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五福文摘 佛教入门 历史传记 身心灵 生活艺术 人与自然 人文杂话 其它 素食起步护持
 
 

大地震中升华的川大精神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作为国家布局在西部的重点综合大学,四川大学在汶川特大地震的洗礼中,以校训“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和校风“严谨勤奋,求是创新”为核心的“川大精神”被赋予新的内涵,更加具有了当今时代的新气息。

心系人民 仰副国家

面对特大地震,川大师生始终坚持“心系人民、仰副国家”的价值追求,须臾不敢忘记历史赋予的神圣使命,在第一时间迅速、及时地投身抗震救灾工作的最前线。

 在这场特大地震中,四川大学同样遭受了巨大的损失,特别是上世纪三十年代的华西老建筑破坏较重,经济损失超过8亿元。但在余震频发、人心恐慌的关键时刻,四川大学勇敢地承担起社会责任,展示出优秀的科学品质和心理素质。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5月14日就恢复了正常有序的工作状态,5月15日便全面复课。广大师生自觉地带头维护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秩序,既保证了学校的有序运行,也保障了成都乃至整个四川灾区的社会稳定。也是对整个抗震救灾工作的最大和最好的支持。

 地震发生后,川大师生不仅迅速投入学校的抗震救灾工作,而且想灾区之所想、急灾区之所急。在震后不到一个小时,四川大学青年志愿者就开始了行动,学校附属医院的救治现场出现在抗震救灾第一线。据统计,全校有1300多支抗震救灾专业志愿者服务队超过21000多人次奔赴地震重灾区。学校4个附属医院全天候救治危重伤员,共收治来自重灾区的危重伤员3千余人。水利水电学院3支干部突击队奔赴灾区,冒着生命危险为重灾区水库、大坝、河流排险。由15位硕士和博士组成的工商管理学院智力援助汶川重建特别行动队挂职汶川县党政部门一年,正在地震重灾区的灾后重建第一线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地震发生后,四川大学5月15日就决定划拨专款100万元设立“地震灾区受灾学生救助基金”,得到了海内外校友和合作单位或机构的大力支持,正式启动了“地震灾区受灾学生救助计划”。5月18日,四川大学宣布实施“地震灾区受灾考生关爱计划”,明确承诺:决不让任何一名考上四川大学的灾区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新学期开学后,学校为来自地震灾区的新生减免学费和发放生活补助等达130万元。截至目前,全校师生向灾区人民奉献自己的爱心,捐款近700万元,捐赠物资价值超过 1500万元。

四川大学师生慰问抗震救灾官兵

尊重科学 务实理性

 面对特大地震,川大师生始终坚持“尊重科学、务实理性”的科学精神,切实发挥自身的学科、人才和资源优势,全力、全面、全程参与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

 地震发生后,四川大学及时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师生积极参与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的政策和举措,全面实施了“地震灾区恢复重建行动计划”。这既直接和有力地支持了地震灾区的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又把地震灾区作为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重要基地,从而发挥了学校地邻重灾区的独特区位优势和长期形成的综合发展优势。

 为加大对灾区重建的支持力度,川大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10个分校等海外著名大学共同建立了支援四川地震灾后重建合作平台,与香港理工大学等合作成立了“四川地震灾后重建支援及研究中心”,划拨专项经费设立了多项校级专题科研项目,成立了地震灾后法律服务中心等专门科研和服务机构。

 为进一步体现在灾区重建中的主动性,学校与什邡市、绵竹市等地震重灾区签署并实施了全面支持灾后重建框架协议。各学院结合自身的学科和专业特点,与国家和省市的水利、卫生、科技和文化等部门紧密加强合作,开展联合攻关。如华西临床医学院开展灾后抗震救灾伤病治疗相关规范研究,水利水电学院开展灾区水库大坝次生灾害研究,法学院开展地震灾后重建法律问题研究,历史文化学院开展文化遗产地震灾害评估与重建研究等,坚持以智力支援为主导、以科学重建为核心,形成了作风踏实、工作求实、效果扎实的良好局面。

与日俱新 力学力行

 面对特大地震,四川大学师生始终坚持“与日俱新、力学力行”的文化传统,将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融入大学文化之中,为建设中国一流研究型综合大学而努力奋斗。

 在地震灾区的第一现场,川大师生真实地感受到“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接受了深刻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通过《以生命的名义》等师生实地创作的文学艺术作品、自编自创的《风雨同行,共创未来》大型文艺演出和《共赴时难,奉献爱心》大型诗歌朗诵会,通过各种抗震救灾主题班会和党团员组织活动,川大师生弘扬主旋律,讴歌英雄文化,学习先进模范,把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与学校的优良文化传统有机结合,使大学文化在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中得到进一步升华。

 正由于川大师生把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落实到行动,具体到工作,体现在岗位”,表现出达观的精神风貌、坚强的意志品质、崇高的理想信念和科学的应对方略,因而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胡锦涛总书记亲切接见了四川大学医疗救护队的同志们,温家宝总理和李长春、刘延东同志等来到川大,勉励广大师生在抗震救灾中、在重建家园中、在振兴四川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在四川大学前身锦江书院,书院院长于德培撰写的楹联准确体现了川大人高尚的文化品位:“有补于天地曰功,有益于世教曰名,有精神之谓富,有廉耻之谓贵;不涉鄙陋斯为文,不入暧昧斯为章,溯乎始之谓道,信乎己之谓德。”今天,川大学师生更需要有胸怀祖国、报效人民的精神境界,更需要对“功、名、富、贵”有正确的认识和理解。在人才培养中,在科学研究中,在社会服务中,在工作学习中,只要高扬伟大抗震救灾精神,有有补天地的奉献精神,有壮志冲天的拼搏精神,有百人一心的团结精神,我们一定能创造一个个科学的奇迹、社会的奇迹和发展的奇迹。

(作者系四川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

 
 
 
前五篇文章

从《伤寒杂病论》看医圣之医德

谈谈历史上的“走西口”

沃尔曼试金石

无从选择——关于爱心工程的一席对话(二)

无从选择——关于爱心工程的一席对话(一)

 

后五篇文章

感动中国2008:大凉山深处支教夫妻李桂林陆建芬

经济危机中的美国慈善家

你有没有最珍贵的

唐逸先生

字里藏医 悲哀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