕斗拱。塔基四周砖雕坐佛百余尊。塔内有登道可上塔。双塔顶部均已残。1986年11月,公布为河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三门峡宝轮寺舍利塔位于三门峡市西5公里宝轮寺旧址。寺建于唐,早毁。塔建于金大定十六年(1176年)。为方形十三级叠涩密檐式砖塔,高26.5米。塔下为方形台基和基座,各层塔身分别辟半圆拱券门,洞窗、佛龛等。塔内有塔心室和梯道。塔四翼角下均有木质角梁,下悬风铎。该塔呈抛物线形,结构奇巧,在其旁鼓掌或敲击,回声犹如哈蟆叫声,故又俗称蛤蟆塔。第二层正面嵌一石刻塔铭,中刻“三圣舍利塔”,右上刻“大定十六年四月五日起塔,十七年(1177年)五月初八竣工”。1963年6月,公布为河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尉氏光国寺塔位于尉氏县城东关。建于北宋太平兴国年间,其后各朝多次维修。塔高30米,为六角形八层楼阁式砖塔,塔心柱有盘旋梯道,可达塔顶。内外壁嵌有佛像250余尊,檐下置砖雕仿木斗拱。顶层塔心柱上嵌明嘉庆二十五年(1546年)重修宝塔题铭1方。塔刹为六角形伞状,上置宝瓶。1938年遭侵华日军炮击,塔之二、三层遭毁坏,建国后进行维修。1966年3月,公布为河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沁阳天宁寺三圣塔位于沁阳市内东南隅天宁寺旧址。寺建于隋,名长宁寺,唐代称大云寺,金大定元年改为天宁寺。大定十一年(1171年)建塔。为方形十三级密檐式砖塔,地面以上通高33米。由基座、塔身及塔刹组成。方形基座高6.5米。塔身每层均有塔心室、佛龛,并有梯道可攀登。塔内有题刻、塔铭多处。塔外壁一层密檐下有斗拱,二层以上密檐下均无斗拱。塔刹也较别致,有喇嘛塔之十三天式相轮,再上有宝瓶、宝珠和天柱。此塔外观仿唐,内部结构似宋而又别于辽金,是一种新型金代砖塔结构。侵华日军曾炮击塔身,建国后修复。1963年6月,公布为河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商水寿圣寺塔位于商水县西北35公里常社店寿圣寺旧址。始建于北宋,明正统元年(1436年)重修。为六角九级楼阁式砖塔,高41.5米。塔身各层皆有门及假窗、倚柱和斗拱。第一层南门的门楣上刻“明道二年(1033年)癸酉岁三月一日丙寅时戊寅日葬舍利院主僧□□建□□功德塔”题记。塔内一至七层设穹窿顶塔心室,有盘旋踏道可登。第四层塔心室嵌石雕佛像3尊,七层以上塔心室为竖井式方洞,东西两壁设脚窝,可登临顶层。塔顶置铁质宝瓶塔刹,上铸“风调雨顺,国泰民安”8字。1986年11月,公布为河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新郑凤台寺塔位于新郑市南郊凤台寺旧址。建于北宋元丰四年(1081年)以前,为六角九级叠涩密檐式砖塔,通高19.1米。第一层塔身较高,东壁辟半圆拱券门,两立颊下浮雕力士。二层南壁辟门,西壁和北壁为假门。外壁砌叠涩塔檐,内有直筒形塔心室,室壁上砌凹脚蹬,可登至第八层。九层之上置塔刹。塔身之下有地宫,平面也作六边形,门道向东。地宫内用砖铺地,转角处砌八角形倚柱,柱上承托砖砌枋和斗拱。地宫内壁和斗拱有彩绘,法器多已无存。1986年11月,公布为河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修武百家岩寺塔位于修武县北20公里桑湾村北百家岩寺旧址。该塔为金代建筑,八角九级楼阁式砖塔,高20余米。塔身第一层较高,东壁辟半圆形拱券门,内为方形塔心室,其上有八角形藻井。其余各层四面均辟圭形假门。每层檐下施仿木砖雕斗拱。塔刹已毁,刹座尚存。附近有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石碑,称该塔伟孝女塔”。1986年11月,公布为河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安阳天宁寺塔位于安阳市老城西北隅天宁寺内。又名文峰塔,创建年代不详,从其造型和细部手法看,有金和元初特点。为八角形五级楼阁式砖塔,通高38.65米。下为高2米的砖砌台基,台基与塔身连接处,置一周莲瓣装饰。塔身底层南辟拱券门,东西北三面为假门。门上部及四隅雕有佛、菩萨、佛传故事及其他装饰。每层檐下置砖雕斗拱。从塔身整体结构看,自下而上逐层增大,增至塔顶为一大平台,台中间有一须弥座,座上砌10米高的喇嘛塔为刹。平台四周有高1.2米的女儿墙护围。塔内有72级梯道直通塔顶。天宁寺塔的造型结构,介于单层多檐和多层塔之间,下小上大,较为特殊,为我国古塔中罕见的实例。1963年6月,公布为河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宜阳五花寺塔位于宜阳县西40公里三乡村五花寺旧址。始建于宋,八角九级密檐式砖塔,高约30米。下为石砌塔基,塔身有塔心室,可循通道至顶层。塔身一、二层置仿木斗拱,三层以上则用十二层叠涩砖为檐。二层以上除正南辟门外,其余各面均设假门,门侧有砖雕力士。1986年11月,公布为河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安阳小白塔位于安阳市内冠带巷。元代建筑。NFDC4堵波式塔,小巧玲珑,立于八角形基座上,基座周长16米,塔通高12米。因用白色条石筑成,故名小白塔。1963年6月,公布为河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西平宝严寺塔位于西平县东关宝严寺旧址。始建于宋,明清重修。六角七级楼阁式砖塔,高28.8米。塔身第一层辟一龛,龛内有飞天等雕砖及纪年砖铭。其余各层均辟券门,一、二层有方形塔心室,三至七层有六角形塔心室,名层均有梯道可攀登。各层转角处砌圆形倚柱,檐下有砖雕斗拱。塔顶中心置铁刹。塔内有金明昌二年(1191年)至清代的游人题记。抗日战争时期,该塔曾遭侵华日军炮击,损毁严重。建国后修复。1986年11月,公布为河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鄢陵乾明寺塔位于鄢陵县城西北隅乾明寺旧址。始建于隋仁寿四年(604年),北宋重建明代重修。从塔的结构和形制看,为北宋中晚期建筑。六角十三级楼阁式砖塔,高约38米。下为青砖塔基,塔每层檐下均砌砖斗拱,并辟有券门,假窗和佛龛,塔内有台阶可供攀登。第二层塔身嵌塔铭,第三层塔身一周嵌琉璃佛像雕砖8块。塔顶为铜质宝珠塔刹。塔前有明隆庆元年(1567年)碑刻1通。1986年11月,公布为河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辉县天王寺善济塔位于辉县市城内后街天王寺旧址,寺毁塔存。该塔创建于元至元四年(1292年)三元之日(正月初一),明洪武年间和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相继重修。为六角七级楼阁式砖塔,通高24.3米。由塔基、塔身、塔刹三部分组成。塔基为砖筑,用青石砌边。塔身一层东面辟半圆拱券门,门两侧壁有假窗,入内为塔心室,室为六角叠涩攒尖顶,设梯道可逐层而上。二至七层亦各辟塔门和假窗。各层檐下置砖斗拱。第五层外壁砌筑24个佛龛,龛内佛像完整。第七层顶部有一天门,塔刹部分被毁,仅存铁插杆。1963年6月,公布为河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杞县大云寺塔位于杞县南25公里瓦岗村大云寺旧址。创建于唐末,明万历年间重建。为八角七级楼阁式砖塔,高19.3米。塔身各层均砌叠涩塔檐。七层门窗设置方向不同。一层西面辟门可入塔心室,室内设踏跺可登至三层,三层以上实心。一层塔心室内嵌佛像雕砖,外壁嵌云朵、花卉、鸟兽图案雕砖。塔身内外共嵌佛像400余尊,是研究明代雕塑艺术和佛教史的可贵资料。1986年11月,公布为河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延津大觉寺万寿塔位于延津县城北街大觉寺内。塔创建于明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万历十二年(1584年)落成。为六角七级楼阁式砖塔,高30余米。底层用条石砌筑。各层均辟半圆形券门,双层塔檐,上檐有砖雕3层花瓣,下檐置砖雕斗拱,每层都嵌有塔铭。塔内置盘旋梯道,可登临塔顶。最上层有题记5则,其中有明御史周咏题诗1首。塔顶设铜置塔刹。1986年11月,公布为河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商城息影塔位于商城县南40公里黄柏山法眼寺旧址。明天启丁卯年(1627年)为纪念法眼寺开山始祖无念禅师而建,俗称“祖师塔”。为八角形四级楼阁式石塔,高8.25米。第一层西壁阴刻楷书“息影塔”3字。各层檐下有斗拱。最顶部为宝葫芦形塔刹。附近还有“古梅塔”、“真佛和尚塔”等6座石塔。塔周200米处围以石墙。1986年11月,公布为河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商城崇福塔位于商城县城内西北隅崇福寺旧址。俗称“北塔”,始建失考,明崇祯二年(1629年)重建。六角七级楼阁式砖塔,高22.3米。塔基为石砌须弥座,上雕仰覆莲、云朵、龙、狮等。一层西壁有拱门通塔心室,沿旋阶可通塔顶。塔檐下置斗拱,每层辟有拱形窗。一层东壁嵌有修塔题记,伟崇祯二年已巳孟冬科吉旦”纪年。塔顶置铁铸宝瓶作刹。1986年11月,公布为河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鹤壁玄天洞石塔位于鹤壁市西南15公里玄天洞旁。明正德七至九年(1512~1514年)建造。又称玲珑宝塔,为四角九级楼阁式石塔,高约12米。最下为须弥座,雕莲瓣、花卉、力士、云龙等。塔身第一层南面辟门,门楣刻“圣境”2字。两侧浮雕武士像,其旁有题铭,一层塔心室内嵌石碑3方,上刻碑额、佛像、佛名、施舍人姓名及地址等。二层以上实心。每层塔檐下雕一斗三升斗拱,三层以上每层东西两面之倚柱上雕托塔力士。二层至九层辟佛龛140多个,龛内佛像已不存。最顶部塔刹已毁。1986年11月,公布为河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荥阳无缘真公禅师塔位于荥阳市东南20公里寺河村洞林寺西。建于明洪武十七年(1384年)。为一座鼓腹瓶形实心喇嘛式砖塔,高10米。下置仰覆莲座塔基,上为宝瓶状塔身,塔南正中嵌青石塔铭“重开山无缘真公禅师塔”。最上塔刹置九级相轮、华盖、宝瓶和宝珠。1986年11月,公布为河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太康寿圣寺塔位于太康县西北22公里高贤集寿圣寺旧址。始建年代无考,明正德十三年(1518年)重修。六角七级楼阁式砖塔,高28.5米。一至六层均在南面辟门,并嵌有石雕佛像和题记。六层总计有石雕佛像211尊,题记14方。各层檐下均置砖雕斗拱。1986年11月,公布为河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许昌文峰塔位于许昌市区东南隅文明寺旧址,又称文明寺塔,建于明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清代重修。为八角十三级楼阁式砖塔,高为49.53米。下为须弥座砖石塔基,四周雕仰覆莲及卷叶纹等。塔身第一层南面辟门,入塔门为八角形塔心室,其上各层亦有门窗,分设塔心室或塔心柱,沿盘旋环梯可登至塔顶。塔外壁每层檐下砌出斗拱,翼角梁的顶端雕刻龙头。塔周围有明清碑刻数通。1963年6月,公布为河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宝丰文笔峰塔位于宝丰县南2.5公里石洼村文笔峰上。创建于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为六角形实心砖塔,高12.6米。下为六角形石座,上建六棱尖顶塔身,无门窗,略似华表。塔身南面嵌碑1方,记述捐资者姓名,其中多属文人,在生员名字中有牛金星之名。这与宝丰香山寺明崇祯三年(1630年)《重修香山寺观音大士塔记》碑阴中“邑人举人牛金星同为一人,当为李自成起义军中重要人物牛金星。可证《明史》云“牛金星卢氏人”不确。1986年11月,公布为河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卫辉镇国塔位于卫辉市区东南隅,护国福兴寺旧址。建于明万历十三年(1585年)。又称灵应塔,为六角七级楼阁式砖塔,高35米。第一层南北两面各辟一券门,内有塔心室,为穹窿顶,设踏道通至塔顶。第二至七层每面各辟一窗,有佛龛,每层檐下施砖雕额枋、斗拱。塔刹早毁,俗称“没顶塔”。1986年11月,公布为河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林州崇善寺塔位于林州市东北15公里上庄村崇善寺旧址。寺建于唐,今已无存。塔建于明成化年间。为覆钵喇嘛石塔,高16.8米。下为石砌双层束腰须弥座,雕仰覆莲、卷草花卉、托塔力士等图案。塔身南面壁门,内有塔心室,室内须弥座雕刻三世佛。室内东壁侧立有清顺治六年(1649年)《重修浮图石佛碑记》载“崇善寺古刹也,殿左浮图七级,创自大明成化间,中间有石佛三尊,年代久远”。塔身之上为两层须弥座,再上为十三天,塔顶宝瓶不存。 平舆秀公戒师和尚塔位于平舆县西南19公里普照寺村北。普照寺是金皇统年间所建,天德年间,秀公戒师和尚为该寺住持,明昌四年(1193年)圆寂,次年八月建成秀公戒师和尚塔。为六角七级楼阁式砖塔,通高14米。塔身辟门窗,檐下置砖雕仿木斗拱。塔顶有石质塔刹,由相轮和宝珠组成。有塔铭纪年“金昌明五年甲寅八月”。 光山紫水塔位于光山县东门外。塔建于明末,清康熙三年(1664年)完工。乾隆年间塔毁,光绪年间重修至第六层。建国复原七层和塔刹。为八角七级楼阁式砖塔,通高27米。第一层辟塔门,内有塔心室和塔道,可逐层登临。二至六层均有四个对称的半圆拱形门,二真二假。每层有叠涩塔檐。塔顶为八角攒尖,上置塔刹。 唐河文笔峰塔位于唐河县城东南1公里望城岗上。建于明晚期,清康熙乾隆年间重修。八角九级楼阁式砖塔,高25.5米。下为石砌塔基。一层塔身为实心,二至九层塔身中空。塔檐下施斗拱。二至八层交错辟以拱形门窗,塔壁有佛龛、塔铭、碑刻和花卉图案。塔顶置塔刹,由铁刹柱、铜刹座、相轮和宝瓶组成。 除上述砖石塔之外,在河南各地还有一些中小型的或保存较差的砖石塔,记述如下。 郑州 开元寺塔建于北宋开宝九年(976年)。仅存塔基,1974年发掘该塔地宫,出有画像石棺,两侧浮雕“释迦牟尼涅NFDA1十弟子送葬图”。 新郑荆王塔东西两座方形七级叠涩式石塔。西塔高3.3米,南面辟佛龛,有塔铭及线刻供养人、罗汉像。东塔形制相同,塔身刻有“般若波罗密多心经”。均有盛唐风格。 新郑卧佛寺塔明成化元年(1465年)建。八角七级楼阁式砖塔。有塔铭和塔刹。高15米。 登封 行钧和尚塔位于少林寺东,建于后唐,方形单层楼阁式砖塔,高6米。有塔铭、塔刹。 登封三祖庵砖塔位于登封市北三祖庵。建于金正光二年(1223年),方形七级叠涩密檐式砖塔,高10.2米,有塔铭、塔刹,另有明碑2通。 登封无言道公寿寓塔位于少林寺南山坡。明天启四年(1624年)建,为五级喇嘛式砖塔。有塔铭、塔刹,高4.3米。 登封三藏庵主常静庵公之塔位于少林寺小金沟。明天启八年(1628年)建。方形三级叠涩式砖塔,高5.5米。有塔基、塔刹及塔铭。 登封法缘大和尚塔位于少林寺李沟。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建。方形三层叠涩式砖塔,高4.7米。有塔基、塔刹及塔铭。 登封山东清源傅律普渡林上太尊浮图位位于少林寺李沟。建于清代,六角形三级楼阁式琉璃砖塔,高4.5米。塔基须弥座有佛像一周,塔檐下施斗拱,各面辟门窗。有塔刹和塔铭。 登封汲妙先师塔位于少林寺李沟。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建。方形三级叠涩式砖塔。有塔基、塔刹及塔铭。 登封善公和尚塔位于初祖庵南山。清代建筑。方形三层叠涩式砖塔,高4米。有塔基、塔刹及塔铭。 登封无名塔位于初祖庵北山。清代建筑。方形单层叠涩式砖塔,高2.5米。上部残。 新密 玉峰和尚塔位于新密表庄乡槐阳寺村西北。建于明正德九年(1514年)。八角三级柱形青石塔,高2.44米。有塔铭。 新密屏峰塔位于市北青屏山。又名文峰塔,建于清顺治十年(1563年)。六角密檐砖石塔,高25米。有塔心室。顶有石质葫芦形塔刹。 新密杨岭塔位于平陌乡杨岭村北。建于清嘉庆十四年(1809年)。方形七级砖塔,高20米,有塔铭。 新密法海寺塔位于密县老城西街法海寺旧址。建于北宋咸平二年(999年),为方形九级石塔,通高13.08米。塔身四周从基到顶,满刻宋文学家秦少游书写的《莲花经》7万言。塔刹由相轮、伞盖、宝顶组成。毁于“文化大革命”。地宫也遭破坏,出土有三彩琉璃塔3座和三彩琉璃匣1个。1963年6月,公布为河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新密超化寺塔位于超花村塔坡。建于唐开元二年(714年)。为超化寺中寺舍利塔,方形十三级楼阁式砖塔,高30余米。“文化大革命”中被拆毁,现仅存塔基。1963年6月,公布为河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洛阳 文峰塔位于洛阳市老城东和巷。始建于宋,元代和明清时期维修。方形九层楼阁式砖石塔。通高28.5米。 偃师永宁 寺塔基位于蔡庄乡龙虎滩村西北。建于北魏熙平元年(516年)。为汉魏故城内主要寺院之一,永熙三年(536年)毁于大火。现存塔基,出土一批方形石柱础和建筑构件,还有一批精美的泥塑佛(头)像。 偃师 孙窑石塔位于寇店乡孙窑村西。建于唐神龙二年(709年)。方形五层石塔,高2.88米。每面雕佛和菩萨。 嵩县 十方海会普同之塔位于白河乡五马寺塔坪。明嘉靖年间创建。六角七级密檐式砖塔,高约12米。有塔铭。 嵩县 五顷寺双石塔位于嵩县车村乡拜石村五顷寺旧址。始建于明。东为文峰塔,方形二级重檐楼阁式石塔,高12.3米。西为喇嘛塔,高近5米。 沁阳性空和尚塔位于崇义乡范村东南。建于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方形五级密檐式砖塔,高4.75米。有塔铭。 鹤壁玄天洞砖塔位于大河涧乡弓家庄玄天洞。清代建筑。方形七级密檐式砖塔,高7.5米,一层有塔心室,二层以上实心,塔刹已毁。 浚县 福胜寺双石塔位于大赉店乡翟村福胜寺旧址。始建于唐,为东、西二塔。东塔方形单层密檐式,高3.45米。基座为双层须弥座,塔心室雕一佛二弟子,并有“惟大唐天宝……”题记。西塔高3.52米,塔上刻“般若波罗密多心经”。 浚县 迎福寺双石塔位于巨桥村南迎福寺旧址。东塔高3.5米,方形单层密檐式,塔身西部刻佛像3尊,北壁有“大宋至和二年(1055年)”6字。西塔与东塔相同。 新乡 千佛塔位于市内小西街,建于明嘉靖十五年(1536年)。方形五级密檐式砖塔,高8.43米。下为须弥基座,塔身雕小佛像1108尊及建塔人姓名、职衔、籍贯等。顶置塔刹。 新乡万圣庵塔位于市北郊潞王坟村南。明代建筑,八角三级密檐式砖塔,高约4米,塔身嵌铭。另有《万圣庵记》碑刻1通。 新乡小石塔位于七里营乡龙泉村西。建于北宋宣和三年(1121年),方形六级密檐石塔,高1.9米。每层四面辟佛龛,内刻一佛二弟子。塔阴刻“大宋宣和三年八月立”题记。 辉县凌 云寺塔位于高庄乡北陆台山凌云寺旧址。元代建筑,六角形六级楼阁式砖塔,高9米。一层檐下有砖雕斗拱。塔旁有明清维修凌云寺碑刻7通。 延津白马塔位于塔铺村。始建于宋。八角九级楼阁式砖塔,高30米。顶层已残。 安阳 扬州塔市西南25公里釜山顶。建于金代,俗称扬州塔。八角石塔,通高12米。下为束腰须弥座,刻有高浮雕八大金刚等。塔身南壁辟门。顶部雕仿木结构挑檐,下置宝瓶塔刹。 安阳兴阳禅寺塔位于马家乡李家庄村北兴阳禅寺旧址。塔建于明,八角七级密檐式砖塔,通高36米。南壁辟门,塔心室内立一石佛,檐下施砖雕斗拱。最上为相轮、宝瓶组成的塔刹。 安阳众乐村塔位于安丰乡众乐村北的古寺旧址上。始建于宋,明代重修。八角密檐式砖塔,仅存四层,上部残破无存,现高6米。檐下施仿木斗拱。南壁辟门,塔心室内有石阶可登至二层。 安阳宝莲寺塔位于郭村乡西郭村宝莲寺旧址上。又称普同宝塔,建于明崇祯七年(1634年),为五级密檐实心舍利砖石塔,有题铭。下为白石筑砌基座,上为葫芦形石塔刹。塔下地宫藏熏瓷舍利罐30余件。 安阳八宝塔位于善应镇东山村南。创建于明代。覆钵式石塔,高10米。下为汉白玉八角形须弥座,镌刻金刚力士、花卉图案。圆柱形塔身,南面辟门,内有石雕佛1尊。塔刹残缺。 安阳香山寺塔位于许家沟乡上庄村南龙凤山香山寺旧址。清代建筑。六角形密檐砖塔,残存二级,高6米。青石须弥基座,南壁辟门并有壁龛。林州文峰塔位于林州城东龙头山。又名登龙宝塔。建于清乾隆十二年(1747年),方形七级密檐砖石塔。有清代《新修龙头文峰塔碑记》碣石3方。 汤阴文笔塔位于县城东南角。又称文峰塔,建于清乾隆元年(1744年)。砖石喇嘛式塔,高13米。内黄大兴寺塔位于亳城乡裴村西大兴寺旧址。始建于唐武德三年(620年),明代重修。八角七级密檐式砖塔,高20余米。檐下施砖雕斗拱,辟拱券形窗。 滑县 黄姑寺塔位于半坡店乡黄塔村北。明正统九年(1444年)建。六角形七级密檐式砖塔,高11米。塔身有收分,二层设砖心室,顶有铁铸葫芦形塔刹。 灵宝麻衣和尚塔位于豫灵镇沐珠峪石旧寺南。宋至道元年(995年)建,明成化十一年(1476年)重修。八角五级密檐式砖塔,高10余米。有塔铭。 灵宝喇嘛塔位于豫灵镇甘家峪东子湖。明代建筑。九层覆钵式塔,高9.8米。太康小吴塔位于逊母口镇小吴村东南。清乾隆年间建。六角六级密檐式砖塔,高14.8米。塔身四、五层辟佛龛,内置佛像12尊。顶部有宝瓶式塔刹。 泌阳 南冲寺石塔位于黄山口乡南冲寺村。建于明正德四年。六角形舍利石塔,高2.76米。塔身外壁刻人物、鸟兽、花卉图案。塔旁有碑1通,上书“圆寂亲教庆公南宋和尚之塔,大明正德四年十月初方立”。 泌阳五龙顶石塔位于黄山口乡刘安村北五龙顶五龙爷庙旧址。为东西二石塔,明代建筑。平面均为六角形,东塔高3.44米,西塔高3.5米。下为须弥座,上有尖状塔刹。 泌阳桃园寺和尚塔位于板桥乡龙脖村南桃园寺旧址。明代建筑。六角形僧人墓塔,由青石砌筑,高2.95米。塔身雕花卉鸟兽图案,塔刹已失。 确山 龟山塔位于朱古洞乡钱庄村西龟山。传建于宋,明代重修。六角二级叠涩密檐砖塔,高8米。须弥座,檐下施斗拱。 确山乐山塔位于朱古洞乡王庄村西。始建于宋,明代重修。六角七级楼阁式砖塔,高14米。塔内中空,每层辟假窗,檐下施斗拱。 确山惠普塔位于城郊郭湾村南泉寺旧址。建于明代。六角五级密檐式砖塔,高5.5米。二层有塔铭,二、三层转角嵌雕砖佛像。 信阳 龙华寺塔位于李家寨乡大王冲龙华寺旧址。清代建筑,高3.65米,方形石塔,由方形须弥座塔基、塔身、塔刹组成。塔身雕花卉与几何图案。 信阳火烧寺塔位于潭家河乡李畈村西南火烧寺旧址。清代建筑,八角七级石塔。高10米。 南阳龙角塔位于市西郊武侯祠南。建于清咸丰四年(1854年)。为六角形七级砖塔,高约11.5米。 镇平宝林寺石塔位于四山乡宝林寺西南。明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建。八角四级大理石塔,高9米。一层为鼓形,通体饰花卉图案,南面辟门,有塔心室。二、三、四层为八面实心施仿木构平檐。二层有佛龛,三层有题铭,四层浮雕动植物图案。 浮雕动植物图案。 西峡石塔位于石界河乡杨盘村白果树沟。始建于唐。方形七层叠涩式石塔,高3米余。塔身有莲花等图案。最上有塔刹。 内乡圣垛寺塔位于马山口镇三岔河村东北。明代风格。八角七级砖塔,高23米。8米以下为空心。塔身嵌石匾“法云僧寺连禅寺”7字,塔顶有尾部相连的石狮面向四方。 淅川 天然佑公长老之塔位于仓房乡下塔院村。明嘉靖十六年(1537年)建。六角五级砖塔,高7米。有塔铭,书“天然佑公长老之塔”;右刻“敕赐显通香岩旋台禅寺,当代住持惠音”;左刻“大明嘉靖拾陆年岁在丁酉冬月吉日徒圆茶筹建”。 桐柏 清泉寺和尚塔位于鸿仪河乡后棚村北清泉寺旧址。清代建筑。方形汉白玉石塔,高1.2米。壁刻文字,记述清泉寺主持生平。 桐柏太白顶塔林位于鸿仪河乡庙村南太白顶。清代建筑。共有六边形或圆形石塔10余座,一般五至七层,通高5—7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