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五福文摘 佛教入门 历史传记 身心灵 生活艺术 人与自然 人文杂话 其它 素食起步护持
 
 

生态道德教育离我们有多远?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第九届中日韩环境教育交流研讨会近日在广州举行。3国的环境教育专家围绕着“生态道德教育”,介绍了教育的方式方法、室内外环境课程的设置,从理论的阐释到案例的示范,本次论坛给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教育工作者一次开阔眼界、学习借鉴的机会。

关注一:生态道德教育为何重要?

在经济不断发展、都市化进程不断加速的过程中,人类与自然的接触越来越少,而破坏环境的行为却越来越多。生态道德教育能最大限度地让人们了解自然,亲近自然,因此,很多专家都建议应重视生态道德教育。
  
日本环境教育学会秘书长诹访哲郎曾对日本中小学生接触自然的行为进行过调查,结果显示,日本的中小学生与自然的接触正在减少。将学生的生态道德水平与其接触自然行为进行比较后诹访哲郎发现,一个人童年时如果与自然接触得越多,长大后他的道德正义感就越强,反之则越淡漠。他认为,由于远离自然,孩子们的道德观和正义感就会随之下降甚至丧失,破坏环境的行为才会出现。要改变这一现状,就要加强生态道德教育。学校只有在进行提高规范意识、遵守规则的道德教育的同时,特别重视与自然接触的教育,才能培养出珍爱自然的情感,这是道德教育的基本所在。日本SMILE终身教育研究所所长西田真哉也认为,生态道德的缺失是生态恶化的重要原因,因此,生态道德教育对于提升公众尤其是青少年的生态道德素养尤为重要。
  
北京朝阳区青少年活动中心教师韩静表示,在进行教育的过程中,生态道德水平对于能否实现知、情、意、行相统一的教育目标有着关键的作用。她认为,那些接受过环境教育却仍然破坏环境的人是因为其生态道德水平不高,没有把保护环境作为自己道德准则中的一部分。“人作为社会个体,道德中如果缺失了生态部分,就会反映在他的行为中。因此,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应该共同来探索生态道德教育问题,并总结出一些好的办法,以提升青少年的生态道德水平。”韩静说。



关注二:如何让孩子亲近自然?

大自然是进行生态道德教育的重要场所,而住在都市里的孩子们,被割断了与自然亲近的情感联系,他们很难体会到大自然是养育丰富生命的场所,更难以产生对自然珍爱的情感。那么,如何让孩子们亲近自然,了解自然呢?
  
日本专家提出了要重视五官与自然接触的观点。西田真哉认为,人类对世界的认识依赖于眼睛等感官,要激发孩子对自然的情感,就要充分调动他们的各种感官去体验自然的美好和神奇。教师可以让孩子们蒙上眼睛散步,边走边摸,用嗅觉、触觉去感受大自然。孩子们可以足足地吸上几口新鲜的空气,或是用手摸一摸植物的叶子和花朵,用全身的感官去感受大自然的奇妙。
  
韩国的一些专家则主张创造条件让孩子亲近自然、了解自然。在他们看来,孩子们只有接近和感受大自然中的万事万物,才会融入并了解自然,学会和自然交朋友。他们认为老师应该创造机会让学生充分接触和认识自然。韩国环境教育研究所研究员赵庆骏说:“可以制作一些形象、生动的教具,借助它们向学生介绍一些不易理解的生态知识。比如:老师可以将生物链制作成模型,向学生们介绍其中每一种动植物的特性,让他们了解生物物种间的内在联系,理解生物多样性、外来物种入侵危害等知识。

关注三:生态道德教育应该用什么方式?

培养青少年的生态道德意识,需要选择正确的方式和方法。
  
韩国专家赵庆骏认为,在传统的教育过程中,老师经常会对学生说“不!”“你错了。”“现在就开始做。”之类的话。但实践证明,简单地告诉孩子什么是对,什么是错是远远不够的。他说:“在生态道德教育中,一味的命令和要求不见得就能引起孩子们对生态问题的重视。这种直接把价值观强加给孩子的方法永远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因为即使你能改变他当下的行为,却改变不了他的思想和意识。”
  
赵庆骏给老师们介绍了一些教学的方式,比如要想让学生们意识到哪些行为会造成水资源浪费,不妨罗列一些行为,如“刷牙时不要一直开着自来水龙头、浇花草的时候只浇根部”等,然后让学生们按照难易程度将这些行为排序。一旦他们发现很多行为都只是举手之劳,但对于节约水资源有巨大作用时,就会反省并改正自己之前的不良行为习惯了。
  
韩国环境教育学会秘书长李在永也用一句话概括了教育方式对生态道德教育效果的巨大作用,他说:“听到的会忘记,看到的会记住,体验过的能理解,发现了才会应用。”因此,他建议老师们要多采用体验式的教学方法,让孩子们通过亲身体验来学会判断对错,进而主动改善环境。“角色扮演”就是一种很好的体验教学法。老师们可以设置某一个情境,比如政府要在一个环境优美的乡镇建工业基地,可以让学生们扮演这个情景下不同身份的人,大家根据自己的利益表达观点,体验不同群体对同一事件的不同心态,并最终寻找到既保护环境,又不侵犯各方权益的平衡点。

关注四:生态道德教育仅有快乐行吗?

专家们认为,在生态道德教育的过程中,既要让孩子们感受快乐,又不能仅有快乐,因为一味的轻松快乐可能会冲淡真正的教育目的。
  
“如果不快乐就不会坚持长久,如果不快乐就不会扩展。但是,在教育的过程中如果只有快乐是没有实际意义的。”日本专家西田真哉说,“生态道德教育在坚持‘乐习’原则的同时,一定要注重‘寓教’的目的。老师们在进行生态道德教育时必须有明确的目标和内容,并保证目标和内容得以实现和呈现。”
  
来自中国的两位专家则用他们的亲身经验告诉与会的老师们,生态道德教育不能仅有快乐,还要有内容、有特色,让学生们在学习中体会到研究环境问题的乐趣。韩静老师介绍说,为了让学生了解外来物种入侵知识,她就曾组织学生对豚草在北京某一地区的分布情况、危害现状等进行调查,并引导学生追溯城市的生态变迁史,展开生态恢复调查、生物监测等。这些教育内容目标明确,又能引起学生们的兴趣,因此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北京市西城区青少年科技馆特级教师周又红认为,应该让孩子们像搞科研一样关注环境问题。她注重引导学生观察司空见惯的生活细节对环境的影响,进而探究解决问题的办法,提出具有实用价值和推广意义的研究成果。她曾带领学生调查北京市居民小区绿化严重浪费水的问题,结果发现由于建设时小区路面低于草坪,导致水分的流失,造成浪费。于是,他们向城市建设管理部门提出抬高小区道路的整改建议。从发现问题,再到解决问题,整个研究学习的过程提高了学生们的综合能力和环境意识。

经验分享

示范案例1:宾果游戏
  
目的:带领孩子们走进自然,在与自然的接触中加深他们对环境的感性认识。
  
操作:教师首先制作一张任务卡(宾果卡),可为3×3、4×4或5×5的四方卡,在卡片的每一格标上不同生物的特征,如“一种植物,有特殊的味道,可用来熏蚊子”。
  
把这张卡发给各小组,让其在校园或公园里寻找相应的东西。当学生找到自然界与其相符特征的动植物时,就将其写在卡片上相应的那一格上,并且可以大声宣布“我做到了”。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可以问学生:“你发现了什么?在哪儿发现的?”引导他们仔细地观察自然,对生物多样性有更深的了解。
  
当宾果卡上任一方向(横,竖,对角)上所有的东西都找齐时,学生就喊“宾果”,教师对最先喊“宾果”的学生进行奖励。等所有对应的东西都找到以后,大家便一起交流,分享经验。
  
示范案例2:角色体验游戏
  

目的:让学生意识到,不同身份的人对于某一个环境问题会有迥然不同的想法,并且学会通过沟通、交流,寻找解决环境问题的方法。
  
操作:老师设计一个情景——远离都市喧嚣的小山村里,人们过着平静的生活。假设当地政府计划在这里建设工业基地,这就产生了赞成和反对两种意见。为此,村长召集有关人士进行商榷以做出最后的决定。让学生们分成几个小组,代表小山村的居民、开发商、政府等不同角色。不同的小组通过搜集资料在会议上陈述各自的意见。每一个小组之间可以相互辩论。通过沟通、交流甚至是争论,让大家寻找到利益平衡点,最大限度地保护环境。老师们还可以将活动拓展,请参与游戏的同学们脱离角色,再参与到对这一问题的讨论中。
  
在整个角色体验的过程中,学生们会努力收集对角色所持观点有用的材料,并感受自身从未有过的视角、心情和想法,同时,学会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从别人的立场来考虑问题。这项游戏培养了学生们的沟通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前五篇文章

江苏200村民跪求污染企业撤离

佛教佛学佛法

20年后中国高校依然尴尬

在裁员中屹立不倒的心灵装备

当生命不再回头

 

后五篇文章

素食者要会吃替代食品

用我一生的执着来感化你!

“立夏”:天气渐热 静养勿躁

心灵甘露

莫做“小资”学佛者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