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清时期对云冈石窟的保护与破坏 姚 斌 一、明清前历代对石窟寺的修建概况 云冈石窟历经隋唐辽金,代有修建。唐贞观十五年(641年)由当地守臣对云冈石窟进行修建。咸亨三年(672年)俨禅师修孝文石室故像。 辽对云冈石窟进行连续12年之久大规模的修整,建立云冈十寺。 金代改拨河道,重修灵岩大阁,建寺庙、围围墙、开山门。 二、明代对云冈石窟的破坏 1、明建城堡对石窟的破坏 “朱修圐圙,清修庙”,明代大同作为九边重镇之首,成为首都的北大门,驻军13万,战马5万匹,管辖内外长城8百余里。先后修内五堡、外五堡、塞外五堡、云冈六堡。云冈堡于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土建,因地形卑下,北面受敌,于万历二年(1574年)又建新堡于窟顶,因新堡缺水,复于二堡相联;东西修筑连墙二道。将石窟一分为三,肢解分割,支离破碎,在众多军士长期侵凌下,使石窟遭到破坏。 2、明代烧荒对云冈树木环境的破坏 明代大同为防蒙古,便于瞭望,每到深秋草木枯槁后都要点火烧荒,已成为明代防御的一项“国策”。云冈堡作为大同镇72城堡之一,同样年年烧荒,致使云冈千年古树全部毁掉,由昔日的“树木蓊郁”变成一片焦土,使云冈水土流失,风沙遍地。 3、张天琳火烧云冈十寺 明未李自成率领的大顺军攻占大同,挥戈北上,留过天星张天琳镇守大同。张驻扎云冈,将云冈木构窟檐全部烧毁,“色楯连延,层檐竦峙”的十寺成为灰烬。 三、清代对石窟的修建和破坏 1、清历朝对寺庙的修建 清初姜瓖降而复叛,多尔衮亲自督战围攻大同达9个多月,城陷后,对大同进行了最野蛮的屠城,大同废,不立官。佟养量却一头扎进云冈石窟修寺庙,建窟檐。清代云冈经历了顺治三年、八年、康熙三十七年、乾隆三十四年咸丰十一年、同治十二年、光绪二年等重修石窟寺,按照清代对寺院的要求,以石窟楼阁、佛殿为主体,形成多重寺院式布局,按中轴线布置建筑,保持传统寺庙戏台、山门、钟鼓楼、过殿、大佛阁、配殿的格局。 2、金装彩绘佛像 云冈石窟金装彩绘佛像,远在辽金前就已进行,清代尤最,(以顺治、康熙、乾隆、咸丰、同治、光绪历朝重修碑文印证)。 3、破坏性的保护 清代补修佛像时,采用传统的打孔、嵌入木栓、缠麻、涂泥、彩绘的办法,虽在防风化上也起了一定的保护作用,却对石雕形成极大的破坏,使原造像遍体鳞伤,泥皮一掉,满目疮痍,起到以积极的保存修补方法,因方法拙劣,却起了消极的破坏作用。这种“保护”是违背科学的,属破坏性的保护。 云冈石窟历经1500年来,保护与破坏并存;自然风化与人为毁坏同在。之所以能够保护至今,就在于历代历朝上至帝王将相、地方官员,下至黎民百姓、僧侣信徒,他们捐俸禄,上布施,对石窟进行了多次修整保护,使石窟主要洞窟依在,主要造像依存。只有在新中国成立后,石窟才真正走上科学研究、科学保护、科学管理的轨道上来,从而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姚斌 男,大同市地方志办公室编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