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五福文摘 佛教入门 历史传记 身心灵 生活艺术 人与自然 人文杂话 其它 素食起步护持
 
 

宝卷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宝卷由唐代寺院中的“俗讲”演变而来的一种说唱文学形式。作者大都是出家的僧尼。内容有佛经故事、劝事文、神道故事和民间故事,以佛经故事最多。人们往往把它们分为佛教的和非佛教的两类,但基本倾向都是宣传因果报因和修道度世,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今存《香山宝卷》,一般认为是宋普明和尚所作。明清以来,取材民间故事的宝卷日渐流行。最为后世所知的有《梁山伯宝卷》、《药名宝卷》等200余种。形式上以七言和十言韵文为主,间以散文。语言生动形象,通俗明快,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现今尚有靖江宝卷唯一还在民间以“做会讲经”形式讲唱、传承,并使靖江荣膺“中国宝卷传承文化之乡”。

宝卷是明清以来流行于民间的讲唱艺术--宣卷(又叫念卷)的底本。宝卷是变文的嫡传,是从佛教的俗讲发展来的。当变文在宋初被皇家明令禁止之后,寺院里再也不能讲故事了,于是和尚们便在瓦子中寻找讲场。这时有所谓“说经”、“说译经”、“说参请”等,都是佛门子弟所为。再进一步的发展,就是“宝卷”。宝卷又称“真经”,原因也在此。

念宝卷,俗称“念卷”或“唱卷”,在今甘肃河西地区农村广为流传。念卷的时间不限,一般都在每年春节前后及农闲时节,特别在春节前夕至元宵节期间达到高潮。

河西宝卷是在唐代敦煌变文、俗讲以及宋代说经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一种民间吟唱的俗文学。受到话本、小说,诸宫调及戏曲等的影响,其内容包含儒、释、道的三教合一及各种秘密宗教,并有大量非宗教的历史人物、民间神话、传说和戏曲故事;其结构为散韵相间;其讲唱地点从庙会、娱乐场所,直至家庭院落。目前流传有上百种,多为神话传说、历史人物等,也有惩恶扬善、忠孝仁爱等内容,每年农闲或春节前后,都有不同规模的说唱演出。宝卷在河西分布面很广,涉及二十多个县市。文化落后、交通闭塞的广大农村,是宝卷流行的主要场所。

其传播方式有二:一是文字传播,二是口头流传。宝卷的故事都较长,最短的也有五六千字,最长的达八九万字。当地人认为抄卷是积功德,有文化的人都愿意抄。抄了自己保存,也可以赠送亲朋好友。不识字的人请人抄,靠它镇妖避邪。也有少数宝卷是木刻本、石印本。宝卷流传最基本的方式是“宣卷”。

宝卷在明清两代大量产生,盛行于全国许多地方。在今甘肃河西地区的广大农村,宝卷仍然有着旺盛的生命力。每年春节前后及农闲时节,许多农村举行隆重的"宣卷"活动,因而保存了大量的以手抄本为主的宝卷。近十多年来,一些民间文艺爱好者深入河西农村调查挖掘研究,初步理清了河西宝卷的分布、保存及宣卷情况,整理出版了一批宝卷。

河西地区流传的宝卷,不仅种类多,内容也很有特色,宝卷内容多为抑恶扬善,既能兴教化、劝操守,又能营造热闹气氛,给人以情感愉悦或心灵感悟。农村群众普遍把它当成立言、立德、立品的标准,视为“家藏一宝卷,百事无禁忌”。有的当它为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及时雨;有的当它为惩恶扬善、伸张正义的无私棒;有的当它为忠孝仁爱、信义和平的百宝经。有的家庭儿女不孝、媳妇不贤、家事不顺、人丁不和,用“念宝卷”的方式使家人受到教育,翻然悔悟。宝卷在河西人民群众中根基之深、影响之大、范围之广,可谓“之最”。宝卷的韵文句式以十字句最多,七言句次之,还有五言句、四言句,句子有一定的平仄韵律。当然,句数的多少还可以灵活的变化,最长者可以达30句,短者只有4句。韵文配以曲调,其曲调除保留了个别原有曲调外,大量使用的是当地民间曲调。据初步统计有20多种,常见的有莲花落、打宫调、浪淘沙、哭五更等,这些曲调的使用,没有严格的规定和限制,念卷人可以根据情节的发展灵活安排,内容的不同随时转化。常常给宝卷注入新鲜血液,使唱调常青不老,娓娓动听。这样,使整个宝卷从头到尾,唱唱念念说说,说说念念唱唱,生动活泼。听众聚精会神,津津乐道,通宵达旦,兴味十足。

河西宝卷的内容及特色

宝卷是流行在甘肃河西一带人们喜闻乐见的一种民间说唱文学,其源头是"唐、五代俗讲'讲唱经文'及演佛经故事的变文",俗讲的发展形成了河西佛教宝卷。河西宝卷在张掖保存颇多,有据可查的有一百多种。从内容上可以分为五类:

1、 反映社会生活的,如《烙碗计宝卷》《丁郎寻母宝卷》《继母狠宝卷》等,这类宝卷数量很多,质量也好,是最基本的一类。

2、来自民间神话传说故事的,如《天仙配宝卷》《劈山救母宝卷》《张四姐大闹东京宝卷》《何仙姑宝卷》等,这类宝卷基本上是从民间传说故事中改编,神话色彩很浓,听起来委婉有趣,感染力很强。

补充:中国民间宣讲宗教教义的说唱脚本。采用说唱结合的通俗文学体裁宣传宗教教义法规,在唐代的俗讲、变文中已出现,后又有宋代说经、诸宫调、鼓子词的影响,至明代始有宝卷之名。宝卷分为讲唱经文和演唱佛经故事两大类。由于其通俗浅易且为百姓喜闻乐见,遂成为民间宗教(如白莲教、红阳教)经典。明正德四年(1509),罗梦鸿的五部六册宝卷印刷出版,各教派纷纷效仿,至万历、崇祯年间,形成宝卷刊行高峰。民间宗教的信徒视宝卷为珍宝,奉为神圣。宝卷大多印制装潢精美,与正统宗教经典无异。残留下来的宝卷,是了解认识研究民间宗教信仰的珍贵资料。清道光年间后,宝卷内容出现两种走向:一种仍为宗教性的坛训和教义,即扶乩通神降坛垂训式宝卷;另一种则逐渐摆脱宗教气氛,以讲唱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为主,成为一种曲艺形式,如《五祖黄梅宝卷》、《韩湘宝卷》、《白蛇传宝卷》、《孟姜女宝卷》等。

附手抄《花名宝卷》:

 
 
 
前五篇文章

云锦和刻经“圆梦”申遗成功是起点不是终点

我国首部非遗保护法呼之欲出

书法传承进入“非遗”时代

创造解脱的因

非遗专家:中国入选“世遗”项目仍“少得可怜”

 

后五篇文章

新国学之路 访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长陈来

救狼行动

每一天都是最后的一天

父亲去世后我们才读懂了他

马尔代夫召开水下内阁会议 呼吁各国削减温室气体排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