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家林少华解读村上春树《1Q84》 |
 
5月29日,村上春树的新书《1Q84》在日本首发,创造了发售12天就破百万销量的奇迹。蛰居多年“复出”的村上春树的新作也让中国读者十分好奇,让中国的出版商十分看好,目前版权引进正在激烈的争夺中。《1Q84》究竟说了怎样的故事?与村上以往的作品有何不同?近日,记者采访了先睹《1Q84》为快的村上作品的资深翻译林少华先生,他透露了《1Q84》的三大奥秘,接近村上所追求的“综合小说”的目标。 问号一:1Q84是什么意思? 一个与现实微妙差异的世界 “出租车收音机FM台正在播放古典音乐。乐曲是扬纳杰克的交响乐……”林少华介绍,小说开头依旧是熟悉的村上笔触,采取了奇特的奇偶章分述的结构:奇数章描绘女杀手青豆的故事,偶数章则以立志当小说家的补习学校老师天吾为主角。1984年的东京,青豆沿着高速公路紧急出口的楼梯,进入到一个与现实雷同却又有着微妙差异的1Q84的世界;而天吾在改写谜一般的少女作者Fukaeri的小说《空气蛹》的过程中,被卷入了神秘团体。 小说中,暴力以种种名义,贯穿物理空间与人的存在之间的空白地带,有如空气之“蛹”般无所不在。不但男女主人公都经历过不幸的童年,连登场人物也大多沦为暴力的牺牲品,身心皆受到重创。带着一贯的魔幻风格,小说中君临于1Q84王国的“小人儿”则化作拟人、拟物的存在,“无论是山羊、鲸鱼,还是一粒豌豆,只要构成通道,‘小人儿’就会现身。一旦它附体于某种形态,就会带上利己的密码,进行无穷复制,最终支配人们和世界。说白了,1Q84时代的‘小人儿’就是某种遗传基因。”林少华说。 对此,青豆发出了带有存在主义性质的质问:“如果我们只是单纯的遗传基因的运载体,为什么我们之中的众多分子还要以复杂、奇妙的形态,漫步人生的长途?”1Q84的时代,给予了主人公存在和挣扎的残酷舞台,在探讨了爱、暴力、亲属关系、哲学狂热等社会和情感关系后,小说像村上其他作品那样埋下了伏笔,给读者和续集留有想象的空间。 村上向“硬派”作家转身早已开始 《1Q84》无论题材还是文风,都不是村上一贯的风格,是不是谋求转型之作呢?对此,林少华有自己的理解,“其实他的文风在早期的《寻羊冒险记》和《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里都找得到,只是前者可能偏抒情些,像大众所说的有一种小资的粉红情调,后者就更冷色调一些。现在不过是冷色调的一面比较明显地突出来了”。 反观现实,日本在1995年连续发生了阪神大地震等重大事件,这改写了日本当代社会的世道人心,也促使村上春树自觉地从酷爱马拉松、爵士乐和鸡尾酒的小资作家向关注社会现实的“硬派”作家转身。当年,他就推出了探讨事件发生机制和社会背景的长篇纪实作品《地下》及其续篇,2000年又出版了以阪神大地震为背景的小说集《神的孩子都跳舞》。可以说,《1Q84》在内涵上延续了作者对社会的关注,以他一贯的洗练、冷峻和睿智,通过诸多日本社会问题,表达了对世界现状和人类走向的担忧和思考。 相对于《寻羊冒险记》、《奇鸟行状录》或者《海边的卡夫卡》的以历史事件为题材,《1Q84》是取材于现实的。在立意或主题方面,前三部作品主要将恶和暴力的源头归于日本战前的军国主义体制,因而那种恶和暴力是绝对的、毋庸置疑的;而在《IQ84》中,这种恶往往是相对的,即善恶之间的界限在一定程度上是模糊不清的。林少华说,就这点而言,既可以说是一种深刻和突破,又未尝不可以认为是一种暧昧和“妥协”。因为,在善恶难以判断的情况下,人类难免失去道义的根据、行动的理由和前进的方向。就此而言,这部作品并非没有缺憾。 问号三:是否向《1984》致敬? 它与奥威尔预言的世界有相通之处 在乔治·奥威尔的经典作品《1984》诞生60年的今天,《1Q84》的出现很难说完全是出于巧合。虽然两者的写作背景不尽相同,但《1Q84》描写的神秘组织所带来的“精神牢笼”的情形,与奥威尔预言的极其荒唐和恐怖的世界、独裁统治,都有着相通的地方,都是在讲“未来的事”。这部着眼于更广阔的人类背景,想要给世人敲警钟的作品,“在某种意义上,正在接近他所定义的‘综合小说’。”林少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说,《1Q84》的综合性满足了村上多年来追求的文学理想或创作目标,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