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佛教问答 社区推荐护持
 
 

宽见法师答:悲魔和因慈心而流泪有什么区别?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弟子:悲魔和因慈心而流泪有什么区别?

很简单啦!悲魔是我执啊,慈心是无我啊!就这么一个就这么一个区别。悲呀,哎呀好可怜呐,这个悲呀,悲是因我执而产生的,慢慢去体会啊。慈心则是无我。

有“我”的慈悲——慈悲之基础

弟子:慈心是指对待众生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能包容,欢喜,怎么看都很顺眼,即便意见不同也很欣赏,听取不同意见总想保护众生使他们快乐,生怕会伤害他们,这种心是慈心吗?

是慈心的基础或者说是有限的慈心,但这种心也可以算是慈心,他是慈心的基础。你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或者说像对待自己的母亲一样,这种慈心是基础。你可以看看自己的孩子,也可以想想自己的母亲,一般来讲可以从母亲开始想起,但从孩子想起也可以,都可以。你继续去慢慢去领会,把它扩大、扩大再扩大,深入、深入再深入,也可以说这也是一种慈心,这也算是一种慈心,因为这些还有我,慢慢去体会啊。

为什么拿母亲来讲,并不拿孩子来讲呢?因为母亲对我们的恩容易想起来,孩子对我们有什么?我们对孩子有恩嘛,是不是?孩子对我们有什么恩一般想不起来,所以一般来讲都是以母亲做为例子,所以说刚开始可以以母亲为主来观想。但有些人对母亲生不起这种心也可换一个对象,对你有恩德的,但事实上你仔细想想母亲对我们的恩德是很大,不管是谁,母亲都对他的恩德都很大。我们出家人更要培养这种慈悲心,对一切众生要关爱,不要这轻易去伤害。

慈悲像呼吸一样。

弟子:师父,这个每天晚上拜佛的时候观想无量劫的生身父母、受苦众生,可是金刚经里讲,里面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请师父开示到底如何念佛拜佛?

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那佛还要念吗?要念的。最后要讲念佛呀,我们可以观想无量无边的佛菩萨在虚空当中,我们和我们的父母还有一切的有情,包括怨家仇人都一起在向佛礼拜。可是你要认识到,其实,诸佛菩萨乃至这一切的众生跟你其实是一体的,或者说也是自心所幻化的,这个很难理解啊。你也可以理解成事实上他们都是有形无质的,你可以礼拜最后化光,全部跟自己融为一体。刚开始时候可能会很难去理解到这一点,你最后认识到其实这一切的苦乃至于乐都是无质的、无自性的,慢慢就好办了。

打个比方来讲,你要是想无量劫的父母这样拜有时候觉得很累,真受不了,那么多,哎呀好家伙这母亲观想不过来了,太多啦!好痛苦啊。你就没认识到,其实他们自性是空的,所以,慢慢来,他们不矛盾的。就好像你看我们每天都要呼吸,你有没有一刻停止过?你不觉得累吗?你晚上都没有休息,你不觉得累吗?你注意都没有注意到它,其实我们跟佛菩萨这种关系是一样的,它非常自然,不会累的,它事实上就是,你呼吸但却没有存呼吸想,你有没有想:我一定要呼吸,我不呼吸我会死,所以我一定要呼吸。有没有这样想?你已经没有呼吸相了,无我相、无众生相、无呼吸相,我们念佛也是一样,明白吗?念而不念,呼而不呼,虽然呼吸却没有存呼吸想,明白吗?哎,这个道理很深刻啊,我们以后慢慢去体会啊。

中道的慈悲

弟子:人常说,慈悲出祸患,方便出下流。多数人都感觉有慈悲心自己容易受到伤害,这样说法问题出在哪里?

慈悲出祸患是什么?是滥慈。比如说东郭先生,那是属于滥慈。所以慈悲还必须要有智慧,没有智慧的慈悲是老婆婆的慈悲。哎呀哭啊,哎呀,受不了啦——那叫滥慈!“方便出下流”,太方便啦,怎么样都行啊,下流就出现了,怎么都可以了,流氓都无所谓了,方便出下流,方便也是有条件的,所以开遮持犯必须要有智慧去分辨它的度,要有一定的度,不能左也不能右,中道!慈悲没有智慧成了滥慈,方便而没有智慧呢,就成了下流,所以这有个度的把握。我们慈悲心很少,有一些不叫慈悲,那叫什么?那种是有相的慈悲,是有我执的慈悲,所以说进一步讲呢,慈悲必须有智慧来作为辅助。

 

 更多宽见法师佛教问答

-------------------------------

宽见法师佛学内容推荐

宽见法师佛教文章大全

宽见法师佛学视频在线观看及下载

-------------------------------

 
 
 
前五篇文章

宽见法师答:师父我用念佛机在旁边放一碗水,能叫大悲水吗

宽见法师答:我做了很多的错事,我一直觉得与我爱人有关系

宽见法师答:《地藏经》是不是要念一辈子啊?

宽见法师答:如果有轮回的话,我很想知道我母亲现在在哪?

宽见法师答:在家吃饭,菜倒掉觉得很可惜,但是老公不认同

 

后五篇文章

宽见法师答:心魔——陷入情网

宽见法师答:是信佛的人更穷,还是不信佛的人更穷?为什么

宽见法师答:众生如果在地狱中造业,是不是要继续在地狱中

宽见法师答:闻性是指感受感知能力吗?觉性是指对这种能力

宽见法师答:回向的功德很大吗?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