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佛法是解决人类心理困扰的妙剂良方吗? |
 
明朝何良俊所著的《四友斋丛说》卷三十二载,一位名叫郭良伯的人遇神人授以“保生卫生之术”,他“信用其言”而“康强倍常”,终至“年几百岁”。所谓神人传授之术,其实不过是四句佛教偈语:“自身有病自心知,心病还将心药医。心境静时身亦静,心生还是病生时。”何以此四句偈语竟于养生健身有如此神奇的功效?对佛法一无所知,或略知佛法而缺乏静修实践的人,当然是无从领会的。 常人所谓的“病”,大约往往仅限于“身病”的范畴,何况在极左的年代里,连心理科学亦被斥为“唯心主义”而大受挞伐以至于成为禁区,当然也就更无从理解何以为“心病”了。人们常用的“心病”一词的含义,不过是用以表达与情志有关的某种非良好的心理状态或某种难以告人的心理负担而产生的喻义罢了。但从词义发展演变的规律来说,无本义则无所谓喻义,这应该说是毫无问题的。其实,与“身病”相对而言的“心病”,用现代心理学或精神病学的术语来说,即所谓“心理障碍”或“心理疾患”是也,正如美国心理学家赫伯德·荷德所言,是“和人本身同样的古老”。有关“心病”的记载,可见于《易经》这部作为东方文化源头、尤其是哲学和医学源头的最古老的著作;而在西方,早在古希腊时期便有一个叫做奥瑞托·安提方的人为解决人们的“心理抱怨”而探索过心理治疗的途径。 佛法认为,心生法生、心灭法灭,“身病”和“心病”不过是一体的两面。惠明法师说:“身病起于心病,心若无病,身亦无病。”现代医学所谓“心身疾病”,即认为患病的心理可影响到躯体,而患病的躯体亦可影响到心理,但其致病之根本却在于心理的原因,故又称之为心因性的疾病。人类自进入近现代文明以来,由于社会关系日趋复杂,社会节奏的日益加快而引起的各种心理冲突加剧,人们的心理疾患则有愈演愈烈的趋势,以至有人断言,下个世界威胁人类健康的,将主要是心因性疾病。 心理症对人们健康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轻则使人失去工作的效率、生活的快乐,重则严重危害健康,甚至使人万念俱灰而痛不欲生。我们完全可以十分武断地说,除了殉道、畏罪或对生活彻底失望之外,凡原因不明的自杀,大都可归结于无可排解的心理障碍所致。不少著名的作家、诗人,或红极一时的歌星、影星之类,突然因莫名其妙的自杀陨身而一度引起舆论界的轰动,只不过是因为人们不了解其严重的心理冲突所导致的无可救药的心理症状罢了。 有情绪问题的困扰,便也就有对心理治疗的探索。用今天的观点看来,古人的祭祀、祈祷、忏悔、持咒、禳灾以及源远流长的瑜珈术、气功等等,就其实际而言,似乎也应看作、或在一定程度上看作是用以心理治疗的一定的手段。近代西方以催眠术和心理暗示治疗心理疾患,自弗洛伊德博士创立精神分析学说后,心理治疗始达到较为成熟的阶段。然而,弗氏的精神分析法未必能彻底解决人类的情绪问题,何况从他的学生中至少还分裂出五个与他的信念大为不同的学派,更何况与他并存的还有若干主张多少不同、甚至大相径庭的其他心理治疗学派。可惜为西方人所不曾想到(尽管某些心理治疗学派的治疗方法与佛法有一定程度的相通之处),也为我们东方人所忽略(尽管也有个别的心理治疗学派从老庄和佛禅思想中吸取了一定程度的养分)的是,在古老的东方文化的瑰宝中,其实早就有了能圆满地解决人类心理困扰的妙剂良方,这便是博大精深、圆融无碍的佛法。 明代高僧楚石说:“佛是大医王,法为圆满镜。”作为揭示宇宙人生真谛、廓清众生迷惑、解脱众生苦厄的佛法,当然绝非以解决人类的心理困扰为其指归。但也正是因为博大精深、圆融无碍的佛法之能包藏宇内而摄纳万有,故凡宇宙人生之种种问题,皆能得到合理的解释和解决。佛法既能使人洞明宇宙人生的真相,指导人们寻觅解脱之路以迈向生命的永恒与不朽,难道就不能有益于人们的身心健康么? 一切佛法皆能净化人心,而人的心理健康则是身体健康的先决条件和坚实基础,这道理其实是十分简单和明了的。但读者诸君切勿误解了笔者的意思,我们学佛的目的当然不仅是为了治病和身心的健康,更在于明心见性,自觉觉他和觉行圆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