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五福文摘 佛教入门 历史传记 身心灵 生活艺术 人与自然 人文杂话 其它 素食起步护持
 
 

凤凰卫视:中国文化走向世界不是硬销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解说: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日益增强,中国文化在崛起过程中到底发挥什么样的作用?中国文化如何走向世界?中国文化的价值核心是什么?中共西安市委宣传部部长王军、香港政策研究所主席叶国华、西安文化学者商子雍、西安文化厅政府参事吕仁义做客《听风录》,深入分析和探索中国文化的精髓。

邱震海:欢迎收看《震海听风录》,随着中国的崛起,中国文化逐渐走向世界已是一个必然趋势,然而中国文化如何走向世界,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目的,到底是什么?中国与西方如何在文化秩序上取得一种真正平等的沟通,这已是中国崛起之后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我们先看一个短篇。

中国文化如何走向世界?

解说:近年来,随着中国的迅速发展,中国崛起在国际社会已经成为一个引人瞩目的事实,与中国经济和政治崛起同时发生的,是中国文化为软势力的崛起,因为中国衰败而在过去几百年已历尽磨难的中国文化,未来在中国崛起过程中,到底可以发挥什么样的作用?中国文化究竟能否走向世界?正在成为越来越多人们关心的问题。

正是在这一背景下,近年来,世界各地开设了不少孔子学院,越来越多的中国语言和文化元素,开始进入国际社会。也正是在这一背景下,由著名史学家、教育学家张岂之和香港著名实业家、教育家叶国华共同主编的《中国传统文化经济语录》一套十一册,不久前由西安出版社出版,成为西安作为中国文化古都,在向世界推荐中国文化方面的一个有益尝试。

有学者认为,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背后,其实隐藏着一连串更为深层的问题,那就是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到底是为了向世界解释中国发展的意图,还是树立另一个和西方相抗衡的主流文化?还是参与塑造一个更为公平、和谐的东西方文化秩序?这些看似抽象的问题,在未来中国发展的过程中,必将越来越多的呈现在人们面前。

邱震海:好,有关在中国崛起过程当中,中国文化如何走向世界,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如何取得平等沟通的问题,不久以前我们在中国的文化古都西安,与当地的文化学者以及香港的一些文化学者进行了讨论。参加我们这个研讨会的有中共西安市委宣传部长王军、香港政策研究所主席叶国华、西安文化学者商子雍以及西安市人民政府参事吕仁义,下面我们就看一下我们跟他们的讨论。

说到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就是我们产生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我们为什么要走向世界?我们能不能走向世界?外部世界能不能接受我们?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各位有什么见解?

中国文化走向世界不是硬销

叶国华(香港政策研究所主席):我看中国文化走向世界最关键的问题是什么呢?就是不要用我们要宣传我们什么什么,不要用这个态度,你就是把我们自己怎么想的,我们的民族怎么想的,我们的价值观怎么样,就很如实的结合目前中国跟世界目前的环境,去告诉人家。就是不一定要抱着一个我要让你知道什么、让你知道什么,一种hard-sell这种态度,我认为这是个平等的、平视的态度来看中国文化对世界的推广。

邱震海:对,平等文化、平视当然很重要了,我们说无论人与人之间、国与国之间都有三种态度,一个是俯视,居高临下;一个是仰视,跪着看别人;另外一个就是平视。关键现在中国最近几年我们称之为崛起的那个过程,已经给世界,尤其是西方国家造成巨大的心理冲击了。

所以西方他是以他过去几百年他的崛起的逻辑,他的互相掠夺、弱肉强食的逻辑来看,中国一旦要崛起,你们也是走这个逻辑,而且你们现在为了佐证你们这个崛起,你们要推广文化。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向外推广中国文化,必然会遇到来自西方国家他本来这种心理土壤的一种反弹,一种抵抗,各位如何看这样的问题?

叶国华:但是我问一个问题,中国是不是有一种真的希望自己崛起,要去掉过去西方世界对我们压迫这种情绪在里面。如果我们有这种情绪,人家这样子理解你,就很正常,问题又问,我们是不是有这样的情绪。

邱震海:我们有没有这样的情绪?以前我一直说,我说我们的过去一百多年,我们有一种悲情,我们受了西方的奴役,有一种悲情。现在我们起来了,在我们的知识分子、我们的年轻人、我们的国民当中,有没有这么一种悲情?

弱国心态与悲情

商子雍(西安文化学者):我觉得我们中国老百姓由于近百年的积贫积弱,还是有一种叫弱国心态也罢,叫悲情也罢,所以我们对一些国际事件的反应,是超常的,引起外部世界的一些误解。所以我们在现在谈到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时候,有一种心态必须要克服,就是我们宣传21世纪是中国文化的世纪,儒学可以拯救整个人类。

谈中国文化切忌自我膨胀

商子雍:第一个这是不准确的,21世纪不会是中国文化的世纪,21世纪的世界应该是一个多元文化共生共荣的世纪。所以在这一方面,我们的宣传,我们对中国文化的推广要格外的慎重,不要为西方的一些误解火上添油。

清醒谦和平等

商子雍:在这一方面我们要特别谨慎,保持一种清醒的、谦和的、和平等的心态和姿态,去从文化层面上和世界各国交流。

邱震海:所以其实说到中国文化走向世界也好,我个人的浅见,其实我们面临着两个挑战,第一个我们要向外部世界说明中国文化是一个什么东西,中国文化是个什么精髓,它的内涵,它在未来是可以如何来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国际秩序的,和我们的行为规范的。

第二,我们要告诉我们的人民,我们对内,我们的文化,我们跟外部世界是一种什么样的看法,那让我们先从内部开始说起吧,刚才商先生说到弱国心态,先生,您的看法?

中国文化也需吸纳西方精髓

吕仁义(西安市人民政府参事):我是这样认为的,就是中国文化走向世界,也是大势所趋,因为中国作为世界民族之林的一个成员,他也应该让自己的文化为外界所理解、所认知。现在实际上存在一种误解,包括我们对外部文化的误解,也包括外部对中国文化的误解,说这个

中国文化走向世界,既包括了弘扬我们优秀的文化传统的东西,同时也包含着吸纳外部文化优秀的东西,来充实我们本身的文化,来增强我们自己民族的自信心。

邱震海:您刚才说到外部世界对中国文化的误解,那这个误解可能是在什么地方?

吕仁义:也就是刚才各位讲到的,就是中国提了一个口号,马上就会想到你将来是不是要侵略?你要成为世界的霸主等等等等。

邱震海:对,我们是很善意的提出。

吕仁义:我们是很善意的。

邱震海:和平崛起,我们强调和平,人家看到的是崛起。

中国文化内涵充满和谐

吕仁义:对了,但是中国文化的本地是以平等的这么一种视角,平等的民族之间的关系,像唐代的这种包容大度,这样一种和谐的相处,包括像文成公主到西藏去,这就是和平相处历史上的一个典型的例证,包括类似这样的。包括外来宗教在唐代能够得到发扬、能够立根,甚至唐代政府给予很多优惠的政策;包括任用外来民族一些人员担当朝廷重要的官吏,都说明我们是一种平等心态,吸纳各方面的文化,而不是独我唯大。

外界对中国文化有两种看法

叶国华:我有一点不同意见请教大家,我经常到西安,我都听到说,我们大唐文化、秦汉文化怎么包容等等,但是我请大家如果从历史另外一个方面来看,如果你查一查历史的根据,从汉朝的时候跟匈奴之间的这么多年的斗争,动不动要杀匈奴人,一杀也就是多少十万。

下一页:新世纪谈中国文化须端正心态

新世纪谈中国文化须端正心态

叶国华:所以我这有一个想法,在我们强调我们中国文化的再兴的时候,一定要想一想,过去整段历史里面,有两种不同角度的对我们文化的看法。比如说我举个例子,我到朝鲜去、我到越南去,我总是感觉到他们对于过去曾经是我们的属地或者是藩属,总有一点警戒心在里面。

对外消除偏见对内端正心态

叶国华:所以我认为我们还是要回到历史的实际情况,就是说我们经常讲的都是强调我们包容、我们宽容。但是如果你深入当时的情况,也有当时的皇帝做了大量屠杀周边环境的人那种情况在,所以我认为我们还是要回到历史的实在情况,要多边来讲这个问题。

因为当我们现在提出要崛起的时候,不能不记住人家是会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我们,所以我认为最重要的是我们要端正自己。端正自己就是说我们这些崛起是在21世纪这种科学环境、这种太空环境之下,来重新提出我们的振兴,认识我们自己的心态是怎么样,这个是最重要的问题。

中国文化本义:包容和谐

吕仁义:我认为这个非常对。

王军:(中共西安市委宣传部长):一个是要调整自己的心态,中国的崛起一个不争的事实,一个我们自己,先生讲的非常重要,一方面我们要用中国的文化宣誓我们的主张,中国的崛起不仅对我是好事情,对你也是好事情。另外一方面要教育我们的人民,端正我们自己的心态,使我们适应我们取得今天这个国际地位,相应的心态,应该有和这个相适应的心态。

中国文化已吸收外来文化要素

王军:所以中国文化从本质上讲,中国的文化主流从本质上讲,先生,我倒是有这么一个观点,从本质上讲它是包容的、融合的,它是一种以和为贵,它是一种中庸的、和谐的文化,这是中国人的核心价值观。

中国文化:消化之功容纳之量

吕仁义:我插一句,实际上刚才先生讲的,在中世纪的时代,不光是中国,包括欧洲,都是弱肉强食,那个时候的文化背景、体制是不一样的。

王军:其实中国的文化,应该从中国文化的特质或者特点来看,中国文化本身,它本身就不是所谓的汉文化,它之所以是中国文化,它不是一个民族的文化,它本身是一种不断融合、吸收、接纳的过程,这个许倬云先生有一句话叫“中国文化的可贵之处,不在于它如何启迪别人,如何同化别人,它最可贵之处,它的消化之功、容纳之量”。

中国文化本身就是多民族文化汇流起来的,我相信在新的世纪,它会进入更大的,作为一个世界上的一个主流文化,会和西方的文化结合。作为我们应当在世界上,在文化体系中间占有自己的一分子,和西方文化在碰撞中间会产生新的,吸收新的东西,这应该是中国文化的真正的功效。

邱震海:这确实是非常重要的问题,我们在一个很重要的时间的节骨点说,今年是2008年,中国大悲大喜,中国经历了许许多多的问题,而且现在又是新世纪,新的一千年的开始,中国在崛起。中国如何在国际秩序上跟西方社会进行沟通,中国对内如何调适我们的心态,如何从文化上整体树立我们的一个自己民族的情绪,那我想我们先休息一下,等一下广告之后我们将继续来讨论中国文化的精髓,我们如果要复兴中国文化,我们到底是复兴什么样的一个部分?

邱震海:中国文化要走向世界,中华民族要伟大复兴,那么我们到底复兴什么?以前我们讲过西方文艺复兴,它是要复兴到,要回归这个希腊,古希腊时代,那我们要回归到哪个时代?今天在我们西安这个地方。

中国文化复兴究竟复兴什么?

商子雍:我觉得这个中国文化曾经辉煌过,我们现在又面临着一个中国文化重新辉煌的一个重要的起点,中国文化到底应该复兴什么?我觉得最主要的还是从精神层面上。外在的东西现在有人就搞什么穿汉服,我始终有一个观点,只是穿汉服和背四书,这个不能推动中国的现代化。

邱震海:对,那说到中国文化,它的精髓到底是什么?

容纳包容:中国文化精髓

商子雍:它的精髓我觉得就是王部长刚才说的一个观点很重要,就是一种包容的精神,就是容纳之量、消化之功,容纳是一种强大的表现,而消化是一种智慧的表现。

文化的发展有两句很有名的西方的谚语,我觉得很能说明文化是怎么发展起来的,一个就是一个很有名的科学家获得成功以后,面对着荣誉他说了一句话,“我是站在巨人的肩上”,文化也是这样,我们必须立足于本民族文化的传统。

第二句就是一句西方谚语,“一颗石子在磨光另一颗石子的同时,也磨光了自己”,我们文化在发展的过程中,必须敞开胸怀,吸纳外来文化中那些好的东西。

邱震海:但关键问题是这可能是我们自己树立我们自己的文化心态。

商子雍:对。

中国历史上的征服与被征服

邱震海:从西方或者海外的角度,可能他的视角,由于他的背景不同,他的视角可能会有所不同。刚才先生在第一部分也提到,中国文化过去也有两面,我们也有杀戮、有征服别人的一面,刚才王部长说到,我们也有包容、有和谐相处的一面。那么这种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

过去几千年中国文化历史当中,是一种什么样的,我们可以给它一个什么样的梳理和定位?

文化须回答当代提出的问题

叶国华:我很希望能够带动大家回顾一下这两百多年、三百年的情况,在(伏尔泰)法国的时候,其实他们对中国文化非常的崇敬,所以那个时候的法国,对中国文化是处在一个高端的。后来随着这个形势的变化,欧洲对我们中国的看法是越看越低、越看越低,看到1820年以后,就把我们看成这样的一个文化,这是一个欧洲崛起、我们没有进步的一个过程。

中国文化如何回应全球问题?

叶国华:所以我们如果要回头看看我们对中国文化的看法,我认为任何一个文明、一个文化都要回答,当代历史提出的问题,所以我自己的重点是放在,中华文化里面有什么内容可以回答目前全球提出的问题。目前全球提出什么问题呢?就是在全球主义情况之下,整个地球的状态,中国文化怎么回应地球状态问题。

比如说英国的物理学家斯蒂文·霍金讲,他说如果人类现在不注意外太空的问题,那这样子,外太空问题中国文化怎么回应这个外太空问题?对环保问题、太空问题、公平的生活问题、贫富均衡的问题,这些都是中国文化在21世纪要回答的问题。

所以我认为去阐述过去是怎么样,这个很重要,但是最重要还是要研究我们的文化沉淀里面,怎么样回答目前全球的问题,这是最重要,不是说要去宣传我们什么,你要回答这些问题。

邱震海:好,那么就请接着先生这个问题,在我们的文化当中,我们可以梳理出哪些要素,是能够回应现在,包括我们自己在内的全球面临的共同问题?比如说环保。

中国文化与普世价值

商子雍:我觉得这个中国文化要得到世界文化、要得到西方世界的认同,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对普世价值的承认,普世价值的认可。实际上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里,对现在被全世界所公认的一些普世价值,它是有过很精辟的论述,像谈到人和自然的关系的时候,有一个很著名的观点,叫“人道服从天道”。

像谈到人的权利的时候,人权现在是一个很时髦的一种说法,实际在我们的传统文化里也有,“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只不过我们传统文化中这些好的东西被我们长期的一种叫专制、独裁所遮蔽,所忽视。我们现在把传统文化中这些被全世界整个人类所共同认同的普世价值,我们张扬,这个就很自然的能和世界接轨,我们在这样的共同认知的基础上,求得一个和谐的世界。

外部世界对中国文化有误解

王军:其实外部世界对中国文化有很多误读,很多误读实际上是这几百年历史,近几百年的历史造成的,外国人对中国人的文化的误读,其中一个是他惶惑,惶惑的理论。中国的崛起就是惶惑,他的依据第一个是元朝,蒙古,蒙古对欧洲的扩张,给欧洲带来的灾难;第二个是中国内部的文革。

中国人世界观与国际基本相同

王军:所以中国的文化,中国文化真正的、本质的东西,实质上是中国人的世界观、中国人的方法论,就是中国人怎么和别人打交道的这个东西,恰恰是被忽视了。而中国的精髓的东西正是中国人对世界的看法,先生,包括我们现在进入外太空时代、进入信息时代如何看法,其实世界观上看法是基本上一致的。

邱震海:好,那么您说中国人对世界的看法,具体来说,如果就取其精华的部分,可能是什么?

心灵关照:中国文化有别于西方

王军:其实中国人,一个是世界观、一个是方法论,就是人和人,其中文化两个功能,一个是打交道的本领,是打交道的世界观、方法论,要和别人和睦相处。一个是心灵的关照,自己怎么样心里得到平静、得到和谐,中国文化在解决这两个问题有不同于西方文化的一些特点,

这些正式需要我们张扬的,需要我们向外边展示中国人一个正面的形象,一个和蔼可亲的形象。

西方文化擅长法治

王军:比方说西方的文化是以个人主义为基础的,是法治文化,而任何东西都要通过法治来解决,都要讲出个道理,很小的事情都要上法庭。但是中国文化就是要少诉讼,风波避凶,尽量通过活血化淤的办法,和中医一样,中医是讲究活血化淤、经络,是整体的看问题,西方是具体问题具体看,有问题怎么样?切掉,外科手术。

中西文化各有优劣

王军:所以如何,其实中国的文化、西方文化各有优劣,不能说是中国文化就非常高,西方文化就非常差,或者西方文化好,中国文化差。应该在一个和谐的世界,应当有西方文化存在的价值,也有东方文化存在的价值。

08年给中西双方提出挑战

叶国华:我基本上同意王部长你的讲法,但是2008年以后,我相信是一个重大的转类点,因为前一阵子,比如说方才教授讲到的,我们希望西方了解我们,但是08年以后就可能产生另外一个不同角度的看法。08年以后,中国经历了这么起起落落,到了金融风暴以后,更加是显示

了中国一些特色,一些优点在那里,所以怎么去能够用平衡的、平常心来看中国文化跟世界文化之间的交往。

因为我们前一阵子有一种观点就是说我们怎么去适应人家,我们怎么去适应人家的核心价值,对于我们自己,我们自己的价值怎么样,我们怎么发扬自己,这是一个要解决的问题。更重要的就是现在我们回应目前这个环境,比如说08年的金融风暴,带来全球这么大的灾难,中国的体制、中国的文化怎么去回应这些,应该有足够的自信与谦卑来回应这些问题,我认为解决目前的问题是最重要的。

吕仁义:我说一下,刚才先生这一点非常对,你拿目前的这个金融风暴来讲,有一种观点就好像是美国,世界遇到困难了,我们可以把我们大量的外汇抛出去落井下石。岂不知,中国已经纳入整个世界这个经济体系之中,我们这样做,将两败俱伤,一损俱损,已经纳入了整个世界的文化体系了。

你比如在文化的理解上,实际上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有很多互通的东西,你比如现在,西方强调生态、强调自然;中国的道家过去是“无为而无不为”,老子说过,自然万物无能与之媲美。你比如民本思想,李世民就说过,君和民的关系,就是水和舟的关系,“水能载舟也能覆舟”,这种深层次的关系,关键是加通互见的理解,把自己作为世界民族之林的一分子,来参与世界的发展和竞争。

中国文化:切忌自卑与自傲

叶国华:对,另外我感觉到最近很多讲到中华文化的时候,都有两个不同的倾向,一个倾向是从自卑的感觉,就是说老是要向人家解释,我们是怎么样怎么样,其实希望你们了解我们,其实是一种比较自卑的一种感觉。而另外一种感觉就是说强调我们是怎么好,然后现在我们又振兴了,其实一个从看看我们中国文化这几千年来说,其实我们处在衰落的时间,是从1820年以后才出现。

从千年历史看中国文化

叶国华:如果你用全球的经济体系来看,我们在1820年之前,我们还占全球的贸易,那个时候是用白银来做贸易,我们还占全球36%这个比例,这么大的比例,从以后几十年我们在走下坡。现在你看我们这三十年振兴以后,我们现在又占这个比例逐步增加,估计到2038年的时候,

我们可能是到了美国那样子一个size。

所以这种是很短时间里面的问题,不是那么严重的问题,我们下去跟起来也只不过是这200年时间,从几千年人类文明来说,要看我们的文明,要从这个大的角度。所以最重要还是搞清楚我们自己,也要搞清楚我们跟全球的责任,我们怎么回答这些问题,对全人类作出我们的贡献,这才是最重要的。

邱震海:我觉得我们这代人应该说是很幸运的,我们是幸运的跨越了这个世纪,我们更幸运的是我们跨越了这一千年。所以也许我们在考虑问题的时候,一方面要考虑到中国和西方在过去一百多年的秩序的失衡,这个西方起来中国衰败;也要考虑到一千年之前,我觉得我们现在身处的这个地方西安,一千年前叫长安。一千年前正好是唐朝兴盛的时期,如果再往前推,再汉朝的时候也叫长安,那我们现在要恢复振兴中华,汉唐盛世其实就是曾经在这个地方发生的。

那我们现在看看中国文化,如果说刚才按照王部长和叶先生还有各位刚才说的,这个在处理国际秩序方面,比如说我们现在一个主要的,可以说称之为我们未来一个潜在的伙伴和对手的美国,您觉得文化可以起到沟通的作用吗?

文化复兴与回归自信

王军:其实中国现在这个自大心理和自卑心理是一堆孪生的兄弟,我们现在谈民族复兴,复兴什么?西方的文艺复兴,它实际上就是向希腊,回归希腊。回归希腊不是回归到希腊的政治形态、经济形态,它是回归到希腊的那种民族的自信,从蒙昧走出的那种民族自信。

回归周秦汉唐的民族自信

王军:我们中国谈21世纪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伟大复兴复兴什么?参照物是什么?我觉得是周秦汉唐。周秦汉唐不是恢复到周秦汉唐的礼制、政治体制或者经济发展水平,而是恢复到周秦汉唐,也是中国从蒙昧时代走向一个新时期那种伟大的民族自信,伟大的民族自信由此衍生的一种包容、宽容,是平等的。

吕仁义:包括他的进取精神。

自信衍生包容平等进取

王军:进取精神,和外来的一种平等的交流、融合,实际上我看我们的中华文明,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不断的吸纳,不断的消化,在这个中间,中华文化成长起来。

邱震海:王部长讲到一个很重要的观点,就是这个中国以前的传统的跟人相处的方式,那么这种中国跟人相处的方式,从汉唐开始发展起来的那种包容、那种宽容。

王军:利己和利他的结合。

邱震海:跟今天我们处理包括跟美国在内的国际社会的国际秩序方面,有没有一些帮助?

弘扬中国文化:两种心态和策略

叶国华:对美国问题我是这样子看,现在处在两种观点,一种观点是看成我们中国目前是百年难逢的机会,就是跟美国较劲的时候,有一种这个看法,提出了一连串的策略,这些策略都可能可以跟美国来较劲的。

另外一种看法就是说我们就是借这个机会,能够把我们中华文化这个“和为贵”、“四海之内皆兄弟”这个环境,这个文化背景,在这个时候拿出来,体现了我们中国文化的大度,那这是两种不同的观点。好,这两种观点不能说绝对谁对谁错,但是从我自己在国际活动上,我很清楚这两种观点在我们华人里面很强烈的两种看法。

所以怎么处理跟美国的关系,实在不是说可以一句话,在目前环境之下定案,我看还是要回到我们自己文化,就是你看这次奥运会,我们强调一个“和”,一个是“四海之内皆兄弟”,其实就是表述了我们的中国文化的最根本的东西。所以这里战术上一些策略,跟我们文化根本的一些大度应该要分清楚。

邱震海:战术上的策略,就是战术上的策略跟文化的一些根本的东西要分开,王部长以前也讲过,我记得您讲过中国处理跟美国的关系,其实可以有一种父亲角色跟父亲角色的关系。

法治文化不能解决一切

王军:就是现在讲和谐世界,其实我做过区长,在处理一个区,完全靠行政手段或者法治手段,是不可能解决所有问题的,即使一个村子,是不可能通过法治手段来解决的。这个西方文化,以美国主导的西方文化,它是强调的法治文化,它是从个人主义出发作为基础的,它强调的就是用法治,法治的精神,强调的是把什么都理的很清。

协商文化强调融合化解

王军:而中国的文化是融合的文化,是包容的文化,打一个不恰当的比喻,是用活血化淤,就是用中医和西医的差别一样。西医就是动手术,中医是活血化淤,各有各的优点,不能用活血化淤来否定动手术,也不能拿动手术来否定活血化淤。

法治文化具父性文化特色

王军:这作为一个和谐世界,我在想,实际上法治文化是一种父性文化,是这个世界要想和平的延续下去,是必须的。

东方文化可扮演母性文化角色

王军:同时,还要有一个母性的文化,东方文化、中国的文化恰恰扮演了这样的角色,它是一种阴柔的,它是一种通过活血化淤,通过思想工作,我们常常讲的思想工作,通过讲道理,通过利己利他的结合,来解决化解一些社会矛盾和国与国的关系。

邱震海:可能是在过去,如果我们把过去一千年作为一个观察单位的话,可能在过去一千年过程当中,因为前五百年还是东方占主导,后五百年西方占主导。那么在这个西方逐渐起来、东方逐渐衰败的过程当中,就导致它的本来的那种文化精神,也伴随着它现代化的过程,而成为刚才商先生所说的,普世的价值观。

现在我们又到了一个新的一千年又开始了,中国开始崛起,东方开始慢慢跟西方不能说超越,在秩序在持衡,这个过程当中其实也是双方的,刚才各位都说了,平视,这个文化视角开始平时的一个过程的产生。那么据各位的高见,未来有没有可能产生这么一种双方文化上的一种,就是在处理文化方面视角上的一种平视?

中西方秩序与文化将趋衡

叶国华:我看从今后历史的大角度来看,中国的崛起只要我们能够维持一种理性的、平衡的、中融的这种角度来看全球,我相信我们应该可以带起一种力的平衡,使得世界更加平衡。但是我们要看到,你看美国,在过去一百五、六十年之中,他们好几次不用资本主义的策略来解决他们内部问题,过去他三次使用社会主义的手段,国家的集中权力的手段,来解决他的国内的问题。

所以我就看到,还是邓小平先生讲的,“白猫、黑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看来未来政治体制也好,很多所谓核心价值也好,都会随着形势的变化,会不断的调整、不断的适应。但是看看几千年来的所有人对文化一个共同的一个目标,就是一个“爱”字,爱,就是怎么使得我们人类的社会是一个爱的社会,彼此之间能够共荣共存,能够共同生活下去。

这些基本上让人类能够活下去,这个观点、这个文化,应该是我们中华文化里面最重要的一点,所以我相信我们对美国也好,都是在2008年目前这个环境之下,怎么小心去处理,谨慎、谦卑,来看我们中国能够起什么作用,这是一个非常敏感的时代。

邱震海:最后一个问题我想请教各位,其实我们大家现在都在,无论是中国在成长,西方在这个过程中它过去几百年、一千年也在成长,尤其是碰到中国这么一个庞然大物的崛起,它心里更有点彷徨。

吕仁义:不平衡。

邱震海:双方都在共同的成长,我们面临的问题是现在双方共同的“成长的烦恼”,那么在这种克服双方共同成长烦恼的过程当中,双方,中国和西方有没有办法,或者可能,或者有没有智慧跳出各自的圈子,站在一个共同的高度,我们都是人类共同的高度来审视我们彼此的情绪?有没有这种可能?

中西方均须站在人类共同高度

叶国华: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如果我们不能教育我们的同胞认识我们只是几个同心圆,一个我们是中国人,第二我们是世界人,我们都是人类,不站在这一点,不强调这一点,我估计很难解决今后的问题。因为形势都在不断的变化之中,所以站在人的观点来看整个人类社会,这是非常重要。

中西方均面临心理调适

王军:就是我们的文化,就是一方面要教育我们的人民,或者是使我们的人民了解正确的,像商先生讲的,有正确的世界观、有正确的方法论,有正确的对待世界的中庸、和谐,使我们规范,约束我们自己。另外一方面,向世界宣誓,中国人的方法,中国人处理国与国的方法,中国人处理人与人的方法,其实由此及彼,使世界感觉到中国人的善意,中国文化的善意,中国人处理的方法和西方我们互相都要适应、调适。

邱震海:随着中国的崛起,当人人都在谈论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时候,也许我们真的应该思考下面几个问题,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目的到底是什么?一个拥有崛起的中国,一个新的世界秩序在东西文化的沟通上,到底该呈现出一种什么样的面貌?对此,中国文化又可以做出哪些独特的贡献?

 
 
 
前五篇文章

生死与道德

神奇的九曲黄河 立体大乾坤地图

“气一元论”乃中国文化核心

弥天释道安

每个孩子都有棵苹果树

 

后五篇文章

梁文道:周策纵如何解读“五四运动”?

油画展开幕 画卷长51米

涉世之初如何赢得大家的喜爱

个人有效修养提升的良好习惯

乡村学校正静悄悄地走向集体消亡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