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敦煌壁画中飞天之研究 [ 作者:袁光明
【资料形态】硕博文库|中国台湾 【文献属性】[台湾]中国文化大学,艺术研究所美术组硕士在职专班,2002年度,硕士学位论文 【出版年代】2003年 【文章标题】敦煌壁画中飞天之研究 【英文标题】The Flying Art of Dun-huang Wall-paintings 【文章作者】袁光明 【指导教师】孙家勤 博士 【文章页数】150页 -------------------------------------------------------------------------------- 【中文关键词】敦煌|壁画|飞天 【英文关键词】Dun-huang; Wall-painting; Flying Art -------------------------------------------------------------------------------- 【中文摘要】(一)研究动机:飞天在敦煌壁画绘画艺术题材中是一支奇葩。在众多佛教艺术题材中也别具一格,她属于一种佛教造型艺术。飞天以在中国敦煌地区,以及在敦煌壁画中出现最多,原始的意义在于“教化”的目的,以及提升人对于“美学”的一种概念与“美”的标准。透过对飞天的研究,不但可了解中国文化中美的本质,亦能了解佛教文化透过汉文化的洗礼,又再度重新创造出更深沉,更富有内涵的新的佛学理念出来。因此希望藉由对敦煌壁画中飞天的研究,来探讨飞天思想在中国文化中的价值和影响。 (二)研究方法:本论文在研究方法上分为三部份。第一部份探讨飞天的起源和飞天在敦煌壁画中关于“出生”的问题所形成的观念。第二部份探讨的是飞天在敦煌壁画中所展现的形式和活动范围。第三部份是探讨飞天在中国人精神领域中所展现的价值观。因此,举凡宗教的、思想的、时代背景的、舞乐的、绘画技法的演变,以及对后世的影响状况,皆在此论文中有所探讨。 本研究藉由文献的收集,与历史上已出现的考证数据,以及地理、历史、宗教经典、古籍等书籍、画册,寻找敦煌壁画所描绘之内容,加以比对、印证、引证而成。 (三)研究结果:本论文之研究心得是敦煌壁画中的飞天不但创造了极乐世界的精神凝聚力,本身意义不并不限于“美”的展现,实则赋有提升佛教艺术内涵的功能,也赋有文化上、艺术史、画史时代意义的传承价值。完成了中国人在追求性灵至美的精神领域中一种完美的型式。因此飞天对于现今的人来说,其意义是多方面的。 【英文摘要】Research Motive:The Flying Art is a marvelous and unique subject of Dun-huang Wall-painting. It not only has a special style in Buddhist Art but also belongs to a kind of Buddhist Modeling Art. Most Flying Art were discovered in Dun-huang especially appeared on the Dun-huang Wall-painting. The initial target of Flying Art is to educate, inspire, and promote the admiration of Western Paradise to Chinese people. Since Flying Art was developed more than 1000 years, it gradually formed a aesthetic concept to involve and move Chinese nowadays. Through the research of Flying Art, we can not only realize the aesthetic of Chinese culture but also the new Buddhist concept involved by the culture of han. By the research of the Flying Art of Dun-huang Wall-painting, I hope to explore and discuss the Flying Art’s value and influence in Chinese culture. Research Methods:The methods adopted in this thesis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parts: (1) a discussion of the origin of the Flying Art and the Flying Art showed “birth” ideas in Dun-huang Wall-painting. (2) a research of the style and the sphere of activities in the Flying Art of Dun-huang Wall-painting. (3) the value and aesthetic of Chinese involved by the Flying Art of Dun-huang Wall-paintng. The research contains the development of religion, ideology, times background, dance and music, and painting skills. It is basis on the collection of textual researches, and also the classics of geography, history, and religion. Research Results:As to creative works, I found that the meaning of Flying Art of Dun-huang Wall-painting is not only limited to spread out the “beauty”, it is given to promote the cultivation of Buddhist Art and pass on the times and culture meaning in Art and Painting history. The Flying Art of Dun-huang Wall-painting has shown Chinese a perfect style to go after the wonderful spirit and characteristics. -------------------------------------------------------------------------------- 【论文目次】 目 录 第一章 绪 论 1 第二章 飞天的起源与发展 4 第一节 飞天的涵义和出处 4 第二节 早期“飞天”的起源地和发展史 7 第三节 飞天随佛教传到敦煌的经过 11 第三章 敦煌壁画中飞天出生图像形制之变化 16 第一节 敦煌壁画中飞天出生图的内容与产生 16 第三节 敦煌壁画中飞天出生图的系谱 26 第四章 飞天在敦煌壁画中出现的内容和绘画形式 42 第一节 以朝代变化来看飞天出现的内容和绘画形式 42 第二节 以构图形式来看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内容和形式 48 第三节 以职能来看敦煌壁画中飞天的内容和形式 58 第五章 从敦煌壁画中飞天的盛衰 来看飞天汉化的过程 68 第一节 从历史、地理背景来探讨 敦煌早期飞天汉化过程 70 第二节 隋唐时代敦煌壁画中极度“辉煌期”的飞天 78 第三节 敦煌壁画中“衰落期”的飞天 81 第六章 飞天的音乐、舞蹈及舞具 84 第一节 敦煌壁画中飞天的音乐活动 85 第二节 飞天在天空中舞蹈的形式 96 第三节 飞天与云彩、天衣之关系 102 第七章 飞天的浪漫性 114 第一节 飞天具有意象上的浪漫性 114 第二节 飞天具有内容与思想上的浪漫性 117 第三节 飞天具有构图的浪漫性 119 第四节 飞天具有色彩的浪漫性 123 第八章 敦煌壁画中飞天的服饰造型 126 第一节 南北朝时代敦煌壁画中飞天的服饰造型 126 第二节 隋唐时代敦煌壁画中飞天的服饰造型 128 第三节 五代、宋代时的飞天服饰装束 131 第九章 结论──飞天的艺术价值及对后代的影响 135 参考书目 142 [ 参考文献] -------------------------------------------------------------------------------- 【参 考 书 目】 一、中文书籍 《1990年敦煌等国际研讨会文集(石窟艺术篇)》,敦煌研究院,辽宁美术出版社出版。 《大方度佛华严经卷七》、〈大正新修大藏经第九册〉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七。 《大正大藏》,〈法华玄赞〉。 《大正大藏经》第25第123页a,〈初品、放光绎论余〉。 《大度智论》卷十,《一切经音义》。 《旡量寿经》卷下。《大正大藏》第29卷第44页a 《弘明集》,宗炳,《明佛论》四部丛刊初编〉,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65。 《弘明集》,孙绰,《喻道论》〈四部丛刊初编〉,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65。 《玄应音义》,《一切经音义》卷31。 《妙法莲华经》,《大正新修大藏经》第9册。 《法华经》〈提婆迗多品〉《大正大藏经》 《法华经摩品》《一切经音译》。 《长阿含经》,《大正新修大藏经》第1册。 《阿弥陀经》,《大正新修大藏经》第12册。 《段文杰敦煌研究五十年纪念文集》,敦煌研究院, 1996年8月。 《起世经》,《一切经音义》。 《敦煌石窟全集》,敦煌研究院主编,香港商务印书馆,1999年。 《敦煌石窟珍品》,香港广汇贸易有限公司印行,2002年。 《敦煌吐鲁蕃研究》第一卷(1995),北京大学出版社。 《无量寿经》,《大正新修大藏经》第12册。 《新唐书》,〈礼乐志〉 《维摩诘经》,《大正新修大藏经》第14册。 《维摩诘经》卷一。《一切经音义》。 《慧琳音义》《一切经音义》卷11。 《观无量寿佛经》,《大正新修大藏经》第12册。 大正一切经编辑委员会,《大正新修大藏经》,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据日本大正原版影印,1987。 五代.刘昫等撰,《旧唐书》,明嘉靖刊本。 文豪着,《中西交通史上、下》,台北文化大学,民72年。 牛龙菲着,《敦煌壁画乐史资料总录与研究》。 王伯敏着,《敦煌壁画山水研究》,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2000年12月第1版。 王廷寿“鲁灵光殿赋”,萧统编《文选》卷11,中华书局,1997年。 王寿南着,《隋唐史》,台北:三民书局,1994年。 北齐.颜之推着,《颜氏家训:勉学篇》,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出版,民68年。 北魏.杨衒之着《洛阳伽蓝记》。〈中国历代经典宝库,开卷古典系列〉,时报文化公司出版,72年11月。 石窟艺术篇,《1987年敦煌石窟研究国际讨论会文集》,迈亭美术出版社。 吉永邦治着,《飞天》,日本源流出版,1982。 吉村怜着,卞立强,赵琼译《天人诞生图研究》,〈敦煌石窟中天人像的系谱〉,中国文联出版社。 吉村怜着,卞立强、赵琼译,《天人诞生图研究》,「卢舍那法界人中像研究」,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2002年1月出版。 吉星台撰,《敦煌早期壁画风格初探》。 向达着,“莫高榆林二窟杂考”(“文物参考数据”第2卷第5期,1951年) 伯希和着,耿升、唐健宾译,《伯希和敦煌石窟笔记》,兰州市,甘肃人民出版社,1993年。 吴钊、刘东升编着,《中国音乐史略》,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新华书店北京发行所。 宋.王钦若撰,《册府元龟.外臣部》“朝贡”,台湾商务印书馆,1988。 宋.司马光着,《资治通鉴》李国祥、顾志华、陈蔚松主编,台北古籍出版社,2000年。 宋.范晔,《后汉书》(点校本),台北,鼎文书局,1992年。 宋.陈旸撰,《乐书》,善本书,钞本。 宋.欧阳修,《新唐书》(点校本),台北,鼎文书局,1992年。 李玉珉、林保尧、颜娟英合着;《佛教美术》,台北,东华书局,民81年,第一版。 李白诗《登瓦棺阁》。 李亚珉主编,《中国佛教美术论文索引1930-1993》,新竹,财团法人觉风佛教艺术出版社,北京,1997年。 周大正着,《敦煌壁画与中国色彩》,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年7月第1版。 季羡林主编,《敦煌学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1998年12月,第1版。 林保尧编,《敦煌艺术图典》,台北艺术家出版社,1991年。 林梅村着,《汉唐西域与中国文明》,文物出版社,新华书店经销,1998年5月第一版。 姜伯勤,《敦煌吐鲁番文书与丝绸之路》,文物出版社,北京,1994年。 姜伯勤着,《敦煌艺术宗教与礼乐文明》,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北京,1996年11月出版。 后秦.释僧棨选注,《维摩诘经卷一》。 段文杰着,《段文杰敦煌艺术论文着》,甘肃人民出版社,1994年6月第1版。 胡平生、张德芬编撰,《敦煌悬泉汉简释粹》,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2001年8月第1版。 范兴儒,《敦煌飞天》,兰州,敦煌文艺出版社出版,1995年第1版。 唐.元稹,《文氏长庆集》,收于《四部丛刊正编》,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65年。 唐.元稹诗《胡旋女》。 唐.白居易诗《题周皓大夫新亭子二十二韵》。 唐.杜佑,《通典》(点校本),北京,中华书局,1988年。 唐.房玄龄撰,《晋书》,食货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3-1986。 唐.段安节,《乐府杂录》 唐.段成式着,《酉阳杂俎》,台北汉京文化事业有限公司印,民72年。 唐.韦渠牟诗《步虚词》。 唐.魏征撰,《隋书》裴矩传,台北中华书局,1971。 晋.干宝着,《搜神记二十卷》,黄涤明译注,台北,台湾古籍出版社,1997年。 晋.崔豹撰,《古今注,舆服志》,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1996。 晋.郭璞注,《山海经》,明嘉靖间长洲黄省会刊本,善本书。 晋.陈寿着,《三国志》仓慈传,长沙商务印书馆,民25年本。 高明士,《敦煌官方的祭祀、礼仪》、《1994年敦煌学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1994年4月。 高金荣着,《敦煌石窟舞乐艺术》,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2000年6月第1版。 高国藩着,《敦煌俗文化学》,上海三颐书店,1911年11月。 常沙娜着,《敦煌历代服饰图案》,香港万里出版社,1986年。 常书鸿着,《敦煌飞天》,中国旅游出版社主编。 常书鸿着,《敦煌艺术宝库》第二册,敦煌文物研究所主编。 张大千着,《莫高窟记》,故宫博物馆出版,1985年。 张弓着,《汉唐佛寺文化史》(上)、(下),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12月。 张清治着,《道之美─中国的美感世界》,〈根生丛书2〉,ISBN 957-9027-07-2。 敦煌文物研究所主编《敦煌艺术宝库》共5辑。 敦煌文物研究所编,《1983年全国敦煌学术讨论会文集》,兰州人民出版社,1987年出版。 杨雄着,《敦煌论稿》,甘肃文化出版社,1995年。 杨荫浏着,《中国古代音乐史稿》,丹青出版社出版。 董锡久编,《敦煌舞蹈》,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1992年。 宁强,《敦煌佛教艺术》,台湾高雄,复文图书出版社,1992年。 汉.王充撰,黄晖校释,《论衡校释》,《新编诸子集成》一,北京,中华书局,1990年。 汉.刘向编,《楚辞》,明万历庚申(48年),乌程闵齐。 赵敏主编,《中国壁画全集.石窟壁画》,辽宁美术出版社出版。 刘建着,《佛教东渐》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7。 刘进宝着,《敦煌历史文化》,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2000年6月第1版。 刘诗平、孟宝实着,《敦煌百年一个民族的心灵历程》,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2000年8月第1版。 郑汝中、台建群主编,《中国飞天艺术》,安徽美术出版社,2000年11月出版。 郑汝中、台建群主编,《敦煌石窟全集14》飞天画卷,香港商务印书馆有限公司出版,2002年9月第1版。 晓凯等着,《永恒魅力:古希腊罗马艺术》,吉林美术出版社。 霍旭初着,《龟兹干闼婆故事壁画研究》,〈敦煌研究〉,敦煌研究院出版。 谢稚柳着,《敦煌艺术叙录》,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 苏莹辉着,《敦煌学概要》,台北中华丛书编审委员会,民53年。 二、西洋书籍 Benoy K, Behi; “THE AJANTA CAVE — Artistic wonder of Ancient Buddhist India”, Harry N. Abrams, Inc., Publishers., 1998. Burgess, James, 1832-1916., “The Gandhara sculptures / Jas. Burges” Delhi; Bharatiya pub. Honse, 1978. By ERNIN PANOFSKY, “PANOFSKY TOMB SCLUPTURE”, Edited by H.W. Janson; THAMES AND HUDSON, LONDON, 1964. JEJU NATIONAL MUSEUM, “7000 Years of Korean Arts”. Lyons, Islay, 1922- “Gandharan art in Pakistan”, [New York] Pantheon Book, [c1957]. Rao, Manjushri, “Sanchi sculptures, an aesthetic and cultural study / Manjushree Rao” New Delhi; Akay Book Corp.; Delhi: Distributor, Vidyanidhi Prakashan, 1994. Robert Knox, “AMARAVATI — Buddhist Sculpture form the Great Stupa”, by British Museum Press, 1992. Sullivan, Michael, 1916-; “The cave temples of Maichishan”,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69. Waldschmidt, Ernst., “Gandhara Kuscha Trufan: ?ine einfuhrung in die fruhmittelalterliche kunst zentralasiens.” Leipzig: Klinkhardt and biermann Verlag, 1925. Whitfield, Roderick, “Caves of the thousand Buddhas: Chinese art from the silk route” 三、期刊 《敦煌吐鲁番研究》第一卷(1995),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 《敦煌艺术专号》,《工笔画,2002-1,总编第25期》,工笔画学会出版,2002年6月1日出版。 王克芬着,《敦煌「舞谱」残卷探索》,新疆艺术期刊1986年1月刊出。 桶口隆康着,蔡伟堂译,《敦煌石窟系谱》,敦煌研究,1990:4。 万庚育着,《敦煌早期壁画中的天宫乐伎》,《敦煌研究》第Ⅴ,1988年,1998年5月出版。 赵世骞着,《丝绸之路与文化交流》,新疆艺术期刊,1987年1月刊出。 刘靖着,《敦煌艺术产生的文化背景》,兰州西北师院学报编辑部,1990?11。 刘慧芬着,《胡旋舞与胡腾舞》,故宫文物月刊第55号,第五卷第七期,民76年10月出版。 刘慧芬着,《唐代乐舞研究之五》,故宫文物月刊第58号,第五卷第十期,民77年1月出版,79页。 刘慧芬着,《舞容闲婉,曲有姿态的清商伎》,故宫文物月刊60号,第五卷十二期,77年3月,118页。 刘慧芬着,《踊跃动息话龟兹》,故宫文物月刊第56号,第五卷第八期,民76年11月出版。 霍旭初着,《龟兹乐与道教》,新疆艺术期刊,1988年1月刊出。 苏莹辉着,《从飞天「伎乐天」看莫高、榆林二窟的绘塑艺术》,佛教艺术期刊第二卷,1986年11月。 饶宗颐着,《敦煌曲与龟兹乐》,新疆艺术期刊1986年1月刊出。 五、论文 徐矗明着,《敦煌壁画研究》,文化学艺研所硕士论文,53年度。 陈国宁着,《敦煌壁画佛像之研究》,文化大学艺研所硕士论文,59年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