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五福文摘 佛教入门 历史传记 身心灵 生活艺术 人与自然 人文杂话 其它 素食起步护持
 
 

钱花在哪里才幸福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我们人类刚从树上下来的时候,整天忙着填饱肚子和繁衍后代,只要能够吃饱,就觉得很幸福了。时至今日,社会的发展让我们不必担心饿肚子,甚至不必担心产生和抚养后代的责任,我们突然发现,原来吃饱和满足欲望后得到的那东西只能叫“快感”,快感过后的空虚让我们开始追求奢侈的、虚无缥缈的“幸福”。

幸福到底从哪里来?这个问题一向众说纷纭。社会学家们一直孜孜不倦地寻找可以预测幸福的指标。收入?社会地位?宗教?可是从来没有一个准确的答案。世界各国都拼命地提高国民生产总值,以为强国富民才是幸福;雪山里的小国不丹穷得要命,受过西方高等教育的前国王却提出“国民幸福总值”的概念,声称他所追求的不是强国富民,因为人民的幸福与生活水准并无必然联系,更多的是一种主观感受。在英国莱卡斯特大学的“主观幸福世界地图”里,不丹人民的幸福程度在全球国家排名中高居第八。

梁朝伟与刘嘉玲的婚礼让我们知道,不丹是一个美丽的国家。可是真的像不丹一样,小国寡民,躬耕放牧,一切听国王的话,与世界老死不相往来就会幸福吗?即使我们假设不丹的幸福模式真的存在,这种模式在现代社会里能够生存下去吗?答案已经显现:不丹不可能永久地自我封闭,它变成了君主立宪制,有了电视,甚至开始有了Internet。或许很多人可以接受物质上的匮乏,然而在能够大量获取信息的年代,我们还能够接受简单头脑所带来的幸福吗?

所以我们又回到了最初的起点,只能追求各自的理想,无论是金钱、地位还是成就,期望理想的实现会给我们带来幸福。然而每一次理想的实现所带来的生活状态的改变,似乎都只是暂时增加我们的幸福程度。工资从五万元涨到十万元会让我们开心几个月,但我们总能很快适应十万元的生活状态,又有了挣二十万元的目标,于是幸福程度又回到从前。对于这个普适的现象,学界早已经有了悲观的论调:幸福都是暂时的,长期持久地提高幸福程度是不可能的。

然而加州大学的研究者们在2005年发表的文章中指出,持久提高幸福程度的可能性仍然存在,只是我们的眼光应该超越外界的条件,放在人的行为上。也就是说,幸福并不是一个静待追求的具体目标,而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在获得幸福感的过程中,我们做什么比我们有什么更重要。也就是说,我们应该问的问题不是赚多少钱才幸福,而是钱怎么花才能幸福。

那么,钱怎么花才能幸福?以下为单选题:当你领到奖金的时候,是A.存起来,B.付账单,C.吃一顿大餐,还是D.给自己买东西?你选哪一个?

如果你选的是以上皆非,那么恭喜你,根据最新的研究成果,你很有可能是真正懂得幸福何在的人,因为这笔钱,你多半是花在了别人身上。不论是给父母妻子买东西,请朋友吃顿饭,还是资助一个失学的小孩,美国《科学》杂志在2008年3月发表的一篇文章证明,把钱花在别人的身上,比花在自己身上更能带来幸福。

这篇由加拿大卑诗大学心理系研究者和哈佛商学院市场营销研究者合作的文章,调查了日常花费习惯与幸福指数的关系,奖金的去向与幸福指数提高值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实验研究了“飞来横财”的用法与幸福指数提高值之间的关系。结果是,去除收入水平的影响,日常经常给别人买东西或捐钱的人更幸福;去除奖金高低的影响,用奖金给别人买东西或捐款的人变得更幸福;最后的实验甚至证明,那些必须把飞来横财花在别人身上的人,比必须花在自己身上的人更幸福。

有了这样的理论支持,你应该很容易理解自己为什么给自己买太多东西会有挥霍的负罪感,而给爸妈或孩子买东西的时候,却能够可着劲儿花钱,一点儿也不心疼。这个研究结果无情地告诉我们,我们这么做,并不是因为“无私”,拿自己的钱给别人买东西,只不过是用物质去换取自己精神上更大的幸福。或许,所有的人都是自私的,都在追求自己的幸福,无论这幸福的来源是对物质的拥有,还是精神上的满足。区别仅仅在于,有的自私会对别人造成伤害,而把自己的钱花在别人身上这种“自私”,给自己和别人带来的都是幸福。那么,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前五篇文章

家有老人是个宝

没有文化的教育唤醒不了学生

答谢晚宴

宣读共同宣言

韩国代表发言

 

后五篇文章

天才就是经营长处

“中国-新加坡2009宗教文化展”圆满闭幕

王作安局长:倡导宗教和谐理念 推广宗教和谐价值

低碳系列:低碳新人类空间计划[组图]

电子婚礼请柬悄然流行 个性十足时尚又环保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