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益创业”,为普通人提供了一条走近“公益”的通路。像多背一公斤、科学松鼠会等,他们的创始人就是由普通的白领、大学毕业生“转身”而来。
小时候的童话书如果你不想要了,郊游的时候带上它们吧,送到偏远学校孩子们手里。这是多背一公斤的创意,5年来,认同这一理念的驴友们已经将爱心传达到700多所学校。
耳机线为什么容易打结?同样是从冰箱取出的草莓和巧克力,为什么草莓吃起来比较凉……这些问题的答案就像一枚枚难以开启的坚果,虽味美却不易入口。科学松鼠会成员却希望自己能够像松鼠一样,打开科学的坚硬外壳将有营养的果仁剥出来,让科学传播出去“流行”起来。
生活在贵州的乡村妇女有一双传统工艺刺绣的巧手,却仍在贫困线上下徘徊。中扶利民为她们请来大山外的设计师,让刺绣产品也时尚起来,卖到城里去。1000多名接受培训的妇女就这样为自己的家绣出财富。
这三个迥然相异的例子,却有个共同的名头——公益创业。
做公益,我能你也能
从1889年钢铁大王卡耐基发表《财富的福音》以来,我们似乎已经默认了这样一个事实:所谓公益、慈善只是财富在“社会团体”内的再分配。所以,我们一边指责李光裕、黄石们捐钱太少,一边自己照样与公益“绝缘”。
“公益创业”,就为普通人提供了一条走近“公益”的通路。像多背一公斤、科学松鼠会等,他们的创始人就是由普通的白领、大学毕业生“转身”而来。
那他们是怎么做到的呢?还记得维基百科吗?维基百科也是一个自由、免费、内容开放的百科全书协作计划,来自世界各地的参与者自由书写他们的“十万个为什么”,携手构筑了目前全球最大的网络百科全书。
所以,首先我们需要一个聚合的平台,让“微不足道”的付出通过每个自发的个体,渗透到公益需求的每个角落,而这些一旦汇聚到一块,就能构成你公益创业“广阔市场平台”。
多背一公斤就是搭建了这样一个平台,让参与活动的人们像书写维基百科一样,自由组合活动,分享孩子们的需求信息。在多背一公斤的网页里,有网友们通力协作“拼”成的地图,只要轻点鼠标,你就能轻松找到目的地的学校地址,自己“多背一公斤”便完成一项公益行为。
你甚至可以挑战星巴克
当你的“微公益”平台搭建完成,你就要考虑这个平台如何实现持续的问题了。这好比设计你的“盈利模式”。
虽说走进公益创业的时代,但别以为戴上公益的帽子,靠着人民群众的一点“恻隐之心”,就能让你的组织持续运转!现在全国民政系统登机在册的公益机构两三万家,这还不算上以公司形式登记的公益创业公司。在这样的“买方市场”,如果你的模式不够吸引力,照样没人为你埋单!
Room-to-read(读书屋,room toread.org)创始人当年选择离开微软,在全世界给孩子创立读书屋。他写了一本书《LeavingM icrosoft toChangethe W orld》(《离开微软去改变世界》),介绍他的经验,在创建的过程中,他运用了在微软学到的管理营销能力,为的是让读书屋组织除了拥有特蕾莎修女的大爱,还要具备像星巴克那样的可成长性。
所以公益创业一样是智力含金量颇高的创业,你的商业头脑一样派得上用场。
在这一期为你介绍的案例里,像优爱助盲、中扶利民,他们更多的是靠专注运转好自己的“产品”,从而在商业企业或者个人那里获得“收入”,这不仅维持了自身的持续运转,还使他们能让自己更独立自主地去实现“自我”。只有这样,属于他们的公益品牌才会深入人心。
最后不得不提醒已经心潮澎湃的你,就像风险投资选择商业项目的原则永远将创业者摆在考察的第一位那样,公益创业的成功与你的坚韧和毅力也不无关系。
在一次与记者的闲聊中,多背一公斤的安猪告诉记者:他一年的时间有三分之一在旅游,三分之一在陪父母,只有剩下三分之一是在工作。“这就是我梦想的生活啊。”在座的记者们忍不住尖叫起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