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五福文摘 佛教入门 历史传记 身心灵 生活艺术 人与自然 人文杂话 其它 素食起步护持
 
 

诺奖得主的君子之风由何育成?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高锟获得2009年诺贝尔物理奖之后,昔日同事除了盛赞他的辉煌成就之外,对其身上所具备的君子之风也倍加称颂。中国的传统文化育成了高锟的君子之风,而英国式教育则把他培养成了一个谦谦君子。

  高锟获得2009年诺贝尔物理奖之后,昔日同事除了盛赞他的辉煌成就之外,对其身上所具备的君子之风也倍加称颂。香港中文大学前校长金耀基说:“他确实是一位谦谦君子,高锟教授心地高贵,为人仁慈宽容,追求卓越。”与高锟教授相比,人们不禁要问:同为教书育人的教授,高锟为何如此高尚?而当下我们高校里的一些教授为何抄袭、受贿、性交易的丑闻不断?为此,我们有必要探究一下高锟的君子之风是怎样育成的,以广泛提升中国教授的素质。

  高锟的君子之风是怎样育成的呢?愚以为:

  高锟的君子之风为传统文化的滋养和影响而成。据高锟的表兄姚昆田介绍:“当时,他家里特地为他请了一个家庭教师,教授国学,和我是一个老师。别看他现在是大科学家,他的国学底子也很好。那个时候请家庭教师不像现在是奔着高考,他家里特别注重对孩子国学素养的培养。”他的堂哥高铉回忆:“他很聪明,父亲高君湘是大律师,家教很严。那个时候,无论是《唐诗三百首》、《论语》、《孟子》他都熟读。”由此可见,高锟自小就受到传统文化的的滋养和影响,尤其是儒家文化中“温良恭俭让”“己所不欲,无施于人”“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等理念,已经融化进血液里,铭刻在脑海中,直接影响到他的为人处事的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而我们现时为数不少的教授,都是新中国成立后出生的,不仅自幼在家中鲜有传统文化的熏陶,而且在整个求学过程中都很少有机会接触传统文化。可谓传统文化营养缺乏,国学修养先天不足,如是,其身上如何能展现出君子之风呢?用鲁迅先生的话说,血管里流出的都是血,水管里流出的都是水,信夫!

  中国的传统文化育成了高锟的君子之风,而英国式教育则把他培养成了一个谦谦君子。高锟于1949年15岁时即随家迁往香港,1954年即赴英国攻读电机工程,1957年及1965年获学士和哲学博士学位,在多年的学习生涯中,他接受的一直是英国式的教育。笔者无缘于英国式教育,但是曾在储安平的《英国采风录》中见到了其对此种教育的描述,其曰:“英国教育的最大目的,是使每一个人都成为君子绅士。英国人以为一个真正的君子是一个真正高贵、正直、不偏私、不畏难,甚至能为了他人而牺牲自己。他(她)不仅是一个有荣誉的人,并且是一个有良知的人。”我们从储安平描述的英国教育来看,多年接受这种教育的高锟,最后成为一个谦谦君子,正是英国式教育的必然结果。按中国古人的解释,君子指有道德有学问的人,中国现时的教育虽也注重道德、学问的教育,但是道德教育的范畴往往仅偏重于政治观点、思想觉悟方面,而对人的风度、气质、仪态、礼节、品性的要求和教育则关注不多,结果培养出了不少只有学问、只懂得大道理而心地却大多算不上高贵的学人。

  除以上所论之外,家庭环境的熏陶和家学的渊源则是育成高锟君子之风的土壤。据报:高锟的祖父是江南有名的藏书家、诗人、书法家,叔叔是有名的天文学家,父亲是有名的留美大律师。生长在这样一个人才辈出、书香扑面的名门望族中,耳濡目染自然就会受到这种家庭氛围的熏陶和良好的启蒙教育。应该说,家庭的优越条件是高锟自小就“知书达理”的土壤,而中国现时的许多教授是缺少这种良好的成长条件的。没有这种条件不一定成不了谦谦君子,但具备这种成长条件肯定会利于君子之风的养成。

  当然,高锟之所以能成为一个谦谦君子,同他自身的追求、信念和努力是分不开的。但是他成为谦谦君子的外因条件,对我们如何培养一个人的君子之风,如何改进我们的教育,都值得我们今天的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借鉴、学习、思考、研究和效仿。

 
 
 
前五篇文章

如何教导现代小孩

心灵的梵音

职场开心妙招

人生的本真

清华毕业生出家8年收养26名弃儿

 

后五篇文章

公益2.0来了 全民公益时代还有多远?

中国“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习近平:文化交流需要超越偏见和误解

“现代社会与宗教学术研讨会”在中国社科院举行

科学该以什么样的方式进步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