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工巧明 地理 雕塑 绘画 建筑 历史传记 农工商业 书法 天文 舞剧 哲学 其它护持
 
 

九华山志卷二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九华山志卷二
  形胜门第二(内分山、峰、岭、岩、石、洞、台、水、泉、溪、涧、潭、池、源、滩、井、塘、湾、桥、城、门、田,二十二子目。)
  谪仙咏秀,梦得惊奇。奇中之奇,文成始知。金光溢洞,翠羽流池。狮子行道,凤凰展旗。莲峰九九,环拱塔基。高山佛日,亿载长垂。志形胜。
  山(全山之内,另标二小山名。)
  九华山
  在安徽青阳县西南四十里,俗又称曰大九华山。因地藏菩萨应化其间,故列于震旦国中四大名山之一,与清凉、峨嵋、普陀并尊。其峰峦之耸秀,山川之幽奇,亦实甲于东南。大士特地而来,卓锡于兹,良有以也。至全山之大概,卷首图说已详言之,此不复赘。今特将山中形胜,分山、峰、岭、岩、石、洞、台、水、泉、溪、涧、潭、池、源、滩、井、塘、湾、桥、城、门、田等,一一分列子目,逐名详载所在。俾游者便以揽胜,文人藉作坐游。今又于全山之中,另有二小山名,复次第列之于下。
  谏堂山
  因有滕子京书堂,故名。
  清冯淮诗:封事名高是读书,屡逢严谴意如何?后人谁不推忠孝,记得当年司谏庐。
  云鹤山
  在北,又名灵鹤山。
  峰(共计五十九峰)
  天台峰
  自黄山来,入青阳南境,为九华最高峰。横冈叠巘,星罗云布,要以天台一峰为统宗。其胜俱在岭巅云峡间。岭东西诸小庵,巨石清泉,虬松怪柏,亦一登眺之逸境云。
  明曹学佺诗:九峰如九子,尽与我为群。重露排开岭,斜阳送入云。偃松岩畔见,香草涧边闻。已隔化城寺,杳无人俗氛。
  刘城诗:天台高处不胜寒,四望悲风独立难。我以轻衫当昼解,僧云岩雪昨宵干。木皮覆屋冬能好,竹叶编篱卧亦安。忽睹金光开世界,镇南一塔石中看。
  清宗观诗:绝境天台最,山盘路寂寥。足危缘竹石,眼放即云霄。隔水钟声近,深林樵响遥。料应王子晋,缥缈坐吹箫。
  七贤峰
  在金刚尖分水岭西。七峰端立如人,故名。
  仙人峰
  在陵阳山之西,一名仙姑尖。旧传窦子明、刘光世、杨元秉、陈升卿,所经游处。顶昂石坛,夜吐金碧光。樵夫入万壑烟霞中,见若仙者焉,若将军者焉,若相国儒者焉,隐现不常。岁旱,曳柴燔其坛,辄雨。
  青阳县志载:陈复源(亦作伏元),性至孝友,父客死,源号泣奔赴扶柩归,母亦寻卒,合葬仙人峰下,庐墓二十余年。
  翠屏峰
  在云外峰西。
  香林峰
  在云外峰南。西则平田冈,傍则金光洞。此峰多药草。
  古仙峰
  在五台院南,昔传有仙人居之。
  真武按剑峰
  在天台南。其麓有巨石,状类龟蛇。
  九子峰
  在碧岩峰侧,列峙者九,尤多小峰。林滋诗云:大者嶙峋若虎兕,小者迳嵬如婴儿。初山名九子,以此,太白乃更名九华云。
  明袁中道诗:多时餐黛色,逼视益孤清。切玉峰端过,盘鸦髻上行。雪明双水合,云布万山平。重见真尤物,移予选胜情。
  清宗观诗:绿水银河挂九华,一峰云放一峰遮。黏天青削芙蓉秀,穿出云尖朵朵花。
  天柱峰
  在净居,翠峰西南。耸拔千仞,如柱倚天,此华东第一峰也。邑人施达书堂在焉。其下有天柱庵,今为翠峰寺。
  宋陈岩诗:鬼烂神焦不救燃,谁知此柱固依然。九关当藉扶持力,莫令人间忧杞天。
  列仙峰
  在香林峰北,与天柱峰相属。峰顶石有人形,行者、顾者、舞者、拜者,接踵而从,俨然仙侣之列也。
  明王守仁诗:灵峭九万丈,参差生晓寒。仙人招我去,挥手碧云端。
  展旗峰
  在天柱峰侧。古诗云:山形南去疾如驰,高处展开三丈旗,得其状矣。
  梅花峰
  在展旗峰西,五石挺峙,峭入云端,有枯株含萼之象。
  宋陈岩诗:僵立枯梢带雪霜,至阴极处动潜阳。不嫌孤寂无人到,一点春风万壑香。
  玉甑峰
  在列仙峰北,碧云峰南。色类瑱雕,形如碗脱,下有悬岩,灶釜相似,故名玉甑。
  宋陈岩诗:茹芝仙客老仙乡,净尽人间粒食肠。玉甑岂能无用处,几番与世熟黄粱。
  五老峰
  在狮子峰侧。
  碧云峰
  在广化院东南。其峰巉岏,上连空碧。
  覆瓯峰
  在广福院西。峰椒有石,攲如覆瓯。
  小天柱峰
  在莲华峰南。正直如柱,高仅天柱之半。
  插霄峰
  在摩空岭左。
  云峰
  在罗汉峰下,晴雨皆有云出入。
  聚猿峰
  在石佛岩之上。
  文殊峰
  在九子峰北。形如人乘狮子,前即狮子行道峰也。元末江华甫,以元帅保障,立呰于此。
  宋陈岩诗:佛法中宣不二门,空然洗尽意根尘。山头日月如旋磨,照见光明示现身。
  蛾眉峰
  在嘉鱼池南,峰如新月之象。
  狮子峰
  在五老峰傍。
  宋陈岩诗:懒上维摩室里床,却来山顶现毫光。纷纷百兽俱驯伏,薝卜春风到处香。
  稻积峰
  在山西,亦曰莲华,盖一峰二名。
  宋陈岩诗:采得松苓足养身,仙家留稻满仓囷。岂知山下人辛苦,五月青苗已粜新。
  滴翠峰
  在天柱庵后。有三袭,上大下小,缜润削成,烟岚不绝,空翠常滴,极其幽深高峻。其绝顶,则人莫能上。
  清黄吉迪诗:云气沾衣湿,风光著树浓。玲珑三袭幻,空翠滴芙蓉。
  聚玉峰
  在滴翠峰南。众峰丛列争奇,总名曰聚玉。
  石碑峰
  在滴翠峰西。旧志石牌,误。
  老人峰
  在双石南,峰头状如老人。
  宋九华僧希坦诗:二气分时有此翁,寿年直与太虚同。想应伛偻千峰上,默笑人间说篯公。
  罗汉行道峰
  在文殊峰前。峰之状,长绦广袖,圆顶肥腰,蒲伏而上,若罗汉之行道也。
  宋陈岩诗:碧眼禅师锡振空,石头无路不相通。俯看尘世三千界,总在空花起灭中。
  僧闻选诗:肩上袈裟半是云,法应无说亦无闻。数茎藓发攲螺髻,一片苔衣篆鸟文。口借虚空经自读,身同华岳供还分。灵山曾授声闻记,五百尊中独出群。
  狮子行道峰
  东连文殊,北倚螺髻,巨脑虬尾,形若狻猊,望之如行道然。以五老峰侧有狮子峰,故别以行道也。
  宋陈岩诗:佛力所至物皆化,看取南山金碧堆。林游莽伏不衔毒,狮子昔曾行道来。
  拱辰峰
  在文殊峰后,诸峰罗列,若众星拱北然。
  罗汉峰
  在五老峰西,状若趺僧。阴冥,则慈云法雨,若人鬼鸟兽之起于旁也。俗云:有沙门,常与金地藏说法于此。
  宋陈岩诗:阅尽人间万劫尘,平生结习一无存。居山更向山头坐,兀兀真成不动尊。(注云:昔有僧挈瓶持锡,常诣地藏前,竟日谈论。去住不常,人莫知其所。地藏示化后二十年,樵者登此峰,见僧居此,颜貌清古,宛如昔时。)
  螺髻峰
  在碧云庵西,如黛鬟高绾。
  中峰
  在东藏源东。众峰环峙,而此独中踞。上睇日月,下[目+闲]云雨,清泉迸石,翠雾凝空,昔有罗汉居之。
  宋陈岩诗:岪郁盘纡直柱空,众峰环绕独居中。山头要看僧禅定,南北东西路各通。
  会仙峰
  在中峰之侧。赵知微,尝中秋遇雨,率其徒登峰上,月出云净,诸峰呈露,及归复雨,因名之。
  大芙蓉峰
  在三游洞上。怪石层嵌,如花瓣朝舒,最为奇秀。
  芙蓉峰
  在化城寺西南。九华南自七井山发脉,连亘石门岭而来。至芙蓉峰,结为珠墩,成地藏塔院。峰不甚高,上起五峦,宛如青莲华。王守仁题云:九华之山何崔巍,芙蓉直傍青天开。此峰在芙蓉阁之西南,遥与阁对者是。
  双峰
  在卧云庵东北,九华之极高者,崭岩双顶,其泉亦名双溪。由甲子岭,广胜寺横睇,则二峰并峙,尤为竞秀。
  独秀峰
  在华池上,东西俱见。孤峤绝巘,壁立万仞,岌嶪陵空,卓然无倚,特出烟岚之表。左右数十里外望之,殆真迥绝不群。
  莲华峰
  在广福寺翠盖峰东。乱峰层矗如莲华,上中下三处,皆有庵。唯上莲华尤胜。石瓣嵌空,如菡萏初舒,色青紫欲浮。
  枕月峰
  在双峰野螺之间。其峰中曲,状如石枕。每山月初上,皎皎从峰而出。以孟夏望夕候之为准。
  钵盂峰
  在茗地源之西南,形如覆钵。南连黄池峰,西接平田冈。侧有石立,俨然如僧。
  明吴光裕诗:钵盂峰畔石僧闲,终日看山不掩关。
  绮霞峰
  在龙池东。傍临巨壑,林木尤美。朝暄夕照,灿若绮霞。
  凫雁峰
  在绮霞北,上下龙池之间。
  二神峰
  在天池凤栖之间。二峰骈肩而立,一视一顾,俨若神人。
  凤栖峰
  在二神峰侧。
  煎茶峰
  峰有二:一在香林峰北,一在广福院东。以峰形似人,傍有石如炉,故云。或云:金地藏入山时,行渴,煮泉而饮,则当在香林者是。
  宋陈岩诗:春山细摘紫英芽,碧玉瓯中散乳花。六尺禅床支瘦骨,心安不恼睡中蛇。
  真人峰
  在帻峰前。端险挺立,如真官神人。旧传葛稚川尝居焉。
  野螺峰
  在双峰南,卧云庵后。烟岚历落,状类旋螺。
  翠盖峰
  在双峰之北,一名盖山。其舒姑泉,为雪潭。
  少微峰
  在翠峰南,以费拾遗隐居名。
  清阮续阳诗:代有求贤诏,征书到鹖冠。少微躔自曜,真隐似君难。
  安禅峰
  在莲华庵东。梁杯渡,唐道济,栖茅于此。
  宋陈岩诗:山头兀坐已忘年,咫尺孤云两角天。但有圆明真实在,此身何处不安禅。
  招贤峰
  在广福院西南,唐隐者读书处。
  云门峰
  在开元观南。两阜相向如门,云气出入,春夏有泉涌沸而下。
  天池峰
  在云门峰南。峰顶有池,蒲芡菱菰,不种而生。
  宋陈岩诗:雁浴鸥栖水影平,菰蒲菱芡透波生。冷风瑟瑟山前起,应有天仙下濯缨。
  云外峰
  在云门西,醮坛侧。高出云表,滕司谏书堂在山之椒。
  升云峰
  在少微峰东。山气触石而起,必先此峰。上有渊潭,岁暵不竭。
  翠微峰
  在升云峰下,天香岭南。凝烟积翠,朝暮如一。
  帻峰
  在真人峰北,有双髽,如巾帻然。顾野王,江上望而爱之,因名焉。
  岭(共计十六岭)
  牛軏岭
  在卧龙庵北。
  齐云岭
  在双石岩南。或曰列仙峰侧。
  斗岭
  在石船涧,旧有止庵山房。
  桐岭
  在化城西,望江尖侧,下有九华山房。
  凤凰岭
  在东藏源西北。又名凤栖岭,望之若凤尾然。
  大还岭
  在中峰下,赵知微炼丹处。
  神光岭
  在金地藏塔前,平田冈下。相传金地藏现光于此。
  明佘翘诗:鹫岭盘空磴道长,幽寻重问赞公房。到来不用愁昏黑,夜夜珠光照上方。
  斧柯岭
  在中峰下,世传有仙客围颊于此。
  宋陈岩诗:偶尔观颊忽烂柯,岂知胜负是如何。归来笑问人间事,却是人间胜负多。
  天香岭
  在少微峰北,卧云庵前。费拾遗隐居其下,有诏起之不就,使臣恐其逸也,遽于岭上焚香谕旨。
  明吴钟诗:莫羡希夷避诏岩,天香曾发紫泥函。纷纷尽是终南径,不使双峰等传岩。
  清曹继参诗:子军至性人,登第思禄养。未拜元和官,永虚陟屺望。荐辟与征书,坚卧谢无状。风清兰芷幽,山空猿鹤傍。使者去何时,天香留岭上。至今少微星,峰顶光芒漾。
  蜃蟠岭
  在化城寺西,萦纡蜿蜒如蜃蟠。
  群蛙岭
  在莲华峰北。
  呈凤岭
  在协济祠南。旧传岭上有凤雏,为樵人所得,群鸟争扑,乃舍之。
  头陀岭
  在无相寺后,顶圆如头陀。
  归云岭
  在双溪上,华池下。
  摩空岭
  在东岩侧。岭上望长江,千里如带。
  西洪岭
  在莲华峰北。萦纡数里,有亭,游山自西入必经焉。
  岩(共计十四岩)
  邃谷岩
  在东藏源南。林谷深窈,人迹罕到。岩户高迥,炎歊不生。夏秋樵竖,往往于中持冰雪而出。
  双石岩
  旧为净居院址。双石峭耸,一瀑悬流。相传岩有异物,状若蛇蜃,有角无足,异质白章。二十年一见。出不畏人,久乃复入。
  宋陈岩诗:旧日禅扉松竹幽,寺移西去几经秋。谁知一匝枯茅地,曾是谈经石点头。
  观音岩
  在帻峰西,裂磔雄辟,仄倚合成。深如石室,上透天光。唐末有高僧卓庵,感观音出现,名之。
  宋陈岩诗:一性圆时万境通,三生绮念堕真空。如今举眼无非佛,身在光明法界中。
  透碧岩
  一名透壁,在滴翠峰侧。高约二丈,广如之,深倍其数。与五老双峰,映带相属。
  三斧岩
  在九子山东北,有大斧劈痕者三,见福海寺十景诗碑。亦称三斧石。
  东岩
  在化城寺东,登巅,则群峰历历内向,故古称东峰。横截如屏,又名东崖。崖北有岩。深覆如屋,故又名东岩。金地藏卓锡于此,后异僧周经,亦栖其间,故又名宴坐岩。明王阳明居此,定名东岩,今仍之。
  明柯乔诗:陵晨升东岩,参差俯层碧。似练江光净,如蒸云气白。幽径盘山椒,孤灯明石室。绝壁舒绮绣,飞流戛琴瑟。其中有至人,味道薄芝术,我欲叩玄关,伊人久超忽。南指千万峰,天台最突兀。丹梯近可扪,鸟道险难即。改途返禅居,停晷披梵帙。即事畅沈悰,触物祛遐戚。忘归信兹辰,终期下容席。
  柳佐诗:磴道开成竺寺东,大千一望万尘空。嵯峨岭树层霄上,隐见江天宿雾中。风韵泉声将梵乐,日移秀色照禅宫。大师曾此纡真果,徙倚石床思不穷。
  桂应蟾诗:浮空东壁迥松烟,香阁珠林倚半天。白法有缘开胜迹,丹崖无径傲飞仙。云根逗老虚中石,月影澄寒静里泉。翛尔乘风陵绝顶,苍茫疑泛斗牛边。
  潘耒诗:大士潜修地,双趺尚宛然。岩空眠似屋,壁削望如船。岭合疑无地,江翻觉有天。由来参观者,相见别峰巅。
  清吴德照诗:为探名胜历华峰,积霭浮天一径封。蹑远不知溪外路,登高略见岭头松。老僧座下崖千尺,古佛龛前阁几重。心旷已忘归路近,云烟尽处早闻钟。
  程道光诗:独上云深处,东岩异众峰。烟中笼窈窕,天半削芙蓉。密树藏金碧,山空应鼓钟。高人当宴坐,岂是拟仙踪。
  ﹝考异曰:东岩俗名舍身岩,谓地藏舍身空门,如梁武帝,陈高祖,舍身寺中,非果捐躯也。愚人误谓为投崖身死,即得解脱。夫投崖可以解脱,地藏胡弗先为之,而犹坐化函中耶。﹞
  宝陀岩
  在莲华峰北。岩户崚嶒,迥若楼阁。上垂莎罗花,菩萨线。内有仙人塘,石床丹灶,窈如也。
  宋陈岩诗:阴磴层崖洞室宽,奇花异草几多般。彩云不动金光起,好作金莲法界看。
  思贤岩
  在保真院东。自天香岭,沿溪九曲而入。滕司谏书堂遗址存焉,岩名本此。岩壁有泉。
  清隐岩
  在双峰下。刘世疏结庵隐居,大书清隐岩三字,径二尺余。嘉祐熙宁中,朝士来谒,多刻名于石。今其地呼刘冲。
  处士岩
  在卧云庵东北。相传有处士隐居数十年,人不知其名。今犹有石床,及手植松桧存焉。
  碧桃岩
  在凤栖峰下,赵知微,种桃千树,花皆碧色,每开时,率徒饮其下。
  虎头岩
  在双峰麓,床似虎头,故名。
  滴水岩
  随处有之,旧志注在保真院东。
  拾宝岩
  在圆寂寺西南。
  石(二十二石。又附石墩、石照、绣石壁、赤石壁、石室、醮坛、西天柱等,以石得名者,七处。共计二十九名。)
  金刚石
  在平田冈南。五石叠成,高约五七丈,如人所叠,俗呼金刚尖。
  查炳华诗:说法雷音卫世尊,宝刀金甲镇山门。何时小试神通力,磊磊松梢五石蹲。
  灵龟石
  在碧云庵上,以形似名。
  花窗石
  在福海寺东。纵横玲珑,透若绮疏。
  加冠石
  在云峰堂侧,状类人加冠于首。
  斗鸡石
  在九子山前,二石相对,状若斗鸡。
  宋陈岩诗:未悟雄冠死结缨,昂然对峙只徒争。山头化作千年石,盛气虚憍不再萌。
  鞋石
  在琉璃滩侧。
  朱湖石
  在小石桥左。明邑侯张爝,题鸣湍二字,吴大藩书石。
  锦衣石
  在宴坐岩右。明武宗所使锦衣卫,侦王阳明所坐石也。若非此公忠直,则先生危矣。
  周凤冈诗:九华一路看山行,引路偏劳念佛声。宴坐堂前锦衣石,心香一瓣为先生。
  风轮石
  在天香岭侧。势圆旋欲转,故名。
  枕流石
  在少微峰下溪中。
  飞来石
  在摩空岭上。
  飞云石
  在宴坐岩上。
  甘泉石
  在甘泉书院侧,湛若水题。石底有泉涌出,故名。
  定心石
  在涌泉亭下。
  拱笏石
  在莲华峰前。
  老妪石
  在崇圣院侧,俗呼老婆峰。
  卧牛石
  有二:一在福海院,一在金刚石下,皆以形名。
  高僧石
  在招贤峰侧。
  宋陈岩诗:柏根翻动一炉香,白足高僧礼梵王。还了十方行脚债,欲来山顶放圆光。
  伏虎石
  在西洪岭下涧中,以状名。
  沈机石
  在西洪岭涧东,广福寺前。有巨石,状如机,水瀑发则半沈。或云:南唐宋超回所憩,有机事常咨访焉。
  宋陈岩诗:忠诚为国心无累,简易临民讼自稀。与世相安真省事,若为作意苦沈机。
  果老石
  在伏虎庵前。
  净巾石
  在玉甑峰侧。
  宋陈岩诗:炯炯豁开明镜台,是中无处著尘埃。平生心地常如此,何假频频拂拭来。
  石墩
  在邃谷岩溪傍,有积石高涌,故名。
  石照
  在九子峰侧。峰顶积石中,有方窍,如风棂月牖,东西洞穿。日升沈则相透照。傍一窍微小。
  绣石壁
  在净信院南。石发垣衣,剥蚀紫绿,宛如古锦,故云。
  赤石壁
  在绣石壁侧。赭石峭立,一落千丈。与绣石壁,皆宋建炎时,居民避乱之所。
  石室
  在碧云庵山半。内有程介翁伯南居晦等,同游题名。
  柯磊诗:藤萝挂壁草霏霏,野洞深寒到客稀。石上空悬大佛字,知为野衲古禅扉。
  醮坛
  在碧玉泉上。其石方平,坎齿如级。仙人窦子明,尝醮其石,俗呼仙人石。
  西天柱
  在东岩下。
  洞(共计十二洞,附白墡穴。)
  金光洞
  在香林峰下。洞有穴,可望而不可入。入则神光金色,充塞洞口。有致敬者,则仿彿见金人像。或谓金地藏尝居洞中。
  明陈懋达诗:卓锡归何处,金光古洞幽。鎅存千岁柏,瀑落万年秋。雨细松涛缓,岚清竹韵柔。老僧无所住,时共白云游。
  罗世鼎诗:怪石陵空出化城,芙蓉半壁晓清清。说来好景谁曾见,如此奇观我亦惊。竹里云深疑路断,松前岩险若天倾。平生罪福凭何著,万仞悬崖撒手行。
  赤壁洞
  在南阳里,牛栏坑之东。
  鱼龙洞
  在南麓,去南阳五里许。其洞凡七,中有涧水,随洞屈曲而流。入者编筏秉火,循岩岸而入。中有绿鱼白鸟。有洲渚。岩壁嶙峋,如玉笋,如莲华,如攒戟。有玉柱,有芙蓉碙,有钟鼓石,有仙人颊盘,有出龛仙翁,有狮子仙蛙。奇形异状,皆山川之气融结而成。抵洞之尽处,上有一窦,日射五彩,光芒不可状述。说者谓,通贵池之七井山。盖洞之第一奇者也。(有芙蓉碙,碙字,疑当作缸,或作瓨,抑作冈。)
  无极洞
  在螺髻峰下,即空谷传声处也。俗呼闻声洞。
  古仙洞
  在古仙峰下,深不知几许。内有石床,或溪或田,入必以火。费冠卿,尝有持镫入洞穷之句。
  三游洞
  在双峰下。洞有三曲,如螺旋。
  堆云洞
  在东岩上。邑令苏万民题。
  十丈洞
  在双峰下,深十许丈。内有石台,溪水横过。南则葛仙洞也。高二丈余,洞口如瓮,入无畔鎅。
  云岩洞
  在云门峰北。广邃如堂,可容数百人。石室中,有石像,若佛菩萨真仙等。钟乳于石,如幢盖瓶罂之器。洞前有溪,云径幽僻。人闲遇之,再诣,则失其所。
  伏虎洞
  亦名睡虎洞,在摩空亭,颊盘石之北。
  潘耒诗:径险从猿挂,崖危旧虎巢。半龛留客梦,一饭试山肴。石势翻风旆,峰棱叠卦爻。应知习定者,不受一尘淆。
  九曲洞
  在天泉东。
  栖禅洞
  在莲华峰下。
  白墡穴
  在宴坐岩下。金地藏,取土充粮,甘滑如面。费冠卿诗:滫泥时和面,指此。
  台(共计八台,又附祈雨坛。)
  天台
  在龙女泉南。一在天台寺之顶,东峰之东。横冈平亘,金地藏禅息之所,非峰也。
  五台
  曰般若,曰白云,曰集宝,曰离垢,曰华严,共五台。俱在古仙峰,曹山之西,接贵池界。故有僧舍,曰五台明智院,今改为白云庵。
  普贤台
  在净居院北,峰顶大石方正,可望而不可登。
  宋陈岩诗:石台宿草几年荒,不比维摩狮子床。大士向来曾宴坐,是身如电暗回光。
  南台
  在平田冈下,有庵,名南台。后有石浮图。
  宋陈岩诗:旧日新罗国里僧,山间散满百千镫。只将一默消诸妄,坐透禅机最上乘。
  说法台
  在摩空岭侧,石刻三大字。
  钓鱼台
  台有二:一在广胜寺前半里许,高下二石,悬出山麓,方平可坐,望如钓矶。下有石潭。一在嘉鱼池上,相传为窦子明,及李昭象,垂钓处。
  逍遥台
  在崇圣院侧,翠瀑泉上,灵鹤山之半。坐此,则西南诸峰,历历可数。
  春阳台
  在沈机石侧。
  宋陈岩诗:富贵风吹一哄埃,春阳留得旧时台。老松偃蹇山前立,曾见昔人歌舞来。
  祈雨坛
  即嘉鱼池石台也。
  宋陈岩诗:万感生于一念间,炷香惊起老龙蟠。今年人协嘉鱼梦,荒却池前古石坛。
  水(二水名,再附四种因水得名者,共计六名。)
  悬水
  在呈凤岭北,势如建瓴。王季文诗:悬水落成千丈玉,指此。
  澌澌水
  在中峰北,西流。或浅而出,或深而衍,乱如丝棼,其声澌澌然。
  龙湫
  在黄石溪之深邃处。其水自石壁空窦中喷出,高数百尺,望之若大瀑布,悬崖泻下,琮然有声。前横石槛,内有龙窟,如井状,深黑不可测。地甚幽僻,虽盛暑,必重裘而入,故人鲜有至者。
  孙檖诗:万仞峰头挂玉虹,银河高泻水晶宫。回风喷雪惊雷吼,疑是蛟龙撼碧空。
  流觞濑
  在百丈潭上,有石渠天井。唐李昭象,避乱入山隐处,与客就水泛觞之所。
  百丈箭
  在百丈潭上。有瀑悬崖而下,迸激甚駃,注若仆姑。
  翠瀑
  在崇圣院前。蒋颖叔诗:有云窦落来如曳练之句。
  泉(共计十八泉)
  三角泉
  在曹山延寿寺。山东净信寺亦有之。佳甚。
  天泉
  在净信寺西。泉潴峰顶,相传杜康造酒处。
  巴字泉
  在净居院东,瀑水萦回,三折而下。仁和王一槐,与县尹祝增,学谕李山,同游,命曰巴字泉。
  七布泉
  在福海寺西。夏秋瀑注,分而为七,散落崖谷。所谓云边野鹤穷来处,石上寒猿见落时,是也。
  云瑞庵僧守义诗:一泉分七布,胜在夏秋时。猿鹤常窥影,尘缘那许知。
  甘露泉
  在中峰上。泉味甘美,如饮沆瀣。旧有禅师,取以疗人之病。
  龙女泉
  在东岩西下数。拆地藏初岩居,苦远汲,俄有少女,告以泉处,发石果得泉,女忽不见。
  清张[物/心]诗:栖托先依水,泉从龙女开。空明飞镜下,皎洁弄珠来。洗茗寒香出,烧铛活火催。素磁方外话,斟酌胜春醅。
  白龟泉
  在龟山寺西庑。开山初,有白龟之瑞,故山与泉以是名。
  宋陈岩诗:白龟摆脱泥涂辱,步入金莲佛道场。玉水迸流山石裂,有灵初不为刳肠。
  璎珞泉
  在钓鱼台旁。水遇平石,喷激冲泻,如流苏璎珞,故名。
  宋陈岩诗:花花结结净无尘,却笑庄严未是真。五色明珠光照水,湛然清净本来身。
  碧玉泉
  在少微峰北,石崖上,澄碧如玉。费拾遗,常取以烹茶。
  温泉
  在翠峰东崖壁上,出石罅中。久雨不增,亢旱不息,凝寒不冻。掬而饮之,最称佳酌。
  双泉
  在龙安院西,二泉相距咫尺。宣和间,曹令机,凿方池,创亭于上。今废。
  派派泉
  在龙安院前,泉分双派而下,故名。
  金沙泉
  有二:一在地藏塔前,石刻金沙泉三字。一在无相寺南,则大不盈瓯。皆四时不竭,金沙为底。
  炼丹泉
  在卧云庵北,又云葛洪炼丹井。
  戛玉泉
  在翠瀑亭前。
  岩泉
  在保真院北。泓渟可爱,亦号圣泉。
  宋陈岩诗:月光泉脉泻虚明,澄碧无瑕注一泓。大字石间标圣水,只缘彻底是真清。
  虎跑泉
  在西洪岭侧。相传有渴虎跑地而泉出。
  六泉
  在五溪东岸。一小池中,有六窍涌泉,尔雅所谓滥泉也。明常遇春,结砦六泉口,即其地。钱文贤诗:偏仄旁山行,溪流咽不鸣。何年留古砦,犹复说开平。
  溪(共计十溪)
  黄石溪
  在华山之南,严思岭下。水脉高低,灌田甚广。
  澜溪
  即南塘。
  宋陈岩诗:小溪亦有怒涛翻,何必沧溟始足观。世事会心无广狭,请君来此试观澜。
  缟溪
  由圣泉院,水如缟带。旧志谓,出八十里为清溪,其谬已甚。
  龙溪
  有二:一出碧云庵,黄匏城东北。一源出闵源。
  缥溪
  源出太古岭。
  舒溪
  源出翠盖峰。
  双溪
  源出曹山,与南塘水合。
  濂溪
  出莲华峰。
  五溪
  龙、缥、舒、双、濂,五溪之水,合于六泉口,而为一溪,故谓之五溪。其水经五溪桥,至梅根,入大江。是五溪固九华之门户也。
  清王泽弘诗:出门朝日望溪明,忽望诸峰入眼惊。但识夜寒同气候,如何天半异阴晴。山含微雪苍然白,水带残冰分外清。到此倍知身世幻,九华真有故人情。
  ﹝按九华诸水,九十九峰,莫不有水,有名者,附于各山,无名者,不可胜计。要以源远流长,达乎大江者为之经,则五溪是也。﹞
  涧(共计九涧)
  南阳涧
  在卧龙庵前,流入南阳,为古猷州之地。
  龙游涧
  在资圣庵南,悬流而下,入嘉鱼池。说者谓,常有神龙游戏其中。
  东阳涧
  在双石之朝阳。
  垂云涧
  在九子峰顶,有瀑布,白如垂云。涧生小鲜,曰医鱼,久旱,出则得雨。
  宋陈岩诗:飞瀑奔崖色皎然,飘空上下势相连。看来不是天河水,尽是兜罗片片绵。
  菖蒲涧
  在净居院前。溪石上多菖蒲,有一寸九节、十二节、二十四节者。香气不类他处所生,真灵药也。涧有雾则雨。
  宋陈岩诗:膜外浮云不较多,只将无事养天和。生来懒觅仙人药,九节菖蒲奈我何。
  石船涧
  在福海院南十里许,其下有石如舰。
  浮桃涧
  在悬水西南。昔赵知微种桃千株于中峰之北,乡人于涧下获桃以鬻。
  花塘涧
  在龙池西,其水自放生池来。盖化城盛时,浮屠数百,诵偈所散香花,随流而下。金地藏尝置水碓,俗呼水碓坑。
  云岩涧
  无考。
  潭(共计七潭)
  百丈潭
  在资圣庵前,水自云峰而下,高数百丈。潭面南北广六丈,东西三丈,黯然如墨,有龙居焉。江南通志载,嘉定间,诸大道父,令青阳,死,即葬百丈潭,大道筑庐守墓。洪武初,庐犹存。常遇春过此,题诗云:赤汁透征袍,何如孝隐高。结庐亲冢侧,只为报劬劳。
  濯缨潭
  即清水潭,在澜溪上源。一名洗心,以其洁,故云。
  宋陈岩诗:山深地僻无人到,安得沧浪孺子歌。缨上本无尘可濯,莫将止水强扬波。
  弄珠潭
  在龙池下。自千尺泉而注,水沫抛散,故曰弄珠。或曰:耕夫夜宿山中,忽光彩射溪谷,视之,则龙于潭内骧首弄珠云。
  雪潭
  在钓鱼台上。飞流凡三级,故为上中下雪潭。
  饮猿潭
  在缥溪之上,澌澌水流绕中峰北,直下汇为潭。
  清漪潭
  在双溪下。水波如锦纹,曰漪。
  伏龙潭
  在圆寂寺鹞子峰下。
  清宗观诗:槎浮急溜雷鸣洞,石激飞泉雪入庵。日影镜光围四面,我来一一见龙潭。
  池(共计六池)
  嘉鱼池
  在龙游涧下。中有石台,窦子明,李化文,垂钓处也。其水多出异鱼。或岁旱,祷之,云雨即至。故池又呼为仙人塘,台为祈雨坛。池深数尺,周可三四丈,峻壁四合,上有二水凑为重瀑,乃山东之奇胜也。
  宋陈岩诗:客有忘形物我闲,寸丝不挂漫垂竿。游鱼得计洋洋乐,人作西方丙穴看。
  翠羽池
  在碧云峰,百丈潭上。雪窦云泉,极其幽窈。文禽狎鸟,或集或巢,又名鸭子湖。
  宋陈岩诗:锦鸡花鸭烂成文,乘雁双凫雪羽纷。同免王孙金弹子,飞来飞去一群群。
  化城偃月池
  在化城寺前,形如偃月。池中产莲,实甚坚结。初无种,相传金地藏居时始有。放生者,蓄鱼其中。
  宋陈岩诗:簇簇青莲满意开,老僧夸说旧栽培。尘埃不染花心性,净客原从净土来。
  上下华池
  在云峰之下。即合涧也,双溪合而成流。上下凡三坎,泻成雪浪。上华池,有深窟,为龙池。下华池,水激而逆上,长漱,颇奇。亦产异茗。
  龙池
  在上下华池之间。山之绝顶,壁立属天。自五龙湾合流为千尺泉,注池中,喷沫跳珠,涌汹数丈,龙所宅焉。大旱取水祷,辄雨。
  白龙池
  在圆寂寺上。
  源(计二源)
  东藏源
  在化城寺东,平原沃壤,两山之间。五钗松、柽、柏、杂药、香茗,之属,皆有之。
  茗地源
  在神光岭之南。云雾滋沃,茶味殊佳。亦称闵源溪。
  明吴仕义诗:犬吠披云客,花迎看竹翁。山家供玉乳,一[木+宛]便生风。
  滩(计二滩)
  琉璃滩
  在青峭弯东。水流澄澈,光若凝冰。
  漱玉滩
  在双石岩东。漱石琮琤,有戛玉声。
  井
  天井
  在石照侧,深如井。
  宋陈岩诗:分派天河入地深,断无射鲋汨泥尘。仙乡初不谙机事,多少山间抱瓮人。
  塘
  仙人塘
  在碧云庵,上有灵龟石,石之上有石屋,屋之上有仙人塘,塘之上,则螺髻峰也。
  湾(计二湾,分湾、弯)
  五龙湾
  在龙池上,盘折为五。每折为一池,相贯如联珠。中一池,方而平。尝有诗云:一水自萦绕,五星相贯联。出山同作雨,未许抱珠眠。
  青峭弯
  在天柱五老之西南。
  明姚珏诗:春回山色带晴烟,叠叠奇峰列嶂悬。掩映楼台翻海市,参差云树逼壶天。将军柳插铜为柱,大士松移金满田。频过危桥桥上坐,渔舟撑入石莲边。
  桥
  仙桥
  在望江亭下。长五六丈,阔三尺许,傍临不测,两崖欲绝,一径通之,若畚土而成者,故称仙桥。
  城
  黄匏城
  在碧云庵上。远望长江,又名望江洲。
  门(计二门)
  天门
  在莲华庵前。傍二石峭立,上石突覆,其状如门。
  龙门一跃
  在南阳里。北行二三里,有雪滩三级。上有横地(疑当作池),渊深莫测。石壁峭立,约五六丈,飞流直下。上有二石对峙,如龙门。闻人诠,过而奇之,以名。
  田
  平田
  即塔南平田冈。
  清华黄诗:曳杖攀藤二十里,行到峰尖忽掌平。应知趺坐无多地,欲置烟霞第五城。
  沈端诗:洞口奇峰吐玉莲,寺门回瀑涌珠泉。仙人春到闲无事,犁月耕云学种田。
  张简诗:插笏盘螺青刺天,乱山高顶露平田。游人忘却经行险,野寺村庄换目前。
  九华山录(乾道二年九月,泛舟山浙录。)
  宋 周必大
  庚寅早,欲如九华,而云梦宋宰,及归州助教张蒙正,相候过午,乃能上马。时候差忠训郎赵良弼等同行,辞之不可。五十里,至铁券山,投宿叶荟秀才家。荟有子楠,登进士第。山深,夜甚寒。
  辛卯早,再赴叶君饭,乃行,尉亦并辔。二十余里,至青阳,县令成文林,雩丞熊从政实褒,主簿陈朝立,巡检程天夫,同来迓,馆于驿中尉廨,即宋齐邱宅。其旁对九华。而齐邱之墓,在牛心山下,去县东五里。赴陈朝立会,以能仁院为廨,傍有妙音院。同至县学,登经史阁,望九华,紫翠千仞,造物融结奇巧,真尤物也。
  壬辰早,同陈簿、叶尉、赵忠训,出郭十余里,登双练亭,(原注:两瀑披崖,故以名亭。)度西洪岭,入龙安院。自此徐行,历永安塔,虎跑泉,过石龙口,虎跑岭。此两处地势稍高,望双峰九子甚奇。遂入广修院,去县已二十五里,院宇颇雅洁。寝堂,望双峰、(原注:远望如双剑,此二峰也。但其名多改易,闻最高云。)帻峰、真人峰、莲华峰,是为五老峰,步至上雪潭,源高而远,仰视莲华峰,正如所倚之屏。其前即石门,水所注也。峭壁削成,悬瀑十丈,怒涛骇浪,不减三峡。或潴为深渊,或散为奔湍,雷轰电掣,约二百余步,为下雪潭。其间多大石,水平布者数丈。潭中产石斑鱼,不常得。有璎珞泉,水跳石上如贯珠,尤为奇绝,而土人不贵也。
  食罢,转山而行。终日观山面,殊不厌。约十余里,入无相院,有观音阁,对峰峦数重,留题而去。又二三里,至协济庙,神兄弟三(按:三当作二)人。日方晡,或谓化城远不可到,遂止。陈朝立置酒中坐,帅诸人下九华溪,蹋石涉水以为戏。叶尉体肥甚,独堕水中。溪自龙池来,欲访其源。或曰:路太远,唯祷雨乃至,今芜秽不治,不果行。终夜如大雨可听。
  癸巳早,随溪而入,至乱山环合处,登化城岭。岭峻窄,时时回望,诸峰层出,殊快心目。少休半霄亭,巳时至化城寺,寺宇甚佳,唐时新罗王子金地藏修行之地。饭罢,谒金地藏塔,又在寺后,突然一山上,常时可望大江,是日适为晴岚所蒙。僧祖瑛独居塔院,献土产茶,味敌北宛。陈朝立以翰先归邑,乃同叶赵,行二里,访龙女泉,其旁乃李太白书堂基,今为张氏坟地。(原注:或谓书堂在半霄亭傍者,非。)自此下岭,过苦竹坑,俯视群山,左右对列,中有平田,气象极好。稍前,即寨头,盖建炎间,张遇寇青阳,县官移治于此,真关隘也。行近悬桥,双瀑石山对泻,未经名人品题,故无闻焉。又行,至蜃盘岭,而化城峰尽矣。化城九峰最高处,蒋颖叔尝有悔游之语。俗传十里,殆不止此。赋小诗曰:攀萝度险捷猱猿,石角钩衣屡尽穿。莫讶远寻金地藏,也曾徐步玉阶前。又数里,至龟山,一上,复数里,尤为险峻。有祟寿寺,慈云阁,对双剑峰。又赋诗曰:注坡缘壁化城中,客愠奴嗔我亦慵。及至龟山还一上,为怜高阁对双峰。寺僧善修,年八十六。赠以诗曰:老僧九十视耽耽,二十年来不下山。我得九华充法供,亦能禁足老山间。日尚早,爱其景物,遂宿焉。
  甲午早,下龟山,行十余里,入圣泉院。泉在院侧石岩下,号无底泉。试之,仅二丈,盖游者未尝测其浅深耳。水自岩出,甚清驶,中有五色石。饭罢即行,过慕善镇,回望九华,横侧高低,无一同者。又五里,至曹溪寺。又五里,至觉安寺,五溪合流于此,故地名五溪。又五里,入大路,过铁燵,叶元质别去。又二十五里,投宿马牙酒坊。二三里,有长安寺,夜不果往,陈朝立自青阳致馈。是行,自西洪岭入山,盖西南也,终日观山面。既至圣泉,盖自北而出,所谓山之东,乃山背。(阙文)闻有广福等院甚佳,而从者猥众,颇不自由,不无遗憾。(九华纪胜)
  游九华山记
  清 高诚
  庚辰春,予押运赴淮,返桌,次大通,因慕九华,欲往瞻礼。
  四月十日,偕友人周子淇园,肩舆登程。晚抵甘露庵,距化城寺尚十里许。其夜雷电交作,山鸣谷应,大雨如注,竟夕不止。明日晨兴,云雾弥漫,咫尺莫辨。予曰:今阴晦如此,展圣像后,即行回舟,游览之事,待他年耳。于是冒雨经望江亭,至地藏大殿。瞻礼毕,觉稍霁,而四面峰峦犹未现出。山僧凌云曰:磴道湿滑,曷若在山暂宿一宵。乃住于立庵,与周子凭楼而坐,清茗闲话。则见霪雨飘飖,烟云直入窗户。予戏谓周子曰:吾子此次游山,饮食之际,不知吞却多少烟云耶?周子曰:君明日回舟,诗囊中,又不知卷去几多风雨耳。相与抚掌欢笑,复招凌云谈禅。直至更深,雨势转大,四山水发,其声汹涌,遂各就寝。至夜半睡觉,忽见月色满窗,光明如昼,惊起,开户视之,皓魄当空,浮云四散,喜不自胜。
  诘朝,乘兴登东岩以眺望,适值白云铺海,下齐山腰,弥亘千里,不见际涯。而群峰秀出,峙立晴空。加之旭日东升,光彩掩映,真绿翠如芙蓉也,青莲之诗,为不诬矣。已而下东岩,复陟殿后平台,同周子遥望群峰,凌云为我逐一指点。其最远者,莲华峰、独秀峰。其次则双峰、五老峰。其最近者,天柱、笔架诸峰。叠翠层峦,不可悉数,真天下之大观也。因忆少时游西秦,入函关,仰瞻华岳,睹三峰仙掌,欣羡无穷。今见此山,玲珑透秀,胜于太华,刘梦得之言,不信然乎!于是相携乃至立庵,与山僧共饭而别。
  须臾至甘露庵,已在山半,见云雾尚迷蒙也。下至一宿庵,则徐徐渐散矣。又前行数里,至甲子岭,回望五老、天柱,突然挺峙于天际,其色苍翠异常。复前行,至西洪岭,仰瞻莲华、独秀诸峰,修纤秀削,莫可名状。沿途流览,虽一邱一壑,皆有可观,洵造化尤物也。是晚,宿青阳城,其山阴雨如故。次日,乘小舫回大通舟次。
  不辞固陋,因援笔而为之记。(九华纪胜)
  九华山纪游
  民国 蒋维乔
  九华山,在安徽青阳县西南四十里。其山脉,自黄山分支,由太平、石埭,入青阳县境。旧名九子山,唐李白,以山有九峰如莲华,改名九华。佛家则以为四大名山之一,即地藏菩萨道场也。
  民国十七年,夏秋之交,沈君醉愚约游黄山,道经青阳,先入九华,因为斯纪。
  八月十二日,晴。午后,晤周君子美,言招商局联益轮船,舱位已定。晚九时,侄儿君毅,以汽车来送余登舟,则邢君复三已先在,既而沈周二君亦至,彼此聚谈甚欢。
  十三日,晴。在船中阅黄山志,或偕同人至舱外,览江中风景。
  十四日,晴,上午十时,到南京,袁君观澜,趁沪宁火车,在此等候二日,下船相见。斯时搭客拥挤,且有退伍兵五百人,蜂拥而上,秩序大乱,客室亦为占满。袁君幸有余等预留之榻位,可以坐卧。于是同游者共有五人。余在船无事,翻阅九华纪胜等书。
  十五日,晴。晨六时,抵大通。大通属安徽铜陵县,轮船码头,则在江中和悦洲上,与大通尚隔一江。斯时方君颂三,在埠迎接。此次约游黄山,方君为东道主,君徽之黟县人也。并有方君之戚项君积余,父子二人,协同招呼,甚为可感。乃至中华旅社,休息一日,方君则代为雇肩舆,兑现银,预备明日登程。
  十六日,阴晴不定。晨起,整理行装。六时,步行至义渡码头,分乘渡船三艘,各人之行李肩舆,分置于船中。溯大通河而上,未几,过洋湖,(俗名铜埠湖)湖颇宽广。舟行凡二十里,九时,抵铜埠,是青阳县境。登岸后,舆夫布置肩舆,其舆以竹榻为之,缚双杠于左右,曲竹篾为顶。幔顶之油布,及舆中之垫褥,均须客人自备。内地旅行之累坠,即此可见。十时半,布置完毕,方启行。行未久,遇雨,时雨时止,衣裤多湿。十二时,至悬桥,自铜埠至此十里。午后一时,复行,二时半,至青阳县,投宿北门外江南饭店。同人出外,至迎宾楼,进面食。复至城外河畔散步,天又将雨,即归,洗浴更衣。
  十七日,阴。七时,乘舆登程,沿青阳城根,向西北行。九时,逾西洪岭,岭低且平,而路颇曲折,斯时,天色稍霁,下岭后,四山环抱,野鸟乱鸣,闲以秋蝉,渐入佳境。十二时,至二圣殿。自青阳县至此,已行三十五里。二圣(别作二神)者相传为金地藏之二舅,自新罗国寻金地藏至此者也。余等在市店午膳。午后一时复行,过一宿庵,至小桥庵,涧水奔流,冲激石矶,有如轰雷。复过大桥庵,登一天门,路虽陡峻,而阶级整齐。舍舆步行,修竹夹路,闲以古柏杂树。二时,至甘露寺,寺在桥庵之上,定心石之下。再上为二天门。三时,经龙池,及半霄亭,亭在半山,为游人休憩之所,故名。再上为小仙桥,及大仙桥,桥旁皆临深涧,两崖壁立,一径中通。四时,登三天门,到此,则为平原,乃九华山正面,大小寺观,错落其间,并有市集,商店约百余家。其与普陀不同者,普陀山中,经商之人,不许带眷属,并不许畜鸡豚。九华则否,商人皆带眷属,畜鸡豚,不若普陀之清净矣。山中有丛林四,曰百岁宫、东岩寺、祇园寺、甘露寺。此外皆为房头,而以化城寺为中心。寺之东西,各有六房头,共十二房头。余等经百岁宫、东岩下院、化城寺、宝积庵、佛陀禅院、龙庵禅林,而至永庆庵止宿。永庆庵,东六房之一也。此地气压高四百二十米突,气温八十八度。庵中住持严德出游,由明性戒定二僧招待。进面点后,洗浴更衣。卧室昏闇,晚间蚊虫甚多。余等一路辛苦,及早偃卧。
  十八日,晴。五时即起,偕醉愚、颂三二公,至化城寺礼佛。寺在化城峰上。其前广平,有放生池,中多大鱼。唐开元末,新罗国王子金乔觉,至九华栖止,苦行十余年。至德初,诸葛节为之建殿宇,厥后僧徒日众。贞元十一年,趺坐而逝。逝后灵异,与经中所载地藏菩萨瑞相相同,知为地藏菩萨降世,朝廷赐寺额曰化城,遂为地藏菩萨道场,今咸称金地藏云。寺昔兴盛,今则颓废。
  余等出寺西行,登神光岭,礼金地藏肉身塔。塔在岭麓一小山之巅,其前有石级八十四,峻绝如梯,两旁悬铁[糸+(一/旦)],扶之而升。塔顶建殿覆之,称肉身宝殿。金碧辉煌,备极壮丽,凡朝九华者,必至此。余等礼毕,绕至殿后,适四山出云,峰峦皆没其中,俨如海浪,日光射之,作白银色,名云铺海,颇为奇观。
  六时半,回庵,进早膳,毕,七时半,换乘山中兜子,拟登天台峰。山中舆夫,例不许外来者侵夺权利,且大通之肩舆亦太重,故须换山兜也。出庵,向东南行,自九莲禅林后,登回香阁岭,石级宽阔,竹林夹道。至岭巅,以测高器测之,高五百米突,有华严禅院。下岭得平地,名中闵源。由此始登天台峰,其麓有接引庵。过一石桥,有地藏庵。从庵石上,历大慈、普济、净土三庵。再上为华云庵,建筑颇新,对面望见东岩,其高适相等。又上经慧庆庵,至吉祥寺,方及山半。在此啜茗休息,住持了心,善于应客。又上为延寿寺,左有长生洞,前有巨石嶙峋,石下复有洞,水涓涓下流。再上为兴添寺,其旁岩石黝黑,耸削壁立,类皆纵横寻丈,如人工堆叠而成。石纹直裂,闲以青松,美丽如画。上至朝阳庵,则石级陡峻,壁上鑴天梯二大字。自此至顶,愈高愈陡,皆舍舆步行。历翠云庵,至观音峰,峰下有摩崖四大字,曰:渐入蓬莱。再上,路更陡,地势愈高,四面峰峦愈显露,景物愈奇,令人应接不暇。磴道旁有铁栏,以护行人。未几,得一平台,名古拜经台,相传为地藏拜经处。庵后有大石亭,俗呼大鹏听经石。
  十时三刻,登顶,有地藏禅林。自永庆庵至此,二十余里。寺前有额,曰:天台正顶。寺右巨石骈立如屏,曰:玉屏峰。寺左有摩崖,曰:非人间,三大字。余等从渡仙桥下进寺,由左侧而上,过渡仙桥,而至捧日亭,亭在玉屏之顶。清乾隆时,李太守暲所建,名曰捧日,言其高也。屡经兴废,今正重建。亭与寺,以渡仙桥通之,桥亦暲所建。东跨天台冈,西跨玉屏峰,而桥之圆洞,即为寺门。洞上鑴中天世界四字。自亭而下,至寺之后堂啜茗。余叩寺僧以云峡一线天之胜,则云:须由寺后,再升绝顶,方得见之。乃令为前导,履巨石之脊而上,略无阶级,数十武即至,见二巨石,直立如门,下宽上窄,自下仰望见天,故称一线天。右石后面,直鑴云峡二大字。左石前面,横鑴一线天三字。此为天台之绝顶,天台,九华山之最高峰也。测之正顶,高七百三十米突,绝顶,高七百五十米突,约合华度(一米突,合三尺一寸二五。)营造尺,二千三百二十余尺,气温八十四度。登此眺望,万山皆如拱揖,胸襟为之一扩。峡前正对真武按剑峰,(俗名香炉峰)峰麓有龟蛇二石,左右并峙,相距可三百尺。(俗名双烛峰)游览移时,已近午刻,遂寺午餐,餐毕休息。
  十二时半,下山,舆夫行甚捷,二时即回庵,洗浴更衣。五时,出外散步,至化城寺东,太白书堂,(为李太白读书处)屋宇三间,颇颓废,故未进门,仅在桥畔坐听流泉而返。
  十九日,晴。晨,七时半,乘兜子出门,拟游东岩。由化城寺向东行,过栴檀林、天池庵,渐升东岩之麓。历法云禅寺、普同塔院而上,石级纡回,较昨日之回香阁岭稍陡。山半有亭,内供地藏。竹林虽不若回香阁岭之密,而大树较多。八时,至东岩顶。自永庆庵至此,不过五里耳。顶高四百五十米突,盖只一千三百九十五尺也。
  东岩,原名东峰,其上有岩,深如屋,相传金地藏始卓锡于此,明王守仁更名曰东岩。岩前悬崖峻绝,俗呼舍身崖。明正德十四年,守仁再入九华,武宗遣锦衣使侦之,见守仁在此宴坐,故又名宴坐岩。今则通称为东岩。上有东岩禅寺,规模宏壮,唯限于地势,殿宇高耸而窄。大门向北,门左有钟楼,寺后地藏殿,已逼近崖边。自远望之,恰如山巅之堡寨,不似伽蓝也。余等在此稍休。
  九时,即由东岩岭脊,赴百岁宫,山路狭小,崎岖不平,松林茂密,岩石怪奇。逾小天柱峰、插霄峰。将至百岁宫前,岭下有一松,翘首振尾,形状飞舞,名凤凰松,可谓酷肖。百岁宫,即护国寺,在摩空岭上。明万历年间,无瑕禅师,自五台至此,结茅而居。圆寂时,寿百十一岁,故名寺为百岁宫。入寺观览,殿堂精洁,客房甚多。在九华寺观中,当以此为首称云。进后轩啜茗,凭窗远眺,则磨盘峰、五老峰、太古岭、凤凰岭,皆历历在目。宫后低原,即下闵源也。
  十时,由百岁宫后门出,拟探鹰石之胜。下坡时,路皆砂砾,甚难著足。逾一小峰而下,历石磴三百余级,忽见山峡中,一松一石,咸有云林画意。再行里余,见道旁有龙虎泉。过此,至地藏殿,殿旁有伏虎洞,洞小而不深,不足观。洞后历级而上,有巨石突起,高约二丈,下窄上宽,顶有大石,如盖覆之。自其侧远望,俨若苍鹰翘首,故名鹰石。顶盖宽平,方约三丈许,故又名颊盘石。旁有短梯,可以猱升。引导之僧云:磴畔之栏,及石旁之梯,皆已朽坏,阻余等勿去。同行者多折回,余不之信,独行而前,招醉愚、子美二君,随后亦至。余在石旁,力撼其梯,梯虽有断痕,而断处扎缚甚固,遂鼓勇先登。至顶,则石面平滑,仅近梯边凿三孔,可著半趾。故升梯不难,而登顶则难。余既登,子美继上。余坐石边,以手援之,醉愚亦上。略事盘桓,子美先下,而复三、观澜二君亦至。复三亦如法登顶,观澜则以身体过重,在石下坐待。颂三见险,已心怯先归。余与醉愚,一坐一立,复三用快镜为摄一影,余乃再为醉愚、复三摄一影。石畔有一松,顶圆如盖,高出石上。余与醉愚、复三徘徊久之,次第而下。石根鑴有松顶蒲团,云根石室,八字,旁署旧史邓元昭题。回至地藏殿啜茗。十二时,循原路,经祇园寺而归。午膳毕,稍睡。午后三时,同人出门散步,至祇园寺,略观一周,余先归。晚,寺僧备筵饯别。
  二十日,晴。五时即起,收拾行装。六时,出永庆庵。来时从九华北面进山,今因须赴黟县,故从南面出山。步行,登神光岭,至地藏塔,再向西南行,至稍平坦处,方乘舆。由净手亭、大岭头、平田冈,而至三天门,即普济禅寺。七时,至金刚禅林,其旁山半有转身洞,洞系两石合成,实非洞也。在此望见仙姑尖、金刚尖,金刚尖者,即黄山西脉,自太平、石埭,蜿蜓入青阳南境,特为起九华山者也。又逾分水岭,岭路高下纡回,长约十里。盖岭北之水,入扬子江,岭南之水,入新安江,故有此名欤。九时,自二天门,至正天门。十一时,自一天门,至古头天门,市集颇热闹。凡名山之进口处,均有天门之称号,唯九华,则山南山北皆有此三天门耳。十二时,抵南阳湾,在小店煮饭午餐。自九华山至此,四十里,所行悉是山路,过此方是平原。然高于海面,尚六百尺也。午后二时,复行,过驾虹桥村、所村、上南堡。四时,至陵阳镇,镇中商店数十家,颇似富饶。在此休息,复行。经曹家湾、沙堤曹。六时,至崇觉寺。在小客店住宿,湫隘异常,勉强安之。南阳湾至此,二十五里,今日共行六十五里。九华之游,于焉告毕。以下当入黄山日记。

 
 
 
前五篇文章

九华山志卷一

九华山志

密宗歡喜佛造像

佛教历史

后弘时期的佛教

 

后五篇文章

九华山志卷三

九华山志卷四

九华山志卷五

九华山志卷六

九华山志卷七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