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禅宗发展历史 一、达摩祖师立禅宗 正法传承传至龙树菩萨,建立了大乘佛教体系。再经提婆菩萨、罗睺罗、僧伽难提、伽耶舍多、鸠摩罗多、阇夜多、世亲菩萨、摩努罗、鹤勒、师子、舍那婆斯、不如密多、般若多罗,传到了菩提达摩。 菩提达摩,公元五、六世纪佛教大师,南印度人,依止般若多罗学法四十年,成为般若多罗的继承人。 公元五二零年,达摩祖师从海路到达广东番禺。梁武帝将达摩祖师迎至建康。 梁武帝自负于自己多建塔庙、写经、供僧、造像很多,问达摩祖师自己有多少功德,达摩直言不讳地告诉梁武帝,这些行为只是世间小福,根本无功德可谈。梁武帝不能理解,于是,达摩祖师离开了建康。当梁武帝被宝志和尚提醒而派人追赶时,达摩祖师已一苇渡江,到北魏去了。 达摩祖师到北魏后,在河南嵩山少林寺面壁坐禅多年,时人多不能理解。有名僧神光慕达摩祖师高风,断臂求法。达摩祖师感其精诚,于是向其传授了佛法心印,并为其改名慧可。此外,达摩祖师的著名弟子还有道育、僧副、昙林等。 后来,达摩祖师欲归西方,嘱咐慧可宗学奥秘,传授了袈裟和《楞伽经》,令慧可传于世间。从此,建立了中国大乘禅宗体系。达摩祖师被尊为中土禅宗初祖。慧可被尊为二祖。 不久,达摩祖师入寂,葬于熊耳山。但三年后,魏使宋云在从西域回国时,在葱岭又遇到了达摩携只履归西方,这就是只履西行的故事。 二、弘忍与禅宗的发展 自达摩祖师入华开始建立禅宗,后传心印于二祖慧可,慧可传三祖僧璨。自达摩祖师传法时期,到僧璨传法时期,禅宗弟子都是一衣一钵,随缘而住,并无固定道场。 到了四祖道信则有所改变。唐初,道信入住湖北黄梅双峰山,大弘禅宗,弟子多达五百人。 传至五祖弘忍,禅宗又得到发展。 弘忍,中国禅宗佛教第五祖,俗姓周,湖北黄梅人,七岁追随道信,十三岁出家。 弘忍在道信门下,精进修禅,尽得道信心传,得传衣钵,为禅宗五祖,世称五祖黄梅大师。 得传衣钵后,弘忍在双峰山东冯茂山建立道场,名东山寺,有禅众七百人,自行生产,自给自足。 弘忍提倡离尘山居,广宣禅宗心法,讲说“诸佛只是以心传心,达者印可,更无别法。”弘忍同时也籍教悟宗,劝世人受持《金刚般若波罗密经》。时人称弘忍所弘教法为“东山法门”。 弘忍一生弘扬禅宗佛教,七十四岁时圆寂。禅宗在弘忍的弘扬下,发展很快,成为中华佛教大宗。 弘忍门下弟子中,神秀、慧能都是禅宗佛教的一代宗师。 三、神秀与北派禅宗佛教 神秀,公元七、八世纪名僧,大乘北派禅宗佛教的创始者,陈留尉氏(河南尉氏县)人,青年时已博览经史,五十岁时,到黄梅双峰山参访弘忍,并拜弘忍为师,以从事打柴汲水等劳役六年而求法,深受弘忍器重,为寺中首座。 一天,弘忍令众弟子各作一偈以明所悟,神秀作一偈说:“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弘忍见后,说依此修行能得大利益,但却未印可神秀得见心性,最后将衣钵传给了慧能。 后来,慧能到南方弘法,神秀仍跟随弘忍修行,以证心性。弘忍圆寂后,神秀到江陵当阳山(湖北当阳县东南)大弘禅宗佛教。四方行者,从学神秀的非常多,影响日益增大。 神秀所弘法义,是继承东山法门,以“心体清净,体与佛同”而立说,以坐禅不卧,住心观净为方便。神秀有偈说:“一切佛法,自心本有,将心外求,舍父逃走。” 神秀于一百零一岁时示寂。 相对于南方慧能一派,世称神秀所弘禅宗为大乘北派禅宗佛教。 四、慧能与南派禅宗佛教 慧能,中国大第六禅宗佛教六祖,俗性卢。慧能祖籍河北范阳(涿县),因其父到岭南新州(广东新兴县东)作官,所以迁居新州。慧能出生在岭南新州,幼年丧父,后移居南海,家境贫寒,靠打柴谋生。 一次,慧能路过一客店,听到店内有人读诵《金刚经》有所感悟,于是进去询问此经的来历,得到来自湖北黄梅弘忍大师之处。此后,慧能安顿好母亲,就来到湖北黄梅参访弘忍,以求佛法。 弘忍令众弟子各作一偈,以明所悟时,神秀作“身是菩提树”一偈。慧能见偈后,也作一偈:“身无菩提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大众见偈都惊叹不已。弘忍见偈后,则在半夜召慧能入室,讲解《金刚经》。慧能终得大悟,得传弘忍的衣钵。 慧能得传衣钵后,回到广东曹溪,隐修十余年。后慧能来到广州法性寺(广州光孝寺),听印宗讲《涅槃经》。听法间,有风吹动经幡。听众中有二僧,一说是风动,一说是幡动,引起争论。于是,慧能告二僧:“不是风动,不是幡动,是仁者心动。”印宗就请慧能到上席,得知慧能就是弘忍的衣钵传人,于是拜慧能为师。 随后,慧能在法性寺出家,并随智光律师受具足戒,开始在广州弘扬禅宗佛教。 不久慧能到曹溪宝林寺(韶关南华寺),广收门徒,大弘禅教。慧能广宣觉性本有,烦恼本无,不攀缘善恶,也不沉空守寂的法义。 慧能七十六岁时圆寂,留下完整的舍利真身,被弟子裹紵涂漆供养于宝林寺中,一直未坏。 相对于北方神秀一派,慧能所弘教法被称为大乘南派禅宗佛教。 慧能门下,名师辈出,其最著名的怀让、德思、慧忠、神会、玄觉,都是大乘南派禅宗佛教的一代宗师。在诸弟子的弘扬下,大乘南派禅宗佛教大兴于世间。 五、石头希迁与马祖道一 安史之乱以后,禅宗佛教也分出许多派系,但主要仍为南北两系,尤以南派禅宗越加壮大,其中又以希迁与道一两系为代表。 南派禅宗中,最主要的是南岳衡山的怀让和吉州(江西吉安)青原山的行思两系。希迁是行思门下弟子,道一是怀让门下弟子,世称“二大士”。 希迁,俗姓陈,端州高要(广东高要县)人,在慧能门下出家,但未受具足戒。慧能圆寂后,希迁往青原山静居寺,拜行思为师,又奉行思之命,到南岳怀让处参学。回到静居寺后,行思付法予希迁。 后来,希迁到衡山南寺。寺东有一块平坦大石,希迁就在石上结庵居住,所以世称“石头和尚”。他大弘青原行思一系的禅宗佛教,九十岁时圆寂。 石头希迁一系禅宗,主宣体一切法回互不回互,彼北相待,如明暗相生,往来转化,辗转无住,而自然事存理应,举足知路,即事而真,以本无事而忘情为禅,常事静坐。 道一,俗姓马,世称“马祖”,汉州什邡(四川什邡县)人,幼年出家,后到衡山结庵而居,整日坐禅。南岳怀让见他根器不凡,就以磨砖不能成镜,坐禅也不能成佛的道理点化道一,后说一偈:“心地含佛种,遇泽悉皆萌,三昧华严相,何坏复何成。”道一于言下领悟禅机,于是拜怀让为师,侍奉十年后,到江西传法,名声大震,成为一代宗师,八十岁圆寂。 马祖道一一系禅宗,主宣即心即佛,道不用修,但莫污染,触类是道而任心的法义,机锋俊烈,变化无方。 石头希迁和马祖道一二大士的两系禅宗,为后来大兴于世的禅宗五家的兴盛打下了基础。 六、怀海制定《丛林清规》 怀海,世称大智禅师,唐朝福州长乐人,俗姓王,二十岁出家,后拜马祖道一为师修学南派禅宗佛教,深得器重,成为马祖道一的入室弟子。 后来,怀海在新吴(江西奉新)百丈山自立禅院,制定清规,率众修持,实行农禅合一的修行制度,曾说“一日不作,一日不食”,九十五岁时圆寂。 百丈怀海所制定的《丛林清规》,又称《百丈清规》,后来成了天下丛林的规范。其座下弟子希运、灵佑等,后来都成为一代宗师。 七、禅宗一花开五叶 会昌佛难以后,唐朝佛教绝大多数宗系都受到了很大冲击,加之唐未又发生了王仙芝、黄巢的起义,唐朝处于一片混乱之中,许多佛教宗系一蹶不振。而禅宗由于农禅合一和不立文字等特点,所受冲击相对较小。这一时期社会较乱,流入山林的人数很多。禅宗在这种形势下,反而得到了新的发展。在唐未,禅宗相继形成了沩仰、监济、曹洞、云门、法眼五大家,世称“一花开五叶”。 沩仰宗禅宗佛教是百丈怀海的弟子沩山(湖南宁乡县境内)灵佑和其弟子仰山(江西宜春境内)慧寂所创,以二师所在的沩山和仰山合而得名。沩仰宗提倡万物有情皆有佛性,明心见性,即可成佛。其宗风明似争夺,实而默契,父慈子孝,上令下和,尔欲吃饭,我便捧羹,尔欲渡江,我便撑般。后此宗渐渐溶入临济宗中。 百丈怀海有一名得意弟子,名叫希运。临济宗禅宗佛教是由希运的弟子义玄所创,以义玄在镇州(河北正定)所建的临济禅苑而得名。其宗风自由,机锋峻烈,单刀直入,化导迅速,以当头棒喝及参话头而开悟的看话禅为特点。该宗在政客、官家、武士、俗人中都非常流行,后来成为了禅宗的主流。 石头希迁的弟子惟俨付法予昙晟,昙晟有弟子名洞山(江西境内)良价。曹洞宗禅宗佛教是由良价所创。以慧能传法的曹溪和该宗创立的洞山合而得名。曹洞宗提倡即事而真的法义,宗风绵密,以默照暗推而入真性的默照禅而为特点。其宗主要流传于士庶阶层,后向边陲发展。 石头希迁的另一名弟子道悟传法予崇信,崇信传宣鉴,宣鉴传义存,义存的弟子云门(广东乳源云门山)文偃建立了云门宗禅宗佛教。以云门山而得名,其宗风严峻简要,主要特点为云门八要。第一为玄,谓接化玄妙。第二为从,谓从行者根机。第三为真要,谓道出佛法要旨。第四为夺,谓不容拟议,断其烦恼。第五为或,谓化用自在,不拘文理。第六为过,谓宗风严峻,不容回避。第七为丧,谓不执己见。第八为出,谓予行者以出身之路。 义存的另一个弟子师备,经桂琛传法予清凉(金陵清凉寺)文益。文益建立了法眼宗禅宗佛教。因文益痛论禅家流弊,提倡明释不二,贵在圆融,而被称为法眼文益。法眼宗由此而得名。其宗风喜参古则公案,以禅净相融而为特点。后其宗传入高丽、日本。 八、黄龙派和杨岐派的形成 北宋初年,禅宗五家之中,法眼宗东传高丽,沩仰宗已渐渐融入临济宗之中。临济宗、曹洞宗、云门宗兴盛于世间。临济宗是当时禅宗的主流。 临济宗禅僧楚圆的弟子慧南和方会各自居为了禅宗的宗师,而建立了黄龙派禅宗佛教和杨歧派禅宗佛教。 黄龙派禅宗佛教是慧南所创建,以江西黄龙山为中心,弘扬临济宗教法。其宗风严厉,以生缘、佛手、驴脚的“黄龙三关”而为特点。 杨歧派禅宗佛教是方会所创建,以江西杨歧山为中心,弘扬临济宗教法。其宗风自由灵活,好拈古人公案,以拂卷棒喝,看话、默照二禅并立而为特点。 后来,杨歧派禅宗佛教成为临济禅宗的主流。 九、元代、明代汉地禅宗 元朝时期,汉地佛教以禅宗为主流。在禅宗各家之中,主要以临济宗与曹洞宗为主。曹洞宗盛于北方。临济宗盛于南方。 在北方弘扬曹洞宗的主要有行秀,造有《从容录》。他的弟子福裕也是当时弘扬曹洞宗的主力。 南方盛行的临济宗主要属杨歧派法系,其代表人物有妙高、祖钦、原妙、明本、行端等。 另外,在北方弘扬临济宗的还有印简等。 元朝的禅宗比较强调儒、释合一的思想。 明朝的汉地,由于佛教受到政府的严格控制,佛法正理难以在民间传播,汉地民间三教合一的思想广泛发展,出现了一些似是而非的教法。善书、宝卷的流行就是其代表。 善书指劝善之书,是在道教的基础上,宣扬三教合一之说。当时流行于世间的主要有《太上感应篇》、《文昌帝君阴骘文》、《关圣帝君觉世真经》等。 宝卷是由唐代佛教变文演化而成,也是以三教合一说为基本内容,其形式主要是宣扬三教合一的思想和佛教故事等等。当时流行于世间的主要有《香山宝卷》等。 明代的著名禅僧德清,别号憨山,公元十六、十七世纪禅宗名僧,俗姓蔡,安徽全椒人,出家后随云谷学禅。后来,德清弘扬禅宗教义,提倡了悟心性,主张“禅乃心之异名,若了心体寂灭,本自不动,又何行住之拘?”他也提倡融通他宗教法,重视净土法门,主张“今所念之佛,即性弥陀,所求净土,即唯心净土”。另外,他也强调三教调合,主张“为学有三要,所谓不知《春秋》,不能涉世;不精老庄,不能忘世;不参禅,不能出世。”德清曾因私创寺院被发配雷州,但他仍坚持弘法。后来,德清遇朝庭大赦,在九江、杭州、常熟等地弘法,后到曹溪弘法,七十八岁时圆寂于南华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