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五福文摘 佛教入门 历史传记 身心灵 生活艺术 人与自然 人文杂话 其它 素食起步护持
 
 

金钱自由未必能心灵自由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富爸爸》讲了一个重要的理念:财务自由。财务自由涉及“资产”和“负债”的基本概念。负债让自己的钱流向别人的口袋,资产则让别人的钱流向自己的口袋,带来“被动收入”。当被动收入大于支出时,就实现了财务自由。财务自由很重要,更重要的是心灵的自由。钱少到生存有虞是很难幸福的。但是,不用再为生存发愁以后,是否幸福、幸福的程度,与金钱的多少并不成正比。财务自由的人未必心灵自由。

  我们经常说,性格决定命运。性格是什么?每个人的说话、做事、与人交往等方面都有一定模式、习惯,这些习惯加起来就是性格。有些习惯帮你减轻压力、缓解情绪,帮你赢得他人信任,会使你的心灵自由,是“资产型”模式;有些习惯会损失精力、人际关系,伤害自信、自尊,限制心灵自由,是“负债型”模式。“为什么好心总被当成驴肝肺?”“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当这种事情一再发生,我们就要怀疑是不是自己在重复一个负债型模式。这就需要把负债型模式调整成资产型模式,把不良习惯变成好的习惯。即使知道自己的模式不好,要改变也是比较困难的——因为这种负债型模式同时又会限制我们的思维和眼光,让我们习惯于只从某个角度看问题,于是只会做出同样的选择和行为。

  当负债型模式很难被调整时,就要探寻背后隐藏的、支撑这种模式的信念和情绪到底是什么。比如,一个人的信念认为不要给人添麻烦,于是遇到什么事都会自己扛着,同时对别人的要求不好意思说“不”。或者,当产生一种自己无法面对的情绪时,就做某种事情来保护自己,每次都这样,就形成一种模式。

  信念和情绪的产生又有更深层次的东西—内心的需求、渴望。如果找到一个好的方式,建设性地满足内心的需求,就不用再去重复负债的模式。很多人在需求上受挫,是因为他们把需求和愿望混淆了,其实这二者是不同的。很多人并没有了解自己内心需求,只是追寻外部愿望,以为满足了外部愿望就能满足内心需求,但是并非如此。有人说“我压根儿不爱钱,只是喜欢钱能换来的那些东西”,那么钱相当于愿望、外部手段,能换来的东西才是需求、目标。如果把太多精力放在愿望、手段上,往往会离需求、目标越来越远。有人赚了很多钱仍然不快乐,因为他背后的需求并没有得到满足。

  需求不容易满足的原因,可能还有—这个人到底扮演什么角色?在生活中,一个人的表现为成年人还是小孩子?一个心智、情感成熟的成年人,能够找对自己的位置,有力量去承担自己的选择,懂得对别人爱和尊重,独立并能与人建立和享受亲密关系。能够做到这些,就已经接近心灵自由了。

  有人认为,这后面还有更深层的关系——爱。当一个人能够跟自己有真实的接触、爱自己,和别人有真实的接触、可以爱别人的时候,基本上就是一个心灵自由的人。

  心灵自由是一个很高的目标,但我们可以快乐地追求。在心灵自由这条路上,即使只走通一大半,无论有没有达到财务自由,都可能已经生活幸福。

 
 
 
前五篇文章

儒学为何丢了灵魂?

我国保存下来为数极少的古代交通要道——秦直道

你吃什么像什么

另一种放生

佛学与科学融通之省思

 

后五篇文章

佛法是唯心论还是唯物论?

温家宝:为实现千年发展目标而奋斗

观功念恩为哪般

我们为什么选择成为志愿者

每个人都可以做的慈善事业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