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佛教问答 社区推荐护持
 
 

问:佛教对孝道的看法如何?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佛门对孝顺之道有四种层次论说:

一、物质界孝顺—生活起居,行住坐卧,照顾得很周全,三餐饮食照料无欠无缺,行动无拘无束,物质界方面使父母觉得无忧无虑,但精神方面,为人子女每每不能让父母称心如意,譬如父母在家独守门庭、孤独、寂寞无聊、心生凄凉、恐惧不安,做子女的不知如何安慰或安顿才好;或当子女的三不五时以语言对父母有形无形的刺激讽刺,乃至尖酸刻薄的话伤及父母,虽然物质界给与父母充足不缺欠,已得到父母的欢心,但精神上父母依然未得到喜悦,勉强称之为物质孝顺。

二、精神孝顺—对待父母细腻周圆,心(梵语citta)的态度能低声下气,顺从父母之意(有善恶之别,善择之,恶考虑弃之),在精神上能得到父母的满意,但是物质上当子女的实有困境,经济瓶颈,无能施与父母得享,虽已尽心尽力了,亦不能两全其美,称之为精神孝顺。

三、物质精神孝顺—顾名思义,就是在物质界与精神界能让爹娘满心得享,无从挑缺,与父母相处,彼此打成一片,天伦之乐等齐,以人间而言,已达到最可贵、最福乐、最天伦、最幸福美满之境地,登上人间至极之孝顺,人天共尊共仰也,称之为物质精神孝顺。

四、出世间孝顺—能让父母亲有机缘亲近佛法,闻法听经,归依三宝(梵语sarana tri-ratna),乃至受持五戒、在家菩萨戒等,普让我们的父母双亲能远离娑婆(堪忍世界)苦海世界,免受生死轮回,乃至悟道证果,百岁临终能蒙西方三圣接引自在往生净土,因而离苦得乐,破迷启悟,同登正觉,究竟成就佛道,这就是出世间孝顺。

前面第一、二、三者是世间上的孝顺,也值得人人尊敬与赞叹,唯一遗憾就是纵然让父母双亲毕生享乐,美满天伦,终其晚年寿终,亦不免受生死轮回之业力所牵引,又投胎转世,一世又一世无止尽的相续生死下去,周旋不出六道轮回。

法华经云:“三界(梵语trayo dhatavah)无安,犹如火宅,众苦充满,甚可怖畏,常有生老病死忧患,如是等火,炽然不息。”

开悟祖师云:“日落西山暮鼓催,娑婆八苦实堪悲,世出世间思惟遍,不念弥陀更念谁。”

大圣佛陀充分的表露出三界无安,犹如火宅,众苦充满,其可怖畏,常有生老病死忧患,为佛弟子岂可自己逃之夭夭(自利自度),而忍心让父母亲沉浸在生死轮回深渊而不救度之!所以说世间的孝顺是不够的、不圆满的,正见(梵语samyag-drsti)的佛弟子应鼓励双亲更上一层楼,勉励劝导父母亲,因而亲近学佛的路程,同情他们,关心他们,也让父母亲与我们一样步入觉悟之道(成佛)。

毕竟世间孝顺是未究竟的、未圆满的,若能引导双亲入出世间的孝顺,免受父母沉沦三界六道,当下就是菩萨发心,已尽该尽之孝道了,诸佛赞叹,龙天欢喜!

 

 
 
 
前五篇文章

问:“此生不了道,披毛戴角还”是真的吗?

问:信仰佛教必须出家才能解脱吗?

问:佛教徒为什么要持戒?持戒是不是执著(著相)?

问:什么是般若?

问:缘起是什么意思?

 

后五篇文章

问:学佛后常易退心应如何把持?

问:若身患重病除了拜佛求忏悔外,要诵甚么经?

问:消灾延生是可能的吗?

问:观音、文殊、普贤、地藏等诸大菩萨有何意义?

问:布施者存何等心才能达到布施解脱?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