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佛教问答 社区推荐护持
 
 

月溪禅师答:所问的都非佛性,究竟是什么境界?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问:所问的都非佛性,究竟是什么境界? (南京法一和尚)
  月溪禅师答:照和尚所问的种种境界,与外道、儒家、道家及佛法的小乘、中乘相同。佛法是明心见性的,非从装作得来,止妄念是小乘的断六根,灭一念是二乘的断一念无明、修十二因缘、婆罗门的断爱念、先天道门断妄念、清净归无极、老子的清净无为。婆罗门将心来比明镜,妄念来比灰尘,但是灰尘拭了又来,思想灭了又起,譬如饱不思食,饥则思饭,有饱必有饥,饿时思食亦是妄念,如要断绝妄念,除非死了方可以;老子以少思寡欲、不摇精神为养生之道,但是他的清净的痕迹,就是根本不清净了,譬如黑白二色,说白是净、黑是染,但是黑白皆是色,本无染净之别;如王阳明主张“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为良知,为善去恶为格物”,无善无恶是空无所有,同一念不起,知善知恶是思想起,善恶起时究竟从内而起抑从外而来?若说内起,善恶二者何是汝心?若说外来,何干汝意?孟子道性善,荀子言性恶,杨雄谓人之善恶混,韩愈说人性有善有恶及可以善可以恶三种,三者所说之性,皆见闻觉知之性,非佛性;书经云:“道心惟微,人心惟危,惟精惟一,允执厥中”,中者,亦认空为有;中庸曰:“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未发之中亦空无所有;宋儒朱子等主张“去人欲之私,存天理之正”,此儒家各派论心之大要,无非是改恶迁善及空洞无极之旨而已,前念已灭,后念未起,全以外道之中道及庄子之放达为注脚,中道的见解,便是不着二边,不落有无,在正中间之谓,昔有一外道名曰大慧,当日与佛辩论时,大慧主张非有非无、亦有亦无、空、有、非空非有、亦空亦有,佛即告谓:此等皆系骑墙而不落二边的话,盖佛性本是如如不动的,是绝对的,而大慧所说乃相对的。

 
 
 
前五篇文章

月溪禅师答:一念不觉而为众生,妄念断了,反归佛性,与法

月溪禅师答:法师言众生本来不是佛,究竟佛性先有?无明先

月溪禅师答:一念未起以前不是佛性,是什么呢?

月溪禅师答:父母未生前是佛性否?

月溪禅师答:无始无明与一念无明分别如何?

 

后五篇文章

月溪禅师答:对境无心,一切无碍,是佛性否?

月溪禅师答:将一切思想灭尽了不起,如明镜现前,是佛性否

月溪禅师答:参禅透三关

月溪禅师答:闭关之说,出于何种经典?

月溪禅师答:五重玄义、三分、十门分科?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