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五福文摘 佛教入门 历史传记 身心灵 生活艺术 人与自然 人文杂话 其它 素食起步护持
 
 

隐居终南读经书 一个家庭的另类教育实验(一)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一对眷恋传统文化的夫妇,隐居终南山,用读诵经典的方式教育孩子,希望培养出他们心目中人格完整的现代“君子”。“我们不担心,都是别人在替我们担心。”他们说,这样做并非心血来潮。他们已带着孩子在山中居住近3年,且已下定决心,在女儿13岁以前,不会送她进入那个让他们“非常失望”的现有教育系统。

在陈旧的土屋里,妈妈摆上茶具,在和访客聊天。西西小心翼翼地赶走一只停留在茶杯上的虫子。在大人谈话时,她一个人看书折纸,半小时后,她折出了一只漂亮的纸马。

这个7岁的女孩眼神明亮而专注。她在玩属于自己的游戏,用折出来的纸马、小人等排兵布阵。家中没电视,她天天听评书,崇拜岳飞、赵云、诸葛亮。

在终南山海拔1300米处,一个有三间土屋的农家院子。这是西西一个人的学堂。妈妈孟尧是她的老师。每天,她背诵的是《论语》、《易经》。英文本上抄写的,是莎士比亚的“仲夏夜之梦”。

  带女儿进山读经

  在对儿子的成长失望之后,孟尧夫妇决定再要个孩子。他们希望采用背诵中国古代典籍的教育方式,培养出一个他们理想中的“君子”。

  2005年冬天,在丈夫进山“探路”半年之后,孟尧也带着女儿西西进了山。

那时候,4岁半的西西在西安南郊一家知名幼儿园读完小班和中班。“六一”儿童节,幼儿园发起“没名堂”的捐款活动,孟尧捐了200元。当她走出门时,听见幼儿园的广播里播放着:某某小朋友的家长,捐款200元!她突然觉得非常难堪。

  “我对这种功利性的学校教育很早就产生了怀疑。这件事让我下定决心,要自己教育孩子。”3年后,孟尧这样回忆。

   孟尧今年47岁,最后的“学历”是北京大学的“MBA”。她和丈夫在上世纪80年代就“下海”经商,家境富裕。在西西之前,她有一个儿子。像所有望子成龙的家长一样,她给孩子选择的都是最好、也是最“贵”的学校。

  “我们那时忙于工作,儿子的教育几乎全交给了学校。”她说。

  然而,儿子的成长最终让孟尧感到失望,尽管儿子最后也上了大学。在外人看来,儿子的“毛病”不过是印象中“80后”一代常有的那些:自我为中心、超前消费等等。

“儿子那时常年住校。晚上睡觉和同学比内衣品牌,白天上课比学习用品的品牌。小学没毕业,奢侈品的牌子全都知道了。”孟尧的丈夫说。

  儿子上初中时,正值上世纪90年代末期,倡导读诵经典教育孩子的“读经运动”在一些地方兴起,孟尧自己很感兴趣,本想给儿子补上,但发现“来不及了”。因为按照读经运动倡导者的观点,13岁后,“孩子的价值观基本上都定型了”。

  孟尧夫妇决定再要一个孩子。他们希望能采用背诵中国古代典籍的教育方式,培养出他们理想中的“君子”。

  40岁这一年,孟尧如愿以偿生下女儿西西。

  在旁观者眼里,孟尧几乎是“迷信”传统经典。当年在对女儿胎教时,她就播放经典;女儿上幼儿园时,她想选择上有“读经班”的幼儿园,但没有找到。

  2005年暑假,孟尧带着女儿去了上海“观摩”了闻名一时的私塾孟母堂。

  孟母堂的孩子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孩子们吃住在一起,日常的学习主要是读诵经典,并学习传统礼仪。“看上去孩子们的气质就是与众不同。”孟尧说。

  西西在孟母堂住了一周时间,她们又去了厦门。那里的一个私塾是复古型的,孩子们见人都要“九十度鞠躬”。

  回来后不久,孟尧夫妇决定带女儿进山,自己教育孩子。

  但为什么一定要选择进山隐居这样“极端”的方式?孟尧解释说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自己和丈夫多年来在商海中打拼,虽然挣了些钱,但身心疲惫,并不快乐。到山里生活,“一方面,是为了女儿的教育;另一方面,是为了休整身心,内省自己”。

  没有电视 娱乐方式是听广播

  到今年11月,西西一家在山上的生活将满3年。如今西西能背诵完两万多字的《易经》。妈妈孟尧认为,孩子如果在13岁前记住一部经典,13岁就可能 “和世界哲人对话”。“但如果只背一肚子儿歌、广告词,就不一样了”。

  7月14日下午,西西在山楂林里玩耍时,挂在树杈上的收音机里正播一个新闻节目,内容是批评暑期补课的弊端。“教育部再三指出,要把暑假还给孩子们,但记者调查发现,大多数学校依然在顶风作案……”对收音机里播放的这些内容,西西并不关心。她在等待下午5点的评书“岳飞传”,这是她最喜欢的节目。家里没有电视,这也是她重要的娱乐方式。

  西西对寒暑假也没概念。妈妈说:“她每天都在过暑假。”

  这个被妈妈亲昵地称为“别人是爬山,她是跑山”的女孩,生活并非没有规律。

  早晨6点起床,6点半开始读书。7月14日这天,她读的是孔子《论语》,读诵的这个时段要两个小时,中途可以上厕所,但不能乱跑。母亲在一旁陪着,偶尔给她提提兴致。

  早晨8点半,西西可以休息一下,到门口山路上带着狗跑一圈。9点开始读英语,到10点半,吃当天的第一顿饭。饭后如有时间,背背《诗经》。

  中午午休到两点,起来后开始写字。内容是抄写英文和古汉语。

  晚上画画,或听妈妈讲《说文解字》。画画是用毛笔白描勾勒花卉、古装人物等。在其中的一张上,爸爸的批语是“心不静”。

  西西所用的也是孟母堂使用的教材,是一个读经运动的倡导机构编的。教材上没有孩子们习惯的花花绿绿,也没有任何注解。“大字,拼音,无图,无注释”。这是读经倡导者们的原则,目的是帮助孩子识字,不分散孩子的注意力。至于内容,他们认为,背诵即可,不用解释,孩子大了自然就懂得。

  到今年的11月,西西和妈妈在山上的生活将满3年。如今西西能背诵完两万多字的《易经》。一开始孟尧是让她背《论语》,后来决定还是先背《易经》。“因为《易经》里包罗万象,什么都有。”“孩子是一张白纸,不能光给儿歌等单调的东西。相反,古代先贤的东西就是五颜六色的,形形色色,把什么都包括进去了。”孟尧这样认为。她说,教育的过程中,时机和教材很重要。如果孩子13岁能记住一部经典,13岁以后就会转化成她的思维模式,“和世界哲人对话”。但如果她背的只是一肚子儿歌、广告词,就不一样了。

  在近期的功课结束之后,西西的学习计划是复习《论语》以及背《黄帝内经》。

  对大人来说,这些东西都是枯燥的,更别说是一个7岁的孩子。所以,西西说:“我最喜欢的还是玩!”但她没有其他的玩伴,所以,“最喜欢和自己玩!”

  不过,虽然学习内容枯燥,但和上学的孩子相比,西西一天玩的时间还是比较多,学习并没有硬性的规定,比较随意。

对山下生活向往是吃冰淇淋

  家里没有电视。但西西也知道“美羊羊”。偶尔,妈妈会在电脑上给她放动画片。平均几个月才跟随父母下一次山的西西,对山下生活的向往是:可以吃冰淇淋,吃一个汉堡包。
孟尧不愿意承认,自己的做法是对现有教育体制的抗争与逃避,也并不认为自己是在拿孩子做“实验”。

  “没有人愿意把自己的孩子做实验品。我们所做的,其实就是古人做的。现在全国那些响应读经运动的人们也在做。”孟尧认为,西西所受的教育和孟母堂等倡导的读经教育是一回事。不过,因为居住在山林中,更适于对西西的“格物”教育。“格物致知”是中国传统的教育思想,也是儒家的重要命题之一。“大学”中说: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

  在孟尧的理解里,终南山给西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格物”条件,认识和浸润于大自然,正是“童蒙养正,扶正性情”的一个重要内容。

  山谷里前后数里地不见人烟,西西家的邻居只是一些散居于山谷中的隐修者。土屋附近的榛子林下,常常传来野猪刨土的声音。离家不远的一个山头,长满了松树,被西西的爸爸修整成一个茶寮。夏日里坐在磨盘茶桌旁,时有清风徐来。每当有访客,西西乐于给他们当向导,奔跑在最前面。

  西西认识周围所有的野花,以及各种不知名的昆虫。有时,她和妈妈会看见野猪在附近的菜地里跑来跑去。

  在山中,西西记得每一个节气。例如惊蛰。“这一天,所有睡了一冬的虫子都会冒出头来。”

  今年夏至那天,西西在山下的小伙伴打来电话,问,你知道今天是什么节日吗?西西说:“夏至!”对方很失望,说,父亲节啊,都不知道。

  在孟尧夫妇的眼里,山居生活最大的乐趣,是“带着孩子和自然对话”。

  这是一个处处都显得浮躁的社会,西西在山中的学习却不温不火。妈妈说:“孩子学会慢节奏,对他们的生命状态是有益的。”

  虽然妈妈说:“西西不管玩什么,都会很投入地玩很长时间。其实,独处也是很好的方式。在浮躁的情况下,无法对事情做深刻思考。”

  可没有玩伴的生活,对7岁的西西公平吗?

  西西虽然已适应山里的生活,并不愿意去学校,但她期待着能和小伙伴们一起玩。每个周末,如有山下的孩子来,他们一起会好好地“疯”上大半天。

  家里没有电视。但西西也知道“美羊羊”。偶尔,妈妈会在电脑上给她放动画片。平均几个月才跟随父母下一次山的西西,对山下生活的向往是:可以吃冰淇淋,也可以吃一个汉堡包。

   孩子学会了感谢

  “孩子一直在山里生活,将来怎么办?怎么融入社会?”几乎每个人都担心地提出这个问题。西西的父母却不以为然。“我们从不担心。都是别人替我们担心。”

  每到周末,西西家的小院里会来不少父母的朋友。他们爬山休闲,也顺便来看一下这家人“世外桃源”的生活。“孩子一直在山里生活,将来怎么办?怎么融入社会?”几乎每个人都会担心地提出这个问题。西西的父母却不以为然。“我们从不担心。都是别人替我们担心。”西西的父亲说。这个50岁的男人说自己在过去的日子,几乎跑遍了天下。“光护照就换了好几本。”但如今,他一天的生活是砍柴和侍弄门前的菜地,以及应付山居生活的所有麻烦。“从孩子目前的表现来看,我们信心百倍。”他说。

  孟尧说,其实他们也一直在观察孩子,并不担心孩子和人交流会有障碍。他们发现,西西无论是和来访的大人,还是孩子,都可以很好地交流。周末,爬山的学生多,有人乱扔垃圾,西西常会站在路口,提醒他们:“哥哥姐姐,把丢的垃圾捡起来。”别人不捡,她也不说什么,自己就捡了。“担心孩子无法融入社会,其实无非担心孩子吃亏。而我们教孩子要学会的第一点,就是要学会吃亏。其二是懂得忘记,其三是孝顺,孝顺的不仅是父母,还有所有长辈。”西西的妈妈说。

  孟尧认为,大可不必对西西的将来有太多顾虑。“孩子有的是在大自然中的阅历。当她有了足够的对本末的认识,有了智慧时,小聪明就没作用了。”

  在他们看来,经典的教育在西西身上已有效果。例如,在他们家,按照古人的做法,“父母在,不言寿”,所以进山后西西没有过生日。今年,西西生日,山下的朋友带了蛋糕来。让孟尧没想到的是,第一块蛋糕,西西端给了妈妈,还说:“谢谢妈妈的养育之恩,妈妈辛苦了。”

  孟尧说自己在那一刻掉了眼泪。她觉得孩子学会了感谢别人,不再以自我为中心了。

  西西的爸爸则认为,和同龄的孩子相比,西西比较豁达。有时大孩子不会让她,她也会让大孩子。他认为这也是经典熏陶的结果。

 
 
 
前五篇文章

吃包子的是谁——佛源老和尚禅七开示第三日

如何欢度老年生活

超越血癌的博士

人生拒绝匆忙 请放慢脚步

冬至的由来和传说

 

后五篇文章

为人子女之道

工作禅:与不对胃口的人共事

我是佛前一条痴情的鱼

“冬至”养生

养生更需量体裁衣 九种体质对号入座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