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工巧明 地理 雕塑 绘画 建筑 历史传记 农工商业 书法 天文 舞剧 哲学 其它护持
 
 

华林寺沧桑与西来初地古迹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华林寺沧桑与西来初地古迹
  冯沛祖
  华林寺是广州西关占地最广、年代最古、名声最著的佛寺。
  西来初地是广州的佛教胜地,因中国禅宗初祖菩提达摩在此登陆,结草为庵并传播“禅宗妙 旨”而得名。
  约在东汉末年,佛教入传广州,至今历经一千七百余年,其间曾建有寺庙庵堂甚多,据现存 史料来看,大小约近百座。屡建屡毁,大多毁而失建,不复存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地 域的变迁、人口的剧增,至清代后期,广州寺庙已所剩无多,其中最著名者当为“五大丛林 ”1:光孝寺、大佛寺、海幢寺、长寿寺、华林寺,后两者位于城外西关(今荔湾区)。民国 前,长寿寺被毁。据美国人亨特著《旧中国杂记》载,长寿寺于1881年11月16日“被暴徒捣 毁,刻下仍在燃烧”;而据《广州百年大事记》载,1904年3月,“长寿寺被毁,寺产尽没 入官”,此后再无重建。西关最著名的佛寺便是华林寺了2。
  华林寺的前身是西来庵,西来庵的创建相传是菩提达摩。
  西来初地与西来庵
  菩提达摩是南天竺(今印度)人、据说是香至王的第三子、西天禅宗第二十八代祖。相传他是 遵从师父的临终训谕,东来中国弘传“禅宗妙旨”的。他乘坐装载宝物的大船,经过在海上 的漂泊,于梁武帝普通七年(公元526年。一说在普通元年,即公元520年。一说在大甬元年 ,即公元527年)来到广州,由于后来其传教影响大,他被中国佛教徒尊为中国佛教的禅宗初 祖。
  南朝时期的广州,其珠江北岸在今天的上下九路、大德路一线;也就是说,今天上下九路以 南的繁华市区,当年并非陆地,而是一片珠水荡漾。达摩登岸的地方,在今天西关下九路北 侧西来正街一带。达摩登陆后,便“卓锡是间”1,开始他的宗教活动,约在今华林寺所在 地“结草为庵”,开中国佛教禅宗之源;后人因之名此地为“西来初地”,这名称沿用至今 ;而该庵则称“西来庵”。今西来正、西来后、西来西、西来新、西来东等街巷均由此而得 名。
  西来庵改名华林禅寺
  达摩建西来庵后1100多年,即清代初年,宗符禅师从福建的漳州游方到了广州,他是禅宗法 系五宗之一临济宗的第三十二传法嗣,跟当时的岭南著名诗人程可则、梁佩兰、陈恭尹等人 都有交往,这些文人便劝他留在广州,在西来初地修建寺庙。宗符于是居住在西来庵,一边 传法讲道,一边募集资金,于顺治十二年(1655)对西来庵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建,引入河流为 功德水,植林木为祗树园,在寺周“环植树木,蔚成丛林”,首次修建了大雄宝殿,然后又 修建了达摩堂、楼阁、禅房、堂庑、寮室,同时改庵名为华林禅寺;其范围大概是东起今新 胜街,西邻今毓桂坊,南临今下九路,北至今长寿路一带,占地二万多平方米。此后寺内僧 侣云集,香火日旺,成为当时广州佛教“五大丛林”之一。
  继宗符之后,嗣法弟子离幻和尚又继续修建华林寺十年,并撰有《华林禅寺开山碑记》,记 录了寺院的重修过程。樊封有咏《华林寺》诗:“典文充藏律三千,毕世探搜苦未全。一苇 航来无字教,南宗从此衍空禅。”今华林寺前、华林新街、华林北横、华林南横等街巷便是 因华林禅寺而得名。
  大雄宝殿建成后46年,即清康熙四十年(1701),在华林寺内建造了用星岩白石结砌而成的舍 利塔,高约7米,外观六面七层,每面均有门,刻有花纹,玲珑精致。塔基内埋藏了佛祖舍 利22颗,从外至内用石、木、铜、银四重套匣贮放。经过了140余年,到清道光二十六年(18 46),华林寺又一次大兴土木,这回是当时的住持和尚祗园奉朝廷的诏命着手修建后来著名 的五百罗汉堂。五百罗汉是什么神灵呢?这在佛经里有不同的说法,有的说他们是跟随佛祖 释迦牟尼听法传道的五百弟子;有的认为是指灭度后第一次结集或第四次结集《三藏》的五 百比丘;有的说是五百只大雁所化;有的说他们的前身是五百只蝙蝠;甚至有说他们的前身 是五百强盗的。这各种说法中似以前两种的说法较为合理。
  修建五百罗汉堂
  在华林寺修建五百罗汉堂首先面临的一个难题是:该到哪儿找塑像的蓝本呢?据清代罗文俊 《新建华林寺五百罗汉堂碑记》所载,当时广东庙宇塑有五百罗汉像的,有韶关延祥寺经楼 、曲江南华寺、丹霞锦石岩、东莞资福寺,但这些罗汉像要么是规模太小,要么是壁塑,要 么早已倾圯,都不足以作为新塑像的楷模。主持此事的祗园长老于是亲往浙江等地考察,最 后认定杭州西湖净慈寺内的五百罗汉塑像最佳,于是把它们的容貌仔细描绘下来的,“归而 模塑”,另筑一间田字殿以供奉。整个工程从动工到落成,历时五年建成。樊封在《南海百 咏续编》中记载当时的情形是:“心香慧炬,倾动三城焉。”
  这间田字殿其实就是一座大殿堂,坐北向南,水磨青砖墙,花岗石脚,硬山顶,灰塑瓦脊, 碌灰筒,檐口为琉璃勾头,滴水剪边,平棋天花施草屋梁。面阔31米,进深44米,面积达1364平方米,内有四个天井采光,显得明亮开朗。
  堂中除供奉释迦、阿弥陀、弥勒这三宝佛外,便是分别回廊两侧的那五百罗汉木雕像,这些 雕像显现出当时手艺人高超的雕刻艺术:一个个安坐在一米多高的砖座之上,体形大多与普 通人一般大小;精彩的是他们的神态,有的低眉合十,有的笑逐颜开,有的安祥静坐,有的 怒目圆睁。正所谓“塑像庄严,生面惟肖”1。从容貌来看,有中国人、印度人、日本人, 还有西洋人。其中位列一百号的罗汉(善德尊者),头戴阔边帽子,唇颌间胡须墨浓,十足一 个拉丁人模样,被人认为他就是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此像现藏威尼斯科雷尔博物馆。 这事说来有点令人匪夷所思,因为马可?波罗绝非佛教徒,更不会是罗汉。另有一尊“成就 佛”,放在堂奥深处,高踞于砖座的椅子上,皇冠龙袍,有君临南面的气象。当时堂内中心 还建有一座青铜铸造的阿育王塔,高4米,重750公斤,中部四面各有一佛,每层均有不同图 案的花纹,十分精致。在今天看来,这些都是极具价值的文物。清光绪元年(1875),《羊城 竹枝词》结集成书,其中一首写到华林寺的五百罗汉,诗云:“共向华林种福田,痴情儿女 最堪怜。低头五百阿罗汉,一个心香乞一年。”可惜的是,这些珍贵艺术品后来在“文革” 中全遭了厄运。
  在五百罗汉堂建成后的第八年(清咸丰九年,公元1859年),祗园长老带着徒弟勤安再次进京 ,请求朝廷准予在华林寺内收藏佛家经籍,但没有下文。七年后(清同治五年,公元1866年) ,祗园突然去世。勤安再次向朝廷提出请求,朝廷随后颁诏,准华林寺藏经13000卷,并赐 八件珍宝以同镇山门。勤安和尚随后从水路把这些佛门物品运抵华林寺,并为此在寺内另辟 尊经阁以收藏。
  华林水粉与五眼古井
  原在华林寺内有五眼古井。相传五眼古井为菩提达摩居留西来初地时带领开挖,因有五个泉 眼,通称“五眼井”,又名“达摩井”;又传五眼井水能止烦渴,疗疾患,颇为神异。
  清道光年间,有一位年约六十的西樵山老斋僧来华林寺挂单,用井水疗头顶终年不愈之癞疾 ,百日而愈,临别前授以华林寺同门制粉之法,带领众僧打来五眼井水,碾米磨浆,蒸出一 种晶莹亮丽、细滑可口的粉中妙品来。此后华林寺和尚便以五眼井水蒸粉,在斋堂做香客供 品,被称为“华林水粉”。不少香客吃完后还买些回家。不久,西关很多食肆便来华林寺订 购拿回去出售。华林水粉因而成名,可与沙河粉相比美。
  民国后,华林寺被拆建民房,五眼井水变了味,华林水粉亦从此消失,所幸五眼古井犹存, 位置在今华林寺东南面不远、华林一巷东端。外有铁栏保护,四眼分别四角,正中一,左边 墙壁嵌有一块古碑,碑周刻龙,额刻“敕封广济相君庙碑”八字,乃清朝道光皇帝御赐龙碑 ,碑文记载广州三元里乡民在抗击英军入侵时受到神灵保佑,天降大雨,淋湿英军火药枪械 等史事。不失为广州西关的一个文物景点。
  星岩石塔与佛舍利
  自从陈起凤丐帮大本营撤出华林寺后不久,清末宣统二年(1910)二月,华林寺里出现了一次 政治活动:“中国改良会”在寺里宣告成立,希望能对推进当时正闹得风起云涌的中国立宪 运动有所作为,可惜该会后来除了发动了几次赈灾外,别无建树,终于在1912年夏解散。这 时历史已进入民国了。
  民国期间,广州城中的宙宇陆续被拆毁以兴建民房。1918年10月,广州市政公所成立,开始 大规模拆掉旧城墙,并建筑马路。1923年9月,市政当局为筹募军费,将华林寺作价拍卖。 幸得寺僧筹款,并得施主馈赠,华林寺得以保住僧舍、库房及“五百罗汉”和“龙天常住” 两座殿宇,而其他寺区便被改为街道并建造了民房。从此,占地甚广的华林寺1寺地大为缩 小,那“环植树木,蔚成丛林”的景观更不复得见,而上文讲过的那座清康熙四十年建于华 林寺内的星岩石塔便因此而孤兀地立于华林寺前街道中心。
  由于石塔阻路,1965年4月3日,星岩石塔被一层层拆卸,准备移到解放北路的兰圃。在塔基 中心一米深处掘出了一个长方形的石函,内藏一个边长175厘米的扁方木盒,松香封裹, 盖面有“佛舍利”三个朱色字(舍利,梵语“身骨”的音译,指佛或高僧火化后烧剩的骨头 。亦称舍利子。《魏书?释老志》:“佛既谢世,香木焚尸,灵骨分碎,大小如粒,击之不 坯,焚亦不焦,或有光明神验,胡言谓之舍利。弟子收奉,胃之宝瓶,竭香花,致敬慕,建 宫宇,谓为塔。”相传佛祖释迦牟尼火葬后,有八国国王分取舍利,建塔供奉。从此开后世 供奉舍利的风气),木盒内藏一尺见方的方铜盒,盒盖刻“大清康熙辛巳孟秋华林寺主持沙 门之海敬合”19字(康熙辛巳年即康熙四十年、公元1701年。“孟”指每季的第一个月,孟 秋即农历七月),开启密闭的铜盒,虽已过了264年之久,仍可嗅到浓郁香气。只见盒底散置 有38粒大小不等的珍珠,3粒琥珀珠,周身铭刻莲花和圆点纹,盖面有梵文七个,后来被专 家破译,意为盒中所装是“释迦如来真身舍利”。
  银盒开启,只见盒中盘绕着一枝亮灿灿银质莲花,其中11朵华光四溢的银白色复瓣莲花环拥 着正中金黄色的最大一朵,每朵莲花中间都有莲房,莲房有盖子盖着,佛舍利就贮于莲房内 ,计共22粒,其中白色的14粒,红色的4粒,黑色的3粒,绿色的一粒,均细小如豆。这是广 州首次发现有关佛教的地下文物,也是当时国内第一次发现数量如此之多的佛舍利。
  这些佛门宝物随后被交给市宗教事务处(现宗教局)保存处理,不久又移交市园林局保存,19 96年7月,终于璧还华林寺,只是珍珠与舍利子均比资料记载少了一颗1;而被移到兰圃的星 岩石塔,也于1994年迁回华林寺内,安放于跟寺门相对的西端。这一珍贵的古代石雕艺术品 ,虽历近三个世纪的风风雨雨,仍保存完好,可谓广州佛门幸事。
  古刹劫难与重生
  由于年久失修,广州佛教五大丛林到民国初年已无一完全者,1920年出版的《续羊城竹枝词 》反映出20年代前后广州社会风气时尚之一斑,中有“五大丛林半劫灰”句;而1851年建成 的华林寺五百罗堂,历百年岁月,更形残破。1957年,广州市政府对之进行了修建。
  1963年,广州市人民政府公布华林寺为市文物保护单位。
  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破四旧”狂潮席卷全国,宗教活动自然在横扫之列,且首 当其冲;一时间,罗汉堂里的佛像、罗汉像被全部砸毁,无一幸免;阿育王塔不知去向。随 后,殿堂被工厂占用作工场,宗教活动停止。
  1979年,华林寺寺堂旧址被改建成四层楼房。
  1983年,广州市政府重新核定公布华林寺为市文物保护单位。
  1986年6月,华林寺经修葺后重新开放,被占房屋逐步收回,并集资重修殿堂和重塑五百罗 汉像。
  罗汉堂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89年向群众开放,并按当年的图样着手重塑五百罗汉像 。
  1993年农历六月,在罗汉堂侧面重新修建的达摩堂奠,1997年竣工。
  遭受了“文革”浩劫的华林寺,经过近20年重建修葺,仍以广州西关声誉最著的佛寺而闻名 于世。
  今日华林寺
  经千百年风雨沧桑,今日华林寺已不复有当年“丛林”风采了。门前一带,是成行成市的玉 器墟,人声鼎沸,熙来攘往,热闹非常。门前左侧,有一用铁栏护卫的小假山园林景色,一 泓清水浮游十数金鲤。假山北端竖一石碑,直书“南粤古丛林”五字,为隶体。左直楷书: “萧梁大通元年,达摩尊者自西域航海西来建寺,西来庵之改建华林为清顺治十二年。考达 摩来华先诣广州,盖华林为中国禅宗之发祥地也。”1
  山门朝东,横额为“华林禅寺”。两旁一副对联,过去之联为卢福普所撰,写的是“法雨化 分千佛国,昙云初护五羊城。”2联语颂扬佛法宏大,又追述了广州城的历史。今联为:“W 华严世界现十万诸佛,林笼鹫山隐五百应真。”3联为鹤顶格,上下联第一字嵌“华林”二 字。
  进山门,正对西端高耸着的星岩石塔,南面则是一列小平房,首间为功德堂。功德堂旁边是 “初祖达摩堂”,门前一副对联:“无法向人说,将心与汝安。”表达出禅宗那种“不立文 字、直指人心”的“妙旨”。对面的达摩堂正在修建,等竣工后,再把达摩像移过去受世人 的供奉。
  这初祖堂附近空地有一座“宝鼎”,鼎中香烟缭绕,宝鼎正对着的便是五百罗汉堂。
  依建造佛寺的体制,大雄宝殿方为正殿1,内供释迦牟尼等三宝佛;今天的华林寺没有大雄 宝殿,五百罗汉堂成为主殿,也是寺中唯一的殿堂。
  殿门两旁各站一个高顶殿檐的“金刚力士”,手执金刚杵(传说为古印度最坚固的兵器),瞪 眉怒目、龇牙咧嘴,凶神恶煞。这是警卫佛的夜叉神。据《大宝积经?密迹金刚力士会》所 载,此神原是法意太子,后来成为佛的五百名随从侍卫的首领,尽镇守山门之责。我国民间 不管他来历如何,神通多大,俗称之为“哼哈二将”的便是。

 
 
 
前五篇文章

冯国瑞与麦积山石窟

原南阳县志佛教记载

禅画

南阳佛教文化旅游资源

南阳历史上爱民如子的父母官范仲淹与佛教的渊源

 

后五篇文章

金华万佛塔出土石经幢考辨

略论玄奘《大唐西域记》的中国本位思想及其影响

论敦煌莫高窟《维摩诘经》壁画

论云冈石窟开凿年代

麦积山石窟雕塑艺术论略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