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安的成功哲学 |
 
古人普遍认为,中庸之道是一切哲学中最基本的真理,所以说道: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正理。对于中庸我们可以这样理解:中,即不偏不倚,不左不右;庸,即尊重现实,合情合理。中庸之道,它不仅代表了中国人的思想智慧,还代表了古代思想家的最高思想成果。 李安是一位大器晚成的导演,也是中庸之道的实际践行者。李安的胞弟李岗形容他是《论语》中的谦谦君子,著名剧作家朱显雄在他的博文中写道:从李安导演在64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上再一次捧起金狮时,我看到了一种中国人的聪慧。儒雅与聪慧,我想这正是李安在那么多年传统国学的熏陶和西方文化感染下逐渐融合沉淀下来的一种特殊的气质,这是一种由内而外散发的文化涵养和人格魅力,这种气质只有具有一定生活阅历和学识积累才能显现。 中庸两个字实在不简单,中庸之道涵义更是深刻,而要想把中庸之道践行到实际生活和工作中,确实是需要大智大慧和深厚功力。在为人处事上,李安是典型的中庸主义者,他性格温润如玉、待人亲切随和;但是,就在这温厚、亲切随和的总体感觉下,有人可能还会怀疑那个温文尔雅的导演李安竟然有勇气去碰触同XING恋、情色之类大胆的题材,其实这点也恰恰体现了李安的中庸之道践行的高远境界,“做人可以很温柔,做艺术不能手软”,把做人和做艺术区别对待,两者都在各自允许的尺度内进行,不偏不倚、合情合理。 正是这种恰到好处的把握,使得李安的电影在国际电影大奖的潜规则中总是会“出其不意”:在台湾,有许多导演拍摄过武侠电影,也曾形成过好几种武侠流派,但李安却能自成一格,不用暴烈的武打,将武侠和中国柔美的舞蹈糅合在一起,讲究绵长的韵味、唯美的画面与飘逸的招数,非常儒雅地拍出了一部与众不同的《卧虎藏龙》,一举拿下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1994年,李安以一部同XING恋题材的电影《喜宴》勇夺柏林电影节金熊奖,十几年后,同样是同XING恋题材的电影,李安在心境和处理方式上都有了很大的变化,一部与众不同的《断背山》,超越了前人的同类题材电影,再次捧起奥斯卡金奖;到今天的《色·戒》,抗日题材的影片本身的卖点不是很多,但是李安却能把它上升到了哲思和文化、人性的高度,用一种与众不同的感觉呈现出来,所以张艺谋等七位“苛刻”的评委才会将金狮奖评定给它。 坚持,一直是李安恪守中庸之道的主线。对于李安,陆川曾说:“最令人折服的是他一直在坚持拍片。”陈可辛的观点几乎是另外一种表述的重复:“李安能有今天在好莱坞的地位,与他隐忍与坚持的个性不无关系,他付出了二十几年在那里熬。”李安之所以能在华人导演中脱颖而出不仅在于他的综合素质,他的视野、学识,也在于他的生活方式。他既未生活在高处,用俯视的态度去看待世间的芸芸众生,飘然又浮夸;也没有为了悦人耳目,就创作一些只追求效果而毫无内涵的场景油画,矫揉而造作。他拍得很清楚,活得也很明白。 所谓中庸者,能屈能伸,退能守得家庭和谐幸福,进能事业有成、名满天下。这一点,李安是做到了,而且做得非常棒。在美国等待的6年时间里,李安虽然心里像油煎一样,但是,他也没虚度和荒废这6年的时光:他做得一手好菜,把儿子带得服服帖帖,把家里整理得干干净净,他的妻子用包容、理解和爱维系了一个稳固的家庭。所以当汤唯在大众场合上演为李安拉拉链的暧昧场面时,也没有媒体会怀疑李安对家庭的忠贞和对妻子的爱,而仅仅是在这个无风都会起浪的娱乐圈内泛起一个小小的涟漪而已。 在这6年的时间里,李安耐住了寂寞,在寂寞中他逐渐培育出对家庭、人生、伦理、情感等的深刻见解与认识,在寂寞中他也逐渐培养出了平平淡淡的朴实心态以及对电影的独到理解。在今天风风火火、吵吵闹闹的影视圈里,这种与众不同的淡泊宁静的心态更是显得难能可贵。所以在后来,李安拿到国际大奖之后,他曾认真地说:“其实我现在就是在拿银行里的利息,积蓄都是在这6年里存下来的。” 李安还是一个谦逊的老师,在奥斯卡颁奖礼上他举起小金人为中国导演传道授业解惑,而且全程用中文发表感言!他表示,他虽然拍的是英文电影,但思路是很中国的,因为他的背景是很中国的。不忘民族之本,这是一个优秀导演的高尚气节。可以这么说,李安作为华人在美国电影界所取得的成就,不能说是绝后的,但绝对是空前的,李安的成就值得全球华人骄傲和自豪。 李安中庸之道的成功哲学告诉我们,中庸融汇了许多优秀的品质:坚持、隐忍、包容、谦虚、创新、淡泊、气节……这些优秀的品质给我们提供了一把钥匙,让我们学会如何在日趋复杂的社会中做到不偏不倚,合乎情理。真切希望人们在理解李安电影的同时,也能认识和吸收到这位高尚的导演的优秀品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