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五福文摘 佛教入门 历史传记 身心灵 生活艺术 人与自然 人文杂话 其它 素食起步护持
 
 

在日常生活中身语意所不应该作的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不该之事有三种:友前不该有喜怒,
承诺不该有变动,行事不该有表里。

  这是华智仁波切教我们修行人,在日常生活中身语意所不应该作的,也是有关人格方面的教言。“友前不该有喜怒”,友包括亲戚朋友与修行道友,在他们的面前不能喜怒无常,要有一个稳定的情绪。对于在座的人来说,前世我们已经结了不同程度的善缘,才能有今生的相聚,并能共同闻思修法;今生又共同发了无上的菩提心,共同发愿往生极乐刹土,来世我们肯定还是很密切的道友。当我们大家在短暂的人生旅途中相遇,应该以欢喜心珍惜我们之间的法缘。对待金刚道友,自己的心不要象夏天的天气,说变就变,一会是睛空万里,一会是乌云密布,这样,彼此在一起相处或做事情就很不方便。作为一个修行者,为人处事不能象一般的世间人一样,而要有一个稳定温和的态度。应如《格言宝藏论》中所说“不因称誉而兴喜,不因漫骂而忧伤,善持己之功德者,此乃正士之法相。”不过,对上师的喜怒我们应该明白是调伏弟子所显现的方便。另外,对于病人,尤其是心脏病者的喜怒哀乐我们要给予足够的宽容与谅解。



  “承诺不应有变动”,就是已经应承许诺别人的事情,无论遇到再大的困难和违缘,也不应该改变。龙树菩萨曾说过:“智者的承诺,纵遇命难也不变。”智者的话如刻在石头上的字,任凭风吹雨打,它都不会轻易变动的。智者的承诺也不是信口答应,而是在此之前,进行仔细的观察,之后,一旦答应了,怎么样都不会变的。以前的圣贤们是这样做的,也是以这个标准来观察一个人是否是可信的。

  “行事不该有表里”,就是我们做什么事情不应该表面一套背后一套,要表里一致。修行人不要象社会上人一样狡猾,领导在时讨好,领导不在做很多不如法的行为。修行人要老老实实的,不管别人知不知道,自己所作的一切善恶要深信在因果上是不虚的,只要自己人前人后都一样尽力去做了,久而久之,别人自然会知道自己是真实为人做事,不管对众生也好,对道友也好,对上师也好,都要以诚相待,表里一致。

  以后的弘法者,应该十分重视这三点,弘法要具足福德因缘智慧多方面的功德,并不只是有一点证悟就足够了。必须要有一个很好的人格,给人一种稳重、坦诚、实在的可靠感,别人信服后,再宣讲佛法,别人才会相信。历代传承上师也都认为人格是修习佛法的根本。这在《二规教言论》、《格言宝藏论》及上师如意宝的教言也有诸多宣讲。我们应平时多翻阅,用言教时时来衡量和观察自己,逐渐完善自己的人格。

  以上三方面若每个人都尽量自我要求去做,那么,每个人都会成为一个合格的修行人,僧团也自然会清净和合。希望具有这些功德者能令其增长,未具有者则令尽量生起。

 
 
 
前五篇文章

企业家心灵的“能量管理”

方太总裁的“国学管理”(下)

抗洪救灾需要民间参与

稻盛和夫:经营者的人生六项精进

盛夏时节 少苦增辣养肺气

 

后五篇文章

一起向诸葛亮学习十堂课

别把心长时间泡在抱怨的“污水”里

古代的潜水服

生命的真相(二)

[哲理图文]来自佛家的智慧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